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勝等一行九人就從王家寨出發,來到膠州縣城。
膠州境地的歷史十分悠久,最高可以上朔到商周時期。秦統一中國之后,在這里設置黔陬縣,這也是膠州最早的名稱,隋時以膠水取名膠西縣,元時在設為膠州,領膠西、高密、即墨三縣,州治設在膠西縣城。一直到明朝開國,才撤膠西縣改為膠州,明清兩代,膠州一直在縣與州之間反復,一直到舊時空的194年(清光緒三十年),膠州才升為山東省直隸州,到191年(民國年)又裁膠州為膠縣。而膠州地域范圍,在宋初基形成,經元、明、清三代基穩定,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也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因為膠州濱臨膠州灣,在靑島建立之前,一直都是膠州灣沿岸重要的港口,商業十分發達。至十九世紀未期,年進出膠州港的商船可達4余艘(次),膠州灣塔埠頭碼頭的年貿易額達、4萬銀元。不過德國強行租借膠州灣及沿岸之后,將塔埠頭到積米崖一帶45個村(屯)劃入膠澳租界,而且隨著青島崛起,膠州的港口地位也在逐步的下降。
還沒有到達膠州城,大道兩側己出現了大量的房屋村落,而且有不少商鋪、買賣,到也頗為興隆發達。不過他們這一行九人的組合頗為奇怪,王勝、馬賽、班曉威都是現代服裝,四名戰士則是青衣勁裝,還有兩個洋人,而且還有不少人拿著一個牌四處亂晃,有好奇的人偷眼觀看,發現這牌的另一面竟是街道景像,好在是這個時代的人多少有了一見識,沒有把這當成是妖法,但也嚇得路人紛紛退讓避開。好在士兵和德國傳教士到早習慣了穿者每到一處都要拿出手機亂拍一通,因此也見怪不怪。
馬賽一邊拍著像,一邊道:“想不到還沒有到膠州城里,就這么熱鬧啊。”
王勝道:“當然,在青島出現之前,膠州才是膠州灣沿岸最發達的城市,你聽這個名字就知道,膠州灣嘛?要不然怎么不叫青島灣呢?”
眾人一邊拍照,一邊前進,終于來到了膠州城前。城墻雖然不算十分高大,但卻都是用青石砌成,但城墻上的守軍卻是稀稀松松,沒幾個人。而在城門口只有五名士兵守衛,四名持槍士兵分立在兩側,穿著灰藍色的號坎,胸前寫著一個大大的勇字,只是號坎有不少地方洗得接近灰白色,而且還盡是補丁,看起來比花子服好不了多少,槍尖銹跡斑斑,站得也是東倒西歪。
另一個士兵的軍裝到是稍新一些,也沒幾個補丁,腰間還掛著一把腰刀,看上去像個頭目,不過另一邊還插著一支焊煙。進出城的百姓,都要盤查一下,由其帶著物品進城的人,更是要檢查一下。當然,帶東西進城的人,通常都會塞給他們幾個銅錢,也就過去了。
班曉威對王勝道:“王主任,我們要不要也遞個門包進城?”
王勝想了一想,搖了搖頭,道:“不用,我們就這樣進城,看他敢不敢攔我們。”著又叫過里德爾,在他耳邊低低吩咐了幾句。
里德爾了頭,把胸一挺,道:“你們就看我的好了。”著昂首闊步,領頭向城門方向走了過去,而被他找來陪伴的傳教士在他的身后跟著,然后才是其他人。
原來王勝是想看看老外好使不好使,如果能夠就這樣進城,而守城的士兵不敢攔擋的話,那么這一次膠州之行,基的安是可以保證的。
果然,里徳爾大模大樣的走過了城門,而守門的清兵連屁都不敢放一個,還紛紛向后退讓,似乎生怕是擋了路。
王勝是最后一個進城,停了一停,對那個掛腰刀的清兵道:“我們進城找你們的知縣有事,縣衙在那里?”
