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臨高啟明 正文 第二十四節 東門市游記

作者/吹牛者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第二十四節東門市游記

    當晚楊世祥的家宴很是精致,不是中看不中吃的五五席,也不立獅仙糖果,高裝擺菜。十二個碟的下酒菜,外加十道熱菜。地風味再混合廣東的官菜做法,別出一格。李洛由雖然淺嘗輒止,倒也覺得別有風味。

    用過晚飯,又奉上茶果,兩名楊世意奉送的歌伎作陪,唱曲行令,夸克雖然對此道一竅不通,但是有女人在就是興奮,一個勁的傻笑叫好。當晚居然還舔著臉問掃葉,能不能搞個女人來陪睡?讓一行人很是鄙夷。

    李洛由旅途勞頓,第二天起得很晚,接近中午方才起身。用過午飯,便和來伺候的管事,想在縣城和東門市轉轉,順便再看看地的名勝。不知道此地地面是否安靜?要帶多少人出去為好?

    管事的笑道:“地面安靜的很,老爺們只管游玩便是。”著忙不迭的叫人:“備車”

    李洛由在京師做過騾車,當時就差被震得差五臟六腑都翻個個,聽要被車眉頭已經皺了起來,掃葉趕緊過去,對管事低語了幾句。

    “不礙事,”管事,“這是澳洲馬車,不是北面的大鞍車,坐著比四面不靠的轎子要舒服。”

    來得車子自然是紅旗馬車,不過車型又有改進:增加了板簧的數量,輪軸上安裝了滾珠軸承,馬車的內飾也做了一定的改進。至于車子外觀是從廣東調來紫珍齋的巧手工匠細工裝潢的,大方中透著奢華。

    因為馬匹數量有限,這種車只造了二輛,平日里不出來,只作禮賓之用。

    “這倒和歐洲的馬車很相似。”李洛由坐在車內,屁股下是欲拒還迎的彈簧墊子??工廠卷出的彈簧用在制造業上不大夠格,造沙勉強是能用了。

    “比英國的馬車輕便舒服多了。”夸克看著馬車的內裝,“里面倒像是我們坐過的涼轎。”臨高天氣比較熱,所以這輛馬車摒棄了第一輛紅旗所用的以絨、緞之類的內飾,改為清涼滑爽的竹藤和紗。

    車窗用得是玻璃鑲嵌,再罩以綠色的紗窗框,另有細竹簾供遮陽用。車內除了對坐的兩排椅子之外,側面另設矮凳。這是專為大明的國情設計的。馬車度快,廝婢女不可能象坐轎子一樣徒步跟隨,若是同坐車,一般的老爺官人怎么肯讓下人和自己比肩而坐,所以特為設計了兩個矮凳。

    掃葉就坐在這矮凳上,忽然他眼睛一亮:“老爺,這車上還真是稀奇”

    所謂稀奇,是車壁上的暗柜,打開一看,里面是二個藤殼的瓶??昨天他們在房間里就認得了,這是熱水瓶,滾燙的開水放在里面過一晚上倒出來還是熱得。

    有了這個東西,走到哪里帶到哪里,隨時隨地有熱水,掃葉覺得這種澳洲貨比起鏡子之類的東西要實用多了。

    一個瓶里是開水,另一個大口瓶卻裝滿了碎冰。除了熱水涼冰,尚有幾玻璃瓶的格瓦斯,用軟木塞封口,還有幾瓶紅彤彤的飲料,不知道是甚。夸克心急,干脆開了一瓶來喝。

    “什么滋味?”李洛由打趣他。

    “又甜又酸,還有股奇怪的芳香。”夸克砸吧著嘴,“很好喝。”

    灌了一瓶紅茶菌下去,夸克又起了酒興,然而柜子里卻沒有朗姆酒。讓這英國人直喊“吝嗇”。

    馬車出了縣城,直上大路。這會天氣晴朗,正是不冷不熱,風調雨順的日子,農民都在下田,做工的,行商的,或徒步或推車挑擔,路上行人紛紛。這部雙馬馬車昂然從街心而過,輪聲鞭影中,不斷有人指指。李洛由視而不見,只是穩穩地坐著。他心中暗暗懊悔,這樣子出去太招搖了

    車行不多會便停住了,管事的從馭手的位置上下來稟告:已到東門市。

    “請老爺示下,是在這里下車進入,還是把車直接趕到市里?”

