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心里微微一顫,道:“不知秦兄以為,這日俄一戰,勝負如何,于我大清又有何益損。”
秦錚道:“戰爭不過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日雖國人寡,但背后卻有英、美兩個大國支持,英、美兩國必會給日提供貸款資金、裝備、情報等,而俄國雖大,但卻沒有一個國家會支持他,相反所有的國家都希望俄國輸掉這一仗,就連俄國的盟國法國都不希望俄國獲勝,如此日當先占天時;而這一戰將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生,離日近在咫尺,而俄軍調動,遠在萬里之遙,不僅耗廢時日,而且耗資巨大,在地利上也是對俄國不利;而且日國內軍民人等上下一心,當年甲午戰爭時,天皇都帶頭節衣縮食,各級官員一率削減俸祿,捐錢購買軍艦,俄國國內卻是民忿沸騰、矛盾叢生,暴動頻繁,在人和這一項上,日同樣也占優,如此三項均是日獲勝,因此這一仗日必勝。”
袁世凱聽了,也是半響無語,雖然他對日俄兩國都沒有好感,但在他的觀念中,俄國畢竟是老牌強國,從表面上看國力強大,而且民風悍勇,怎么要也不會打不過日,但聽秦錚這么一,俄國確實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均不如日,難道日還真能戰勝俄國嗎?
其實這到不是袁世凱的目光短淺,在舊時空里,在日俄戰爭開打之前,確實沒有人看好日,畢竟無論從那個方面來,日都不可能是俄國的對手,也包括日在內,在發動戰爭時也是戰戰兢兢,明治天皇甚致都一度打算在開戰前兩個時取消戰爭。而最典型的是在甲午戰爭時,日還制定了勝平負三個計劃,而在對俄戰爭時,卻根沒有制定任何的后手計劃,完就是賭國運的孤注一擲。
不過秦錚是后知者,知道在舊時空里這一場戰爭的結果,雖然在這個時代,歷史的發展己經發生了變化,但秦錚知道這個時候俄國外強中干的質卻是沒有變的,因此才敢作出日必勝的預言來。
袁世凱雖然半信半疑,但也不會因此而和秦錚爭執,道:“如果真如秦兄所,日獲勝,那么東北之地,是否還能收得回來呢?”
秦錚道:“當然可以,如果朝廷操作得當,定可在日俄之戰以后,收回東北之地。”
袁世凱頓時來了精神,道:“何以見得?”
秦錚道:“如果這一戰是俄國獲勝,必然不會退出東北,但日獲勝則不然,因為日打仗,必會向英、美兩國貸款、定購武器,現在日的軍艦,就大多是從英國購買的,因此也必將受制于兩國,而英美固不希望俄國吞并我國東北之地,但也不會希望這塊地方又落入到日之手,此戰之后必會要求日將東北之地還于我國,只要我國能在東北的投資、商業利益上對英美做出一些讓步,并且在東北也允許日駐軍即可。”
袁世凱點了點頭,道:“只是這日俄一旦開戰,確是在我大清領上進行,那么朝廷又當如何處置呢?”
秦錚道:“我有三策,可以讓朝廷選擇,其一,日俄開戰,朝廷即宣布中立,并劃定雙方交戰區,兩方都不得罪,只等戰后再,若選此策,俄勝則東北永失,日勝雖可收回東北之地,但也畢將喪失東北的大部份商業利益,而且日必會在東北駐軍,并且可獲租界、經商等特權,如此后患無窮,因此為下策;其二是日俄開戰,朝廷助日戰俄,必要時甚致可以出兵助戰,或趁機占據要害之地,如俄勝則東北仍永失,但若是日勝,朝廷亦可與日討價還價,力爭少損失利益,不過日未必會輕易退讓,仍會在東北留軍駐守,后患仍在,只能算是中策。”
袁世凱連連點頭,道:“那么上策呢?”
