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崛起之帝國系統 正文 第兩百五十三章:考試

作者/千厥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這試卷真是讓陸平大吃一驚,原以為幾百份試卷怎么著也應該是印刷之物,沒想到這還真是手抄,想、筆跡很是有力,一提一勾都躍然紙上,看得出對書法頗有造詣。

    總共就有兩題,一是經義,一是策論。

    經義題很是中規中矩,由“名不正而言不順”所發之言,而引導名分之題,陸平讀了王安石的《三經新義》,知道其最重名分,此題果然算是簡單,他立刻磨墨揮毫,洋洋灑灑地寫上千余字,這些都是大道理,沒什么可以變化的,把圣人之言摘抄過來幾句,然后發一通感慨,“噫,古之圣人尚如斯,今之人才不及圣人、德不及圣人,不尊長幼之分、父子之別、君臣之道,何如?則幼不幼、子不子、臣不臣,國之亂矣。”

    最新手打版,盡在

    這些套話他寫起來很順,來就是唬人的,稍微引經據典,便可寫下很多字,他也不用腦袋想了,就直接寫上去。

    這監考官也是四處巡考,兩眼不停張望,生怕這些士子們有人舞弊,而這些人倒挺自覺,都在默默地寫著,未有一人敢于抬頭。

    陸平終于把最后一句“故名正則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天道也。”寫下去后,一張大紙竟然都是文字,密密麻麻的,看著就讓人舒坦,他呵呵一笑,轉眼看那道策論題。

    大宋朝考策論乃是很奇特,太祖當年也有過策論之試,不過只是一些皮毛東西,和經義很接近,后來干脆把策論之試廢除,自范仲淹慶歷年間改革之后,策論又開始回歸考場,不過沒了經義試,它充其量只能算是做個樣子。

    王安石變革科考,廢詩詞考,集所有為進士科,天下士子開始重視起了策論和經義來了,以《三經新義》為準線,長篇大論,皆不絕于耳。

    自那時,策論之題便開始到了和時政掛鉤的地步,王安石在朝時,幾場科舉皆是以新法比舊法的優異為題,或是含沙射影,或是直截了當,策論還真變成了士子論國的地步。

    司馬光上臺以后,對策論試也是利用了一般,就是他將要離世的那一年,出題為“以祖宗法規治天下,何如?”,算是對王安石的新法最后一次抨擊吧,而后來蘇軾出題仁宗朝政令寬和,神宗朝政令嚴峻,各有各的不好,當今又該如何選擇?

    這些策論之題偏向政治化的同時,也給朝廷增加了許多爭論,經常有人拿科考士子們的文章來做事,所以朝廷有人就主張淡化甚至是廢棄策論試,只是章淳上臺后,又一次抬出三舍法以及以往的策論、經義取士之法,所以策論試并無多大改變。

    然而不是每一道題目都可以出的,當年蘇軾出了拿到策論題,立刻被人彈劾,以王巖叟為主的朔黨和以程頤為首的洛黨立刻抓住機會,要不是太皇太后力保,蘇軾早就會被一貶再貶了,所以出題心,也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

    陸平有些愕然地看著這個題目:“富民則富國,富國則富民,何如?”

    這種題目,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和現在朝廷開邊、執行新法、打壓舊黨可以完沒有關系,想來出題之人必是怕麻煩,就連題目也是聊聊數言,極盡簡單之。

    然而這樣的題,卻真是不好寫了,富國、富民,陸平長嘆一口氣,把目光抬向窗外,還是那翠綠松樹、滿地黃葉,卻顯得單調了好多。

    他不禁想起了晴玉所過的話,百姓疾苦,無人關心,只求一頓飽飯而不得,所以要是富國必要先富民,民先富而后國富,民先立而后國立,這些都算是上古良言了,然而真正起來,誰會讓民完完整整地富起來呢?

    錢財乃是國家之根,現在這個時代,是農的時代,是*天*地的時代,只要有田,不論是稻田、麥田、水田、旱田、桑田、茶田,都可以保證農的生存,然而要做到富裕,難之又難。

    改變生產方式,改變農階層,這才是民富的基礎。

    而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就從執政之士大夫來,也不可能愿意讓新興階層觸及到他們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物質積累的漫長時間是要*穩定的政治局面來維持的,再過二十年,這個朝代就要被外族入侵而亡,再過一百多年,整個大宋也會被消滅,生產水平和新的階層會被一打盡,積累的物質資料也會煙消云散。

    富民不現實,富國就現實了?

