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回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復決絕,又重復幸福,終有綠洲搖曳在沙漠。 rg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趁著橋梁上敵軍騎兵陷入混亂的機會,歐邁尼斯率領前四排斯巴達重步兵,以一往無前的沖鋒姿態,殺入敵軍混亂的騎兵群中,將驚慌失措的敵軍騎兵斬殺大半,方才緩緩撤回去。
滿身敵人鮮血的歐邁尼斯,左手所持圓盾已經在廝殺中被敵軍騎兵的彎刀砍裂,右手中的長槍上更是沾滿粘稠的血液;剛才的沖殺中,死在他槍下的敵軍騎兵,已有十數騎之多。
經過這一番激烈廝殺,初戰失利的正白旗騎兵選擇了暫時先退回橋梁北岸;此時,氣勢洶洶殺上橋梁的兩個牛錄正白旗騎兵,只剩下不到四百騎兵,陣亡和驚慌墜河者高達兩百余眾。
親眼目睹自己麾下騎兵被一百余眾敵軍擊敗的享奇勒,勃然大怒之下,對身邊的親兵隊長狠聲下令道:“去,給我把作戰不利的兩個佐領拖到軍前,就地處決!”
“諾!”
被自己首領語氣中所包含的殺氣嚇到的親兵隊長,趕緊帶著十數名親衛騎兵,直奔前方兩個牛錄而去;不多時,兩名被五花大綁的佐領就被親兵隊長帶到大軍正前方的空地上,兩刀處決。
望著自己麾下的那名佐領,被自己的親家兼好兄弟下令處決;與享奇勒并肩而立的哈爾拉,眉頭皺都沒有皺一下,這就是失敗者應該接受的懲罰,女真部落從來就不是一個弱者生存的地方。
“這就是懦夫的下場!”暴躁的享奇勒,指著前方兩具仍在流血的尸體,對自己身后的佐領們厲聲道:“此次出戰,你們要不就像個勇士一樣戰死沙場,要不就像個懦夫一樣被我處死!”
對視榮譽勝過生命的女真勇士來,享奇勒的話簡直就是在羞辱他們;一名性格沖動的佐領,當即策馬沖出來,對享奇勒高聲請命道:
“享奇勒首領,我們女真部落的騎兵,都是草原上最驍勇善戰的勇士,而不是什么貪生怕死的懦夫!我瑚爾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我們女真勇士的榮耀!!”
這名哈爾拉麾下的佐領,滿臉激憤之色的主動請戰,卻是得到了享奇勒的盛贊:“好!瑚爾佳佐領果然不愧為我們正白旗的勇士,就由你率領部騎兵和潰敗騎兵,去奪取橋梁!”
“末將瑚爾佳,誓死不辱使命!”
歐邁尼斯率領前四排戰士撤回到方陣之中以后,這隊連一名戰士都沒有陣亡的斯巴達重步兵,就在阿吉斯的命令下撤離橋梁;緊接著,橋梁上的防線,便由阿吉斯親率的斯巴達重步兵接手。
得到出戰命令的瑚爾佳佐領,率領著麾下將近七百正白旗七百,又一次發動了對斯巴達重步兵的猛烈進攻;同樣站在第一排的阿吉斯,迎戰時的昂揚姿態,較之歐邁尼斯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之前戰死在橋梁上的一百余眾正白旗騎兵尸體,成為了阻礙正白旗騎兵沖鋒的障礙,甚至有倒霉的正白旗騎兵,竟在沖鋒的過程中,被橋面上的尸體絆倒,直接一頭栽進星月河中。
除去這些數量不多但也不少的倒霉蛋以外,剩下的騎兵,也都無法保持他們的沖鋒速度;失去了沖鋒速度的沖鋒騎兵,又豈是嚴陣以待的斯巴達重步兵的對手?
悍勇的阿吉斯,先是硬抗了敵軍騎兵的兩撥沖鋒,然后便利用滿橋面的敵軍尸體作為掩護,發起了對敵軍后續騎兵的反擊;隊齊出的斯巴達戰士,一舉殲滅了半個橋梁上的敵軍騎兵!
阿吉斯的反擊比歐邁尼斯的反擊高明的是,阿吉斯沒有進行保守的規模反擊,而是散開了行動不便的長槍方陣,以散兵陣型對失去機動性的敵軍騎兵發起了一輪猛烈的進攻。
損失慘重的瑚爾佳,不得不在難以重組陣型恢復攻勢的情況下,選擇暫避斯巴達戰士的鋒芒;不過,能主動請戰出擊的瑚爾佳,可不會這么輕易就放棄對橋梁的進攻。
退到橋梁北岸后,擁有充足機動空間的瑚爾佳,便開始讓自己麾下的騎兵用弓箭射擊追趕他們的斯巴達戰士;接連數名斯巴達戰士中箭后,阿吉斯只得率軍往后退去。
花費數分鐘時間重整好騎兵陣型以后,吃一塹長一智的瑚爾佳在發動第二次進攻之前,先讓上百騎兵翻身下馬,在其他騎兵的弓箭掩護下,逐步清理橋面上的尸體。
若是阿吉斯麾下只有兩隊斯巴達重步兵,那么瑚爾佳的這種戰術未必不可行;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洛尤斯的馬其頓皇家長槍兵和阿庇烏斯的克里特弓箭手,終于趕到了戰場!
發現援軍已至,阿吉斯立即從橋梁上走下來,對趕來的阿庇烏斯下令道:“阿庇烏斯,馬上率領你麾下的克里特弓箭手,從橋梁口兩側,對橋面上的敵軍騎士實施箭雨打擊!”
“諾!”
看著橋面上的尸體和正在清理尸體的敵軍,不敢耽擱的阿庇烏斯,即刻將自己麾下的一百六十名克里特弓箭手分成兩隊,趕到橋梁口兩側,對橋面上的敵軍進行射擊。
射擊精度極高的克里特弓箭手,幾乎是以兩箭射殺一人的速度消滅著橋面上的敵軍騎兵;毫無防備的上百騎兵,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及時趕到戰場的克里特弓箭手部消滅!
親眼看著自己麾下的一百余眾騎兵被橋梁對面的守軍射殺,驚怒交加的瑚爾佳,剛想率軍發動對守軍的再次進攻,就聽見自己的身后響起了代表軍撤退的號角。
暗自松了一口氣的瑚爾佳,恨恨的看了一眼橋梁對岸身穿綠色軍裝的弓箭手,和橋面上身穿紅色戰袍的長槍兵,便率領自己麾下只剩下五百左右的騎兵,退往不遠處的大軍所在。
沙場經驗豐富的享奇勒和哈爾拉不是傻子,他們不是看不出來守軍長槍兵的戰斗力,只是不甘心就此罷手;現在守軍援軍已至,再打下去也是徒增傷亡,他們便果斷選擇撤退。
歸根究底,享奇勒、哈爾拉等人私自聯合南侵的目的,僅是掠奪財物而已;既然守軍的戰斗力足以讓他們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得不償失之下,他們自會理所應當的放棄這次試探性的南侵。
連享奇勒和哈爾拉的聯合進攻都以失敗告終了,后續趕來的圖門和黃古臺怎么可能還繼續;南侵無果的享奇勒四人并不知道,他們的這次試探性進攻,直接引發了接下來的一系列大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