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錚的判斷果然沒有錯,就在第二天,秦錚和張佩綸再次會談的時候,張佩綸首先就告訴秦錚,他己經得到了李鴻章的回復,李鴻章表示可以代為向流亡的淸廷上奏,請清廷正式下旨,確認海外華人的身份。
其實李鴻章收到了張佩綸的電報之后,根就沒有想過什么程序不程序的問題。畢竟淸廷現在都己經混到了這個份上,還要拜什么架子,非要海外華人首先上表,請求歸附,才下旨招撫收納。
這一方面李鴻章要比張佩綸看得更透澈,所謂曠以時日不過是個借口,因為現在有電報相通,消息傳遞方便之極,根費不了什么時間,而其實海外華人根就不在乎清廷的認同,現在他們不是照樣占領了天津、威海衛、青島,而且據還頗得人心,只要他們有足夠強大的武力,又確實是華夏漢人的面貌,著漢語,而施政也不太苛刻的話,想獲得漢人支持并不算很難,就算清廷不確認他們的身份,也不可能改變這個事實。而海外華人還要提出這個要求,實際只是向清廷表示一個態度,就是告訴清廷必須要按照海外華人的步調來走。
當然,以海外華人的實力,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聽清廷的命令,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盡管現在基可以確認這伙人確實是華夏后裔,但他們或許是宋人的后裔,或許是明朝的后裔,但并不是清朝的后裔。
但李鴻章也更清楚,現在的清廷根就沒有拒絕的資,因為海外華人己經成為清廷繞不開的一個坎,清廷不可能甩開海外華人,直接和各國進行談判。賠多少錢、割多少地且不論,但現在海外華人還占著天津,這不僅僅是北京的門戶,而且漕運改海運之后,天津就是南方物資經海路運到北京的必經港口,因此除非淸廷是打算遷都,否則就根繞不過海外華人。
既然是如此,那么到不如從現在開始就處理好和海外華人的關系,畢竟清廷現在還是中華大地上的合法政府,海外華人在名議上還是愿意依附于清廷, 而且李鴻章也并不認為海外華人有對清廷取而代之的意圖,①∴①∴①∴①∴,≈▼至少在短時間內是沒有這個打算, 畢竟這伙海外華人的人數有限,又缺少根基,而大清的統治己有5余年,己是根深蒂固,又豈是能夠輕易動搖的。
李鴻章估計,海外華人目前的目地是在名議上依附清廷,并且在中華大地上獲得一個立足之地,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而李鴻章認為這個條件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現在清廷的當務之急是盡快結束戰亂,讓太后和皇帝早日返回北京。在這方面,海外華人還是大有利用價值。
至于以后海外華人發展到“三藩” 那一步,李鴻章認為那至少是十年甚致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等清廷回歸北京,重新恢復元氣以后,同樣也可以慢慢的削弱海外華人的實力,以清廷坐擁國的龐大實力,也不是做不到這一。因此李鴻章當那就決定,立刻指示張佩綸答復海外華人的要求,并且把這件事也包攬下來,按照李鴻章的估計,請求清廷下一份詔書,承認海外華人的地位,并不是什么難事。
得到了張佩綸的答復以后,秦錚到沒有什么喜形于色的表情,因為這個結果早就在秦錚的預料之中,雖然他沒有李鴻章想的那么復雜,但畢竟現在穿者提出的要求并不苛刻,無非就是讓清廷在面子上不好過一,不過舊時空的歷史證明,清廷并不是一個死要面子的王朝,什么“天子守國門”,“天子死社稷”一類的事情,在清廷身上是看不到的。
秦錚只是了頭,道:“這樣就好,不過不知道各國那邊是否同意讓朝廷也加入這次談判,并一起解決中國的問題呢?”
張佩綸道:“在下從上海出發之前,中堂大人曾與洋人們協商過此事,洋人們的意見是,只要貴方答應,他們也并不反對。當然,詳細形式,等在下返回上海以后,中堂大人還會與洋人們再協商!
秦錚道:“這是自然,關于這一次談判,我們的初步原則是一定要力維護中華的主權與國家利益,決不能在這次談判中喪權辱國!
