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杜重威、李守貞兩路兵馬會兵于廣晉,拔寨北征。
這次北征的大軍共計三十萬,無一不是大晉從各地征調的精銳之師,就連駐守京城開封的守軍,也調撥到了杜重威的麾下。
為了這次北征,石重貴算是下了血,孤注一擲也不為過,各地的精兵基上都征調到杜重威的麾下。至于糧草,更是不計其數,大半年的時間,石重貴幾乎抽空了所有的官倉,只為這次北征成功。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上次北伐,杜重威與劉知遠相互顧忌,不敢北上的舊轍,石重貴甚至果斷地棄用了劉知遠,換之以更忠心的李守貞。
在石重貴看來,李守貞的忠心足以保證三十萬大軍不起大變。而杜重威與李守貞還是兒女親家,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杜如月與李天堯的婚事至今尚未舉行,但是有皇帝的玉口金言做保證,北征凱旋之日,便是兩家結為秦晉之好之時。
況且,這三十萬大軍分別來自中原各地,就算杜重威真有什么異心,也只能指揮得動他原麾下的幾萬兵馬,其他的人沒有道理會聽他的。其中更有數萬開封守軍,其兵權握在石重貴信任的大將手中。名為協助杜重威,其實也不無防范他的意思。
靖國郡主杜如月被永固宮主劫走之事,石重貴已經收到了稟報,為此石重貴甚至大發雷霆,杖斃了數人。為了遮掩此事,石重貴從宮女中選出一位與杜如月肖似的宮女,冒充杜如月。防止此事泄露出去,被杜重威、李守貞知道。
石重貴不知道的是,永固宮主將杜如月接走后,便已經傳書給杜重威與李守貞。可憐石重貴還被蒙在鼓里,還心焦如火的命令張盡忠所主掌的內事監急速與永固宮聯系,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把靖國郡主從永固宮主手中弄回來。
張盡忠雖然是石重貴身邊最受信任的太監,對官場的事他了如指掌,但是從來就沒有在江湖上行走過,對江湖中的事簡直是一頭霧水,哪里懂其中的深淺?
曾經一度,張盡忠居然想發通緝令,捉拿永固宮主,并打算脅迫楚國剿滅永固宮。這下將得到消息千牛衛統領劉傳勛嚇了一跳,急忙拜見張盡忠,向他闡明了永固宮和永固宮主的來歷。
張盡忠也被嚇了一大跳,他沒料到永固宮主的來頭這般大,永固宮的勢力又如此龐大,現在正值北征之時,不宜再起波瀾,只得將此事按下。又通過千牛衛聯系到永固宮的人,求永固宮主將靖國郡主還回來,大晉愿意出重金相贖。
在心里面,張盡忠仍舊將永固宮主當成是綁票勒索財物的江洋大盜。
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半個多月,永固宮主總算是有了回音,永固宮主直接告訴張盡忠,杜如月是她的親傳弟子,讓他不用擔心,她接走杜如月僅僅是為了傳授她武功,這段時間,杜如月正在閉關練功,不宜打擾,等過了這段時間,她自然會將杜如月送還。
“杜如月是永固宮主的親傳弟子?”張盡忠大為詫異。
劉傳勛有些尷尬,道:“江湖上的確有這種傳聞,不過僅僅只是傳聞,所以千牛衛沒有將這未經證實的消息稟告陛下。”
“劉將軍呀,咱家要怎么你!”張盡忠一抖袖子,他隱隱感到此事關系重大。
如果永固宮真的如劉傳勛所的那么強大,而杜如月又是永固宮主的親傳弟子,若是杜重威與永固宮主以杜如月為紐帶沆瀣一氣,那后果……張盡忠的身子不由得抖了兩抖,后果他簡直不敢設想。
不成,這件事要立刻告訴皇上。
張盡忠正要起身,卻被劉傳勛一把扯住了袖子,“張公公,你這要去哪里?莫非你真打算將此事告知陛下?”
張盡忠一抖袖子,怒道:“你放手,這般重要的消息,咱家自然要告訴皇上。”
劉傳勛放開手去,嘆道:“張公公,我有幾句話想要給公公聽,如若公公聽了仍要去稟報陛下,劉某絕不攔公公。”
論皇帝的信任,劉傳勛當然是比不上當紅張盡忠,可是論身份地位,其實劉傳勛是遠高于張盡忠的,能對張盡忠這般話,其實是看在皇帝對張盡忠信任的份上。至于張盡忠搞出的那個內事監,在劉傳勛眼中,根不值一提。
有幾個一流高手又怎樣,做他們這一行,重要的不是手中有多強的力量,而是底下的人能否探知一些重要而且隱秘的消息。
而眼前這位張公公顯然對這一切半點也不懂。
張盡忠遲疑了一下,重新坐了下來,道:“劉將軍請,咱家聽著呢!”
劉傳勛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張公公以為,若是杜重威真的起了異心,公公可有制約他的法子?”
張盡忠呆了呆,他手上的人手,不過是一些大內高手和最近從江湖上招募來的幾百名奇人異士,又哪來能力制約得住杜重威?
杜重威封疆大吏,手上的兵馬據足有六萬多人。跟他私下有來往的節度使更不知有多少。這么強大勢力,又豈是他剛剛組建不足一年的內事監可以對抗得了的?
劉傳勛嘆了口氣,道:“有些事情并非做臣子的不想給陛下聽,只是了也沒有用。皇上的性情,張公公最為了解,他若知道了此事,必定會大發雷霆,也一定會讓張公公您拿出章程來,可是,張公公,你準備好對付杜重威的方法了嗎?”
