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言商(4)
新的稅收商稅是這樣收的:
商隊進城,先讓干事檢查商隊,將貨物的數(shù)量登記上,馬匹騾子需要交一文錢治安稅。收上來的治安稅,徐清用來請幾個拾糞老頭,打掃完街上的糞球,他對滿街黃白之物的景象實在是深惡痛絕。
登記完了貨物之后,發(fā)一個牌子,而且這牌子不能丟,沒有這個不準出城。丟了也還可以補辦,只不過要交上賬簿核對。
商隊可以選擇是否進行實名注冊,如果實名注冊了,那以后進城只需要將貨物賬簿交上來,不再檢查了。而且擁有一塊永久性的出城令牌,優(yōu)先進城出城。如此一來,就可以節(jié)省出許多時間,先機即商機,不耽誤買賣。還可以讓持此令牌的商人,倍有面子。
買賣的時候,會有巡街的維持市場秩序,相當于城管。也會有一隊干事巡街,負責檢查價格,以便等會兒出城的時候收稅。
進城走南門,出城走東門,南門登記的賬單,半個時辰內發(fā)到東門。
等到出城之時,再檢查一次貨物,少了的就算賣出去的。再和干事們統(tǒng)計到的價格一合計,算出應該繳納的稅額。
可是,要是商人不進城呢?不進城,我在外面完成交易,你憑什么收我稅?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有偏法,上亦有邪門。對付企圖在城外交易以逃避繳稅的商人,前人就有許多辦法,何況徐清?
出城之時,徐清再發(fā)一塊令牌,持此令牌,滄州境內暢通無阻,一文錢不再收。若是沒有此令牌,那就得檢查檢查,順便再補交一次稅款了……
對于單純想過路的,也至少需要在各縣打好文牒。
若是還有人想投機,繞過關口城郭,翻山嶺,徐清也有辦法。商隊一般來比較龐大,不易隱藏,兩支商隊想要完成交易想要隱藏,更是難上加難,只要被徐清的城外巡街發(fā)現(xiàn)了,立即以聚眾鬧事捉起來!
要是有人在賬簿上動手腳怎么辦?
敢欺瞞官府,簡直罪惡滔天!下獄,沒收部財產,并處罰金……
徐清如此雄心勃勃要建立新的商稅制度,不單單為了給自己創(chuàng)收,還為了用這一個的支點,撬動整個華夏的歷史走向。
農業(yè),也許讓人安安分分,醇厚樸實,卻難以抬起頭來看世界。唯有商業(yè),才能讓人迸發(fā)出冒險精神,探索欲望。如果歷史上一定要有一次殘酷的殖民運動,那就讓被殖民的土地,部在華夏之外吧!
另外還有,凡是加入滄州商會的,都減免一半的稅收。減免的一半,也不會回到商人手里,而是繳納入了商會。
這一筆錢,算是保障金,若是哪家商隊在外遇到了天災**,損失慘重,就可以動用這一筆錢接濟一二,讓人過得體面。其次,這一筆錢還可以給商人們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如免費馬草什么的。
反正這一筆錢也是該交的稅,交給誰不是交,還能從中得到不少甜頭,何樂而不為?
為了活絡商業(yè),對于那種出售余產的農,徐清選擇免稅。一則能夠收聚民心,二來也能讓農夫們生產的“原料”價格降低。
同樣的,加入商會的商隊,也有他們應該遵循的義務,比如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只能根據(jù)商會的規(guī)矩來定云云。這些事情,徐清不用操心,自有黃詩梅去主持。
因崗而設人,徐清招五十干事百人巡街,都是有計劃了。
干事的分配,進城十人,出城十人,街上統(tǒng)計十人,海興黃驊南皮三縣各五人,還有五人隨時替補。
海興黃驊南皮三縣暫時還不會按照新的稅收制度來收稅,駐扎五個干事,也不過是初步將商稅和其他稅區(qū)分開來。
百人巡街,進城十人,出城十人,城內三十,城外三十,還有二十應急。
若是放在以前,收的商稅還不夠養(yǎng)活這百五十人呢。即便是如今,按照徐清統(tǒng)計的理想稅收,也才堪堪夠這才五十人的用度。
眼光要放長遠!
