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壯勇則不同,雖然他也是在山東鬧團起家,但后來去了北京,正趕上了義和團運動的**期,而那一段時間,也是李壯勇一生中最風光的日子,不僅可以在北京的大街巷橫著走,而且所有的店鋪門市可以隨便進,要什么東西可以隨便拿,還去過兩趟著名的八大胡同。什么王爺、貝勒見了他都畢恭畢恭,還在瑞親王載猗府里住了幾天,甚致還和載猗稱兄道弟。
在那一段時間里,李壯勇一度還真的以為自己有神功護體,可以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并且永遠享受這種風光無限的好日子。雖然好景不長,八國聯軍的槍炮徹底打破了李壯勇的美好夢想,但這一段時間,卻成為李壯勇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因此李壯勇才對義和團一直都念念不忘。
而李壯勇參加人民軍,除了想殺洋人,為過去義和團的師兄弟報仇之外,從內心深處來,也未償不是對洋人打破了自己美好夢想的怨念。
雖然人民軍是按照現代軍隊的模式組建,摒棄了許多封建軍隊的不良習氣和作風,軍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這和李壯勇在北京的那段美好日子相比,自然是天地之別,而且人民軍的軍紀嚴格,訓練艱苦,這也讓李壯勇非常不滿。不過為了多殺洋人,李壯勇還是忍了下來。
另外還有一讓李壯勇對人民軍沒有認同感的事情是,李壯勇是帶著幾個原來義和團的弟兄參加人民軍的,在他們加入人民軍時,李壯勇就提出,最好是自己這些人單獨組成一個組,起碼也應該把自己所有弟兄分在一支部隊。但馬上就被告之這是不可能的,進了人民軍就必須服從人民軍的安排調派,這一絕沒有商量的余地。
盡管當時李壯勇手下有弟兄就主張,“如果要把咱們分開,那就不在人民軍干了,到別的地方鬧去”, 但李壯勇思考再三,還是答應了這個條件,畢竟李壯勇見過一些世面,知道現在這世道那里都不好鬧,而且李壯勇心里還有些心思,就算自己這些弟兄不被分在一起,平時多來往就行了。
結果一進人民軍,他們幾個弟兄就被拆開,分到一營的只有5個人,而且駐守在膠州灣西岸,和其他弟兄跟就見不到,過了一個多月李壯勇又跟著一營被調到天津,而這一次整編,又有兩個弟兄被調走,留在一營的只有個人,而且現在連李壯勇都不知道,其他的弟兄們被分派到那里去。
穿者當然不可能這樣的團體在人民軍中存在下去,一定要被打散,分到各個部隊中然后被人民軍同化,這是人民軍的原則之一,到也并不是針對李壯勇這一伙人,姜海東他們參加人民軍時也有四個人,結果被分到一營來的只有兩個人,當然,姜海東參加人民軍的動機要比李壯勇簡單得多,因此并沒有太在意。
不過有一李壯勇到也明白,姜海東得并沒有錯,人民軍的戰斗力確實要比義和團勝強百倍,雖然李壯勇在人民軍里并沒有和八國聯軍打過仗,但去打過土匪,人民軍的戰斗力在打擊土匪的戰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盡管每一次戰斗土匪的人數都要多于人民軍,但雙方無論是火力、訓練素質、甚致是近戰,土匪跟就不是人民軍的隊手,往往一個排的人民軍就可以擊敗一、二百土匪。以前的義和團是肯定做不到這一的,有時候李壯勇甚致想,如果當初義和團有這樣的戰斗力,恐怕早就將八國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了。
這也是李壯勇能夠忍下種種不滿,依然留在人民軍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想學學人民軍到底是怎樣練兵打仗的,老是依附別人沒什么意思,要干就自己一個人單干,誰也管不著,北京的這段經歷不僅開闊了李壯勇的眼界,而且也助長了李壯勇的野心,盡管現在李壯勇并沒有獨占一方、裂土封王的想法,但在懵懵懂懂之中,去有了一定要獨立作主,不再受人管治的意識。
這時姜海東道:“所以別再多想了,趕緊準備去吧,下午就要進行野外拉練了,這可是咱們當上班長以后的第一次野外拉練,可別出了摟子。”
李壯勇了頭,道:“放心吧,我分得輕重的。”
新成立的二個團的訓練,主要是由陸軍指揮官諸亞平負責,由二個團的團部俱體指揮,而肖建軍并不作多過問,因為現在肖建軍手上還有一大攤子事,最主要的就是制定進攻北京的俱體計劃,以及后勤物資供應計劃。因此在授旗之后,肖建軍就立刻趕回天津。