張盡忠呆若木雞,他知道劉傳勛的都是事實,皇帝好大喜功,恨不能將千百年的事情一天都做完,他若稟報了此事,石重貴一定會要他想出解決的辦法。
可是他一個宦官,又能想出什么辦法?權謀他懂一些,但是權謀在真正的實力面前,其實一文不值,這個道理,他更懂。
拿不出辦法,皇上會不喜,皇上不高興了,對他的信任就會降低,他的話就會漸漸不管用。他張盡忠如今能跟滿朝文武平起平坐,眾人都對他笑臉相迎,是因為什么?
張盡忠心里很明白,是因為皇帝的信任,他時不時能幫著滿朝文武上幾句話。
皇帝的信任沒了,他張盡忠也就完了,誰會把一個失了寵的太監當回事,不準過不了幾天,他的尸首就會裹在茅席中,被拖到開封城外的亂葬崗,任由野狗吞噬。
見張盡忠聽明白了自己的話,劉傳勛接著道:“句不該的話,其實滿朝的文武百官,包括我在內,其實都是皇上的一條狗,皇上要咱們咬誰,咱們就去咬誰。皇上沒要去動的,咱們不能亂動,哪家的主人喜歡養一只亂咬人狗?
萬一哪一天,招惹了一位對付不了的主,張公公,你認為皇上該怎么做?”
張盡忠心中一緊,皇帝自然會將那條狗拋出去,任由對方處置,以平息對方的怒火。當初大漢景帝就是這么干的,把晁錯拋了出去,腰斬于市,暫時平息了七國之亂的怒火。
從古至今,這樣的事一再發生,幾乎所有的君主都這么做過,石重貴又豈能例外?
他張盡忠的確對石重貴忠心耿耿,也愿意為皇帝去死,可是這不代表他愿意做那只被人拋出做成狗彘的狗。
一個大逆不道念頭突然從張盡忠心頭升起:“也許,皇上看重的不僅僅是奴才的忠心,更看重的是奴才能被利用的價值。一個忠心但沒有利用價值的奴才,對于皇上來,又有什么用處?
那么,在皇上的眼中,咱家的利用價值又是什么?”
看著皺眉沉思的張盡忠,劉傳勛知道他已經動了這位赤膽忠心的張公公。這位張公公要是真將此事捅到皇帝那里,不但張盡忠會倒霉,他劉傳勛同樣要倒霉。
他是石重貴養的一條狗,但是皇家也不會養一只只會吃肉,不會干事的狗。
他明知杜如月是永固宮主的弟子卻不上報,這就是大罪,足夠讓他劉家跌入萬劫不復的萬丈深淵,所以,他不能不服張盡忠。
過了許久,張盡忠方才開口道:“劉將軍,那你該怎么辦?靖國郡主的事,不能不給個交代。要知紙里是包不住火的,這件事皇上遲早都會知道。若等到那時,情況只會更糟。
況且,杜重威身邊不是還有李守貞將軍么?更有幾萬御林軍,事情真若有變,斬將奪旗,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傳勛苦笑一聲,答道:“假如李守貞跟杜重威……我只是假如,他們倆是一伙的呢?”
張盡忠臉色驟變,厲聲喝道:“劉傳勛,劉大人,你究竟還有多少事瞞著咱家,瞞著皇上?”
劉傳勛答道:“張公公莫急,做臣子也有做臣子的苦衷。當初皇上把御獵場和投毒案都從大理寺撤回,交由我千牛衛查辦,不許大理寺莫輕言再插手,這件事張公公應該知道的。”
張盡忠當然知道,當時皇帝對李風云有猜忌之心,并不放心他的義兄莫輕言,所以才有此舉。只是他不明白劉傳勛為何突然提起此事。
見張盡忠眼中有些迷惑,劉傳勛接著道:“這兩件案子我千牛衛查了,還有與這兩件案子相關聯的和煦堂縱火案我們也查了,種種跡象表明,這三件案子都跟李守貞脫不了干系。只是我們手中沒有證據。”
頓了頓,劉傳勛又道:“就算真有證據,我們也不敢將這消息稟報給皇上。事關重大,李風云李大將軍也曾提醒過陛下,可是結果又怎樣?
前車之鑒,我們又怎可不心謹慎?
現在他們心中還有顧忌,那層窗戶紙一旦捅破,逼著他們做出選擇,后果又會是怎樣?”
事情牽涉廣,事到如今,已經不是張盡忠可以掌控的了。
若將所有事情報上去,毫無疑問,一怒之下,很可能做出沖動的事情來,時局將更加不可收拾。
“亂臣賊子,都是亂臣賊子!”張盡忠頹然地坐在軟榻上,嘴中喃喃自語,“劉將軍,你,該怎么辦?”
劉傳勛答道:“張公公得沒錯,靖國郡主的事,不能不給個交代,不過如何交代,卻在張公公的筆下。我以為,永固宮主擄走靖國郡主,是因為看中了靖國郡主的資質,想要收她做親傳弟子比較合適。
其他的事,我們都可以私下配合,緩緩化解。
張公公以為如何?”
避重就輕,既然永固宮主是“想要”收杜如月做親傳弟子,那就意味之前兩者并無關系。既然之前沒有關系,那皇帝自然不會大動干戈,免去了張盡忠左右為難的局面。
私下配合,緩緩化解,怎么配合,怎么化解?
張盡忠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無非是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也許哪一天,杜重威或者李守貞就戰死在沙場,或者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權謀,這就是權謀。
這一日,手握大晉兩股秘密力量的兩人,在內事監足足商量了四個時辰。。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