秦錚看了袁世凱一眼,道:“上策就是日俄開戰,朝廷嚴辭遣責兩國在我國領土交戰,并立即進軍駐扎錦州、關寧一線,名為監視兩國,日俄兩國無論勝負,敗者固不足論,勝者也必將精疲力竭,無力再戰,朝廷便可以武力相驅,完收回東北之地,而且將永無后患。”
袁世凱怔了一怔,道:“如此一來豈不是要同時得罪日俄兩國嗎?何況如此一來,英、美、法、德等國也會干涉。”
秦錚笑道:“英、美、法、德等國干涉也不是壞事,正好可借干涉,迫使日俄兩國退出東北。”
袁世凱苦笑了一聲,道:“而且就算日俄兩敗俱傷,恐怕也不好對付,我也不瞞秦兄,只怕是朝廷仍然力所不逮啊。”
秦錚道:“如果朝廷仍然力所不逮,我們到是愿意為朝廷解憂,只要是朝廷下令,我們現在就可以出兵進駐錦州,待機收復東北。”
到了這一步,袁世凱也沒法再什么了,只好道:“好吧,貴眾之意,袁某定會轉告給朝廷。如何決擇,當由朝廷決定。不過近來有拳匪余眾景廷賓、趙三多、李壯勇等人又在直隸、河南等地聚眾作亂,危害地方,朝廷己命袁某率軍平定此亂,袁某也將不日出兵,不過這伙拳匪作亂之地鄰近山東,兵火一起,難免會有亂軍逃入貴眾轄區,滋擾地方,因此貴眾不可不防啊。”
秦錚道:“請慰亭兄放心吧,我們必會在山東邊境駐兵嚴守,絕不會讓亂軍進入山東,如果真有亂軍境,我們也必會將他們就地殲滅,因此慰亭兄只管操心直隸、河南、山西之地,我們可確山東保萬無一失。”
袁世凱當然聽得出來,秦錚的意思其實就是不希望北洋新軍進入山東省的境內,而如果有拳匪的余眾逃進山東,就由人民軍來剿滅,但不會管北洋新軍在直隸、河南怎么鬧。其實袁世凱也沒想進山東省的意思,只是怕在山東邊界作戰,讓海外華人引起誤會,或者是拳匪逃進山東省,引起海外華人的不滿。
而秦錚的這個態度到是正中了袁世凱的下懷,即然秦錚這么了,那么自己就拼命把拳匪向山東趕,反正海外華人會在山東邊境堵截,這樣一邊趕、一頭堵正好可以殲滅拳匪,而如果真讓拳匪跑進山東了,那也是海外華人自己堵截不利,怪不得自己。
于是袁世凱立刻道:“即是如此,那么我就放心了,袁某出兵之時,必會通知貴眾,做好防備。”
原來穿者商議之后認為,絕對不能讓清軍進入山東境內,而真有義和團跑過來,如果人數眾多,就將他們堵在山東境外,如果人少,則可以先把他們放進山東省,再后再設法圍困迫降。
穿者對義和團到沒有什么遍見,雖然在庚子國變期間,義和團的表現十分愚昧舊守,甚致荒誕無稽,而且一昧的排外,但庚子國變的根原因不是義和團造成,而是清廷的決策失誤,而義和團大多來自中國的底層社會,這正是穿者所需要聯合的階層,因為這個階層的人數眾多,一但組織得當,會形巨大的力量,而且這個階層的生活極為貧苦,因此也最容易發動起來,用舊時空的話,就是屬于革命覺悟最高,而且最堅定的那一種。在人民軍里就有不少是鬧過團的人,雖然也發生了李壯勇叛逃的事件,但絕大多數人經過政治教育之后,都成為合格的戰士,并且對穿者極俱忠誠度,因此穿者對改造義和團成員也頗有信心。
離開了青島之后,袁世凱回到北京,首先向軍機處匯報了自己這次青島之行的經過,又將穿者的態度,連同秦錚給出的三個建議,都十分詳細的講了一遍。
聽完了袁世凱的講之后,幾位軍機大臣商議了一天,認為還是應該拒絕俄國的條件。其實幾位軍機大臣心里都偏向拒絕俄國,一來是俄國過于蠻橫無禮,幾個人對俄國都沒有什么好感,而相比之下、英美,甚致是日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心里的形像也都要比俄國好得多,日雖然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清廷,但后來也比較注重修復和清廷的關系,在戊戌變法期間,伊蕂博文還到中國來訪問,并且受到光緒的接見,如果不是戊戌變法草草收場,伊蕂博文可能會擔任中國變法的顧問,而在庚子國變期間,日軍相對來還算是軍紀較好的。
另外海外華人也答應出手相助了,雖然幾位軍機大臣都清楚,秦錚所獻的三策中,清廷是絕不會選擇上策的,而且多半是會選用下策,但不管怎么,海外華人答應出手,這也讓眾人覺得有了一些和俄國叫板的底氣,萬一真鬧僵了,自己這邊還有個依靠。
于是就在第二天,幾位軍機大臣聯決進宮訖見慈禧、光緒,陳述利害,建議立刻回絕俄國,并要求俄國尊守交收東三省條約。慈禧對國際局勢并不怎么精通,但她對這幾名軍機大臣還是相信的,而且又問了一些詳細的情況,這才終于下定了決心,正式俄國的條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