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莊里的路上,李璋坐在三輪車上一路都合不攏嘴,惹得徐平滿腹狐疑,問了他好幾次:“我媽媽給了你什么好東西?”
李璋每次都搖頭:“這個不能告訴你!”
李璋是不,徐平是想知道,被折磨得不行。
此時天長,等看到莊子,太陽還在半天空。
繞過莊前,只見門前樹上拴了一排馬,而且有幾匹馬的裝飾極其豪華,是徐平從來沒見過的。三個人坐在莊前的大樹下,吹著過堂風乘涼,還有十幾個兵士差役散在四周,有的在伏侍三人,還有的在閑站。
三人中李用和與郭咨是徐平認識的,另一個中年官人沒有穿官服,一身錦袍,面容白凈,三絡黑髯,劍眉星目,那份氣度一看就知道是被人奉承慣了的。按這人就應該是郭咨和李用和的李防御,徐平心里卻不敢這么猜。那是什么人?大長公主的兒子,防御使這種美官,再是徐平從前世帶來的等級觀念不強,也不敢相信這種人會來自己這鄉下莊子上。
到了莊前,掌把的徐昌把手一伸,喊一聲:“停!”
高大和孫七郎反著一蹬,三輪車穩穩停下。
此時莊前的十幾個人都正看著這輛奇怪的車子,見了這一幕,更是滿臉驚奇,從沒想過世界上還有這么神奇的事情。
下了車,徐平和李璋來到三人身邊,李用和急忙站起來介紹:“這一位就是先前起的這里莊主徐平,我李用和有今日,虧了他家。旁邊的是犬子李璋,在這里莊上閑住。”
又對徐平道:“這里是李防御太尉,快快上來見禮!”
徐平上前見了禮,心中疑惑,不知這人到自己莊上做什么。
李端懿看了徐平的樣子,笑著道:“昨晚喝了李提舉從你莊上帶的酒,覺得很是有味道。我是個好酒的,便來你莊上叨擾一晚,討些酒喝,明天一早去辦些群牧司的公事。主人家不會怪我不請自來吧?”
徐平忙道不敢,答道:“我家里是開酒樓的,莊里的酒應有盡有。太尉能夠賞光,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福氣。”
郭咨在一邊:“這家主人是個妙人,奇思妙想層出不窮。這酒也還罷了,前些日子看他整治的這莊里的田地,甚是得法。我回去想了兩天,想是覺得其中妙用無窮,就想有了機會再來討教。”
李端懿道:“管理田地是郭評事份內的事,與我和李提舉卻沒有關系,評事可以私下里。不過到奇思妙想,我看主人坐的這車也很有意思,是你自己制出來的嗎?”
徐平答道:“不錯。我閑著沒事制出來坐著玩的。”
他早看到李端懿一雙眼睛一直盯著三輪車看,明顯很感興趣。
李端懿站起身來:“主人答得有趣。這車我可以坐了試試嗎?”
他開了口,誰敢不行?
徐平道:“太尉盡管坐。不過這車騎起來有技巧,還要我三個莊客伺候太尉,他們已經騎得熟了。”
李端懿道:“無妨。”
走近車子,他手下的人急忙跑過來護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去。
在座位上一坐,李端懿的身子便就一沉,登時臉色就變了。
徐平忙道:“太尉安心,這座位軟,是為了防顛簸的。”
李端懿哈哈大笑,把自己的尷尬掩蓋過去,對掌把的徐昌道:“起吧!”
徐昌喊一聲:“起車!”
高大和孫七郎一起發力,三車輪便慢慢啟動。
徐昌作為自在京師長大的人物,皇帝也見過幾回了。不過那都是隔著人山人海遠遠看著,如此近距離地接觸這么一位皇室高官還是第一次,難免心里緊張,牢牢把住車把,在莊門前的空地上轉圈。
轉了兩圈,李端懿吩咐停下,三輪車便穩穩停在眾人面前,絲毫不差。
從車上下來,李端懿又圍著車子看個不停,最后站住對徐平道:“莊主的這輛車子我中意得很,不知道可肯割愛?我以五百兩白銀換它!”
這個時代白銀還沒有成為通用貨幣,除了跟其它國家貿易用,大多都是朝廷賞賜群臣,再就是李端懿這種豪門貴族用來顯擺。所以銀價不高,此時大約一兩白銀值錢一千文。
李端懿得豪氣,實際不過是愿花五百貫足錢而已。
錢隨時可以賺,這輛三輪車卻是徐平花了不少心血制成的,當然不想以五百貫這種價格賣掉。但李端懿的身份在這里,既然開了口,便不好回絕,只好轉身看李用和。
李用和面沉似水,沒有任何表情。
李端懿見徐平猶豫,不由失笑:“莊主,莫非你嫌五百兩白銀太少?”
徐平咬牙道:“不瞞太尉,若是平常要有人來買,即使給我兩千兩白銀我也不會出手!”
至于你李端懿要買,自己看著辦吧。徐平是想要個高價,直接讓李端懿死了心,或者干脆就撕下面具,強取豪奪算了,不要在這里磨蹭。
李端懿大笑:“莊主好大的口氣!這樣一輛車,就想要賣兩千兩白銀!莫非是金子做的?”
