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字要到二十,一般是長輩或是達官貴人來取個表字,贈送給人,也可自己取字,但是很少有人少年便是有字的。
那個黑袍士子見到陸平談吐不俗,以為其少年聰慧,家長定為其取了字,聞言倒是一笑道:“在下方營,字立一,乃是成都府人,早年家貧來京城投*親戚,現在尚在太學讀書。”
陸平看了看這些人,有些疑惑地道:“難道你們都已經是太學生了?不是今天過來考試的?”
方營呵呵一笑道:“今日雖是太學特招,但是陸兄你走錯門了,這邊的是西門,乃是內舍學生學習之處,我帶你去見考官吧,其實試題不難,一篇經義一篇策論,若是陸兄看了荊公之經義,必是無絲毫問題。”
王安石的《三經新義》是整個太學之人必學科目,加上其它圣人之書,便是經義所考,而策論也多是和其有關,故而方營有此一。
他帶著陸平走進太學里面,這些建筑群規模龐大,有殿閣和房舍之分,中間有一道極為寬廣之路,連接東西兩旁,陸平跟在他的后面,有些奇怪地問道:“剛才那個老人是誰啊?”
方營微微一笑道:“此老乃是天下大才,陸兄你今日也算是和他有緣碰面,平常學生,就連我等,也不過只見過他幾面而已。”
陸平好奇萬分,天下大才?難道那個老人便是后世的傳奇文豪蘇軾?他忙問道:“是不是蘇軾?”
方營一愣,旋即大笑道:“陸兄端的好眼力,然而此老并非東坡先生,但也與東坡先生關系異常親密,便是黃涪翁,今次回京不過幾日時間,可巧讓你趕上。”
黃涪翁這個名字陸平怎么聽不出什么名氣來,但是聽方營起來竟然如此推崇,應該是個很有名氣的人啊,而且此老竟與蘇軾關系異常親密,難道是……黃庭堅?
陸平有些遲疑地道:“他是黃庭堅?”
方營笑道:“天下除了涪翁,誰還有如此氣魄?”
黃庭堅,字魯直,陸平再怎么愚笨,也知道他的大名,蘇軾的文章里老是出現他的名字,而且黃庭堅也是蘇門四學士之首,書法、畫筆和詩詞文風皆是自成一格,千百年來為人所樂道。
陸平才見過大名鼎鼎的李清照,所以對有幸見到黃庭堅倒不是太高興,這時又有些奇怪地道:“聽東坡先生被發放嶺南之地,難道涪翁沒有受其牽連?”
方營訝然地看著陸平道:“陸兄莫要此事,免得有人起閑話,萬一落一個誹謗朝政便不好了。”
陸平知道這個方營心中很有顧忌,故而不再起這個,只是問了一點太學的事情,方營自然是知無不答,待把陸平送到東邊的考官面前時才道:“容我先和考官上幾句。”
這個考官大概是四十來歲,看起來很是文質彬彬,見到方營便笑道:“立一,你為何到東邊?可別讓那些舊友看見損上你幾句。”
方營哈哈笑道:“顯之如今可算有了職務,卻還來羞我,今日太學特招,情況如何?”
這考官名叫張平寒,字顯之,也是成都人,他是紹圣時便到了京城太學,雖然幾經努力,仍然沒有到上舍之中,不過禮部侍郎葉祖洽卻以為其頗有上進心,給了他一個太學監考之職,如今他也算意氣風發了,今日太學特招,剛好派上用場,所以大早便在此等候了。
張平寒依然笑道:“今日尚好,反正尚有明日一天,所以來人不多,共計二百余人,待到午時便可開考,起來我也算是閑人一個,就在此登記一個名兒。”
方營笑了笑道:“清閑難道不好?不過今次還要讓你幫個忙,你看到那個哥沒?我想讓他來考上一番,你看如何?”
張平寒眨了眨眼,帶著笑道:“如此作法,可不是你方立一了,你也知道禮部有命必當二十過二方能參加考試,你這就算是逾制,讓我又如何?”
方營輕“哦”了一聲,又道:“可是禮部又有詔令,大才之人,年雖幼亦可補之。”
張平寒笑道:“此子竟是個大才?立一你可莫要的這么早,昔年呂惠卿之孫年僅十六便想入太舍,神宗陛下親試之,方才知才不在年高,故而定下‘年雖幼亦可補之’此律,而今距昔年雖久,尚無幼年之人一試,立一你可拿準了?”