    “就在這里下車。”

    下得車來,只見一道灰色的堤壩橫貫河面,河水從水壩的部傾斜下來,白色的水汽繚繞,景象頗為壯闊。再望過去不遠處,河岸邊就是一大片的紅色的房屋,外面環繞著高高的土壘,上面塔樓林立。

    這一堆房屋的中心矗立著一座他從未見過的高大的鐵塔,河對岸是另外一片紅色的房屋,象鋸齒一樣連綿著,大大高高低低的紅色磚砌的煙囪林立著,向空中噴吐著黑色、黃色和白色的濃煙。李洛由看得幾乎忘了神。這種景象,就算是最詭異的夢境中也不曾出現過。

    風中隱隱約約的傳來有節奏的轟鳴聲和錘擊敲打聲。一股刺激性的氣味在空氣中飄蕩,隱隱約約似乎有硫磺的氣味。李洛由打了個寒顫,藍天下陽光普照,他卻感到了一種地獄的氣味。

    夸克不由自主的畫了個十字。

    “幾位老爺,請這里走。”

    東門市的繁華很快吸引了他們。這里的繁華當然比不上廣州佛山。但是房屋之齊整,道路之平坦,卻是前所未見。市井的氣象更是比廣州佛山好過百倍。路面干干凈凈,不要垃圾,連個果皮都找不到,街面更是沒有積水。兩旁的行道樹雖然不大,已經能提供些許的遮陰了。

    讓人不解的是沿街的一個個高桿,上面著個鐵玻璃罩。

    “這是何物?”李洛由問。

    “是路燈。”管事的回答。

    李洛由也猜到是路燈。不過沿著大街這么一字排開,這份氣魄大概只有宮廷里才有??他在京師聽太監閑扯的時候過,宮里的永巷兩旁都有石燈籠,每晚著照亮。

    這么個市鎮上也路燈未免太過奢侈。就算夜市興旺,商家也會自己燈,何必多此一舉。李洛由不以為然。

    漫步街上,路上行人不少,有窮有富,各自奔走忙碌,其中既有地的土著,也有外來的商販,更有穿著藍、灰、土黃色對襟褂,留著和尚似的短的澳洲人。粗粗一看,澳洲人的數量還真不少。只是開出口來的口音卻聽得出他們大多來自兩廣福建。這大約就是所謂的“假髡”了。

    真髡多少,無從考證。但是假髡的數量卻有許多。稍加留心就現,假髡雖然穿得差不多,但是細節上還是能看得出具體的從業。

    戴著有檐帽,腰里束著腰帶,掛著短劍的,是士兵之類;戴著藤盔帽,敞胸挽袖的,大約是作坊的工匠;戴草帽,挽起褲腿的,不用是下地的農民了。最后一類衣著整潔,穿戴得一絲不茍,多半還挎著個包的,李洛由看不出是什么來路,便問管事的。

    “這是澳洲人的書辦。”管事的,“專替澳洲人辦事施政。”

    “就是衙門里的書吏一類人了。”李洛由頭。

    “是,也不是。”管事的,“里面復雜著呢,光這書辦還有三六九等,他們內部叫‘干部’。其中還有許多花樣,我們這些外人就鬧不明白了。不過老爺您看,但凡是‘干部’的,上衣就有四個口袋。若是一般的書辦,只有下面兩個。”

    望過去,果不其然。李洛由頭,忽然又看到了穿著類似衣服的女人。

    “怎么?澳洲人還有女書辦?”

