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李風云收復陽城的消息,杜重威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rg
怎么可能,剛剛才得到陽城被耶律麻花偷襲得手,守將侯英生死不名,糧道與后路被截斷,大量糧草與補給落入耶律麻花之手,轉眼間,就又收到陽城被收復的消息,奪回了糧草與補給不,還救出了四千被俘的官兵,收服了兩萬降兵。
李風云是如何做到的?
杜重威生怕這消息有假,又細細詢問了種種細節。
一切細節嚴絲合縫,毫無破綻,杜重威聽罷,哈哈大笑:“李將軍果然是福將,回去告訴楊召楊大人,此戰結束后,帥必定向圣上奏報此事,一個節度使的官職少不了他。”
罷,杜重威擂鼓聚將,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通報軍。
原軍心動蕩的二十萬大軍聽聞此事,軍心大振。眾將紛紛大贊杜重威遠見識,料事如神,早就伏下這支奇兵,并立誓要重挫契丹軍,請戰之聲絡繹不絕。
劉知遠與郭威對望了一眼,各生感嘆。
郭威心道:“李風云恐怕不止是一名福將,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帥才,天下間有幾人能在這種危難之際,生出這等急智,只手回天,挽傾廈之將覆,了不起,了不起!
古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語,我瞧這李風云的事,恐怕也不在臥龍、鳳雛之下。得之可安天下!”
李風云巧取陽城之后,沒有軍駐扎于城中,陽城只有那么大,這么多人簇擁在城中,非但不會給陽城更好的保護,反而會使陽城更加不安。
從兩萬降軍中,李風云挑選出四千多敢戰之士,擴充到風云營。這樣一來,風云營足有將士六千余眾,仍然分為六團,不過每團兵力達到千人,足一比得上一個中折沖府了。陽城便暫時交由風云營鎮守。
在陽城南門外設一座營寨,剛剛投降的楊召率領一萬六千人就駐扎于南門之外,作為陽城南門的屏護。
又在陽城北門外又設一座營寨,皇甫遇的六千精騎和四千多原陽城被俘兵卒都安置在這營寨中,作為陽城北門的屏護。
陽城只有兩座城門,有這兩座營寨做屏護,與陽城形成相互支應之勢,相信即便耶律德光再次派兵來襲,想要輕易襲取陽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
剛安排好陽城的防務,忽然有親衛前來稟報,南門外來了一撥人馬,約有兩千人,自稱是懷化中郎將、輕車都尉、陽城鎮守將軍侯英,率部來接收陽城。楊召不敢與他們動武,只將他們擋在了南門之外。
“大帥這么快便派人來接收陽城么?沒聽大帥起呀!”李風云心中奇怪,又覺得侯英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聽過,不過一時想不起來。
正在疑惑之際,一名原陽城縣衙機靈的文書上前解釋:“李將軍,這侯英將軍,就是那位被耶律麻答打跑的那位,沒想他這么快就聽到消息跑了回來。
原他沒這么窩囊,聽當初這位侯英將軍,原是趙州的指揮使,契丹剛剛南下之時,還與契丹大軍狠狠地干過一仗,只可惜力量相差懸殊,被契丹人打敗,他也因此在戰場丟了一只耳朵。
他想以死盡忠,誰料被他的部下強行攔下,救出了戰場,一直逃到了開封。
在開封,圣上聽聞他的事情,非常感動,便賜封他為懷化中郎將輕車都尉,以做嘉獎。
這次杜大帥率領二十萬大軍北征,侯英將軍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求戰。圣上親自嘉許他為忠勇之士,將他派到杜大帥的軍中。”
李風云聽罷,奇道:“這般來,這位侯英將軍即便事不濟,但也確實是忠勇敢戰之士,怎會糊里糊涂丟了陽城逃跑了?”
“屁!”文書的這番話惹怒了帳中一員猛將,王大山漲紅了臉,跨步走了出來大聲道:“剛才聽見侯英這名字,末將就懷疑是他,沒想到真的是他。侯英,哼哼!主公,莫非你忘了當初遇見我時,被你割掉耳朵那名逃將?”
李風云一愣,隨即想起當初和莫輕言、杜如月三人前往鎮州途中,路過一個被契丹韃子肆虐過的無名村,在那里,他遇見了一名不戰而逃的晉軍將領,被他割去了一只耳朵,名字好像就叫侯英。
“原來是他!”李風云一下子想明白過來,哈哈大笑道,“讓他來鎮守陽城,陽城焉能不失?”
隨即李風云臉色一虎,喝道:“叫侯英那廝單身來見我!兩千兵卒,給我下了兵刃,圈禁起來!”
一邊的皇甫遇十分奇怪,問起侯英之事。
李風云便將當初的事情原原了一遍,又嘆道:“沒想到當初我割了他一只耳朵,他反倒以此為戰績前去邀寵,更沒想到滿朝的文武竟然都被他騙了,居然還給了他一個什么懷化中郎將輕車都尉的嘉獎。
如果這樣的人都會被嘉獎,那置萬千奮勇殺敵的將士于何處?
叫這樣的人領兵打仗,難怪敗仗會一個接著一個。”
皇甫遇燥得滿臉通紅,李風云這句話,罵盡了滿朝文武,包括當今皇帝,堂堂大晉,軍國大事,居然交給這樣的人之手,怎能讓他不臉紅耳赤?
李風云當初責怪杜重威,杜重威派了一頭豬來鎮守陽城要地,皇甫遇還覺得有些過份,現在看來,侯英是頭豬都是抬舉他了,豬還有奮勇之舉,這家伙根就是一個只會吹牛大話的兔崽子。
一只差點斷送二十萬大軍將士性命的兔崽子。
這樣的人,居然還敢帶人來要回陽城,這家伙的信息還真靈通。
杜重威居然派一只膽如鼠的兔崽子來鎮守陽城,未免也有失察之責。
皇甫遇卻不知,侯英原趙州的指揮使,屬于杜重威的舊部,又受朝廷欽派,他自己又主動跳出來要求鎮守陽城,杜重威不派他來,又會派誰來?
“重瞳(注1)之下,難免有所疏漏,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皇甫遇輕嘆一聲,道。但是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像侯英這樣的官員,這樣的武將,恐怕不止是疏漏,在大晉國大把都是,有豈是一句“疏漏”可以遮掩得過去的?
注1:相傳舜每只眼睛有兩個眼珠,也就是重瞳,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情,所以后世有“重瞳親照”之語來形容皇帝明察秋毫。
皇甫遇這句話是在為皇帝石重貴和滿朝文武解釋和遮掩這件丑事,畢竟此人忠于皇帝,忠于大晉,不愿大晉的壞話。史書中,他后來的命運也證明了這一點。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