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到位子上坐下來,看著不遠處的燈火出神。
讀圣賢書要看其原文,要了解其意,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很正確,但只是好像而已。從孟子出這句話,經過后世一代一代人的演繹,早已經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圣賢之所以是圣賢,不僅僅是由于他們是那一個時代的杰出人物,更是因為在他們身上累積了千百年來多少人的沉淀,那是能剝去就能剝去的?
徐平去從《孟子》原文來解釋這個“利”字,明白還是托古改制的那一套。趙禎自由名師教導,受過良好的教育,哪里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孟子解詩,強調要“以意逆志”,徐平所,是符合這個原則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趙禎在仔細思考中間的利弊得失,而沒有直接出口反駁。
從王安石,到追隨他的改革派,之所以把孟子抬起來,其實跟韓愈提孟子道統(tǒng)的目的和立場有細微的不同。王安石等人尊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意逆志”這個四個字,是托古改制進行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以己之意,而逆推古圣賢之志,實際上就把秦漢以下的儒家經典部拋開,相當于另起爐灶。
孟子雖然迂闊,他的理論也大多不符合當時的實際,但根上,他是以一個改革者的面目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對于當時的各國是如此,對于儒家就更加是如此。他的這個改革者的特性,才是他從諸子被抬起來進入孔廟的原因。
一直到北宋末年,孟子最主要的標簽就是改革旗幟,隨著改革的失敗而慢慢喪失這一光環(huán)。至于后來,進了孔廟的孟子,自然就任由打扮,他來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徐平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年代人們心中的孟子,跟自己前世是有很大不同的,對李覯極端反對孟子的態(tài)度很猶豫。畢竟,自己也是改革者,總是要有一塊招牌。這樣一塊招牌是借用這么一位古人,還是去另行打造,還要在實踐中摸索,由實踐給出答案。
思考良久,趙禎吐出一口氣:“于國有利之事自然很多,但以錢糧為綱,此話只要一出朕口,必然天下鼎沸!此事容后再議,不由朕口,更加不能著于詔書,且先一步一步來吧。要改朝政,我們先從容易做的開始。”
徐平的心里也出了一口氣,他不怕趙禎擱置起來,時間畢竟是在自己一邊的。他怕的是趙禎直接跟自己辨論,到底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呢。
向趙禎拱手,徐平道:“陛下謹慎,正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臣尚年幼,經過的世事還不多,所思未必周。在陛下身邊且學且做,且做且學,慢慢來總是好的。”
趙禎點頭,面色也緩和下來:“此事朕可以不,但你在三司,管的就是天下錢糧,可以放手去做。真闖出事來,有朕擔當!你我二人攜手,也勝過無數無用書生!”
“謝陛下恩典!只是如此重任落在臣的身上,卻如泰山壓頂,只怕臣擔不起。”
趙禎笑道:“我擔得起,你自然就擔得起!”
完,趙禎指了指身邊的位子,讓徐平坐了下來。
徐平謝恩坐下,又道:“只要手里有了錢糧,天下的百姓衣食無憂,國內便就無大事。至于外部,此時契丹也是新君繼位不久,當無大變。只有黨項,現在看來早晚會鬧出大亂子。不過黨項那里,瞧了自然不可以,其傾國之兵,據可以有數十萬之眾,陜西河東兩路壓力極大。但也不至于過于高估他們,黨項終究是國,地瘠人貧,引動朝廷的也不過是兩路之地。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只要朝廷錢糧充足,熬上幾年也能熬死他們。最怕的其實不是黨項的軍事威脅,還是由此消耗的巨額錢糧,外亂引起內亂。到底,只要府庫充盈,內外都不足懼!”
“不錯,只要有錢糧在手,天下可走!可是,徐平,我是天子,天子要有天子之德,必須要以仁德治理天下。我也知道錢糧很重要,但對于天子來,這永遠不是最重要的。你在邕州以通判提舉蔗糖務,提舉溪峒事,權知州,入京為判官,為鹽鐵副使,除了提舉溪峒治理蠻族,都是在跟錢糧在打交道。你的為人做事我已經知曉,不會讓你做兩制詞臣,哼,那個想做你也做不來啊!在詔書敕令上,你敢寫一句以錢糧為綱,我可以容你,文武百官絕容不了你!以后,你還是老老實實在三司吧。”
“臣明白,臣要學的確實還有很多!”
