() (一) 很多人從并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也沒有聽過這樣的法:文字,是下公器。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教化社會人心,而不是宣泄自我的垃圾,也不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便捷工具。 能夠寫出有連貫情節的篇章,或者能夠寫出文理通順的句子,乃至于能做出花團錦簇的文章,這都不足以稱之為文人。 “文”的意思,就是無過失。 歷史上被上尊號為“文”的王,都是近乎圣賢的王,個人品德高尚,執政時國泰民安,社會風氣良好。 比如“周文王”、“漢文帝”。能夠獲得“文”這個尊號的王,歷史上是非常之少的。就連唐太宗這樣著名的圣王,也因為個人私德有虧,而不能獲得“文”的評價。 而文人,就是自己過失鮮少,而且能以文字教育影響別人減少過失的那一種人。 所謂文字,就是讀過之后,能讓人的心靈更潔凈,行為更少過失的字。 這個“字”,從象形結構就可以看出,是讓家里的孩子來學習何為正確價值觀、何為正確行為的。 字,是上一代人類的智慧的傳承和接續。 文字,是神圣的。 古時候,并不是什么人都敢于動筆寫文章的,也不是可以隨隨便便就可以拼湊一本書來流傳世間的。 如果你寫的東西,不能對世道人心產生有益的影響,你是要負因果責任的。 不明道理,豈敢隨便動筆,為了一點點個人名利,就來污濁世道人心? (二) 臺灣當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在他的《菩提十書》中曾經多次談到過知識分子的因果和作家的因果。 讀完之后,很受警策,我覺得極有必要摘錄在此,希望有緣的人看到,對自己行為的后果,多少引起警惕心。 林先生寫到,他曾在山中修行,聽到一位法師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他生平并沒有做過什么大的惡事,死后卻墮入了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就是受苦無間斷的地獄,每受諸種大苦。 他努力地回憶生前所造諸業,認為自己的罪不應該受這樣的痛苦,他遂向獄卒抗辯:“無間地獄是犯五逆之罪的人才應落入,我生平并無犯五逆之罪(注:五逆是: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由佛身出血。五、破和合僧),為何受此重報?” “你前世以何為業?”獄卒問。 “我前世是個作家。”那人理直氣壯地。 “你寫作時毫無凈念,動機不純,專寫一些邪見、淫念、殺意、惡趣的事,引人墮入邪見,引人生起淫念,引人殺夫殺妻,引人諸行不凈,這罪因不知使多少人因此結出五逆的罪果,這種罪比五逆還重大得多! 作家聽了全身顫抖,不能自已,念起生前所寫的作品,淫邪惡趣仿佛在目前,忍不住因害怕而跪在獄卒的面前。 “我現在知道錯了,但是我什么時候才能出離這無間的地獄呢?” “最少要等到在世間,你的書完全消滅為止,或者你寫過的犯有邪見、淫念、殺意、惡趣的每一個字都在人間消失為止! 林先生:“聽完法師的故事,思及我們世間的許多作家,正為著步入地獄作準備,我深深地悲憫起來,傳播凈見的作家到底在哪里呢?” 在另一篇散文中,他又寫道: 法師告訴大家:“在地獄里是永夜的,眾生不能見光,尤其是許多出家人和知識分子輪回以后就住在這無光地獄受諸種苦。” “出家人和知識分子在地獄?”林先生迷惑起來。 法師:“一般惡人下地獄固是業報,出家人出家后不好好辦道,受眾生的供養,不為眾生行道法,妄為出家,罪加一等,因此是要下地獄的。知識分子出生時根器較佳,應為眾人師,為眾人傳知識開智能,但是許多知識分子不肯助人開示,死抱著知識,空來人間一遭,死后也難免墮落地獄! 林先生不由得感慨:“在這個人世里,我們有幸成為所謂的知識分子,應該怎么把知識和智能傳播給大眾,而在心情上又應該抱著多么戒慎恐懼的心情呀!” (三) 這也并不是林先生一個人獨有的領悟。 臺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多次在開示中警醒大眾,一個人著作等身,名利雙收,未必就是好事。如果他寫的文字不對,有人因看了他的文字而生起邪念,或者做了壞事,那么,他就要對這個人隨后的不幸命運承擔一定的責任。 常常有人贊揚南老師學問如何如何了得,著作如何如何豐盛,而老先生自己,卻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他:“正所謂著作等身,罪孽等身!睂懙枚,犯下過失的機會就多,罪過也就可能越大。 在這些作家的身上,我們看不到對個人名利的孜孜以求,看到的,是對世道人心的深切關懷,他們日夜擔心的,并不是自己能不能日進斗金,成名成家,而是社會人心是不是會變得更好,人們會不會減少生命中犯下過失的機會。 