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忠笑著撿起羽箭,笑道:“白老弟,不要固執了,你我都知道,現在的張獻忠已經不是以前的八大王了。他完成了一個暴君,一個屠夫。跟著他,你是不會有前途的!安國公愛民如子,又禮賢下士,就是公爺派我來勸降白兄弟的。”
“不要再了……”白文選再次舉起弓箭,這次他將弓拉了一個滿月
“將軍,不可……”幾個校撲了上來,死死按住白文選,“將軍我們降吧,劉將軍得對,八大王已經不是以前的八大王了。”
“哎!”白文選長嘆一聲,“也罷……八大王,你不要怪我背叛,實在是您來不像當初那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八大王了呀!”白文選長嘆之后,下令開門投降
就在白文選投降的消息傳到成都后的第二天,張獻忠便下令除大西政權官員家屬以外,成都城內居民一律殺絕。第二天,各營兵馬皆奉命認真嚴剿,毫不容情。各軍分隊把守城門,余軍驅百姓到南門就刑。被拘百姓無數集于南門外沙壩橋邊。
一見張獻忠到來,百姓們跪伏地下,齊聲悲哭求赦云:“大王萬歲!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國法,何故殺無辜百姓?何故畏懼百姓?我等無軍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敵,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眾無辜民!”
張獻忠聽了非但無哀憐之意,反而厲聲痛罵百姓私通敵人。隨即縱馬躍入人中,任馬亂跳亂蹄,并高聲狂吼:“爾等忘恩負義之輩,該殺該死!”隨令軍士急動刑。無罪百姓齊遭慘殺。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一片荒涼慘象。張獻忠剿洗成都后,旋即傳令曉諭各鄉場鎮村莊之民,均可移居成都城內為京都居民。張獻忠的過火行為,最后弄得自己來孤立,大西政權控制區內的官紳地主則紛紛叛亂,許多地方的四川人在大西軍大兵壓迫時就勉強聽命,大西大軍一走,許不斷有忠于明朝的士紳聯合百姓殺死大西政權的偽官“起義”。以至于成都百里外,耰鋤白梃,皆與賊為難
離開成都之后,張獻忠率領二十萬大軍直接向順慶府方向進。他的目的很明確,川北是肯定守不住了,眼下只有搶在張遠的東路軍被搖黃十三家拖住的機會,搶先攻下重慶。搖黃十三家有姚天動、黃龍初創,他們聚眾劫掠。后有沔陽人袁韜,因奸嬸事,逃投響馬賊馬潮,胡九思等,繼踵姚黃,日事掠殺。及獻入,遂乘勢據蓬州、儀隴、南部各地方。殺老幼,擄精壯,掘墓開墳,生死無得免者。在張獻忠入蜀以后,搖黃殘部自加入了袁韜、武大定等地主流氓分子,已變成了“土暴子”,他們沒有斗爭目標,專以殘害人民為事。雖然在崇禎十七年八月,曾率部五萬降于張獻忠,但他們仍然盤居于原地,張獻忠不能過問。
鴻德二年(1645)二月二十一日,張獻忠率領大軍急行軍到了重慶府合州附近,嘉陵江畔的釣魚山,在哪里張獻忠安營扎寨,遠遠可以往見李定國和劉文秀的后方大營。李定國和劉文秀兩員大將自去年十一月開始就圍攻重慶,但是南明守將曾英不是泛泛之輩,以助于攻打了幾個月還是毫無進展。李定國和劉文秀聽義父來了合州督戰,于是愈加催動大軍急攻。一時間,重慶城內城外,喊殺聲震天,幾里之外都能聽見
張獻忠聽重慶至今還沒有攻陷,心里老大的不高興,于是問周圍人道:“這曾英是個什么人?”
