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十一月的濟州府,市井間男女老少都在流傳一個故事,濟州府有兩個衙役奉命去其他郡縣公干。rg辦完公事之后兩衙役啟程回濟州。途中,兩衙役遇到兩個打扮很像差役的人,于是一同趕路。那兩個差役自稱是濟州府的公差。歷城縣的衙役道,”濟州府的差役我認識也十有**,為何二位我卻不認識呢?”
那二人回答,”實不相瞞,我二人乃是城隍的鬼差,F今是去東岳冥府遞送公文的。”
“公文上的是什么事?”衙役問。
鬼差答曰:”濟州將有場大劫難,我們匯報的就是將死的人數!
衙役大吃一驚,忙問道:”會死多少人。”
鬼差答曰:”濟州府之地,少也有百萬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劫數,你們逃也沒用!”
衙役更加吃驚,忙道:”既然我們遇到了兩位鬼差大哥,這也是命中注定的緣分,還請二位鬼差大哥救救我等家性命。”
鬼差答道:”這場劫難在十二月開始,到明年正月結束!”
兩衙役十分驚恐,一個道:”算日子咱們回到濟州的時間正好是除夕,回去的話恐怕逃不過這場劫難,但是回去晚了又會遭知縣譴責!
另一個鬼差:”來這個是天機不可泄露,但是如今被你們知道了,這個劫數恐怕就有會生變數了!如果因為你們二人,使這個劫難得以化解的話,你們二人就是功德無量了。”
兩個衙役忙問:”如何化解?”
鬼差答道:”告訴你這些已經是泄露天機了,如果再告訴你化解之法,那我就是違背了天條,要萬劫不復的。我只能八個字給你聽~”
“哪四個字?”衙役急道
“早做準備,眾志成城!绷T一陣陰風大起,迷住了兩個衙役的眼睛,等風停了再看,那兩個鬼差早已沒了蹤影
故事的活靈活現,沒幾天就傳遍了濟州府,濟州府的男女老少們茶余飯后,無不談論這個故事。
臨近年底,濟州街市上來熱鬧。大明湖畔的夜市是熱鬧而歡騰的,有大鼓書的、有評彈的、有彈琴賣唱的、有耍猴子賣膏藥的,鑼鼓喧囂,笑語不斷。賣夜宵、果脯的販,挑著駱駝擔賣湯圓、餛飩的擔子,百褶著五香元寶蛋的攤子、舉著高懸歡喜團的冰糖葫蘆。各色販都在賣力地吆喝著,有的販還敲起竹梆子和銅鑼招攬生意。
除了販,酒樓和吃店里也是擺滿了炸蝦餅、糍粑、發糕、棗子糕,還有在酒壇上貼上大紅的陳年花雕、紹興女兒紅之類的貼紙招徠客人的
茗山居是濟州府里著名的大茶樓,每天都是賓客盈門,高朋滿坐。城里但凡有些點身份和地位的人,都愛來這里喝茶。自然也少不了談論些時事,現在大家議論的最多的就是東虜入塞和鬼差的故事了
一個年輕書生道:”我聽東虜連下遷安、豐潤、會于能溫榆河,從北邊繞北京至固安。然后兵分八道,縱兵并進,北京又戒嚴了!”
“可不是,自打當今皇上登基,東虜這已經是第四次入塞了吧?”話的是一個白胡子老夫子
一個中年儒生道”欸?各位,你們這濟州府大劫,會不會的是東虜入塞啊?”
年輕書生道:”東虜一直都是在北面,幾時來過濟州府啊?”
“話不能這么,東虜第一次入塞到了京師;第二次入塞蹂宣大逾五旬,殺掠無算;第三次入塞攻陷昌平等諸多城池,在京師周圍,逗留一個月,共克十二城,獲人畜無數,督師張鳳翼和總督梁廷棟,只是尾隨其后,不敢進擊,撤退的時候甚至奏樂凱旋,在寫下各官免送的牌子。東虜是一次比一次膽子大,可咱們的官兵是一次比一次膽子!”老夫子捋著白胡子
“誰不是呢?”中年儒生書都奧
年輕書生道:”各位,東虜每次入塞,都是殺人盈野,掠走人口無數。那鬼差的‘早做準備’之語,的是不是叫咱們早點逃走呢?”
老夫子搖了搖頭,笑道:”非也,老朽以為如果是叫我們逃走,哪里還需得眾志成城?分明是要我們齊心協力,守備濟州,如果東虜攻下濟州府,那濟州府百姓難逃一死。如果攻不下,那么就可以免于一死,這大概就是鬼差不愿意的化解之法吧?”