徐平也豁出去了,干脆道:“太尉是嫌我要虛價了?要不這樣,我這車就借給你兩個月。太尉盡管去找高手匠人,如果能用兩千兩銀子的錢依樣制一輛出來,我這輛也一起送給你!”
李端懿見徐平得認真,不由懷疑自己看走了眼,又走到車跟前去看。看了一會,把徐平叫到跟前,指著一個黃銅制的零件似笑非笑地:“莊主,你這車有犯禁的東西啊!”
這個零件是徐平實在覺得鋼制太麻煩,干脆用黃銅代替,沒想到就被李端懿挑了毛病出來。
宋朝禁銅,除了有限的幾種如銅鏡之類的器具,一切都禁,當然黃銅也在其中。這種禁開始是禁止買賣,后來更是禁止擁有,更禁止私造器具。前朝真宗皇帝時,曾有人到朝廷里自薦,是有技術可以用爐甘石銅成鍮石。皇帝的回答就是,天下已經把銅和鍮石禁了,你化了有什么用?沒有理他。結果經過了這么一出,連陜西開采爐甘石都限制了。這些日子徐平買爐甘石煉制黃銅就已經感覺到了這事的麻煩,好在鄉下地方沒人把這些禁令當回事,徐平也沒怎么放在心上。
徐平看著那個零件,閉上嘴一句話不。愛咋咋地吧,破大天去,這不過就是罰錢的事。
他早就看出今天不對勁了。
面對李端懿,郭咨不卑不亢是正常的,他是正榜進士出身,從東華門唱名出來已經身份不比尋常。李端懿地位再高,也不過是一位宗室外戚,不值得一位正榜進士巴結。
李用和的態度就不對了。他就是靠著沾外戚的邊僥幸得官,又沒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又沒有什么大靠山,見了李端懿還不得使勁奉承?結果李用和今天就是不不笑,雖然不失禮,但也不巴結李端懿。這怎么正常?
李端懿見了徐平的樣子,回身看了看在一邊不話的李用和,自嘲地笑了笑:“莊主你這樣子,是我用這個由頭詐你了?恁也看輕了我!我只是告訴你,你在鄉下可以不把這些當回事,等有一日到了京城,是要吃苦頭的!好在你用的鍮石是制的有用的東西,不是浮華奢靡,不然我也不會這么放過你!兩千兩就兩千兩吧,我著人回去取銀兩,你把車收拾整齊了。”
徐平聽了這話,一時怔在那里,好像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啊。
李端懿也不理他,回身道:“時候不早了,莊主得了這么一大筆銀兩,不擺個宴席請我們吃酒?”
郭咨在一邊也覺得這事情奇怪,不過這種結果他也不出什么來。
真正明白事情背后玄機的,也只有李端懿自己,還有李用和心里也是多多少少猜到一些。出現這種事情,只因為李用和的身份太特殊了。
李端懿自被先帝養在宮中,就是大了,出入皇宮也像回自己家一樣,什么樣的宮廷秘密能瞞過他?包括此時大宋朝最重大的國家機密。
當今皇帝不是太后親生的,生母是劉太后身邊的一個宮女,正是李用和那個失散多年的親妹妹。正是因為生了皇帝,太后才會托人把李用和找出來,才會賞他個官做。
劉太后權勢欲極強,把這個消息瞞得死死的,除了朝最核心的幾個人,還有李端懿這種身份特殊的,就連皇帝自己都沒一風聲。至于那位當今皇帝的生身太后,自先帝駕崩就被劉太后打發去給先帝守陵了。
還是那句話,太后總是要去世的,皇上總是要親政的,這種消息最多也就是瞞到那個時候。母子親情,人之天性,如果讓皇帝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這么一個命運,會做什么閉著眼就能猜得出來。
劉太后沒有做呂后武則天的念頭肯定不對,但她把做武則天作為目標也言過其實,因為根沒那個條件。士大夫容得她一言九鼎是因為她終是替姓趙的守著這個天下,但凡她露出要做武則天的苗頭,不用外地的兵馬來清君側,宮里的宦官就把她拿下了。
如今的朝政就維持著這么一種奇妙的平衡,劉太后垂簾聽政,高高在上,但包括她自己在內都明白這天下終有一日是當今皇上的。所以她必須容得下另一個太后,容得下李用和,以免招惹身后之禍。
知道這個秘密的,都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不敢緊緊靠住當今太后。李端懿有了機會,當然要與李用和結交。所以有人要借他收拾馬家,他不但不推辭,還欣然前來,順便把李用和拉上。因為他很清楚,時候到了或許只要一夜之間,他和李用和的身份差距可能就會顛倒過來。
徐家是李用和的救命恩人,親如一家。得罪了徐家就是得罪了李用和,得罪了李用和就是得罪了那位凄風苦雨中守陵的太后,得罪了那位太后就把當今皇帝得罪死了,有多少條命都不夠折騰。
就連馬家,再有仇怨也只敢把徐正逐出京城,不敢把事情做死。
李端懿給徐平兩千兩白銀,實在是心甘情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