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二年的初春,在京城百姓看來,著實是個多事之秋。uukla先是朝庭的火藥作坊爆炸,一百余名工匠喪生接著那醉杏樓又起了大火,諾大的宅院幾成廢墟。好吧,這或許是天災,可最近街市之上、碼頭之邊,也不太平,禁軍、捕快先后在這些地方與一些不知什么身份的人生廝殺,殃及的普通百姓也大有人在
“宣和”看上去一也不“和”。
時間回到二月二十七這天。
臨近午時四刻,睿思殿內,等待緝拿魔教妖人消息的趙佶與一眾大臣仍未離去。
此前,被誘入宮中的趙德輔被神機營火槍擊斃的消息已經傳來,趙佶雖然恨恨地道聲“便宜了他!”,卻也怒氣漸消。之后,景明坊那邊眾教徒被殺或是被俘的消息也傳來,但其中有一條卻是逃掉了那“寶光如來”鄧元覺,并且未見那胡蝶兒的尸體。趙佶便又變得臉色不虞,眾大臣只好做低頭深思狀,無人敢去搭話。
君臣正沉默間,負責前去醉杏樓捉拿唐盼兮的虞侯終于帶來了消息:那妖女借著同黨的掩護,逃掉了!
“啪!”又是聲脆響。這次被趙佶摔破的卻是一個筆硯。
大概是氣極,趙佶鐵青著臉,不怒反笑:“呵呵堂堂禁軍精銳,連幾個妖人都拿不下,你們,你們給朕練的好兵啊!”
“臣等失職!”眾人依然只是低著頭認錯。
趙佶抬手指指他們,長嘆一口氣,道:“你們你們”
“臣等請罪!”眾人見狀,連忙整齊劃一地跪地喊道。
趙佶被弄得徹底沒了脾氣,他只好搖搖頭,道聲“都起來吧!”然后又像是自我安慰或是安慰眾人道:“還好有神機營,總算是有收獲。哈!神機營,不錯!這功便記在楊卿頭上吧!”
已起身的楊帆,趕緊又跪倒道:“臣慚愧!”
趙佶欣慰地一笑,道:“愛卿快平身,朕得是事實。王卿,一會即刻讓門下傳旨,加封楊卿為天章閣大學士,賜配金魚袋!”
“是!”王黼躬身答應,旋即又道:“楊大人之才,臣著實佩服,且不進獻神器、伐夏立功,單是對付那些江湖賊寇的手段,其他大臣便望塵莫及。前年之時,楊大人妙計擒得宋江等人,安我大宋京東之地今日剪除京中的魔教妖人,楊大人又立功。可是”
王黼語氣一頓,待眾人都看向他時便道:“可是魔教的根基不在京城,而在南方的兩浙、福建之地。因此,僅僅斬殺京中幾人不足為喜。而且,近日兩浙路提刑司奏報,魔教在睦州、翕州等地,扇動股的刁民,上山為匪,反叛朝庭。對于這等流寇,當地官兵還真是辦法不多。不過,臣恐若是這樣放任下去,必釀大禍。因此,臣舉薦楊大人,領欽差職,南下督促、指揮當地官兵,一舉平定叛亂、根除魔教!”
眾人聽著此話均感在理,趙佶也禁不住了頭,唯有楊帆在心里暗暗叫苦。
方臘起義不同于宋江聚義。前年之時,宋江等人傾巢出動攻打曾頭市,尚不過千人,這顯然符合后世歷史上張叔夜以二千廂兵降服宋江的法。然而,在楊帆的印象中,后世史書記載:方臘起義,參與之眾達百萬余人,方臘兩個月內便占領大宋東南諸州,甚至還在重鎮杭州建國稱帝,直到童貫親率十五萬西軍精銳南下,才將起義平定下去。
這等規模,你讓我前去指揮當地官兵剿滅,開什么玩笑?
“哼!想把這個鍋甩給我,你奶奶個白面貍子終于出招了!”楊帆心道。
自從軍器監火藥作坊爆炸,不顧王黼面子,堅決要求嚴懲其管家以來,楊帆每日里均做好了應對王黼打擊報復的準備,然而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卻沒有遇到什么御史彈劾、構陷攻擊之類的事情。原來王黼這廝是在等這個機會,要將平叛不力或是激起民變的黑鍋壓給自己。
楊帆心思急轉,想著應對之策
“臣附議!”那張邦昌也起哄道,而其他人雖不置可否,但看神情,顯然也都認為楊帆乃是最合適的人選誰叫你那么干凈利落的收拾了梁山團伙來呢?
見無人反對,趙佶哈哈笑道:“如此,便再辛苦楊卿一趟,此次功成之后,朕再賜愛卿龍圖閣大學士銜、封千戶、賞金萬兩!”