他把陸平當成是方營的至親了,這句話也算是對他提個醒,方營自然聽出話中的意思了,這時呵呵笑道:“我便知道顯之不肯,只是……”他低聲對張平寒了幾句,使得張平寒又驚又喜,忙道:“真的?立一可莫要哄騙我。”
方營微微一笑道:“我哪敢哄騙你?不過涪翁后日便要南下,邀我等后生在南亭一敘,到時候顯之莫要錯過了。”
張平寒忙道:“那是自然,涪翁此次為何忽然返京?”
方營看了看周圍,聲道:“顯之莫要問上這么多,待到后日之晨你便明白,如今便讓這個登上這哥之名罷了,莫要耽擱其考試。”
張平寒點了點頭,也是聲道:“立一你若早此子乃是涪翁薦舉,便省的如此之事了,何必這么多話來。”
方營呵呵笑道:“從此事便可知顯之為人,不私一分一毫,我在西頭尚有些事,你便照看著他吧,待和他講明后便讓其進場,我也想看一看這個哥的事如何。”
陸平看著前方那兩個人不停地有有笑,不禁有些氣悶,這時正有一人朝他走過來,對他笑道:“兄弟,多日不見,想不到你竟然在此地。”陸平看著面前的這個年輕人,覺得很面熟,但是還是沒有想起來。
那年輕人呵呵一笑道:“兄弟已經不記得在下了?那日在大相國寺……”
他這么一,陸平立馬想起此人了,他便是那日在相國寺前誤認為自己是考生的那個徐應名,那日匆匆了幾句,又是一個月不見,也無怪他想不起來,這時聽他提起,這才不好意思地道:“原來是徐兄,在下慚愧,竟然不識故人。”
徐應名呵呵一笑道:“兄弟切莫如此,你我萍水相逢,便是不記得又有何妨,適才我與兩三友人正在這太學之中閑逛,未曾想到兄弟你也在此,故而過來攀淡。”
陸平想起了科舉,這個徐應名應該又一次參加科舉了才對,他忙問道:“徐兄,前幾日的科考尚順利或?”
徐應名來笑著的臉龐頓時黯淡下來道:“金榜尚未下發,不過此次實在壓力太大,在下很難中榜,對了,兄弟你為何在這太學之中?”
陸平呵呵一笑,正要什么,方營走了過來對陸平道:“陸兄是在和何人話?”
徐應名不等陸平什么便開口道:“在下徐應名,草字白石,乃是江南明州人氏。”
方營一笑,也是自我介紹了一番,然后和徐應名客套了幾句,就對陸平道:“你到那邊去登記一番,午時準時開考,莫要忘了進場,若是有事便到西院來找我,勿忘。”
徐應名驚訝地看著陸平走到不遠處,像是在登記造冊,吃驚地道:“難道兄弟要進太學不成?”
方營笑了笑道:“徐兄莫要吃驚,我看徐兄也是士子,既然科舉無甚把握,何不入太學,以求捷徑?”
徐應名有些遲疑,他還是很有顧慮的,畢竟他也不是京城人氏,一旦決定下來,那便幾年不能回家一次,見方營正笑著看他,不禁道:“那也好,在下便要請方兄引薦一下。”
方營帶著徐應名又一次走到張平寒這邊,這次沒幾句便登記了姓名,然后便告辭而去,只留下徐應名一人在那等著。
陸平心中還在默念著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呢,他雖然在家中通讀了幾遍,然而腦子實在不夠用,只覺得一會兒這新義沒有什么意思,一會兒又博大精深起來,其中的那些道理不外乎定仁義和加名分,但是要把原句復述一下還真是為難陸平了。
張平寒因為陸平乃是黃庭堅薦舉,故而格外青眼相待,這時對他了不少需要注意的東西,包括不能言及世弊時弊,不能言及朝廷諸官,不能誹謗政事,不能辱及先圣,不能有……反正就是太多規矩,讓陸平心中不安起來,既然有經義策論,又不能妄議朝政,只能舉前朝舊例了,而且不能讓人覺得這是借古諷今,哎,難怪古人寫文章那么擔驚受怕的。
直到午時以后,眾人才開始進場,總共三百余眾,分隔間而考,二十人為一間,在東室之內,有專門監考之人來回巡視,以防夾帶或者抄襲。
筆墨紙硯早就準備妥當,試卷也放在上面,因怕考官舞弊徇私,故而在午時前一刻才安排考間和坐位,陸平坐在最東邊的一間瓦房之中,剛好*窗,窗外尚有松樹翠綠,枯焦黃葉,算是一道風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