第一天新稅收制度實行,徐清站在城門樓子上觀看。進城的時候,稍有阻滯,但商人們也沒多話,不過是登記檢查而已,以前盜匪猖獗的時候,也要檢查的。以前檢查的時候,總要被人揩油。而這一次不一樣,商人們主動送上東西,那檢查的人卻道:
“不要,我們是有紀律的……”
城門上的徐清數(shù)了一上午,確定不會再有商隊的時候,止住了傻笑。除去那些附近村莊來兜售農產品的“個體戶”,剩下有騾子有車的商隊,大大竟然有二十余隊!徐清完想不到他的免稅政策會讓這么多商人齊聚滄州。
一支商隊差不多是由五六個商人湊在一起的,正所謂一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唐朝行商的也差不多是如此打算。一次遠行,不算路上人吃馬嚼,純利潤總要五六兩。也就是,徐清一天,靠著收稅,也差不多會有五六十兩到上百兩銀子的進賬。
如果你把這話和徐清,徐清會板起臉反駁道:“這都是公家的,什么進不進賬……”不過徐清心里卻是樂得開花的,一天五十兩,一年就有一萬八兩!我偷拿一點,就拿個零頭,八千兩,不過分吧?
重新收稅之后,商人數(shù)量肯定會減少許多,這一萬八千兩,就要打一個對折。再加上還有淡季一,還有徐清的一些減稅制度,一萬八千兩收上來,肯定就是對折對折再對折了,有個三千兩就算是大吉了。
稅收在徐清眼里,其實是頭,真正的大頭是徐清的商隊——遠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的馬尼德。
“等賺夠了錢,就去黃家提親,把黃詩梅月正式按上名分……”徐清掰著手指數(shù)錢的時候,一個廝來報:
“東城門那邊,商人鬧起來了!”
徐清火速帶了人趕往事發(fā)地點。為了讓這類糾紛處理得更加專業(yè)和測試商稅司的應變能力,這一次徐清沒有帶自己的親兵衛(wèi),而是選擇帶手下的那幾十“城管”。
巡街著盔甲,持短棒,十人一隊,隊長才有一把橫刀,比民兵還要低一級。
徐清馳往東門,遠遠看商隊的旗號,應該有三四隊人馬。城門半開,守門的巡街和干事不肯放行,那些被堵在里面的人埋怨頓生。徐清剛停腳,韓子棒和四就來了,朝徐清施了一禮,面露慚愧。徐清回了一揖,道:“不用多,事為先……”韓子棒和四互相看了一眼,再施一禮,支開人群,找兩方主事人去了。徐清帶的幾十巡街也和徐清道了一句話,跟上去了。
“安靜,聽我,我是商稅司副司,爾等有話,都和我吧……”四站在前面,大聲呼喊到,幾天不見,四已經(jīng)隱隱有了官威。
“大老爺,滄州不是不收稅嗎?怎么又突然開始收稅了……”
此事徐清早對四他們有交代,理由是,賦稅乃國家之,不可久廢。其實徐清在新稅收制度實行之前,也想過公布一下的,可想到現(xiàn)在信息流通太弱,即便是公示了也沒多少人看,所以就直接實行了。
“賦稅乃國家之,豈能久廢?前些日子,滄州糧價飛漲,刺史體恤滄州百姓,才免了商稅以促進外來商糧的。”四回到。
“那也應該和我們一聲啊,這一聲不響就重新收稅,哪里受得了!”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語氣里飽含不滿之情。
韓子棒聽了大怒,喝到:
“放肆,刺史大人什么人,你是什么人,刺史大人想要收稅還得請教你不成?”
那人果然老實了,道:“人不敢……”
四接著:“哼,莫是十價抽一了,就是收你一半,又能如何?”
在滄州這片地,確實是徐清抽多少,就抽多少,沒有人敢不是。就算抽得太多,也不會有什么不好的風評,因為徐清總有一個借口——重農抑商。當然,徐清是不會這么干的。
可那些商人不知道啊,他們畏懼的道:“人知錯……這……這就繳稅……”
“可這新稅如何征收,我們不懂啊……”一名老商隊頭領道,幾十年帶商隊的經(jīng)歷,也沒有聽過“十價抽一”是什么東西。
四清清嗓子:
“好吧,我和大家一下……”
四和韓子棒都通算法,韓子棒略勝一籌,但韓子棒老成一些,四干練一些。所以四帶巡街人員,以便處理應急事務。韓子棒帶干事,以精巧統(tǒng)計,防止有人在賬簿上動歪心思。
徐清悄悄在眾人身后聽了四對“十價抽一”的解釋,微微點頭,四的話,語句通俗,條理清晰,意思明白,就是孩童也能聽得懂。
果然,在場之人都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都新稅收制度好?捎钟幸粋人問了:
“二位老爺,新的稅收制度我都懂,意思是只要賣出貨物,取得利潤,就得交抽稅是吧?”
四和韓子棒一起道:
“然也……”
“那俺們都是從滄州進貨,沒有賣出去貨物,是不是就不要交了呢?”
徐清聽了,心道糟糕,這個情況他根沒想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