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中當然不會有什么g劉風也就是一下罷了。但想不通就問是劉風的一貫作風,況且向這么年長的一位老者詢問也不是什么丟臉的事。
“道長剛才來此地已經數十年了,莫非道長是從學道?”劉風心翼翼試探道。
“那倒不是,想當初老道和白友一樣,也是個游俠,在外面闖蕩了十數年,之后才入了道門,至今三十余年了。”老道似乎什么都沒覺察,對于劉風的問題回答的很爽快。
“道長之所以知道這么多,都是因為修道的緣故嗎?”
“修道只是一個方面,因為修道能修身養性,令智慧空明,更加容易感悟天道罷了,否則豈不是人人都去修道了。”老道搖了搖頭,“唯有學識,才是根。吾遍讀祖上傳下來的書籍,所以能觀天文、曉地理、通人情。”
“這倒也是,修道也是要有機緣的,否則豈不是人人都成了活神仙。那么道長為何對在下另眼相看?據在下所知,似乎在大陸上,略有領的人都對異人不屑一顧。以道長的修為,似乎沒必要……總不至于是因為白建的緣故吧!“劉風意有所指。
“吾觀天象推知異人來至于另一方世界,現在看來果然不錯,友在如此的封閉條件下竟能知道大陸的情況,顯見的是有另外的消息來源。”老道哈哈大笑,唬的劉風一愣一愣:這他媽是要逆天嗎,一句話就能推測出這么多事實來。
老道卻沒在意劉風的表情,接著道:“友這是身在局中而不自知啊。天下雖大,但異人無數,那里都少不了異人的身影,相對而言,異人的實力卻大多不怎么樣,所以不被人看好。可是在這里不同,這里只有友一個異人,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老道能看得明白,所以態度迥異于人。”
“更何況,因為友的到來,使得老道有了外出的機會。在我原的推測中,大約5年后,此地的人才有機會走出去,而我卻活不了那么久,為此甚為遺憾。可誰料想天無絕人之路,數月之前,偶見大星墜于野,方知有異人意外來臨,有了一絲解開封印返回大陸的希望,老道焉能慢待友?”
“更重要的一是,你救了我的族人,老道自然以貴客待友。”老道一口氣了三原因。
“救了您的族人?道長還有族人?這在下卻是沒有想到,只是不知道道長所知何人,不會是弄錯了吧?”劉風有些不解,難道自己在不經意間救了老道的私生子,看年紀應該不可能吧!
老道突然間沉默下來,久久不語,直視前方,仿佛在追憶什么。良久,終于開口:“你們可知老道姓甚名誰,祖上何人,家鄉何處?”
二人搖了搖頭。
“時間太久,有時候甚至老道自己都有些迷糊了。還好有它,時刻提醒著老道先祖的榮光。”老道手指高臺上的一樣東西。
“蒙氏先祖之靈位。”劉風凝神看去,心中默念,“蒙氏,莫非……”他想到一種可能。
“莫非道長是蒙家村人氏,也是從那封閉的山谷中逃出來的?”還沒等劉風出聲,就聽見了白建略帶顫抖的聲音。劉風回頭看出,白建身體微微顫抖,一副滿含希望卻又不敢相信的樣子。
“往事不堪回首啊!”老道長嘆一聲。
“您可知道,當年出來的那些人都去哪了?”白建頓時激動了。
“白建,不要沖動,既然道長明了身份,想必會詳細明的。是吧,道長?”劉風順帶激了一下老道。
老道也不在意,道:“老道既然不再隱瞞,那必定要清楚的。可是先從哪里開始呢?”
