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崇禎大笑著問輔大臣魏藻德,“輔以為如何?”
魏藻德低著頭,吱吱嗚嗚不出話
“滾……”崇禎已經懶得怒了,只是淡淡地沉聲道
魏藻德如獲大赦,趕緊開溜
“那李自成是以清君側自居咯?”崇禎揶揄道
杜勛壯著膽子道:“請皇爺不要震怒……順王實是叫奴婢進宮來勸、勸皇上……讓出江山。他,這是效法堯舜禪讓之禮。他還,只要皇上讓出江山,他誓保城內官紳百姓平安,保皇上和宗室皇親照舊安享榮華富貴。他將尊稱皇上為…讓皇帝,仍享帝王之福。他……”
崇禎聽到這里,將御案用力一拍,又猛力一推,幾乎將御案推翻,隨后突然站起,抓起橫放在御案上的龍泉寶劍,登時有一道寒光在眾人眼前閃爍。站在他的兩邊和背后的太監們一個個面目失色,停止了呼吸。站立在階下的十名錦衣旗校都以為杜勛替逆賊勸皇上讓出江山,必斬無疑,立時緊張起來,緊緊地握住劍柄,準備隨時登上臺階,將杜勛推出午門斬。但皇上沒有口諭,他們只能肅立等候,怒目注視伏在地上戰栗叩頭的杜勛,身子卻紋絲不動,也不敢違制拔劍出鞘。那恭立在御座背后,擎著黃傘的青年太監,擔心杜勛身上暗藏兵器,可能會突然躍起,向皇上行刺,所以在剎那間按了傘柄機關,黃傘刷拉落下,傘柄上端露出來半尺長的鋒利槍尖。
“你也滾……”崇禎頹然地扔掉報檢,徑直向東暖閣走去
“陛下……”杜勛朝著崇禎遠去的背影,咚咚咚叩了三個響頭,隨即坐著竹籃子又出了城。杜勛出城后不到一個時辰,申時未過,守彰義門的太監和百姓將城門打開了,西便門也跟著打開了。幾千大順軍整隊進入外城,占領了各處十字路口和重要街道,其他外城諸門也都隨著開了。
杜勛的幾個奴仆和長隨、答應等太監,牽著馬立在西郊離城約三里遠的一個高坡上已經等候多時了。因為他們不知杜勛是否仍由彰義門縋城出來,或者改變主意,出宮后就近由阜成門縋城出來,所以他們選擇一個適當的地方,可以兼顧兩個城樓。那時西郊居民稀少,多是曠地,丘嶺起伏,要選擇一個可以望見從阜成門到彰義門一帶的高阜并不困難。他們在一個高阜上,從午時三刻就等候杜勛縋城回來,愈等愈覺焦急,愈覺害怕,以為杜勛進宮去兇多吉少,已經被皇上殺了。直到交了申時,才望見有人從阜成門附近縋出城來,許多人站在城頭上送行。
在高阜上等候的人們突然大喜,紛紛奔下土丘,向城邊跑去迎接,杜勛同他的奴仆和隨從太監們在離城一里遠的地方相會,被眾人包圍起來,向他紛紛地問長問短。杜勛的手下人告訴他在會城門的臨時公館早已備好了一桌酒席,請他先回公館休息用膳,然后去釣魚臺向新主子稟奏進宮經過。杜勛道:“胡!監欽奉新皇爺圣諭,進宮去勸崇禎皇爺讓位,皇命在身,怎能先回自己的公館休息!走,先到釣魚臺行宮去面奏新君,再回會城門休息用餐不遲!”
