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公斤水銀制造出來了大約1公斤的雷汞,這個成績化工組已經非常滿意了。(看到us)畢竟每個火帽的雷汞的用量很。
用在米尼槍上的火帽最好是銅制的,穿者沒有帶銅,廣州先遣站收購了大量日紅銅條。這種銅在市場上非常槍手,原因是里面含有有不少白銀。把白銀提煉出來就能抵償買銅的成了。
冶金組從新提煉了銅條,得到了純度很高的銅錠和少量的白銀。原料解決之后,機械組自行設計制造了一臺專門沖壓火帽的機器,制造了模具,用電力驅動,一次可壓制1個火帽。
確認火帽批量制造沒有問題直呼,火槍的組裝工作就開始了。這些使用米尼彈藥的前裝線膛槍都是利用出發前買的高壓鍋爐用14毫米合金鋼無縫管組裝的。鋼管買到以后,就在在展無涯開的機械加工廠里偷偷拉上纏踞48厘米的5條“內螺紋”。其它的擊槌、扳機、簧片之類也是在他的廠里用4~5毫米厚的合金鋼板沖壓出來。假如當時沒有這一手,要是他們自己加工膛線,恐怕到現在也沒有幾支線膛槍,新軍估計就得用褐貝絲了――這種滑膛槍也獲得了一批排隊槍斃黨人的狂人吹捧,王洛賓雖然也是排隊槍斃黨人,但是還不夠原教旨。真正的排隊槍斃黨是絕對謝絕線膛步槍的。
線膛槍不算一種很新的武器,有燧發滑膛槍的時代就有了燧發的線膛槍,與滑膛槍相比,線膛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射程大、精度高,比起有效射程不到5米的燧發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在射擊精度和射程方面在當時完可以充當狙擊槍來是用。
它沒能普及的最大問題,一是工藝復雜造價過大,二是裝彈困難。膛線槍之所以能射得遠,射得準,子彈在出膛前必須沿著膛線旋轉,這就必須把子彈鑲入膛線才行。在沒有米尼彈之前,子彈必須比膛線直徑略大,用蠻力打擊子彈使其變形鑲入膛線?鋸埖姆ㄒ缅N子錘進去,雖然多數情況下不止于此,但是它比滑膛槍裝彈慢卻是個事實。因此雖然被許多國家規模的裝備過精銳步兵,但是使用不廣泛。
米尼彈的出現才改變了前裝線膛槍的命運。米尼彈,錐形彈頭的直徑略于槍膛直徑,這樣裝彈就很方便。彈頭的底部有個圓錐形的空洞,一個木塞堵住洞底,發射時燃氣壓迫木塞擠進空洞,迫使彈底膨脹,緊貼膛線,封閉住彈頭和槍膛之間的空隙,使燃氣無法外泄,又可以使彈頭在膛線壓迫下高速旋轉。米尼彈解決了前裝線膛槍裝彈困難,滑膛槍射程精度太低的問題,使得步槍超過火炮,成為當時戰場上的決定性武器。
扣下扳機,“砰”的一聲巨響,槍身猛的向后沖,王洛賓撞得肩膀發痛。一股淡淡的硝煙慢慢的從槍口散出。1米外的城墻下,姜野從掩蔽部跑出來,看了下靶子,把剛打的洞用白紙貼上然后湊到竹筒的制得土電話上大聲叫喊,王洛賓拿下右耳的耳塞,湊近這急這一邊的竹筒,聽到他在:“9環,偏7鐘方向!庇谑桥e手示意聽到。
這個結果相當不錯!第一槍就非常接近靶心,看來這支槍用不了兩個時就能校好了。拿起銼刀,把黃銅缺口座的左邊矬掉薄薄一層。然后松開固定槍身的虎鉗,裝上火藥和彈頭。重新開始慢慢瞄準1米外的半身靶靶心,再來一次1米的校準。運氣實在是很好,一切正常得不能再正常。1米的距離校完了以后,還要用不同高度的幾塊靶子來模擬測試米和米、4米的遠距離。更遠的距離只好看士兵的RP了。
這支槍只用了4分鐘就完成了,而且精度頗高,簡直是完美的杰作。估計米外能一槍放到單個騎兵。最后用烙鐵把自己的名字縮寫燙到槍托后緣的正上方,在下邊加個“J+”表明這是一支可以當狙擊槍用的好槍就算大功告成。畢竟就算是米尼式線膛步槍,也只要求對4碼外的英尺寬,8英尺高的靶子達到6%的命中率。
看看木板上用碳條寫的4個正字,王洛賓在第4個正字的旁邊重重的加上一橫。旁邊展無涯的組也寫完了第4個正字?磥斫裉爝@一班的5支槍生產計劃沒什么問題了。估計可以超額完成多幾只。