“就從您的身份開始起吧!”劉風接上活茬。
“那好吧,”老道也不介意,“如你們所想,老道姓蒙,名望,正是當初封印山谷中蒙家村的一員。當初取名時是寄予了父輩殷切期望的,可惜……到如今,這個名字已經不再提及,如今吾道號了然……”
“等等,您叫蒙望,老族長?”白建又打斷了老道。
“是的,如果你還懷疑,或許這個能讓你打消疑慮!”老道從懷里摸出一樣東西,扔給白建。
劉風看去,只見似乎是個令牌,不過看不到寫的是什么。白建接過一看,更是激動,令牌通體黝黑,一面刻有“秦遺民”三字,另一面刻有“白王蒙”三字,正是三族族長的標志。劉風雖看不見,但白建的表情已經告訴他這是真的,老道的身份再無可疑。
“可是老族長,您怎么會出現在這里?從當年您消失到現在,已經近一甲子的時光了,你今年有八十余歲了吧?”確認了老道的身份,白建更激動了。
“是啊,所以我才等不到封印正常解除的那天,好在現在有了劉風友……因為異人的原因,時光對我等身體的影響大大減了。”了然老道非常感慨地回答。
“聽白家村眾人都,沒有族長的許可,不許他們向外人透漏來歷。”劉風見二人有拉家常的趨勢,立即打斷了老道的話,“在下雖然略有猜測,但是卻不敢肯定。道長即身為族長,不知可否為在下解惑?在下感激不盡。”
“既如此,我就從最初開始起吧!”老道道,“也只有這樣,有些事才能解釋的清楚。不錯,我們三族都是大秦遺民,因為逃難至此,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情況。”
“白氏、蒙氏、王氏俱是秦功勛之后,白氏即武安君白起之后,武安君人稱‘殺神’,威赫天下,奈何因與丞相范雎有隙,遭進讒言,為秦昭王所忌,賜死于杜郵,其后人更是不斷遭到迫害,不得已之下,一部分人帶著武安君的傳承,遠走東方,避居于東海之上。這是三族由來之始。”
“我蒙氏是齊人,先祖歸秦后屢立戰功但一直聲明不限,直到始皇帝時,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受秦始皇寵信,這才揚名天下,但是后來趙高受寵,內廷多操于其手。始皇帝死后,趙高恐扶蘇即位而與扶蘇友善的先祖蒙恬掌權,與李斯、胡亥聯手,矯詔賜死扶蘇與蒙恬先祖,囚殺蒙毅先祖,之后又對蒙氏嚴厲打擊。于是先祖命一部分族人離開咸陽東去,未幾又出海定居。”
“王氏先祖王翦、王賁父子,攻滅六國,而且為人低調,得以善終。可惜的是其后人無能,所以秦末起義軍的首領項羽一戰而殺王離后,王氏開始衰敗。然則項羽深惱其祖父項燕之死為王翦所為,得勢后大加圍捕王氏族人,于是王氏族人倉惶逃亡海上。”
“三族居于海上的時間雖間隔幾十年,然則最終卻走到了一起,生活在一個海島上,這便是三族的由來。”了然老道先解釋了一下三族的由來,和劉風之前的猜測并無不同。
“然則,居于東海的三族又緣何到了這里,這里若是夷洲,怕是在南海左近了?”劉風問道。
“然而事情并沒有因此結束。”了然老道似乎沒聽到劉風的問題,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世界里,緩緩道,“等到秦國滅亡,項羽奪得天下,分封十八王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可項羽對王氏的成見太深,不知從何處得知王氏族人逃于海上,于是派人渡海而擊,追殺王氏后人。”
“王氏自不甘束手就擒,他們已經逃得很遠了,對方居然還不罷休,那就沒什么好的了,于是開始廝殺。蒙氏、白氏身為秦國后裔,自然出手相助,很順利的就將追兵擊潰。但是也因為如此,三族都暴露于項羽面前。”
“三族之中,那個不與當年的楚國有仇,不王氏,蒙武、蒙恬父子是追隨王翦滅楚的大將,武安君曾經攻破楚國的郢都,都是血仇累累。仇人都聚集在一起了,項羽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再次派人渡海追殺,這次拍的人倒是不多,只有兩千人,然則這兩千人都是項羽的特殊兵種——江東子弟兵,是追隨項羽滅秦的主要戰力。”
“三族逃亡而來,自沒有多少人,也沒有先祖那么大的事。尤其是王氏,剛剛渡海沒幾年,正是人才、人力匱乏時。項羽追兵一副斬草除根的態勢,三族只好勠力同心與之戰斗,但終于失敗,不得已下再次逃亡。好在在海上呆了那么些年,船只、水性什么的都不錯,這才逃過了追殺。”
“可惜三族低估了追兵的韌性,十余年間,三族后人一路逃竄,登臨過多處海島,甚至不止一次返回大陸,但追殺不曾停止。就算彼時項羽已經兵敗身亡,那些追兵也依然執行最初的命令。若非項羽的三千特殊兵種大部分都在追殺我們先祖,則王位歸屬猶未可知。直到有一天我們先祖來到這個海島,無意間進入那個山谷,不見了追兵,就此安定下來。”
“這時清人數,才發現只剩下不足兩百人了,減員八成以上。要知道當初他們是逃亡而來,所以人數不多,每個家族也不過是三四百人,還多是婦孺,白氏幾十年積累下來,也不過七八百人,集結起來戰力也就四百多人。在兩千特殊兵種的追殺下,十余年后,僅剩數十戰力。為了生存,他們再次聯合起來,在此地繁衍生息,就這樣一直到現在。”
三族的來歷展開,求收藏、求推薦!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