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此時,文麗華正站在講臺,將這一句寫下,開始從句式結構和通假字形,分解講述它的意思。
“張徹,你來翻譯一下,不要看書。”
眼皮跳了跳,她面色明顯不善,將教室最后坐著的那個男生叫了起來。
身為班主任,她要兼顧班上每一位學生,多年的執教經驗,也讓她在學生面前有天然的威嚴。但同時作為語文老師,她又不能容忍別人在她的課上開差。
在高中課程里,語文是一門地位尷尬的學科,它身處三大學科之一,在高考中占分足有15之重。然而多數情況下,那只是看上去很美。
語文的成績好壞,往往取決于長年積淀,一時的突擊最多只能體現在應試技巧上,也拉不到什么分,還要耗費許多時間。在所有科目中,它算是性價比最低的一門。尷尬的原因還有第二,在考試中,即便是很差的學生,語文隨便考考,也可以拿到及格的九十分,而一般的學生,發揮極好,也只能拿到一百一。除非真的基礎非常好,各項都回答完美,才有可能拿到一百二乃至一百三的分數。而突破一百三再往上,每一屆的考生中,最多也就那么幾個而已。
同為語言科,真的深入學習的話,英語的提分難度要比語文低太多,偏偏它的分差又極為懸殊。成績好的拿到16左右分數是正常水平,成績差的八十七十六十都有,分差足足有恐怖的六七十分。其他科目,也是如此,付出一定的努力,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身為班主任,文麗華只能清晰地正視這個事實,在大多數老師占自習課的時候,即便她也有教學安排,往往也只能謙讓一些,顯得毫無底氣。然而身為語文老師,她又極為不甘,所以在自己執教的語文課上,如果有人違反課堂紀律,她往往要處置得嚴格一些。
而這個男生,遲到了一個月也就罷了,第一堂上課,就敢不認真聽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翻閱其它。
經過一個《〗《〗《〗《〗,⌒≡的相處,班上的同學自然知道這位班主任的風格,見她面色不善,幸災樂禍、好奇、探尋的目光皆有之,在視線的中間,那男生微微一愣,看了看黑板。
“如果滅亡鄭國能對你國有利,我怎敢來勞煩您呢?”
他不急不緩地站起,語氣毫無抑揚,平靜道。
“好的,坐下吧,同學們,這句話里……”
見他順利答上,文麗華也沒有多什么,了頭讓他坐下,繼續自己的授課。
張徹自然也沒法再大搖大擺翻看其他課文了,只能放回那一頁,耳朵里雖然不斷響起解釋翻譯的聲音,腦中卻早已想到了其他。
《燭之武退秦師》,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古文觀止》卷一十七有載。三歲就開始看《資治通鑒》,要求自己妹妹在初中就要將《古文觀止》背誦完畢的他,自然已經是對這一名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原想借這個時間看其他東西,補一下這一個月缺失的課程進度,既然老師不爽,自己剛進班級,還是要給她面子的。
這篇課文講的就是晉、秦攻鄭,燭之武利用鄰國強大則己國有危,且晉國有違背諾言的劣跡來勸退秦師。最終秦軍退了,晉軍也相繼退去。關于這篇課文,后世甚至鬧出過一件事情來。
那時矛盾集中在國內的教育體制上,許多不知所謂的人,也跳出來攻擊,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其名為《一線教師稱語文教材落后:現代文少更別談韓寒了》,其中有一段言論是,“今天的學生糾正古人的錯字不行,一定要跟著古人寫錯別字!比如杜甫《蜀相》里的一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其中的“煩”明顯是“繁”的錯寫。課文只注釋:頻煩,猶“頻繁”,多次的意思。教材為什么不直接把它改正過來呢?反過來,一些文言中不該解釋的地方,教科書卻不厭其煩,妄加注釋,甚至畫蛇添足,曲解其意,讓人無所適從。”
這位一線老師,認為煩是繁的錯寫,這里就可以用《燭之武退秦師》這句“敢以煩執事”來反駁,這一句跟“三顧頻煩”的用法其實是一樣的,如果按他的法,那么就是“敢以繁執事”,意思上就完解釋不通了。煩者,勞煩也,三顧頻煩,三次拜訪,屢次勞煩,流暢至極。
在給妹妹講述“愚昧而富有責任感的人往往危害更大”的時候,他原想舉的是廣州性學家演講被大媽潑糞這個實例,因為“性學家”比較敏感,他就換了這個例子。
“鈴鈴鈴……”
終于,下課鈴聲響起,文麗華沒有拖堂,干脆利落地離開了教室。
教室里一下子就喧鬧起來,由于他是一個人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沒有同桌,所以雖然有諸多好奇探尋的目光投來,但還未等有第一個上來搭話的人,張徹就站起身,離開了教室。(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