卻亂世出英雄,張獻忠由楚入川,四川大亂,就激出了一位青年才俊曾英乃是福建莆田人,字彥侯。隨父親赴任來到了成都,父親病死之后就留在了四川,人們都稱其為曾公子。曾公子儒雅風流,多才多藝,曾遍歷大江南北,與如皋冒辟疆交厚,二人相約共赴國難。曾公子也是節烈之士,心雄萬夫,只是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治世用文,亂世用武曾公子見天下大亂,官員們庸劣不堪,便注重于學習軍事,結交蜀中豪杰。由于他仗義疏財,多有俠氣,所以士多歸之。
甲申年春季,張獻忠率部入川。蜀道崎嶇,易守難攻,曾英主動請戰,愿率兵千人將流賊堵住,尋機破敵。巡撫陳士奇見他不過是個二十三四歲的白面書生,很是瞧不起。蜀中大將多的是,陳士奇哪里肯用這個公子哥?將蜀兵馬交由大將趙光遠指揮,結果被張獻忠部打的大敗,趙光遠率殘部逃往漢中。蜀中三百年未經戰亂,民不知兵,奢侈之風已歷數百年,哪里能當得來自陜北的虎狼之士?張獻忠大軍橫沖直撞,所到之處無不應手而下。四川土寇乘勢蜂起,陳士奇焦頭爛額,無所措手足。
在萬般無奈之下,陳士奇同意由曾英掛守備軍職,統率五百鄉勇前去進行抵御,也是死馬權當活馬醫。曾英將部家財都用在軍中,每日里好酒好肉對待這些將士,訓練了十幾日,有了軍隊的樣子。軍中士氣旺盛,曾英就率部出征,設伏于瞿塘峽山谷。張獻忠的大軍無人可敵,明軍望風而走,沒曾想在瞿塘峽就吃了個大虧。數萬流賊蜂擁而來,曾英率部占據險要,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下的流賊們日夜大罵進行挑戰,曾英不上那個當,就是堅守不出。曾英派人將旗幟遍立山谷間,似乎有千軍萬馬,經常半夜擂鼓如同襲賊大營,令其內亂自相殘殺。曾英這數百鄉勇堅守了四個多月,援兵不到,糧食早就吃光了,只好主動退往忠州。夏四月,流賊水軍殺到了忠州,曾英率水師作戰,火燒敵船百艘,斃敵千人,震動蜀中曾公子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然而南明兵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督川、湖、云、貴軍務,專辦川寇的王應熊卻很不信任曾英,反而重用一個名叫王祥的武官。后來曾英收復了重慶,威名遠揚,眾心歸附,有戰船千艘,丁壯五萬。干脆繞過王應熊,直接向南明朝廷討封,爵封平寇伯,如此一來曾英更是不理睬王應熊了。曾英的實力來強壯曾英分兵鎮守涂山,在遂寧設鹽稅用于軍餉。曾英自行征收糧稅,官員們無力約束曾英的地盤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敢于與大西軍正面對抗的主要就是曾英統領的大軍。
“他娘的仙人板板……”張獻忠罵道:“老子哪年在瞿塘峽,就是著了他的道啊?”張獻忠罵完之后還不解氣,他喝道:“來人,點起兵馬,老子要親自會會那個曾英。”于是張獻忠兵三萬進攻重慶,6路由佛圖關進兵,水路由合江進兵,以多功城為老營、大軍糧草轉運之地。曾英派張天相防守6路敵軍,余大海攔截敵方水師,囑咐他們不可輕易接戰。曾英親自率領五百精騎,以猛將李占春為先鋒,從山路突然襲取了多功城。曾軍打著大西軍的旗號,從敵后殺入,漫山遍野都是軍旗,真假難辨,不上有多少曾軍?大西軍前后受敵,軍心大亂,水6一齊敗退,在亭溪丟下上萬具尸體。
張獻忠氣得吐血,無奈之下只能帶著五六十萬人繼續北行,。蜀路難行,傳令各營兵丁子將各山村丟棄的糧食每人背糧二斗,有騾馬的另外多交三斗,大軍宿營時按數交納,少一升就是死罪。到了三月十六日,張獻忠還是鬼使神差一般來到了鳳凰山附近,此時山中起了濃濃的大霧,對面不見人,只能聽到動靜。哨兵喊叫后營;有盔甲聲,馬嘶人喊聲。張獻忠斥其擾亂軍心,將幾名哨兵斬,于是張獻忠軍中便沒人敢在出聲。前隊人馬依稀見有大兵到來,卻不敢聲張,害怕自己掉了腦袋。
對面霧中的大軍似乎也現了大西軍,但是也沒有聲張,兩軍就隔著太陽溪安營寨扎。直到中午,濃霧才漸漸散去。大西軍的士卒現溪對面的居然是明軍。于是不敢怠慢,趕緊報給張獻忠。
張獻忠厲聲喝道:“放屁,朕天下無敵,誰敢到此送死?明軍不是去成都了嗎?”罷張獻忠單騎打馬沖了出去,御林軍跟隨不及。
到了太陽溪邊,張獻忠只看到滿眼的明軍大旗,這才信了卒沒有撒謊。就在此時,張獻忠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面前晃過。那人大喊道:“那穿龍袍、騎白馬的就是張獻忠。”
“不好!是劉進忠這個叛徒!”張獻忠見明軍火槍手已經端起了火槍,趕緊撥轉馬頭便走。
呯呯呯……
明軍狙擊手們眼疾手快,向張獻忠連開三槍,張獻忠后背傷重,跌落下馬,鉆進路旁草堆里躲避。明軍士兵趕緊蜂擁過了溪,來找張獻忠。只見草堆下面露出一只腳來,用刀一砍,響起一陣野獸般的嚎叫聲,“劉進忠,你這反賊,我要抽你的筋,剝你的皮……”張獻忠嘶吼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