“嗯~老夫子的有道理,我覺著也是這個意思!”年輕書生道
“各位別想太多了,可能這都是大家的瞎猜也不定!”中年儒生啐了一口茶,一副享受的表情
“希望咱們是杞人憂天吧!”年輕書生道
一干書生正在高談闊論,忽然只聽得茶樓外一陣喧囂,有人大喊:”讓路讓路,給巡撫大人讓路!”
片刻之后,就聽見城里敲起了警鐘
老夫子站起身來,大驚道:”難道真是要應了劫數?”
年輕書生道:”怕什么,咱們濟州人沒有孬種,只要大家眾志成城,濟州幾十萬人還受不住這城?”
中年儒生也道:”的是。我聽被東虜擄去的,男人做奴隸,女人入勾欄,男人長得俊就做那些虜酋的男寵,女人長得標致就被跳去糟蹋!”
老夫子義憤填膺道:”那還了得,老朽第一個跟他拼了,與其做牛做馬,為奴為婢,不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幾個書生的對話,周圍人聽的分明,立刻有十多個年輕人圍了過來,”對,咱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早做準備,眾志成城!”
“眾志成城!”
濟州布政司的花廳里,風塵仆仆的山東巡按御史宋學朱來不及梳洗就召開緊急會議,與會的有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山東學政鄧謙、歷城知縣韓承宣、按察副使周之訓、兵備道鄭謙、鹽運使唐世熊、都指揮馮隸、濟州知府茍好善、同知陳鎮、教授孔少成、通判熊烈獻。當時宋學朱正在巡察,當得知清軍重兵已到濟州城下時,他沒有逃走,反而連夜突入城里,布置城防。
“為何不見總兵等其他武官?”宋學朱詫異地問道
都指揮馮隸無奈地攤了攤手,”濟州駐軍兵部令,隨巡撫大人顏繼祖調往吳橋去了!如今城中只有鄉兵老弱5人,和還沒有來得及趕往吳橋的濟州兵丁7人,此外還有一些錦衣衛,但是他們~~哎!”
“不管了,如今無論如何,都只能靠咱們這班書生了!”宋學朱攤開一張地圖,”出現在郊外的東虜只是股部隊,我等可出奇兵擊之,然后派出信使求援!睗葜埡蒙苹炭值溃骸彪y道之前流傳于坊間的濟州將遭大劫難之,要應驗了?”
歷城知縣韓承宣不屑道:”縣早就派人辟謠,絕無此事!”
“不!”宋學朱擺了擺手,道:”我聽那故事里的鬼差將要化解濟州劫難,需得早做準備,眾志成城。我等正好借這個契機,發動城中百姓一起抗敵守城。濟州城墻高大,城中百姓不下五十萬,男丁至少有二三十萬。如果大家眾志成城,東虜未必就能奈我何。”
“茍知府,你立刻召集城中富戶,讓他們捐助糧餉!”
“遵命!”
“馮指揮、鄭兵備,二位挑選城中精裝,發給兵器~”
“遵命!”
“唐運使、陳同知、熊通判,三位清點糧食,看看還有多少!”
“遵命!”
“報~~~~~”一個兵拖著長音,飛奔而來,”報~東面有一隊兵馬前來,人數約有三千,帶著大炮火銃和輜重無數!
“難道東虜還有其他兵馬?”
“報~~”第一個兵還沒出門,第二個兵又到:”報各位大人,東面來的兵馬乃是日照衛指揮使夏遠部~”
“報~~”第二個兵話音未落,第三個兵又到:”夏指揮派人捎來口信,帶著三千兵馬和火器、糧草前來助戰,請大人速開城門!”
接連三份探報,一份比一份鼓舞人心
“就是那個千戶夏遠?”宋學朱依然記得去年的事情
學政鄧謙笑道:”山東絕無第二個夏遠!”
“快快快,快開城門,官要親自迎接!”宋學朱整了整衣冠。
宋學朱與一眾官員來到東門外,只見不遠處一支大軍正魚貫而來。為首一個武官生的方面大耳,濃眉大眼,騎著高頭大馬,身穿布面罩甲、頭戴鐵兜鍪,腰里別一口雁翎刀,手里提一干又大又沉的長柄樸刀。
在他身后是一隊步兵,士兵們各個身穿鎖鏈甲,頭戴鐵盔,腳底穿著鐵靴,肩膀上扛著丈八長矛。在這批士兵身后的士兵各個生的人高馬大,身穿身鐵甲,好似一截會走路的鐵塔。
那些鐵甲經過拋光打磨,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直晃人眼,他們手里拿著圓盾,腰里別著長刀。在他們之后是扛著火銃的士兵,穿著的鎧甲卻換成了長罩甲,頭戴紅櫻斗笠,在這些火銃兵之中還有二百多人的紅毛夷人。
在紅毛夷身后,是一溜十門大炮和十門又短又的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