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命中注定要永遠離開這里之后,一切仍像以前一樣,我的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奈保爾(西印度作家、游記作者、和社會評論家)
盧魁斯心里明白,盧西部落首領維里阿修斯在布局的時候,是以己方目前投入戰斗的部隊為全軍軍隊進行計算的;可事實上,己方實際可以投入戰斗的部隊,要比對方計算的要多得多。
就算不包括東部聯盟投降的七萬降軍將士,第三軍團和第四軍團兩個羅馬軍團的主力部隊,依舊是一股足以影響戰局的強大力量;可悲的是,維里阿修斯對此完全不知情。
在白峰親率的那路大軍沒有趕到戰場之前,盧魁斯是不會輕易動用營地內的部隊的;甚至,連尼爾森和安提歐的騎兵部隊,都被盧魁斯當做是威懾力量,暫時留在了身邊沒有動用。
此時此刻,擺在明面上的局勢是:盧魁斯麾下還有九千余眾輕騎兵和將近四千重裝騎兵沒有動用,維里阿修斯麾下也有兩翼五萬戰士沒有參戰,雙方的戰斗仍局限于兩軍中軍主力的廝殺。
得到三萬戰士增援的盧西中軍,總兵力再次恢復至五萬余眾;而與他們對戰廝殺的羅馬青年軍和羅馬重步兵,只有區區六千余眾,交戰雙方的將士比例達到驚人的九比一!
羅馬青年軍的個體戰斗力,遠比不上驍勇善戰的蠻族戰士;即便是戰力凌駕于羅馬青年軍之上的羅馬重步兵,初始經驗等級為零級的他們,個體戰斗力也比不上一般的蠻族戰士。
雖然羅馬青年軍和羅馬重步兵的個體戰斗力比不上蠻族戰士,但他們的優勢同樣也是蠻族戰士所無法擁有的;比如,他們精通的各種戰陣、熟練使用的諸多戰術、擁有的精良武器裝備等等。
毫不夸張的,若是讓羅馬重步兵與盧西戰士單挑,那么死的肯定是羅馬重步兵;哪怕是全身披掛的羅馬重步兵,依舊不是只有一柄長劍作唯一武器的盧西戰士的對手。
若是讓十名羅馬重步兵與十名盧西戰士對戰,那么雙方十有**會打成平手;習慣了各自為戰的盧西戰士,要想擊敗配合默契的十名羅馬重步兵,恐怕并非易事。
而羅馬重步兵一方,個體戰斗力嚴重不足的羅馬重步兵們,可以依托彼此之間的默契配合,再利用己方武器裝備的優勢,維持自身的不;但要想擊敗盧西戰士,還是缺乏相應的實力的。
若是讓一隊羅馬重步兵與同等數量的盧西戰士對戰,那么這隊羅馬重步兵必然可以擊敗同等數量的盧西戰士;因為達到這個數量的羅馬重步兵,已經能夠使用所有的羅馬基礎戰術進行作戰。
這種與事實相差不大的推論意味著,羅馬重步兵和羅馬青年軍的數量越多,他們與蠻族戰士進行戰斗時的優勢就會越大;六千余眾的羅馬重步兵和羅馬青年軍,未必就不能力抗五萬余眾敵軍!
有羅馬青年軍和羅馬重步兵在前方與敵軍展開激烈搏殺,仍在拋射的長弓手們,在射空了第二個箭囊以后,終于開始緩緩向后撤退;射空兩個箭囊,已是長弓手們的極限。
長弓的射擊,本就比短弓更費體力,要不是羅馬城的長弓手全由體力驚人的蠻族戰士組成,他們能射空一個箭囊就不錯了;即便如此,兩個箭囊還是耗空了長弓手們的體力。
連手臂都抬不起來的長弓手們,繼續留在戰場上已經沒有什么實際價值,還不如盡早撤到安全的后方,以免發生意外。
隨著兩萬四千長弓手的撤離,羅馬大軍的參戰兵力頓時銳減三分之二;于是,負責坐鎮指揮尚未參戰將士的馬庫斯,親率二十二隊羅馬青年軍和三十二隊羅馬輕步兵,開始行動起來。
因為羅馬輕步兵們只剩下一支標槍沒有使用,所以馬庫斯并未把他們分散使用,而是集中在一起,由羅馬青年軍保護著,從己方中軍的左翼,繞向敵軍中軍的右翼。
馬庫斯此番行動的意圖非常簡單,那就是以自己麾下的羅馬輕步兵和羅馬青年軍,猛擊敵軍中軍的側翼,為己方中軍緩解越來越大的正面防守壓力。
與盧魁斯一樣,同在己方中軍后方關注戰局的維里阿修斯,明知道馬庫斯率軍繞道的意圖,卻沒有多余的兵力來組織馬庫斯;剛從兩翼抽調三萬戰士不久的他,已不可能再從兩翼抽調兵力。
無法從兩翼抽調兵力,不代表維里阿修斯就會坐視自己的中軍側翼遭受敵軍威脅;五萬余眾戰士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殺上戰斗最前沿,暫時沒有沖上去的戰士,就成了維里阿修斯的可用兵力。
從己方中軍靠后的地方抽調出五千戰士的維里阿修斯,派自己身邊的一名戰將,率領這五千戰士迎戰即將繞道過來的馬庫斯所部;一場中軍廝殺之外的側翼戰斗,即將拉開序幕!
維持陣型不亂的羅馬輕步兵和羅馬青年軍,行動速度較之陣型松散的盧西戰士,肯定是慢了不止一籌;結果就是,提前行動的馬庫斯所部和盧西大軍的五千戰士,同時趕到了戰場的側翼。
眼看自己猛擊敵軍側翼的計劃已經很難實施起來,行事果決的馬庫斯,直接將擋在己方大軍面前的敵軍當成是進攻對象,指揮麾下的將士對這支敵軍展開進攻。
五千余眾手握標槍的羅馬輕步兵,根本沒有充當戰斗的最前沿;為了避免距離過近受到敵軍的進攻,他們在羅馬青年軍的身后,用助跑加速的方式對敵軍投擲出了他們手中的標槍。
以往限制蠻族戰士戰斗力發揮的松散陣型,這次倒是成了這五千盧西戰士躲避標槍的優勢;即便是這樣,五千盧西戰士中仍有一千余眾戰士,被飛射而至的標槍射殺當場。
三十二隊羅馬輕步兵投擲出他們身上的最后一支標槍以后,便立即向盧魁斯所在的后方撤去;親率二十二隊羅馬青年軍迎敵的馬庫斯,則是的暗算了敵軍一把。
趁著敵軍沖鋒勢頭被己方羅馬輕步兵的標槍雨重創的機會,馬庫斯命令自己麾下的羅馬青年軍們往前沖鋒;但在沖鋒的時候,這些羅馬青年軍手中緊握的不是短劍,而是他們僅剩的那支標槍!
在雙方距離縮短至三十米之際,突然停下腳步的羅馬青年軍們,對著速度不減的敵軍戰士奮力投擲出了他們手中的標槍;緊接著,他們一邊用左手方盾結成盾墻迎敵,一邊趕緊抽出腰間短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