杜勛原以為他冒死進城去勸崇禎讓江山,不管成不成,必會受到大順皇爺和大臣們的賞識,結果卻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
劉宗敏見了杜勛,冷笑道:“崇禎兒派的兩個人送手詔給張遠,催張遠火來京,在通州境內給我軍抓到了,哼!不管他崇禎肯不肯讓出江山,我們按時進北平!你進城的時候,我就對圣上:目前大事已定,差杜勛去勸崇禎讓江山么,其實是六指兒抓癢,多一道子!崇禎沒殺你,你帶著腦袋回來就好,趕快歇息去吧。”
宋獻策則是把攻破北平城的功勞部歸功于自己的神機妙算,正眼都沒瞧杜勛一眼,更別提安慰的話了。
杜勛的心一下子冷了八分
崇禎先逼周后自殺,周后傷心痛哭:“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完自身亡。崇禎又下令后宮嬪妃和懿安太后自盡,等到太監復命“娘娘領旨。”崇禎又叫來太子、定王、永王。崇禎安頓完三位兒子后,讓他們易裝出了宮城。處理完三個兒子的事情,崇禎在往坤寧宮的路上遇到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崇禎對他:“爾何為生我家。”揮劍向她砍去,長平公主用手臂一擋,手臂被斬斷,立刻昏了過去。崇禎也沒有再理長平公主,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煤山,上吊自盡。而王承恩也隨之自。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大軍進入內城,太監王德化率領內宮殘存三百人在德勝門迎接闖王,太監曹化淳引導李自成從西長安門進入大內。李自成進入大內后,知曉崇禎、太子、二王下落不明,立即榜懸賞。
突如其來的政治變故,讓大明官僚迅瓦解,有一部分崇尚傳統士大夫氣節的大臣選擇了殺身成仁的歸宿,其中皇親國戚六人,大臣二十一人。這些人難免有些愚忠的思想,但他們那種視死如歸的氣節還是讓人感動的。但更多的人選擇了投降的卑劣行徑,共有一千二百多大明官員投降。
李自成入京后,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很快就被抓住。這三個孩子皆著民間破爛衣服,帽子上與絕大多數北平市民一樣,貼“順民”二字。
李自成人沒兒子,看見這三個眉清目秀的玉孩兒,心中不由自主生出憐愛,安慰他們:“你們今日即同我兒一般,不失富貴!”他立刻喚人為他們換上新衣。
這幾個孩子智商很高,但自他們幼長于深宮,沒有經歷過世事,話口無遮攔,回答李闖問話時,言及農民軍,還一個一個“賊”字。對此,李自成也不怪。
李自成問太子朱慈烺:“知道你父親的事情嗎?”
太子答道:“知道,父皇已經崩于壽寧宮。”
李自成又問:“知道你們老朱家為什么失去天下嗎?”
太子答道:“知道,父皇誤用庸臣,而文武百官都為私利爭斗,枉顧國事。”
李自成聞言笑道:“原來你也明白這個道理。”
太子可能是平日聽左右儒士教誨,恨恨地:“滿朝文武官員無情無義,很快就會來向您朝賀求官。我現在只求你不要殺害我家人、不要毀壞我祖先的陵墓、三不要殺害百姓。”
李自成聞言,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對于明朝官員的貪腐,他人感觸自然不淺。崇禎帝太子之言,無形之中又加深了他對明朝官吏的憎惡。有了這種惡意,加上劉宗敏等諸將的貪婪,才最有可能是導致緊接而至的對明朝北平大官們的“追贓”拷掠的起因。
三月二十二日,太監在煤山現崇禎尸體,用門板將崇禎的尸體從煤山抬了下來,與周后的尸體一起停放在蘆棚之中,可嘆一國之皇上、皇后死之后,死后竟然受到這樣的待遇。不久,這些太監又受命將崇禎和周后的尸體用柳木棺材安放,枕頭竟然是土塊。大臣中前往哭臨的不過二三十人,不少昔日的大臣,對帝后的靈柩根就不屑一顧。反倒是作為反叛勢力的李自成,卻能遵循傳統禮儀,人情世故,下令以皇帝和皇后的規格將崇禎皇帝和周后下葬。
相比朱棣纂位后建文帝諸臣的殉難,崇禎一朝不是太多,僅僅三十多位臣子,且多為文人士大夫。但這些人的殉節之烈,不愧前人。世臣戚臣方面,宣武伯衛時春、新樂侯劉文炳、駙馬鞏永固,或闔門**,或家跳井;文臣方面,推大學士范景文,他在壁上大書“誰言信國(文天祥)非男子,延息移時何所為”后,毅然投井自殺。戶部尚書倪元璐,自縊殉國。狀元劉理順,聞賊入城,書絕命辭云:“成仁取義,孔孟所傳。文山踐之,吾何不然!”一家十八口闔門自縊。左都御史李邦華(勸阻崇禎帝南逃那位),在閣門上大書:“堂堂丈夫,圣賢為徒。忠孝大節,之死靡他”,仰藥自盡。太常寺少卿吳麟征,一直在城上指揮守衛,城陷后上吊自殺。農民軍兵士久聞其名,過其門而不敢入內搶劫,嘆贊:“好男子,真忠臣也!”戶部給事中吳甘來,題詩堂上:“到底誰遺四海憂,朱旗烈烈鳳城頭。君臣義命乾坤曉,狐鼠干戈風雨秋。極目山河空淚血,傷心萍浪一身愁。洵知世局難爭討,愿判忠肝萬古留!”引佩帶自縊于室。兵部主事金鉉,投河自盡。其母、妻聞之,泣言曰:“我等為命婦,焉能辱于賊手!”相繼投井而亡。其弟殯斂母兄嫂尸之后,亦投井而死……;可稱的是,城破國亡之際,紫禁城內宮女自殺者數百人,赫赫烈烈,直讓成千上萬降臣羞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