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于起點,它并非是到了終點才能獲取的東西。
——克里希那穆提(二十世紀最的靈性導師)
斯巴達軍團正面的長槍方陣由四個方陣聯隊組成,每個方陣聯隊下轄兩個方陣大隊,總共就是八個方陣大隊;兩翼正紅旗騎兵的殺來,讓列奧尼達不得不調出兩個大隊部署到側翼。
以一個長槍大隊為核心,一個精銳步兵聯隊為輔助的側翼防線,同時在斯巴達軍團長槍防線的兩翼建立起來;兩個聯隊的長弓手,則是被保護在三面防線的正中間。
在建立兩翼防線的時候,移動中的長弓手是無法保持他們的箭雨攻勢的;趁機發起大規模猛烈沖鋒的鑲黃旗騎兵,給防守壓力驟增的長槍方陣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
超過三百長槍兵的陣亡代價,換來的戰果僅僅是擊潰了鑲黃旗騎兵的四波沖鋒,而留下的鑲黃旗騎兵尸體更是不到一千具;這樣的傷亡比例,對防守中的長槍方陣來,已屬高強度的傷亡。
手中尚有一萬鑲黃旗騎兵沒有投入戰斗的舒爾哈齊,一直在觀察著斯巴達軍團的作戰模式;等到他確認多爾袞提出的戰術行之有效之后,他才開始動用他手中這最后的一萬鑲黃旗騎兵。
此時,穆爾哈齊的兩萬正紅旗騎兵,已經將拼死阻擊他們的斯巴達軍團輕騎兵部殲滅;五百一十二名長槍兵組成的長槍方陣,輔以一千精銳步兵的掩護,哪里擋得住上萬精銳騎兵的沖鋒?
與正面長槍方陣相對而言比較低的傷亡比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翼防守將士們迅速上升的傷亡數字;攻勢兇猛的正紅旗騎兵,用近乎于一命換命的方式,沖擊著死戰不退的兩翼防線。
兩萬正紅旗騎兵和一萬鑲黃旗騎兵的三面進攻,讓兵力就不足的斯巴達軍團,被死死的壓制在戰場上動彈不得;這種時候,一萬鑲黃旗騎兵的出擊,簡直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真的任由這一萬鑲黃旗騎兵,從斯巴達軍團最薄弱的后方殺進去;那么正面不敗的斯巴達軍團,將會瞬間被殺進他們內部的鑲黃旗騎兵撕裂陣型,所有長槍方陣都會因此迅速崩潰。
失去方陣優勢的超長槍兵,戰斗力不會比更擅長近戰的精銳步兵強多少,四倍于斯巴達軍團將士數量的八旗精銳騎兵,會輕而易舉的將毫無反抗之力的斯巴達軍團殲于此!
列奧尼達作為斯巴達軍團的主將,面對自己軍團岌岌可危的戰局,束手無策的他只能盡可能的揮動自己手中的長槍,以擊殺更多的敵軍騎兵;再多的應對之策,就不是他能做的了。
身為大軍統帥的白峰,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斯巴達軍團就此被八旗騎兵殲滅;無奈的是,白峰目前唯一可以指揮的軍隊羽林軍團,已經陷入了六萬正黃旗騎兵的圍攻之中。
多爾袞親自指揮的六萬正黃旗騎兵,直接從斯巴達軍團外圍繞道過去,對嚴陣以待的羽林軍團發起了猛烈進攻;熟練使用盾墻戰術和三列戰陣的羽林軍團,自是不懼正黃旗騎兵的進攻。
在白峰的親自指揮下,洛佩斯的第二師團和巴特洛利的第四師團,以及維爾馬倫的第五師團;三萬羽林軍團精銳,利用他們的盾墻優勢,組成了一個尖頭朝前的三角形戰陣。
六萬正黃旗精銳騎兵,看起來鋪天蓋地,實際上能投入到正面進攻中的騎兵卻不足八千;三萬羽林精銳臨時構建的三角形戰陣,同一時間能夠受到的攻擊,是非常有限的。
正黃旗的騎兵再多再精銳,那也不可能從空中和地底對羽林軍團的三角形戰陣發起進攻;有限的受攻擊面積,決定了羽林軍團的防守強度是非常強的,而正黃旗的進攻力度則相應被削弱。
有得必有失,用三角形戰陣擋住六萬正黃旗騎兵進攻的白峰,卻無法派出自己手中尚未投入戰斗的兩個師團馳援斯巴達軍團;不能坐視斯巴達軍團覆滅的白峰,只得下令羽林軍團開始反擊!
用堅守防線的步兵反擊攻勢正猛的騎兵,這怎么看都是自尋死路的做法;但實在沒有更好辦法的白峰,只能將自己拯救斯巴達軍團的希望,寄托在八旗騎兵沒有見識過的三列戰陣上。
至于應該早早抵達戰場的援軍,他們的遲遲沒有出現,已經讓白峰開始懷疑他們的用意;畢竟,這支援軍的身份實在太過于特殊,就算他們不來,白峰都沒有辦法指責他們什么。
隨著白峰的一聲令下,組成三角形戰陣的三個師團,瞬間化整為零,轉變成一個個以中隊為單位的規模作戰部隊;三百個**作戰的中隊,互相配合之下,給猝不及防的敵軍騎兵予以重挫。
最少有五千左右沖鋒勢頭稍稍一懈的正黃旗騎兵,還沒有來得及重新加速,就被靈活性極強的作戰中隊圍殺當場;漢斯和博格的師團,則是趁著敵軍騎兵的混亂,直奔前方斯巴達軍團而去。
大約三里的距離,長不長短不短,對副武裝的步兵們來,這是一段需要他們跑上七八分鐘的路程;很明顯,手中仍有大批騎兵的多爾袞,是不會給他們這七八分鐘的。
漢斯的第一師團和博格的第三師團,剛沖出去不到五百米的距離,數千正黃旗騎兵就沖向了他們;進退兩難的漢斯和博格,只得硬著頭皮留下一半的將士,抵擋這些沖上來的敵軍騎兵。
他們親率的一半將士再次往前推進五百米后,又是一批數千規模的正黃旗騎兵沖了上來;再分兵就有被逐個擊破風險的漢斯和博格,這次只能率領軍迎戰沖過來的敵軍騎兵。
漢斯和博格的增援遇挫之后,身邊只剩下萊昂納多羽林聯隊的白峰,再也沒有任何兵力派出去增援斯巴達軍團;正當白峰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痛苦時,一支身穿銀白色戰甲的騎兵出現了!
教廷的一萬光明騎士,在戰局最危急的時刻趕到了戰場;由圣子夏洛勒親自統帥的這支光明騎士大軍,直接對圍攻斯巴達軍團的鑲黃旗和正紅旗騎兵,發起了最猛烈的進攻。
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向鑲黃旗和正紅旗騎兵集群的光明騎士大軍,用近乎于摧枯拉朽的方式,輕易擊垮了中途變道阻攔他們的一萬鑲黃旗騎兵;然后沖進敵軍騎兵群中,迅速殺潰敵軍數萬騎兵!
光明騎士大軍與八旗精銳騎兵之間的戰斗,完不是一個量級的較量;縱觀整個大陸上的所有人族勢力,能一次性拿出上萬高級騎士的,恐怕只有底蘊深厚實力恐怖的教廷。
在新老八旗中,戰斗力都僅次于正黃旗的鑲黃旗和正紅旗,三萬五千余眾騎兵聯手都擋不住一萬光明騎士的一波沖鋒;所以,從他們出現的那一刻開始,這場決戰的勝負已經再無任何懸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