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御書房,自從黃瑾退居東宮閉門不出后,這里便正式成為太后處理國事之所。
此刻御書房內,御史大夫謝翊和大理寺卿蕭近都是疑惑的看著太后,不明白她召喚他們前來所為何事,更不明白,我們人都到了快半個時辰了,太后您一直低著頭翻書寓意為何啊?
便在兩位大臣暗自商量要不要詢問時,太后突然合上那奇特的皮表書,驚嘆自語道:“真乃國之大策啊!”
“太后!”謝翊和蕭近終于忍不住同時躬身作揖,輕喚一句。
“哦,是御史大夫和大理寺卿來了啊,正好哀家也剛剛看完,兩位愛卿一起看看這國策如何?”著,太后便將皮表書遞給身側侍奉宮女。
問題太后這番話,謝翊和蕭近先是都在心里汗顏一把,感情太后根沒注意到他們何時到來,隨后也同時被皮表書給深深吸引了,雖然還沒看,但是能把太后吸引到那種程度的東西,定然非同可!
謝翊從宮女手中恭敬的接過皮表書后,立即翻開掃了一眼,頓時他便是輕咦一聲,既而眼珠飛快的上下重復移動,很快,他就翻倒下一頁,不過只是停留片刻,他就連續翻了兩頁,而后才開始仔細的慢慢翻閱。
隨著謝翊沉靜在皮表書中,蕭近是郁悶的不行,論官階,他自然不如謝翊,故此他只能等謝翊看完后才能接過來看,令他奇怪的是太后的舉動,她只是把皮表書交給宮女后便不再發言,就這樣直至的盯著謝翊,直到看到謝翊腦門居然流汗了,她才微微一笑,道:“如何?”
“老臣暫時無法言論!”謝翊搖搖頭,合上皮表書遞給蕭近,隨后便陷入沉思。
蕭近的動作簡直和剛才的謝翊是一模一樣,從快到慢,最后驚嘆一聲,道:“真乃國之良策!”
“那兩位愛卿覺得,此國策是否可行?”太后和顏悅色道。
蕭近沒有出聲,而是看向謝翊。
謝翊則立即站出來,朝太后拱手道:“此等定國之良策,已非是否可行,而是只有行,老臣慚愧,自任大夫以來,苦尋思定國良策多年,卻終不得其法,門下長史諸多,所提之策皆不堪入耳,故,一直遵循太祖的治國之法,然,世事變遷,隨我大寧人口激增的是安定的不穩,雖有刑捕房跳出衙門六房,獨立擴展,但如此循序漸進之法太過緩慢,使得許多宵有機可乘,壞百姓安康,而此法,強于前列,精于定國,安于百姓,唯一的缺憾,恐怕只有藥力過猛這點了!”
蕭近聽后點點頭,也站出來躬身施禮道:“御史大夫所言極是,不過,如今我大寧正缺的便是這副猛藥,故此,老臣認為當以雷霆之勢將猛藥一口灌入,鎮國威,強民心!”
太后聽完蕭近的話,便看向謝翊,待看到謝翊扶須點頭,顯然也十分贊同蕭近的話后,太后笑道:“有二位點頭,此事便已成了,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既要行雷霆之勢,還要步步為營,切莫為了急于求成而功虧一簣,明日早朝,哀家便將此事公布,而今夜怕是要多勞累兩位愛卿了!”
“老臣求之不得!”謝翊笑道。
蕭近也是點頭附議,他們兩人雖然年邁,精力也有些欠佳,但正如謝翊所,董策的計劃書就是一劑猛藥,不僅對大寧,同時也對他們!
兩人離開了御書房后,并沒有直接趕回去召集部下商議,而是他倆先私聊起來。
“謝老覺得,此國策究竟是何人所寫?”蕭近算先開口問道。
謝翊皺著眉,背著手邊走邊道:“字跡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霸道而不失纖柔,應該是位極為要強的才女,正好,老夫對科舉很感興趣,前段時間去看了院試答卷,也不只是偶然,還是上天安排,上萬答卷中,偏偏讓老夫看到與國策中字跡一模一樣的答卷!”
“哦!那不知是何人?”蕭近驚訝道。
“天香書院曹洛蓉。”謝翊笑道。
“曹洛蓉?”蕭近顯然不知此女,瑤瑤頭后道:“不過,天香書院應該是太后讓衍教掌教董策創建的天香學院吧!”
“嗯,的確是天香學院,不過此女的答卷中卻寫天香書院,若此女筆誤,顯然不可能,因為她的答卷可算上上之乘,但畢竟是女子,諸多考官都不贊成她進入甲榜,可又畏懼太后,故而專程拿書院這點筆誤做文章,讓老夫都啞口無言啊!”謝翊扶須笑道。
蕭近也笑了,當時陛下還在位,那些考官皆是丁常侍挑選,自然想要打壓一下天香學院的學子,卻不曾想,天有不測風云,如今他們是想哭也找不到地了!
