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到沒注意,王承恩看到夏遠的模樣,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暗中命人送了一些御用的補藥到夏遠那里
崇禎看了夏遠送來的保定八大奸商與蒙古、建奴暗通款曲,將大批糧食和軍事情報送出關外的事情十分惱火。rg想下令錦衣衛直接拿人,但是王承恩在一邊勸:這八大晉商財力雄厚,在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拿了他們的好處為他們話,直接用這種雷霆手段,恐怕下面有司衙門和官員陽奉陰違
崇禎怒道:“那怎么辦?就任憑他們這樣賣國求財么?他們倒是把大明賣了個好價錢。”崇禎氣得一拳頭砸在龍案上
這時,恰好夏遠進來請安,王承恩于是道:“這些東西都是夏軍門上報的,那夏軍門心里有沒有腹稿?”
夏遠聽了王承恩的辭,也點頭認可,道:“他們是商人,臣以為就用商業上的手段擊垮他們。”
“哦?愛卿的意思是以奸商治奸商?”崇禎問道
夏遠笑了,“如果那些商人為大明鋤奸,怎么還能叫奸商呢?”
崇禎自知失言,笑道:“好,如果他們真的能為大明除了這一害,朕就親自送一塊‘商賈楷模’的匾額給他們。”罷崇禎又拿出幾份奏折,道:“這是洪承疇送來的一份奏折,參劾太原總兵王樸畏敵如虎,私自領兵撤退,以至于大軍軍心動搖,,馬步爭馳,自相踐踏,弓甲遍野,尸橫滿地。朕以為,刺中害群之馬,不殺不足以振軍威軍法。但是太原乃是九邊重鎮,殺了王樸,誰人可以繼任呢?”
王承恩道:“副將姜瓖可以繼任,姜家世代將門,長兄姜讓是陜西榆林總兵,三弟姜瑄為山西陽和副總兵。”
歷史這個姜瓖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后,不經抵抗就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都差點因此殺了他,責備他:“朝廷以要害鎮寄若,若何首降?”多虧制將軍張天琳的勸才作罷。后來大順軍為清吳聯兵所敗,撤往陜西,五月(1644年6月)姜瓖叛變殺大順軍守將張天琳,降清,仍鎮守太原。之后,他便隨清軍赴陜西,征剿大順農民軍。他不但得不到重賞,連軍餉的供應也成問題,而且還受到清廷的猜疑和訓斥。當時,山西農民軍反清聲勢浩大,姜瓖受到很大觸動。順治五年九月,清廷為防喀爾喀蒙古過邊界,派英親王阿濟格率軍駐防太原,這招致姜瓖的猜疑,以為襲己。于是,姜瓖自稱大將軍,于(1649)十二月初三日據太原叛清。七月初一日,多爾袞率師親征太原。太原在清軍長期圍困下,城內彈盡糧絕,死者枕藉,部下發生了騷亂。姜瓖部將楊振威于八月二十三日密通多爾袞,二十八日斬姜壤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首級,獻城投降。阿濟格入城,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隳其城睥睨五尺”,鄰近各府、縣等地區亦遭屠戮。
夏遠很想告訴崇禎和王承恩這個姜瓖不可靠,但是,夏遠轉念一想,李自成被自己在三十里鋪重敲一記之后,應該沒有可能再打進北京城了,那姜瓖投降一時,應該也不會發生了。于是,便默認了這個提議
“至于這個洪承疇嘛~”崇禎有些猶豫,現在可堪大用的人不多了
夏遠趕緊道:“如果沒有祖大壽祖將軍死守盤錦,洪承疇洪經略犧牲自己吸引建奴主力,臣怎么可能立此大功呢?所以,臣懇請陛下將所有的賞賜都賞給祖將軍和洪經略吧。”
“夏軍門年紀輕輕就立此大功,還謙遜有禮,實在是難能可貴。”王承恩在一旁笑道
夏遠也笑著謝道:“王公公過獎。”心里卻暗道:我那二十顆雞蛋大的東珠可不是白送你的。
崇禎也是欣賞地點了點頭,“其實來朕還沒有真正的賞你什么。記得兩年前,初設蓬萊鎮的時候,你對朕三年有成,五年有大成。如今不到三年就立了這么大的功勞,王承恩,你朕該怎么賞他呢?”
王承恩答道:“老奴以為,怎么賞都應該。夏軍門原來是軍戶,脫籍之后也一直沒個叫得響的名號!”