其實進攻北京的作戰計劃,肖建軍己經擬定出一個大體的方案,因為穿者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是攻占通州,對北京造成壓力,同時也是保護人民軍的后勤線。
而在這一段時間,人民軍也派人并出動無人機對通州一帶地區進行過偵察,結果是八國聯軍對通州的守備并不嚴密,僅僅只像征性駐守了5余名日軍,也沒有修筑什么防御工事,其實仔細想想,這樣的情況也并不意外,現在北京地區的八國聯軍一共才只有1萬、4人,就這么一兵力,守住北京都嫌不夠,那里還有足夠的兵力去駐守通州。
另外從天津到北京原來是有一條鐵路的,在義和團運動期間,為了阻止八國聯軍的進軍,對鐵路進行過破壞,后來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之后,修復了這條鐵路,以保障后勤物資的供應。
穿者攻占天津之后,八國聯軍反攻天津,也利用這條鐵路來運送兵力物資,不過在天津保衛戰之后,八國聯軍退回北京,卻并沒有破壞這條鐵路,而穿者在攻占天津、奪取了開平煤礦以后,還得到了幾輛火車頭和多節火車車廂,因此完可以利用這條鐵路進軍。
因此按肖建軍的計劃,進攻通州的戰斗由一團負責主攻,一營和野戰炮營、榴彈炮營乘座火車進軍,二營、三營則分別沿鐵路兩側進軍掩護,甚致可以派出兩架直升機,從空中偵察保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通州,在八國聯軍尚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一舉拿下通州,形成對北京的近距離壓力。
而未來進攻北京,肖建軍也有一個大體的思路,就是由特種部隊搭乘直升機直接空降到北京城里,內外夾擊,一舉突破八國聯軍的防守,攻占北京。
可以就純軍事而言,這一次作戰的難度其實并不大,而對穿者真正的考驗,是在后勤供應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打仗就是拼后勤,由其是近現代戰爭,對后勤供應猶為依賴,當然現在穿集團缺的到并不是物資,自從穿者占領天津以后,就一直在屯積糧食、藥品、布匹、食鹽等物資,而在擊敗了德國遠東艦隊、占領了青島以后,又在獲得了大量的德式裝備和彈藥,在武器方面的供應也是足夠的,關建在于物資的運送和調配,因為交戰的雙方不僅是拼后勤的供應能力,同時還是比拼后勤的效率和準確,在舊時空的歷史上,不乏出現夏天送棉襖,冬天送單衣的后勤烏龍事件。
從天津到北京的距離只有不到公里,無論在那個時代,都不算是一個遠距離,盡管在以前穿者有過進攻威海、青島的戰斗,距離都要遠遠大于天津到北京,不過這些作戰穿者都有海路為依托,并且牢牢的控制了制海權,因為在這個時代的物資運輸方面,海路要遠遠優于陸路,不僅運輸量大,而且簡單,士兵還可以在船上休息、飲食,不用攜帶大量的帳蓬、飲具等物資,因此后勤方面的困難到并不算大。
而這次北京戰役,穿者是第一次在沒有海軍支援的情況下,離開自己控制的地區作戰,盡管有鐵路和海河可以依托,雖然可以為人民軍的后勤補濟提供相當的便利,但還是不能和海路相比,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車輛進行補充,這就造成了勤補濟供應的多樣性,復雜性,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后勤供應安排計劃。
現在主要負責人民軍后勤計劃的是原太湖艦的艦長謝騰,他也是現在軍委的后勤部長,因為太湖艦來就是后勤補濟艦,因此謝騰在這方面多少還是有些經驗和理論知識,而且太湖艦基己停止使用,太湖艦上的主要軍官都在后勤部任職,這段時間里,謝騰和原太湖艦都在商量討論后勤供應的計劃安排,而肖建軍現在的重也是在后勤供應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將各種后勤物資在天津集中存儲,并且征集木船、車輛等等。
當然在執委會議上也有人提出過,這樣大張旗鼓的準備各種物資,是肯定會讓天津的各國領事館知道,他們一定會通知北京的八國聯軍,加強防御,但執委會討論之后認為讓各國領事館知道也關系不大,畢竟守衛北京的八國聯軍只有那么多人,就算知道也改變不了什么,而且天津的各國領事館不僅會通知北京的八國聯軍,也會通知上海的各國領事館,這可以給各國施加壓力,并給穿者的談判團增加籌碼,畢竟如果能夠在談判桌上解決,穿者也不想采用戰爭手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