    “正是。”管事當新聞一樣的告訴他,“澳洲人沒有男女之防,女人一樣有當官管事的,有些廠子作坊還專招女工做活。有幾個女書辦也不足為奇。”

    繁華市面上常見的乞丐混混兒,這里一概沒有。連跑馬賣解之類的江湖人物都看不到一個。李洛由看了暗暗納罕:莫不是為著他來特意在這里清肅整頓過?想來自己也沒這么大的面子。

    當下只在市井漫步游走,只見這里商鋪林立,各種貨色齊。李洛由隨便進了幾家看看,并沒有什么出人意料的東西,這里銷售的各種澳洲貨物,廣州也買得到。不過這里的房屋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二層以上的,三層很普遍。一棟挨著一棟,密密麻麻,式樣也和中原的不同。夸克看了也直搖頭,和歐洲的房子略有神似之處,但是絕不雷同。

    很難著房子好看或者不好看,但是這種房屋顯然很節約土地。李洛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臨高的荒地極多,何必如此的節約?

    眼見前面就是一處五開間門面的大店鋪人進人出極熱鬧。漫步過去,只見店門口有幾名穿著藍布衣裙的女伙計不時用各種方言招呼客人,一會廣東白話一會客家話一會雷州話一會又是福建話……李洛由暗自皺眉,這做買賣還有用女伙計的?簡直有以色相招攬之意。

    但是走進了就現所謂色相招攬是無稽之談。這些女伙計個個都是膀大腰圓之輩,絕無哪個有婀娜之色,胸前掛著木質的名牌。衣服的背上卻有三個大字:“合作社”。

    “這位客官您是第一次來地吧?各種新鮮好賣的貨物,拆零整躉皆可,咱們店里還代客包裝托運,量大從優”

    一個女伙計看到李洛由正在駐足觀看,趕緊過來熱情宣傳。李洛由也不推辭,干脆進店去看看。

    店里規模極大,中間是直達屋的中庭,二、三層部是走馬樓。站在屋子中間,那份高曠的氣勢就壓得人不出話來。

    最讓人吃驚的還是屋,用得是明瓦天窗。

    明瓦天窗當然不算稀罕,有些人家為了采光,屋面上用半透明云母、牛角或是磨薄的大蚌殼做得明瓦。但也不過是一塊而已。

    這里卻是玻璃的明瓦,而且是極大的一面??整個中庭上面是用鐵條搭建的框架,上面鑲嵌的整塊的玻璃。陽光從明瓦上透過,把這三層樓宇里照得極其敞亮,和一般店鋪里黑黝黝的感覺大為不同。

    “好大的手筆”李洛由不由得贊了一聲。

    三層走馬樓上懸著一塊大匾額,黑底泥金的牌子,上書三個大字“合作社”。大匾額兩旁,各有一條木抱柱,題著:“質優價廉”,“謝絕還價”。

    李洛由問管事的:這合作社是什么意思?

    “的也不知道。”管事的,大概是從澳洲帶來的名字。

    中庭里設有一圓形的柜臺,里面有五六名藍裙女伙計,這幾個人和在外面招呼的伙計不同,都是二十四五面目清秀的女子。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個箱子一樣的東西。有顧客過來,女伙計就在上面不時的按動著什么,接著就會聽到清脆的“叮當”一響,箱子里彈出一只抽屜來。李洛由看得入神,但是沒看明白這是在干什么。

    “這是在收錢。”管事的,“錢要收到這個抽屜里。”

    李洛由不知道這樣做得意義何在,問管事的,管事的也不知道。不過澳洲人似乎很喜歡用這個東西,但凡收錢都用這會彈出抽屜的箱子。

    柜臺之外,又有女伙計站在中庭各處,看到有呆立不知如何是好的顧客,便上去招呼,指引顧客購物看貨的方向。

    “真是,真是,”顧葆成年輕,哪里見過這樣的陣勢,臉都紅了,“不是個正經的地方。”

    “這也算一種生意經。”李洛由倒不這么看,“沒有真金白銀能賺錢的貨色,光用幾個女人有什么用處?”