“嗯是啊~”崇禎點了點頭,“那朕就冊封你為征北將軍、平北伯、將蓬萊、朝鮮、遼東的軍務統統交給你。”
曠野的大風呼嘯地掠過山岡。陽光下,一群黑色的烏鴉在赫圖阿拉的上空盤旋著、嘶鳴著,“咕嘎,咕嘎,咕嘎……”,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悲鳴聲,如同一份份來自遠山的呼喚。是在呼喚那個名叫努爾哈赤的故人,還是在追憶著那份金戈鐵馬的輝煌歲月?空曠的原野之中,沒人知曉,也沒人明白,或許惟有那些救過老罕王之命的烏鴉們心知肚明。
赫圖阿拉,滿清王朝的發源地在空中盤旋多時的烏鴉們在發出了最后一聲悲鳴后,終于歸林而去了。整個山巒、曠野又恢復到了它原來的那份沉默之中。“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岡”,即平頂的山岡。其建筑為一城一郭式城垣由土、石、木雜筑而成。
據史記載,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當年建了6座城池,分別分給自己的6個兒子,其中福滿的第4個兒子叫覺昌安,也就是努爾哈赤的祖父,分到的城池就是現在的赫圖阿拉城。1559年,努爾哈赤誕生于赫圖阿拉。作為滿族和清王朝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是大清歷代帝王心中的不可替代之圣地,龍脈之所在。所以隨著清王朝的興盛、發達,而日漸被尊崇和重視。不僅在此設府設廳,還派兵駐守。清太宗皇太極更是尊赫圖阿拉為“天眷興京”。
九月的一天,皇太極再次來到赫圖阿拉城下時,心情是壓抑的。
建奴雖然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還征服了遼闊的蒙古草原,可是地廣人稀,境內人口過萬德大城屈指可數。不過沈陽、遼陽、黑山罷了。現在,沈陽和遼陽被夏遠屠城,黑山又不適合作為臨時的都城,搞得皇太極不得不狼狽地返回赫圖阿拉。
興兵復仇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是在皇太極的努力下,各旗們還是同意等過了秋天,收了秋糧之后再報仇。于是,濟爾哈朗的鑲藍旗繼續在太和屯守,監視盤錦的祖大壽和洪承疇。多爾袞的正白旗駐守黑山、代善的正紅旗、鑲紅旗鎮守沿溝和榮興、由于多鐸戰死,由阿濟格掌握的鑲白旗鎮守阜新、豪格的正藍旗駐留在盛京和遼陽一代,負責兩城的善后工作。而皇太極自己則率領兩黃旗駐扎赫圖阿拉。
皇太極邁著比心情還要沉重的步子走進了汗宮大衙門。汗宮大衙門是八旗的誕生地,又稱金鸞殿,尊號臺,是赫圖阿拉的心臟所在,位于古城北側的高岡上。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11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把滿族原有的黃、白、紅、黑4旗中的黑旗改為藍旗,并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共8旗。此年的正月初一,58歲手握“八旗”的努爾哈赤,雄心勃勃的在赫圖阿拉汗宮大衙門內“黃衣稱朕”,自稱為汗,大金國因此而生。從此一個嶄新的、宏偉的清王朝的第一都城——赫圖阿拉便依天聳立在關東的大地上,同時一個進兵中原,一統天下的霸念在努爾哈赤腦海中醞釀而成了。
皇太極走進大殿,一眼變看見正中央是努爾哈赤當年登基稱汗的寶座,寶座前是努爾哈赤批閱奏折的龍書案,在龍書案的東西兩側有鶴銜蓮花蠟臺、熏爐和香亭。寶座左右兩側擺放著8旗。
皇太極的步子愈發緩慢和沉重起來,他情不自禁地走到與汗宮大衙門相鄰的汗王寢宮。寢宮共分4間建筑。東一間是努爾哈赤與心愛的大妃阿巴亥住的寢室,設南、北二個的圈炕,中二間是汗王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西間是努爾哈赤16個嬪妃合住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汗王和大妃冬天睡在南炕,夏天睡在北炕,對面炕擺有炕桌、火盆是汗王吸煙品茶的地方,西間有南、北、西3面相連的萬字炕,滿語稱它為突瓦,它有兩個作用,一方面可以解決坐臥起居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炕面散熱來取暖。可謂一舉二得,實用而方便。但16個嬪妃合住一個房間,細想起來卻感覺有些蹊蹺而不可思議。
走著走著,神智有些恍惚的皇太極忽然發現自己不知怎么的就走到汗王井邊。汗王井位于內城中部,正白旗衙門岡下西南方,為赫圖阿拉城內惟一一口水井。三百多年來,城內軍民皆用此水,故有“千軍萬馬飲不干”之譽。因努爾哈赤在此城“建元稱汗”,故得名“汗王井”。據清代野史記載,努爾哈赤曾掠奪了數以千萬計的黃金、白銀以及大量的珍寶財物。由于滿族當時是游牧民族,對食物、財物有著強烈的儲備意識,所以,這筆數額巨大的寶藏被秘密地運到了當時的大金國都——赫圖阿拉,并藏在了一口名日汗王井的古井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