聽了秦錚的話以后,張佩綸的心里也稍稍好過了一,不管怎么,海外華人一直都宣稱他們是華夏后裔,因此在這次談判中,怎么樣也會幫助清廷一把,至少可以讓清廷少賠一銀子,少割讓一些土地,這樣也可以讓李鴻章少挨一罵。
張佩綸十分清楚,這種與各國談判的活絕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甲午戰爭的時候,大清被日打得水陸兩軍盡沒,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均被日軍登陸成功,對北京形成戰略鋏制之勢,大清己無抵抗之力,只能啟用李鴻章去與日談判,結果李鴻章在日還遇刺挨了一槍,幾近喪命才簽下馬關條約,總體保住了大清的囯體,但歸來之后卻被國上下眾口一詞指為漢奸,而清廷對此卻一言不語,絕口不提馬關條約實際是得到了清廷的認可以后,李鴻章才在條約上簽字。
上次只是對日一國,而且所失只有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大淸就賠了億兩百銀,還割讓了臺灣島,這次卻是對陣八國,連京城都丟了,真要是談判起來,還不知要賠多少銀子,割讓多少土地才能讓洋人們滿意,而這次簽約的李鴻章還不被人罵死。因此如果一次清廷能夠少賠些錢,少割些土地,李鴻章的日孑也要好過一些。
這時秦錚又道:“張先生,上海方面的事情還要請李中堂多多辛苦操辦,另外我們希望能將這次談判的地設在上海,你看李中堂是否能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
張佩綸聽了,也覺得十分奇怪,因為穿者并沒有將談判的地設在由他們控制的天津或是青島,而是上海,雖然在理論上,洋人的權力只是在租界里才有效,但經過了數十年的經營,加上一批中國買辦商人的支持和協助,洋人實際上對上?h城,以及周邊地區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因此上海實際是洋人的地盤,一也不為過。
一般來,談判的地都是設在占優勢一方的控制地盤,而這伙海外華人卻反其道而而之,讓張佩綸也大為不解。不過把談判地設在上海,對李鴻章來卻是一件好事,畢竟李鴻章在上海有自已的別墅,而且在上海也經營了多年,是上海的半個主人也不為過。起碼可以讓李鴻章少了許多車馬勞頓之苦,畢競談判是一件極耗精力的事情,而李鴻章己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住在自己家里,自然要好一些。因此張佩綸道:“好,此事在下一定轉告李中堂。”
秦錚道:“還有一,既是李中堂要代表朝廷參加這一次談判,那么我們和中堂大人在談判中應該怎樣配合,最好還是提前溝通。因此我們希望在談判之前,能和中堂大人會面,當面協商。另外,各國方面最好也派遣代表來天津,和我們溝通協商俱體的談判事宜。當然,我們這邊派人去上海拜會李中堂也可以。”
秦錚的這個要求也十分合理,因為在談判之前,雙方通常會先派一些低層的人員接觸,協商在談判中的一些流程規定。而李鴻章也早有訪問天津的計劃,一來是和海外華人協商談判的事情;二來李鴻章也是想親自近距離的觀察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畢竟李鴻章也這伙海外華人充滿了好奇心。
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海外華人要求將談判的地設在上海,這樣李鴻章還有沒有必要來天津呢?張佩綸可決定不了,因此只好又向秦錚告辭,向上海發電詢問。
這次李鴻章的回復更快,對穿者提出的要求盤答應,而且還保證為穿者在上海安排一處好住所,讓穿者在談判期間能夠得到良好的休息。另外就李鴻章仍然決定,親自來天津與海外華人會務。因為李鴻章考慮到,上海畢竟是洋人勢力,如果自己和海外華人在上海協商談判的事情多有不便,洋人肯定會多方打聽詳情,因此在天津去談要好得多。
另外李鴻章還是希望能夠會務海外華人的高層,這樣就更能了解海外華人的態度,而這種前期協商的事情,海外華人不可能派高層人員來談,只能是李鴻章到天津去。因此李鴻章計劃在新年之前完成訪問天津之行,這樣在新年以后,可以正式開始談判了,當然如果一切順利,新年前就開始談判,也不是不行。
李鴻章所的新年當然是指農歷新年,中國人俗稱的春節,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還是以農歷春節做為一年的始末。這一年的農歷春節是在191年月19日,離現在差不多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因此在時間上是完來得及的。
在當天下午,張佩綸就向秦錚轉達了李鴻章的回復,同時也向秦錚辭行,自己將在第二天一早就出發返回上海。
秦錚也沒有挽留,只是再次向張佩綸表示,愿意和李鴻章精誠合作,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