    “這鋪子的掌事的就是個女澳洲人,所以店里伙計用女子。”管事的饒有趣味的插話道。

    “哦?這倒是位奇女子了。”

    “誰不是”管事的當新聞一般,“這位老太太很厲害做買賣的主意一個勝過一個,您看這店鋪,從造房子,選伙計到立店規……是出自她的手筆。”

    “有機會倒要見上一見。”李洛由。

    店鋪里不設柜臺,只有一個個的鑲嵌著玻璃的百寶架,上面陳列著各色貨物,看得到,摸不著。每件貨物旁都標注著一張硬卡紙,上面寫著價格,李洛由看了下,一共有三種價格,零售、整件和整批。最后還有一個“量大”,寫著“面議”。

    各種貨樣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仔細看來大多數是日用百貨和地土產。和李洛由的猜測一樣:所謂的澳洲貨其實就是臨高貨。合作社大約是以批為主,

    顧客就在這些百寶架前選貨,看中了,女伙計當場開票,顧客拿票到中間的柜臺上去付錢,換一張票,往后走去,不知是何花樣?

    “這里的規矩是這樣,”管事的為他解釋,“前面看樣付錢開票,到后面憑票取貨。”

    夸克問:“只有貨樣,取到的貨色和貨樣不合,怎么辦?”

    “這個絕不可能。這里的貨色最講究貨真價實。”管事的:“澳洲貨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貨色的成色完一樣,貨樣是什么樣子,貨物就是什么樣的。就算有差別也在毫厘之間。”

    他隨后又問了個問題:“這標價里的‘元’是什么?我見收錢似乎不用銀子和銅錢。”

    “用得是流通券。”

    聽得管事的了什么是流通券,又看了流通券的實樣之后,李洛由陷入了沉思。今天的所見所聞給他的驚奇震撼甚多,但是都比不上流通券這種東西。

    李洛由不是經濟學家,不懂什么叫貨幣經濟學。但是以他商人的頭腦,不會不理解紙幣的推廣難度和一旦推廣成功之后帶來的巨大好處。

    整個明代對鑄錢不甚重視,民間苦于錢幣匱乏,流通不便。因此私鑄錢劣錢泛濫,官府也不禁。與流通券類似的代幣也有地方使用,但是沒有用到如此的規模,而且從管事的口中知道,澳洲人對流通券的使用兌換都有一套嚴密的制度,還專設了一家糧行來管理,這些做法絕非一般的解決錢幣不足的權宜之計。

    澳洲人費盡心機在這里推廣流通券,這個手筆哪里是屯居貿易那么簡單。李洛由的心中又多了一層疑惑。

    合作社的二層還是各種玻璃展示架,三層卻是一個個的房間,都關著門。偶然也有人出入。管事的若是有大買賣,伙計便會把人請到這房間里來,奉上煙茶,自然有人和你慢慢細談。

    “……我們掌柜的也在這里做過買賣。”

    “楊老爺也在這里進貨?”

    “不,是賣貨。”

    原來這合作社不僅銷售批各種澳洲貨,也從地進貨。潤世堂大量制造的“梅蘇丸”、“秘制陳皮”、“荷葉茶”、“枯草茶”、“燉肉香料”之類也有一部分是通過這里銷售出去的。

    過去的中藥店里有許多這樣即不算藥又是藥的東西出售,在業務中不占大頭。藥店也不圖靠這個賺錢,主要是為了拉攏與地顧客的關系。所以價格不高,百姓居家用著也方便,很受歡迎。劉三對這塊業務相當重視,認為這些產品在廣大農村市場有很大的銷路,所以大量制造,統一包裝賣。這上面賺取的利潤雖然有限,但是在打牌子上卻有奇效。U!~!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神池县| 上林县| 甘德县| 五常市| 南川市| 阿拉善右旗| 固安县| 海南省| 晋宁县| 景洪市| 游戏| 砀山县| 光山县| 贺兰县| 嘉定区| 宁津县| 宣汉县| 中卫市| 铅山县| 淅川县| 津市市| 长沙县| 井冈山市| 海盐县| 谷城县| 桦甸市| 康平县| 朝阳市| 金秀| 繁峙县| 阿克苏市| 隆德县| 济源市| 阿瓦提县| 礼泉县| 遂川县| 松原市| 墨竹工卡县| 洛浦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