條鋼管和配件可以造支步槍。另外還有大約1份的備用配件。不過前兩個星期,工業部決定把條槍管截斷成寸左右的短管,供制造德林杰手槍使用。雖然少了條步槍,但是卻能給海軍、情報局這樣的需要短家伙的部門配備自衛火器,GLOCK手槍他們可沒打算發給土著用。
槍支雖然組裝得很快,每天能完成8多支,但是沒有經過嚴格校準的步槍,交給沒放過兩槍實彈的菜鳥步兵,比滑膛燒火棍真的強不了多少。外強中干,這大概可以描述穿者目前的窘態。
直到已經擁有6多支槍,工業組才有把每天的組槍定額減掉一,然后花時間仔細校準并挑選精度槍;鹈北恍牡膬淦饋,準備打仗用。這個與總參謀部的作戰方針有關。鑒于未來敵人一旦到來人數會非?捎^,無論明軍還是海盜,出動上千人是毫無問題的。穿者現在不比從前,攤子已經鋪得很大,再搞設防營地的烏龜流就會造成處處設防處處被動的窘境。軍方的方針是打出去,在外圍派出滲透部隊,打冷槍、埋地雷、騷擾敵人大隊的行動和后勤輸送。這樣的戰術需要給一線部隊配備足夠的精度槍。畢竟能從遠一的地方開槍對于滲透部隊的生存很有利。能一槍撂倒個騎兵或者軍官,顯然對于減輕正面對陣時的壓力也很有用。
前幾天,總結會上情報部指出一個月內必有一場大戰,不管來犯者是海盜還是明軍,穿者將面臨多達二三千人的敵軍前來圍剿。如果是明軍的話,在大陸方面還可能會持續增援。估計如果不能一仗對明軍施以重大打擊,圍殲其一部分的話,圍剿會持續一二個月之久。如此以來,工業部的負擔一下加重了。不但要每天裝5支槍,還需要為即將來臨的惡戰儲備彈藥。冶金部門不僅要煉鋼、還要大規模的提煉銅和鉛,已經在開始用鑄模大規模的生產米尼彈和圓形鐵炮彈。每天可以產多發米尼彈和5發圓彈。加上已經儲備的彈藥,應付一場持續數天,每天發射~4發子彈的惡戰不成問題。
火炮方面。鑄造廠已經已經交付了9門8磅滑膛炮,在熟悉工藝之后鑄造這樣的滑膛炮已經不算什么。制造后膛炮則在剛開始的時候加工炮尾栓的時候不太熟練,一個合格的炮栓要花天時間。最后1個星期只完成了門炮。不過經過集體分析研究,機械組改進了工藝。鋼板切割出來以后不急于馬上焊接。要先放到腳踏砂輪機上面打磨端面和焊接梯口。然后用地花崗巖石板做的型架支撐焊接,F在已經完成了6門7Artrng炮。1磅山地榴要簡單的多,只有有足夠的生鐵可以以每天一門的速度出廠交付使用,F在已經交了1磅山地榴14門。
隨著制造大炮的數量增多,機械組已經基摸透了每種火炮的制造工藝、需要工時和各種零件的尺寸,為生產火炮設計制造了各種專用模具和工裝,借助于帶來的大量測量工具,機械部門很快就把公差減到最低限度,制定了各種類型火炮的制造標準,開始了標準化制造。這樣將使得每門炮的參數結構都和同類火炮完一樣。
有了標準化制造,也就意味著每一門同類火炮的性能都是接近的。穿者制造的每一批次的火炮都由炮兵組進行專門的試射,以獲得其射擊參數――根據使用彈種、目標距離,決定裝藥量以及炮口高度。必要的時候,炮兵組還會嘗試危險性很大的最大安射速、身管壽命和最大裝藥的試驗。以測定其火炮的潛在能力。
火炮測試和計算所得出的結果再制作成炮表。炮表上只要有上面那四個參數。制造成書的方式,讓炮兵可以迅速查閱。甚至可以不用文字。只需要圖形(彈種)與數字。
這些內容如果完由炮手去做,那么炮手不僅需要熟悉火炮身,還得熟悉數學、幾何甚至代數,所以早期的炮手除了是炮匠還得是半個數學家。這就是所謂“炮兵需要高科技人才”的由來。但這并非是必然的,不過是理念落后的結果。有了這樣標準化制造的火炮和炮表,炮兵跟不需要什么高素質,只要認得數字圖形,多識幾百字幾就可以了。大大的減少了炮兵的訓練難度。理論上,文盲也可以――這對穿者所面對的社會環境來倒是十分合適。
身為穿者,掌握的不僅是后世的現代科技,還擁有幾百年來人類社會所凝聚起來的先進理念。有時候這樣的理念比至于科技更能發揮出作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