    富國之道,還是在富民的基礎之上,若是民無財,那國之財又能從何而來?然而這個時代的士大夫們都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還以為天下之財乃是定量,不會多也不會少,若要富國只能加稅,故而當年王安石提出“不加稅而國富”的理論后,幾乎所有人都不理解。

    經濟重量提高了,那么相同稅率便可以使得國家收入提高,這便要求國家用手段來使民先富,就像戰亂之后的天下,君王們總是要免稅免役三五年,不只是做個樣子,也是為了休養生息,讓民先稍微富起來一點,再積累國家物質。

    然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資源的再生產,江南水田一年可以兩季,然而百姓們卻無法及時地籌集好,所以很多時候都荒廢了,而當年王安石便是考慮此點,讓國家借錢給百姓們,讓他們可以先得到種子、水牛等物,待到收成之后加利還清,不耽擱生產,這種想法便是極大進步,可惜最終卻失敗了。

    陸平心中一笑,這些人根不理解經濟手段,又如何能使國富起來?不過還有一條特別的渠道,可以使國富起來,陸平沉思了一下,便提筆而書。考場上一片肅靜,陸平擦了擦頭上的汗,頭一次握著軟毛筆寫了這么多字,他還真是有點累,不過看著自己寫了這么多,他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按照規定,若要離開考場,并要先把試卷寫好,然后通告監考者,待檢查無誤方可離開。

    陸平扭頭四處張望,卻赫然發現那監考官正在自己的身邊,他翻了翻這幾張紙,然后揮揮手道:“可以離開,過幾日在太學上面會張榜題名,到時候若有你的名字便是代表你進入太學之中了。”

    陸平點了點頭,輕手輕腳地走出了院子,抬眼卻看到那個張平寒正在石椅上坐著,他忙地走過去問好。

    這邊風景尚好,由于現在時刻尚早,幾乎沒有幾個人,張平寒正孤坐在此,看到陸平不禁有些吃驚地道:“竟然如此之快?”

    陸平笑道:“止有兩題,我答后便出來了。”

    張平寒呵呵笑道:“一道經義、一道策論,考些什么?”

    當下陸平便把這兩題復述出來,張平寒呵呵一笑道:“甚為簡單,你也不必掛念了,待到后日即可知曉結果。”

    陸平笑了笑,突然問道:“張監理,你認為這民富國富之論該如何?”

    因張平寒任監理官,故而陸平稱他為張監理。

    張平寒聞言一笑道:“如此極為容易,錢財取之于民,若有國富必先富民,故而必先富民,而富民亦有保甲、免疫之良法,此數言便可,民富而后國富,國富則穩天下,只要寫上幾筆便算差不多了,看來考官也算圖個懶兒,不想那么費事。”

    陸平裝作不經意地道:“如此真能富國嗎?”

    張平寒笑道:“你就不用管能否富國,不在其位不涉其政,這些富國之策自然是有那些大人們來定,我等也就是在他們后面表表態便是了。”

    陸平點了點頭,又和張平寒了幾句,然后便告辭回去了。

    此時已經過了午時三刻,汴京城又是一場人來人往,陸平走在大街上,隨著人流而行,直到新街。

    這里就是集天下之財為一體的汴京,這里就是擁有將近二百萬人的汴京,這里就是現在的世界第一大城市的汴京,這里就是大宋的汴京啊。

    民們日夜奔波,但是他看到的雖有一些不滿之人,更多的卻是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的人,他們每日努力,便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希望會來好下去。

    他慢騰騰地走回家,用了大概將近三刻,這時剛到大門,卻見到沈萬鈞就坐在門口,他趕忙上去道:“父親,你怎么在這兒。”

    沈萬鈞擺擺手道:“考的如何?”

    。

    陸平笑道:“考了兩題,皆是由王荊公的《三經新義》而來,想來希望甚大。”

    沈萬鈞激動地站了起來,連聲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比那個不孝子好多了、強多了!看來我們沈家有望啊。”

    陸平一汗,提醒道:“要到后日方知如何。”

    沈萬鈞卻沒聽到他的話,猶沉浸在美夢之中,陸平無奈道:“父親,我先進去看書了。”

    他尚未吃午飯,但是已經知道很晚了,所以也就空著肚子,直接走到自己的臥房之中,看了看那些書,和一有些發舊的書《神宗實錄》。

    這是元佑時宰相呂大防所作,其中很多言辭都是詆毀新法,所以在當今皇帝親政時立刻宣布此書為**邪書,著人回收燒毀此書。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拜城县| 繁昌县| 柏乡县| 河池市| 额尔古纳市| 怀仁县| 昌邑市| 五华县| 香河县| 安福县| 宁陕县| 偏关县| 原阳县| 修文县| 灵寿县| 彭泽县| 若尔盖县| 宁强县| 育儿| 张家口市| 漳州市| 乌兰察布市| 涡阳县| 本溪市| 老河口市| 蒙阴县| 河南省| 黑龙江省| 开化县| 南昌县| 济阳县| 宁远县| 嘉兴市| 沽源县| 奇台县| 和平县| 辉南县| 曲水县| 独山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