他們關心的,是大眾,而絕不是自己。 關心的是自己如何向大眾奉獻最干凈、最美好、最有真實利益的東西,而不是如何想方設法從大眾那里掠奪金錢、攝取大眾的仰慕崇拜。 用心何其不同。 這才是真正的國之大器,才是真正的大師風范。 一個人若始終只想著自己,他的胸襟格局,又大在哪里?他所倡導宣揚的價值觀,并不能成為世人的榜樣和示范,卻又師在何處呢? (四) 有些絡作品,熱衷于寫后宮里的女人們為了爭奪名利(爭寵的本質還是爭奪名利,她們也并不愛那個男人,不然何以忍心用他作為工具,何以忍心傷害他鐘愛的女人,從而讓他難過?),不擇手段,最后終于踩倒了所有的競爭對手,踏著她們血淋淋的尸體,踏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有多少少女看了這些作品之后,會起而效仿,認定人生不謀害別人,就會被人謀害,必須無所不用其極,才能成為幸存者? 在她們豆蔻年華的時候,這些作品就在教她們如何生活在一個互相謀害,而不是互相關照的世界當中,刺激她們的虛榮、嫉妒、狹隘、刻薄、惡毒,告訴她們,不這樣就會成為失敗者。 這是多么可怕的人心教育。 一個人長期受到這樣的熏染,人生將會是多么的可怕呢。 在本書當中,我寫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宮廷。在這個宮廷里,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后妃們尊卑有序,彼此團結體諒;婆媳之間,親如母女,毫無芥蒂;王子公主們,兄弟友愛,姐妹情深,互相幫助,得失相規。對子孫的教育,既嚴格又慈愛。 這才是正常的家庭。這才是正常的人倫。這才是下第一家庭,是下所有家庭應有的楷模。因為這個家庭做得好,所以才贏得下人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擁戴。就算是這個家庭中有著個人**的沖突(兩個男人愛著同一個女人,多個后妃同愛著一個男人),但他們也懂得為了下人的福祉,而克制,而寬容,而犧牲,而互相理解,而坦誠相對,而發乎情止乎禮,而做到合作無爭。 中國的那么多王朝,一家為尊,能夠延續幾百年之久,憑借的,并不是那種爭風吃醋、勾心斗角的下劣行為和陰暗心術,憑借的,正是這樣的浩然正氣、一團和氣,正是這樣的正常人倫。 周王朝前后延續了八百多年,商王朝六百多年,漢王朝四百多年,唐王朝將近三百年。若彼時的宮廷主流,全部都是那樣的烏煙瘴氣,下人何以會尊重忍耐它存在如此之久? 若你隔壁鄰居家整都是宮斗戲的那種關系,想必你也會恐懼和厭惡與之為鄰,整以鄙視的目光看著這一家衣冠禽獸吧? 大家要讀正史,不要從宮斗戲里來理解中國的歷史,不要誤以為中國的歷史就是那個樣子的。 文學作品,不應當寫那些不當的行為,不正常的關系,而要多寫多弘揚那些正當的行為,正常的關系。 應該多寫周文王的母親這樣的太后、長孫皇后、馬皇后這樣賢良的皇后,多寫陰麗華(劉秀的后妃,后來做了皇后)這樣的優秀后妃,多寫班婕妤這樣知書達禮,面對不良君主,懂得持身進退,善巧地不卷入宮斗,讓自己的一生不為禍朝綱,反而有利于文化建設的優秀后妃,多寫她們以下為念,以蒼生為念的后妃之德。 這才是古代社會的女性主流。這才是應該讓人民熟悉和學習的榜樣。 絡平臺和影視平臺,都應該向人民宣傳這樣的榜樣,民心才會日趨淳良,社會上才會戾氣減少,忠厚增加。 生活在彼此充滿善意的社會當中,不是要比生活在彼此互相算計的社會中要舒服很多嗎? 應該,如今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淪為彼此互害的狀況,文學作品的日夜熏陶和大量傳播,要對此負起相當大的責任。 (五) 我深知,對于此處的環境來,這些話都是多余的。 我寫下這些,只是想告訴你,在寫這本有關我們的書時,我的用心,自問是無愧的,是正念的。 不僅將此處的文字獻祭于過去的時光,也將這樣正當的用心,獻祭于你一路以來的引領和教育。 從貪戀男女之間的感情,到走到今,明白何為正邪,何為是非,明白人生的意義和文字的作用,愿意以身為炬,照亮世間,這是一條多么漫長的道路。 我能走到這里,能夠如此完成這本書,皆是一切眾生的成就。 我深感恩。 在這本書的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共同回向發愿吧: 十方所有諸眾生, 愿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余。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虛空無盡,眾生無盡,眾生業與煩惱無盡,我此回向,亦無窮無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