眾人一聽,均投來艷羨的目光。
楊帆正在苦苦思索之際,趙佶一句“龍圖閣大學士”之語突然闖入腦海,他靈感乍現,計上心來。
“臣謝過陛下。”楊帆回道,“不過,若是讓臣南下剿滅魔教,臣也有兩個條件。”
“噢?”趙佶納悶,一眾大臣也狐疑地望向楊帆。
楊帆躬身向趙佶一揖,繼續道:“魔教之患,不在他們區區多少妖人,而在于他們會鼓動百姓、釀成民變。臣聞東南之地的百姓,這幾年受花石綱拖累,破產亡家者甚眾,便是勉強支撐者,亦對這花石綱頗有怨言而更關鍵的是,某些官員利用花石綱之名,私自大斂其財,以至百姓怨聲載道。這便是魔教在那邊生存展的土壤。因此,若想從根上剪除魔教勢力,臣認為先應罷除花石綱,安撫百姓。其次便是嚴懲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收復民心。最后才是武力剿滅魔教。”
趙佶、眾臣不禁皺起眉頭。
“因此,陛下若是讓臣南下剿滅魔教,臣一請陛下罷除花石綱二請皇上賜臣三座鍘刀,嚴懲那些不法官員。這三座鍘刀,一曰龍頭鍘,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二曰虎頭鍘,可鍘貪官污吏、禍國奸臣三曰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鍘刀所至,如陛下親臨,天威蕩蕩,惡者伏誅。”
包拯,包龍圖!
趙佶言道要賜楊帆“龍圖閣大學士”之時,楊帆突然想起了包黑子。若想阻止方臘起義,那東南之地,要有一個像包拯那樣的青天為朝庭挽回民心才行。
當然,楊帆來到大宋之后,也對包拯有過打聽,結果卻是這包拯遠沒有后世那般出名與神奇,更沒有剛才楊帆所的“三座鍘刀”,什么“鍘美案”、“貍貓換太子”等等也都是后世的家言,或者,只是后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些愿望罷了。
不過,既然廣大人民群眾希望有個包青天般的人物,而楊帆又為他們實現了這個愿望,民心豈有不回之理?
可是
聽完楊帆的這兩個條件,眾臣竟是驚得面面相覷,一時不出話來。
“哈哈哈哈”率先聲的還是趙佶,“楊卿這三座鍘刀的想法,實在是新奇哈哈哈”他大概覺得楊帆所提,有匪夷所思,斟酌了半晌,方才給出一個“新奇”的評價。
或許在他看來,楊帆的這個要求,只是好玩而已。
“臣啟陛下!楊大人此議萬萬不可!”見趙佶笑嘻嘻地沒有否定楊帆的提議,王黼趕緊道,“對于花石綱是否需要罷除,臣已論證過很多次,今日便不再贅言。至于在置辦花石綱的過程中,出現的個別貪官污吏,的確需要懲治。然而,自古以來便刑不上大夫,我朝更是立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太祖亦許下“不殺士大夫”之誓約。楊大人這三鍘之議,實乃動搖國之舉,陛下萬萬不可同意。哼!楊大人,你向陛下提出如此不切實際的要求,是何用意?”
楊帆對自己的要求就不抱希望,之所以提出,就是讓眾人反對,從而打消讓自己南下剿滅魔教的念頭。見王黼如此法,便道:“治沉疴需下猛藥,陛下若不能同意臣的要求,臣實在沒有別的辦法根除魔教。若是一味武力強取,臣擔心會激起大規模的民變,讓局勢變得不可收拾。”
“我看楊大人是畏敵怯戰,故而拋出這荒唐的要求來推諉陛下的圣命。”王黼立刻反駁道,朝著楊帆完此話,他又轉身向趙佶道:“臣彈劾楊帆楊大人,危言聳聽、妄語亂政,請陛下治他一個欺君之罪。”
楊帆心里暗暗地罵道:你個白面貍子!他娘的俗語得真對,果真是白臉子,沒好心眼子!
心里罵歸罵,楊帆聽他彈劾自己,還是忙向趙佶澄清道:“臣決無此意,還請陛下明鑒!”
趙佶看看王黼,看看楊帆,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便向眾人詢問道:“眾位愛卿有何看法?”
此時童貫起身,擺出了一副專家的姿勢道:“臣以為楊大人所提要求的確過于荒唐,不過也不失為一種根除魔教的方法,故而楊大人也無罪可言。其實行軍打仗之事,需要細細謀劃之后,方能成竹在胸,所以臣建議,讓楊大人回去之后,謀劃一番,再做決定不遲。”
“臣也同意童樞密的看法。”高俅接著應和道,其他幾人亦頭稱是。
此時已近日中,趙佶的肚中早已咕嚕亂叫,見眾人提議此事之后再議,便頭道:“如此也好,今日便到這兒吧!楊卿你且回去好好思索一番,看除了今日你的要求之外,還有他法否?”
楊帆只得應聲答應,之后眾人便向趙佶施禮告退。
待走出睿思殿,童貫、高俅便趁著與楊帆錯身而過之機,向他提醒道:“子航今日所言,過于孟浪了”
楊帆只得無奈的搖搖頭,心道:若不孟浪,就得向那白面貍子給我挖的坑里跳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