兩制詞臣代為起草詔書敕令,文采好只是基要求,還要求有政治敏感性。亂寫一句話,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晏殊也是當過參知政事的人,還不是因為當年為翰林學士的時候寫李宸妃制詞沒有政治敏感性,一下就被擼掉了,現在還升不上去。
徐平現在的理論水平,讓他去做知制誥也做不了,不然就等著讓人看笑話吧。
宰執(zhí)以下四入頭,翰林學士、御史中丞、三司使和知開封府。除了知開封府兼具地方官的身份,其他三個都有一個備份職位。翰林學士的備份是知制誥,御史中丞的備份是御史知雜,三司使的備份就是徐平現在任的三司副使。跟這些職位大致相當的自然還有很多,如判三班院、流內銓、知審官院、審刑院等等,但都不如這三個職位是明確的上升階梯,也遠不如這三個職位重要。
三者之中,知制誥又以詞臣清貴高高在上,而且可以直升翰林學士,是離著宰執(zhí)最近的位子。御史知雜次之,御史糾查百官,在禮儀上遠超同階。三司副使的權重責任也大,出力不討好,從加官進爵的角度來,反而是最差的。
御史中丞有資歷要求,一般御史知雜是不能直升的。三司使由于主管財政,權責重大,資歷要求更嚴,基不可能由三司副使直接升上去。
徐平到了現在,已經面臨到了這么一個尷尬局面。想在三司干下去,就只能把這一任三司副使干完,甚至做兩任。然后由于資歷的缺陷,還是不能升三司使,必須出去外任。要么,就轉到其他資序,曲線遷轉。
趙禎想提拔徐平,合理的安排就是讓徐平由鹽鐵副使轉任知制誥,由知制誥升翰林學士,再由翰林學士為宰執(zhí)。心里有這個想法,但與徐平一談,發(fā)現徐平完干不了知制誥這活,硬讓他去做反而是害了他。
那有什么辦法?只好去慢慢熬資歷了。好在大家還年輕,還都有時間。
夜色已經深了,趙禎看著窗外,輕輕嘆了口氣:“了半天,結果還是了你在三司做的事情,只是在我面前理清了頭緒而已。如今,我最擔心,是朝廷的吏治。在這上面,你卻只字未擔。是怕在這里了,會得罪同僚嗎?”
徐平想了想,搖頭笑了笑:“臣若是不怕,那也是虛言。我是開封城里賣酒人家的兒子,托皇上圣明,僥幸中了個進士,諸般氣運加身,才有了今日之富貴。我自己心里自然知道這富貴來之不易,與同僚相處一直心翼翼,出身在這里嗎!但若我是怕得罪同僚,就不敢在面前話,那也是過了,徐平不是那種人。”
“有所畏懼,又有所不懼,不錯!那你一,要改革吏制,如今要如何做?”
徐平低頭想了一想,吏制改革,這才是趙禎最關心的。其他什么大道理,做大臣的只管自己研究去,跟皇上有什么用?做皇上的才不要聽這些呢。
理出個頭緒,徐平對趙禎道:“恕臣直言,在朝為臣僚,上事君,下管民,身就是一人兼兩重身份。臣曾經到勾欄去聽人,三分中有一節(jié),是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燃香立誓結為兄弟——”
聽到這里,趙禎突然興奮起來:“你也喜歡聽人?我也喜歡聽!只是在深宮里,沒有機會,只能在上元之類大節(jié),與民同樂的時候偶爾聽一耳朵。三分里桃園結義這一節(jié),我用了幾年功夫,唉,還是沒聽過完整的!”
徐平愣了一下,閉住了嘴。趙禎對這些市井玩意相當感興趣,喜歡聽,還喜歡看人相撲。尤其是有一年在他面前有女子相撲,他看得目不轉睛,一時傳為笑談。
那些相撲女子身軀壯碩,而且身上衣衫極少,一個皇帝看這個,極不雅觀。不過上元節(jié)與民同樂,沒有什么拘束,百官和開封城的百姓也只是笑笑而已。
但在平時,勾欄瓦肆的藝人是極難進宮的。趙禎敢沒事叫人進宮一段,或者表演相撲,就等著被百官噴死吧。皇帝不務正業(yè),醉心這些低俗娛樂,還想不想當了?有閑功夫聽大儒講經書去。所以趙禎盼過年,心情那是比孩子還熱烈。
徐平突然覺得,趙禎這皇帝當的,也挺不容易的。
(備注:皇帝自稱是“朕”,但并不是當皇帝的人,都是“朕”字不離口,實際上他們大多數的時候,還是自稱“我”。籠統(tǒng)來,強調自己皇帝的身份時,用朕這個稱呼,強調自己這個人時,用“我”來自稱。這就跟其他人是一樣的,當官的在皇帝面前自稱為“臣”,下級在上級面前自稱“下官”,孩子們在父母的面前自稱“孩兒”,妻妾在丈夫面自前自稱“奴”,都是跟這差不多原則。當然這也不絕對,只是一個大致原則,畢竟不是每個人時時心里都繃著這跟弦。)(未完待續(x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