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當男人產生**的時候,女人才能具有實在性和意義。
——奧托·魏寧格(奧地利哲學家)
收服疾風盜賊團的四將之后,白峰就沒有再打疾風軍團的主意;疾風軍團剛成軍不久,還需要蒙哥馬利、蒙巴頓、卡斯沃爾三將好好統(tǒng)帥,繼續(xù)刺激他們可不是明智之舉。
事實證明,那封來自于隱秘衛(wèi)統(tǒng)領艾姆斯的警告密信,并不只是隨口那么簡單;白峰提交給查理大帝的為有功將士申請爵位封賞的申請書,果然沒有得到查理大帝的許可。
如果僅是一份申請書沒有得到查理大帝的同意,或許白峰還是不會完信任那封密信;但緊隨其后的第二件事情,則是讓白峰真正確信那封密信中的內容絕對不是虛構出來的!
烈火軍團的前任軍團長貝爾納侯爵,在突圍之戰(zhàn)中被白峰秘密除去;等到四路大軍悉數撤到尼斯行省后,查理大帝親口任命貝爾納侯爵之弟貝多因侯爵,為烈火軍團新任軍團長。
肆意妄為的貝多因侯爵,在擔任烈火軍團軍團長期間,因激怒麾下將士差點導致兵變;幸虧有白峰‘及時’出手,這才順利救出險些被憤怒的將士擊殺的貝多因侯爵。
將貝多因侯爵從烈火軍團暴動將士的包圍中拯救出來以后,白峰先是把驚嚇過度的貝多因侯爵禮送回格納公爵那里,然后以一己之力平定烈火軍團的暴亂。
鑄下大錯的羅德里格斯師團長和達尼洛師團長,名義上部被擔任第四路大軍統(tǒng)帥的白峰革職處理,實際上卻明降暗升為烈火軍團的代理軍團長和代理軍團副將。
如此做法,讓所有人都明白,這是白峰在刻意包庇羅德里格斯、達尼洛等人;從驚嚇中恢復過來的貝多因侯爵,還曾因此數次要求白峰將烈火軍團的叛將緝拿,交由他來處置。
問題是,白峰會把區(qū)區(qū)貝多因侯爵放在眼里嗎?這個失勢侯爵,打著烈火軍團軍團長的旗號,連一名烈火軍團的將士都調動不了;他的叫囂威脅,于白峰而言純屬放屁!
就這樣,烈火軍團上上下下的將士們,都視白峰為拯救他們的救世主;尤其是不降反升的羅德里格斯和達尼洛,更是明白自己的處境,暗中向護住他們的白峰宣誓效忠。
管著烈火軍團的白峰不搭理貝多因侯爵,管著白峰的格納公爵又對貝多因侯爵避而不見;被徹底忽視的貝多因侯爵,一怒之下就孤身一人回了帝都。
回到帝都后的貝多因侯爵,想向查理大帝狀告格納公爵御下不嚴、白峰侯爵縱容暴徒;結果卻是,哭訴的貝多因侯爵被查理大帝訓斥了一通,格納公爵和白峰什么事都沒有。
查理大帝又不是昏聵無能的傻子皇帝,有隱秘衛(wèi)在手的他,對烈火軍團的暴亂細節(jié)知道的比誰都清楚;在他看來,貝多因所遭受的一切,部都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不過,艾姆斯上報給查理大帝的暴亂細節(jié)是刪減過的;否則的話,白峰的坐視不管和推波助瀾是根不可能瞞過查理大帝的。
貝多因侯爵哭訴無果之后,便只好回家靠著自己侯爵的身份,繼續(xù)過著往日鮮衣怒馬的生活;直到查理大帝有心削弱日漸強大的白峰的實力,與白峰不對付的貝多因侯爵又有了新的機會。
即便查理大帝同意將收復行省的軍政大權暫時交給白峰,那也不意味著查理大帝不會干涉收復行省的事情;眼看著白峰在收復兩省的威望漸高,查理大帝決定親自任命兩位總督派往收復行省。
出于制約白峰的目的,與白峰關系極差的貝多因侯爵,被查理大帝任命為布羅楊松行省總督,前些年失勢的佩皮尼昂侯爵,被查理大帝任命為土倫行省總督。
起佩皮尼昂侯爵,白峰與他的女兒還曾經有過一次交集;那是在普洛斯皇子的私人宴會上,侯爵之女受到蒙托邦侯爵之子弗吉爾的刻意嘲諷,卻畏于對方的家世不敢反駁。
總的來,即將上任的布羅楊松行省總督貝多因侯爵,是與白峰矛盾尖銳的敵人,土倫行省總督佩皮尼昂侯爵,則是與白峰沒有過交集的陌生人。
當查理大帝任命兩位總督的命令被送到白峰手中的時候,白峰就知道,那封警告密信中的內容都是真的;只是白峰沒有想到,查理大帝會這么等不及,飛鳥還未盡,便已要藏良弓嗎?
新組建的兩省城防軍部隊,悉數掌握在白峰的手中;執(zhí)掌兩省上下軍政大權的又都是白峰的嫡系,兩省八百萬百姓更是對白峰感恩戴德,區(qū)區(qū)兩名空頭總督,憑什么與白峰爭?
當然,查理大帝也沒有將事情做絕;雖然他拒絕授予白峰申請書中的有功將士們子爵男爵之爵位,但卻同意授予申請書中的三十六名將領為帝國伯爵。
心中明了的白峰,冷笑著將三十六份帝國伯爵授爵書,在軍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中交給了自己麾下的將軍們;此時,兵分兩路的第四路大軍,已經軍集結于布羅楊松行省邊境地區(qū)。
能擔任軍團長師團長的將領,都不是什么不懂政治的純粹軍人;他們明白接受查理大帝的爵位授予書意味著什么,同樣也明白白峰為什么光明正大的將這些爵位授予書拿出來。
歸根究底,這就是查理大帝給各個軍團軍團長們的一個選擇;若是諸將中誰愿意接受查理大帝授予的爵位,那就意味著他不愿意跟著白峰走下去,而是選擇效忠于帝國和皇帝。
龍德施泰德公爵親手培養(yǎng)出來的鐵血五虎將,就對帝國和皇帝沒有什么好感,他們自然不會接受查理大帝授予的帝國伯爵;漢斯、阿薩西斯、埃提烏斯等系統(tǒng)將領,更是不用多。
從軍不到一年就身居高位的博格等人,因為是與白峰一起進入軍隊,且都曾在羽林軍團的前身第七聯(lián)隊服役,所以又被人稱之為羽林六英杰;打上白峰標簽的他們,根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無論換成是誰擔任大軍統(tǒng)帥,資歷不足、能力不突出的他們都不可能保得住現在的地位;要么放棄自己的師團長之位,要么追隨白峰一條道走到底,怎么選擇還用嗎?
巴特洛利、維爾馬倫等流寇歸降的將領,對自己的處境更是一清二楚;論出身,他們還不如帝國學院軍事部走出來的博格等人,更何況白峰對他們可是有再造之恩!
除了上述的主要將領以外,剩下的將領都是些可以自己選擇出路的了;比如,博內拉、麥克格文等人,他們原都是帝**中的中級軍官,回歸帝**部的懷抱,未必沒有可能得到重用。
士為知己者死,博內拉等人或許不是什么高風亮節(jié)的圣人,但也都是有情有義的忠勇之士;面對查理大帝拋出的橄欖枝,他們只是輕蔑一笑,而后選擇繼續(xù)跟在白峰的身后,為白峰出生入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