“不過我算明白了。”蕭近突然腳步一腿,連著謝翊也停下來疑惑的看著他。
只聽蕭近又道:“衍教雖然才冒出來,但種種跡象表明,此教的確人才濟濟,傳承悠久啊,先是科舉,再來又是定國良策,而掌教董策此人雖為許多商人出謀劃策,以巧取豪奪的方式賺取錢財,卻也為昔日江南災民安居樂業而辛勞,而非壓榨,至于那什么工業村,呵呵,也就幾年,百姓變會很快富裕,此法,明顯也是針對太平道!”
“你也認為,太后那份國策是出至董策之手!”謝翊訝然道。
“嗯,除了他,我猜不到還有誰,不過也算不上他出手,雖然他多智如妖,但無論如何也妖孽不到這份上吧,應該是他背后衍教的實力,真是一幫可敬更可怕的人啊!如果……”
謝翊沒等蕭近完,便搶先道:“沒有如果,否則天下格局早已改變!”
蕭近一愣,既而想了想后也就明白了,的確,如此能耐,真想參與到這俗世爭斗中來,還有誰能阻擋衍教擴張的腳步?
這一夜,謝翊和蕭近都異常的忙碌,在自己的府邸中召見了一批又一批的人,這些人有他們的部下,還有他們的族人子嗣,所提無非都是多多準備,要在這場大動作中占了先機,增強各自士族。
當然,他們也沒傻到吃獨食,自然會偷偷把消息亦真亦假的送出些,讓別的士族得到點風聲,也有助于太后的行事。
翌日早朝,真可謂是滿朝震驚啊,雖然風聲昨夜就受到了,但畢竟太過片面,而且沒等人弄明白其中利弊,今日一早太后就決定大展手腳了,如此雷霆般的迅捷手段,打得滿朝文武是措手不及。
若非謝翊和蕭近帶著半數大臣領頭接旨,恐怕其余大臣都還身處在云端之中呢。
這事,看似并非和所有大臣都有關系,實則,突然憑空多出的一大堆官位,誰不想分杯羹?
并且,最讓人眼熱的還是掌管國安府的國安大夫,官居三品,這可是真正的實權高位,誰能不眼饞?
除此之外,國安府管制下的各州府縣所設的府安衙門、縣安衙門,還有大理寺司法院和御史臺督察院,都有炙手可熱的位子,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掌管首府的總安使、司法院的總刑判司與督察院總督察使,雖然都只是六品,但正好給年輕的后輩做基石,即使這個位子爭不到,退而求其次也有一大堆七八品官位,總比現在一官難求強了太多!
只是殷太后只了新的政策,而沒有立即安排新的官員,要京師外的衙門也就罷,但國安大夫總要立即決定吧,不過,也有許多人擔憂的,畢竟新的大夫位子只有一個,到底花落誰家沒人能料定,為此,不少人都暗暗盤算,究竟要如何從太后嘴里先得知國安大夫的人選,畢竟,未來國安管轄的所有府安、縣安衙門的首腦人選幾乎都是他了算!
所以就算他們搶不到,也要想辦法先與其交好,早早安排后輩前程才最為妥當。
“國安大夫,哀家心中一直沒有人選,不知諸位大臣覺得何人可以勝任?”殷太后突然出言道。
她此言一出,瞬間滿朝寂靜,誰都在想從太后嘴里敲出這個人來,但誰也沒想到,太后自己居然都沒人選,那這個政策你是如何想出來的?
謝翊突然站出來,躬身行禮道:“老臣認為,如今諸位大臣皆身負重任,實難有多余精力再擔任國安大夫,不過老臣還是有一人選,只不過,此人為一教之首,而且他所掌教派有不可為官的教規,身為掌教,他更不能以身作則,故此老臣提議,國安大夫暫且不設,由衍教掌教董策代為掌管,待他日太后擇出人選,再讓董掌教回去潛心修學,不知太后認為老臣的建議如何?”
殷太后真沒料到,謝翊居然會為董策完,據她所知,這兩人絕對沒有接觸過,而且謝翊一直是埋頭辦事的人,很少去多管閑事,他能知道董策,并清楚董策的能耐,還真是稀奇!
但不論如何,這個提議讓太后很是滿意,畢竟沒有誰更適合寫出定國良策的人擔任國安大夫,至于董策不能為官的事,太后心中所想的是:“哀家不給他官位,只給他放權便是了。”。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