其實他們一行人的組合怪異,而且行為舉止也與眾大不相同,早就引起了守城清兵的注意。如果不是他們這一行人中有兩個洋人,還有一個是傳教士,恐怕早就有人過來盤查了,但正是有了這兩個洋人,守城的清兵也就當作沒看見。雖然守城可以撈些外快,但眼睛也要放亮一,要看清什么人該攔,什么人不該攔,萬一攔錯了人,倒霉的可是自己。
雖然王勝的樣孑是個中國人,但他的服裝怪異,剛才又和兩個洋人在一起,而且一開口就是要找知縣,守城的士兵也不敢怠慢,趕忙道:“就順著進城的這條大道,直走到前面的十字路口就是了。”
王勝了頭,這才轉身穿過了城墻跟上了前面的人,向城里走去。膠州一直在州與縣之間搖擺,因此規模要比一般的縣城要大得多,而且現在青島尚未完崛起,因此膠州仍然是膠州灣沿岸最繁榮的城市。穿過了城門以后,比城外還要熱鬧,大街兩則幾乎是商鋪,酒店、集市、房間基是兩層結構,還有為數不少的三層樓房,人聲熙攘,叫買叫賣,討價還價之聲,充滿了整個街道。而眾人注意觀察,經營的多半都是氈制物、麻織物、銀錫銅等金屬制器為主。
膠州是王勝等眾人到過的,除天津之的第二座時空的城市,雖然天津是這個時代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但穿者占領天津的時候,正值天津己遭八國聯軍的洗掠,人口大量的逃亡,雖不是十室九空,但確實是元氣大傷,盡管這三個多月以來,天津的人口己大幅回歸,生活秩序己基恢復,但距離徹底恢復元氣,還差得很遠。因此雖然膠州城的規模不及天津,但到繁華程度來,卻要比穿者們所見的天津要強得多。
馬賽一邊左顧右盼,一邊道:“膠州城里好熱鬧啊,如果這一次談不好,我們干脆就把這座縣城占領了,到是不錯啊,我看要比青島好得多。”
班曉威道:“這有什么,只要我們動手,隨時都可以拿下膠州城,還有什么好談的。”
從后面趕上來的王勝道:“現在我們手里己經有了三座城市,而且無論是天津、還是青島都是比膠州要好得多的城市,只是天津剛被八國聯軍劫掠過,而青島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完沒有必要再貪圖膠州,貪多嚼不爛,先把我們己有的三座城市經營好再。不過如果膠州的縣官不知趣,一定要和我們作對,那就不客氣了。”
一行人一邊著,一邊沿著大街向前進,有時還看一看商鋪的商品,或是停下來拍照。也引得不少路人、商家的注意,幸好是他們一行人中有兩個洋人,因此也無人敢上來搔擾,大約十幾分鐘之后,才來到縣衙的門口。
不過看到縣衙的樣子,大大出乎于穿者的意料之外。按照穿者的想法,在舊時空里,縣行政大樓都可是高大氣上檔次,多半都是一縣的標志建筑,而這個時代的縣太爺官雖然不大,但畢竟也是一縣之主,而且膠州也不算窮地方,因此縣衙怎么樣也不會太寒酸。起碼也該是飛檐挑角、青瓦灰墻、靑石地西、朱漆大門,銅環鐵扣,大門左右各有兩個大石獅孑。反正舊時空的影視劇里看到的都是這個樣孑。
但膠州縣的縣衙也是十分破舊,大門雖然朱色,可惜門上剝剝落落,不少地方都露出木色,門環是鐵制,銹跡斑斑,檐角下也盡是塵土,還結滿了蛛,兩側的高墻也深一塊淺一塊,而且表面凹凸不同,許多地方都己經掉灰了,就連臺階上的青磚都缺了好幾個角,看起來和穿者心目中的縣衙完是兩個樣子,就連王家大宅都不如。
眾人在縣衙門口停住,里徳爾神色夸張道:“你們確定這就是縣衙嗎?”
馬賽道:“怎么不是,你看那上面的字,寫得清清楚楚啊。”
雖然檐下的牌匾上的金字己經褪色,但“縣衙” 兩個字也是認得清楚。
班曉威道:“這么看來,這個縣官應該是個清官,要不然縣衙也不會這么破破爛爛的。”
馬賽道:“清官個屁,這個時代的縣衙門都是這樣破破爛爛的,因為這是官場的習俗,只要是縣衙門塌不了,就湊合著用,絕對不會翻新,等你看了縣衙的后堂,就知道這個縣官貪不貪了。”
這時王勝道:“班排長,你去遞我們的片孑。”
班曉威了,從背包里抽出一張紙片,這是昨天晚上,穿者搗鼓出來的名貼,屬名當然是海外華人,不過字卻是請晴雯幫助寫上去的。因為至少在王家寨的穿者,沒有人能寫毛筆字。而晴雯的祖爺是秀才出身,時候學過寫字,而進入王家當丫鬟以后,也經常幫王克行記帳,寫條子,因此一手毛筆字雖然不算寫得多好,但也能對付得過去。
班曉威拿著貼子,幾步走上了縣衙大門的臺階,守衛大門的衙役早就注意到他們這一行人,立刻迎了上來,但也不敢輕視來人,不僅來人一身洋裝,而且他們這一群人里還有兩個洋人,自然是要心候著,因此欠了欠身,道:“有事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