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即便當工人,也不是你想當就能夠當的。“關系”二字照樣是必不可少的具有本國特色和國情的現實。誰讓我們是人情社會呢?
農民想要成為正式工人,而不是在勞動力市場上面等候雇主的挑選去干臨工,那么就唯有去干最苦,最累,最臟,最危險,至少之一的工作。
別說現在,擱在過去,照樣有著農民當中的三六九等之分。孫少平之所以能夠得到煤礦工人這個工作機會,便是因為去一個普通干部家中干活,被其看中了他老實肯干,又有文化,好文學。
于是,夫妻二人一合計,原本有意把他們的女兒嫁給他,卻不料女兒還嫌棄孫少平的農民身份。
哪怕她的戶口也是在農村,是屬于距離縣城不遠的農村,長在縣城,也有著高人一等的自我良好感覺。
孫少平代表了當時和他一樣的農村人,還得從非正式工人干起。他們堅持了下來,干的好,才有機會成為正式工人,最終得以跳出了農門。
《平凡的世界》里面描述,和孫少平一起去礦區當礦工的人群中,還有著關系戶,普通干部家的兒子等等。
后者們只是去過渡一下,要么才好回調到城市里面去工作,要么就等著城市內某單位工作的正式指標。
結果就是,礦區的隊長領著新來的眾人去走了一圈,下了一回礦井。到了正式要再次下煤礦工作的時候,基本上一半的人都沒了人影,跑了。剩下一半當中的一半,原來的四分之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動不動就曠工。
唯有像孫少平這種機會得來特別不容易的人,是才會好好地珍惜。哪怕再辛苦,只要有小小地改變,也會甘之如醴。
由此足可見,當時有一個正式工作,即便是當工人,也不容易。畢竟,爹退下來了,家中的一個孩子還可以接著干,頂替上去,崗位還在同一家。工作崗位不增加的前提下,外人想要分一杯羹,可能嗎?
當時,一則,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城市里面的工作崗位確確實實地少;二則,人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徹底改變,非得要掛靠一個單位,進單位工作才是正經人。
哪怕1978年已經確立了改革開放,也沒有完全把人過去固有的思想給扭轉過來,而城里人當中少有干個體戶的人。
70,80年代干個體戶的人,除開有眼光,審時度勢,先知先覺的極其少數人以外,不是回城等候安排工作的知青,就是刑滿釋放的人員。再不然,就是進城的農村人。全國的基本面就都是這樣的情況。
全然不會像今天一樣,一問你做什么的,做生意的,哪怕只是倒賣蔥姜蒜的,也一副高人一等,洋洋得意,好似個人就能夠形成壟斷一樣。在那個時代,你要是這樣說,絕對會被譏笑。
賈有為清清楚楚地記得,自己讀小學的時候,說自家是做生意的。結果,他還被同學們當眾大肆恥笑。
從來就沒有人會主動說自己長大之后想要當商人。時至今日,賈有為不喜歡做生意的念頭,恐怕十之**就是在那個時候種下的。
他當時就面紅耳赤,真想找一個地縫鉆進去。所以,自己有著童年抹不去的心理陰影。他從來就不覺得做生意很牛逼。
賈有為記事起的那個時代,也是文化大爆炸的最后階段。即便如此,街頭巷尾一到傍晚時分,有文化的年輕人最時髦的就是站著談論文學。
特別是在夏天,白天時間又長,大家吃完飯出門就聚攏在一堆。誰要是看了大家沒有看過的外國文學作品,比如卡夫卡的作品,立馬就是焦點,被眾人眾星捧月一般聽他侃侃而談。
只有那些沒文化的年輕人才會覺得時髦和文藝的手拿一把破木吉他去公園里面彈奏,時不時就打架什么的。再不然,就是跳什么霹靂舞之類的。
賈有為也有著和其他小孩子一樣的特點,就是喜歡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后面跑,而大孩子又不喜歡和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一起玩兒。
大孩子們喜歡跟著年輕人的屁股后面跑,而年輕人又最不喜歡他們。于是,賈有為跑來文青們的聚集地之后,就待在外圍聽他們談文學。即便自己聽不懂,也覺得很享受。
那時候,他最是佩服這一帶的那個文青大哥了。對方一來,眾人不但發自內心的尊敬他,而且漂亮的姐姐們都圍著其團團轉,主動掏錢去買飲料,水果......
文青大哥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愿意為之奮斗終生不悔。為此,這人是深深地影響了賈有為的成長。
就過去的那個時代里面,一問小朋友,你長大了,要干什么,不是解放軍,就是科學家。
還有著一個游戲,不就是另一個人在你的一只手臂上面用雙手交叉套圈朝上,解放軍,科學家,農民,工人,以此重復直到手拐處來最終確定你的“職業”。
是解放軍或者科學家的孩子,一個個高高興興和洋洋得意。要是工人,也還好。若是農民,當場就不高興,嚷嚷著不算,非得重來。
《平凡的世界》的大背景就是那個時代。只不過,書中寫的是農村變革,而對應的城市變革就是賈有為那些對過去的回憶。
普羅大眾最受益的春天到來,那是等來了國家后來出臺的政策,三公轉正。這接著就是一大批臨時工得以轉正。
再不然,你想成為有著工作的正式人員,便只有在1979年-1989年間對越南的戰爭當中立有功勛。
一個三等功,你就可以申請后調,退伍之后就能夠得到一份公安系統,鐵路系統,電力系統等等今天在老百姓眼中看起來仍舊都是公家好單位的工作之一。
今天,過去那些堅持咬牙挺過來的農民,是才有了工人的待遇,有了退休工資。要不然,他們會和村子里面的同齡人一樣,哪怕到了退休年齡,也沒得休息,還的干農活兒。
每每這個時候,這些人拿著茶盅,要么去打麻將的,要么去下象棋什么的,悠閑自得的養老生活讓其很滿足。
他們的追憶,不妄自當年吃過的苦,驕傲的說出,退休了,拿著退休費,也為兒女在婚戀市場上面有了加分。
反之,他們的同村人。和他們一起從偏遠的地方出來,卻沒有堅持住,又返回去的那些人,生活困苦是免不了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