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華站在中科院動物所養殖場鹿苑外,望著鹿苑內,胳膊粗的鐵管組成格柵擋在身前。
這些柵欄是給角馬、麋鹿準備的,現在里面住著北陽雞。
巨雞最終被命名為北陽巨大化散養土雞,簡稱北陽雞。
只過了幾天,北陽雞更大了,李孟華站立時已經看不到北陽雞的背部了。
‘北陽雞已經能當馬騎了!’
李孟華想起必須要聽故事才能睡覺的李瑾萱,不講是不行的,她會一直用眼睛望著你,圓圓的,帶著點水光,像是受委屈的貓。面對這種眼神,首先被打敗的是于梅,然后娘倆一起打敗他,故事還是要講,可能還要加倍。
‘如果一只鵝長這么大,可以直接演《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了。’
“李老師,北陽雞的數據已經測出來了,都在這了。”田海波把幾張表格遞過來。
接過測量數據,李孟華發現田海波穿了一雙新鞋,新鞋上面還是那件穿了很久的牛仔褲,頭發亂蓬蓬的,瘦削蒼白,臉頰凹陷,帶著眼鏡,一身學生氣。
“昨天完剛買的?”
“嗯。”
“你這樣找不到女朋友的,你至少應該每兩天洗一次頭,每周換洗一次衣服。”
田海波窘迫的笑了,用手把頭發撓得更亂。
李孟華皺皺眉,這是個聰明孩子,極聰明,能殺過層層篩選,考上他的博士生,智商不可能低于15。
李孟華喜歡技術性人才,但是田海波有點極端,他似乎只會學習和搞技術,除此之外一竅不通,甚至不懂得怎么生活。
“難道你不喜歡美女?或者打算娶一個初中畢業的農村女孩?”
又是窘迫的笑。
李孟華揉揉太陽**,欲言又止。
還是算了,這樣的人生更純粹,也許更好!
“測量數據都是多少?”
李孟華并沒有看表格,反而把表格卷在手里,一點看的意思都沒有。
“六只北陽雞,雌性平均肩高18厘米,雄性187厘米,雌性平均體寬146厘米,雄性平均體寬15厘米,腿長”
“不要背數據,”李孟華相信田海波一個數點都不會記錯,哪怕只看過一遍也會如此。
“給我結論,從這些數據能得出什么結論?你的結論。”
被了,田海波撓撓頭發。
“北陽雞與土雞的骨骼基一致,某些承重骨的骨密度和骨徑有所增加,肌肉群一致,總體形態沒有變化;體腔內臟器一致;脂肪率數據接近;組織電傳導率數據接近;體溫接近;心跳頻率稍有降低;羽毛密度增加,硬羽數量長度都有增加”
“綜合看來,北陽雞幾乎是普通家養土雞的等比放大版。”
“智力測過嗎?”
“測過,沒有明顯變化。”
“既然等比放大,那么腦容量肯定也增加了數十倍,為什么智力沒變化?怎么解釋?”
“關鍵在于結構,腦容量并不等于智力,正確的結構才是關鍵,不然大象才應該是最聰明的。”
“生活習性和能變了嗎?”
“沒有觀察到變化。”
李孟華搖搖頭,“會有變化的,體型變化這么大,認知環境變了,馴化和野化條件肯定也會變。”
李孟華想了想,又,“動物對體型是很敏感的,它們通常將體型等同于強弱,體型的變化必然會帶來服從性的變化。”
“好,我注意觀察下。”
“嗯,平時注意安,鴕鳥能蹬死人,北陽雞也能。”
“好。”
田海波簡單答應著。
李孟華點點頭,只要答應了可以放心了,這個學生實驗時的嚴謹態度不會有任何問題。
“對于北陽雞的出現,你的想法。”
“北陽雞不應該是雜交突變,兩千只北陽雞,沒可能突變得這么一致;但是她同樣不應該是自然變異,自然變異同樣不應該這么一致。”
“那應該是什么?總應該有個原因的。”
“我感覺很像基因編輯技術。”
這個可能性李孟華也考慮過,但是不應該的。
“基因編輯技術遠還沒有成熟,不應該有這么精確的控制力。基因和基因控制下的分子級生化反應還處在灰箱狀態,少部分已知,大多數未知,沒聽國內外哪個機構能解除生物的生長鎖,居然還如此完美。”
“可是除了有目的的,定向的基因編輯,很難想象還有什么辦法能夠批量的生產巨大化生物了。”
“也許,有某些巧合,我們不知道的巧合,剛好導致巨大化變異。”
“可是變異得太整齊了。”
“不!并不整齊!”
李孟華吐出幾個重音。
“實際上這兩千只北陽雞只是變異的部分,還有三千多只沒變異的。”
“這”
田海波也不知該怎么解釋了。
“答案在那,看我們能不能抓住它。”
答案需要更進一步的手段了,形態觀察,性狀觀察都是輔助。
“回頭做下北陽雞的基因測序,再測下同批次雞雛的基因圖譜。我要詳細的比較數據,看看哪些基因在起作用。”
“好。”
“我們的動作要快了!”
無論如何都需要加快速度了!
剛剛得知,湯場長把北陽雞當成奇貨可居,賣得世界都是,連赫爾辛基大學都弄到一只,原先的同事還問起這邊的進展。
北陽雞確實奇貨可居,這很可能是世界首例批量化的巨大化基因變異,很有科學及商業價值!
雞身上有一萬八千個基因組,十億個堿基對,差異基因被辨認出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識別,去掉無用堿基對,尋找真正起作用的堿基對。
這是一個大工程。
不過如果找到答案,生長鎖和巨大化基因找到了。
那將是下一個諾貝爾獎!
Ps:抱歉!好晚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