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民眾見王庸竟然走上前致辭,不由一臉的不滿。uukla
“千葉大師怎么能讓這個家伙首先致辭呢?他根不配!”
“就是,他算什么東西?他根就沒有資格在東洋民族的大祭上致辭!滾下去,支那狗!”
“千葉真昔老糊涂了?竟然讓一個支那人代表東洋致辭?”
“我你們幾位罵人之前能不能動動腦子?知道什么叫做‘萬國來朝’嗎?以前咱們東洋是華夏的附庸國,每次都要遠涉重洋去華夏朝拜。現在呢?反了過來!王庸就是華夏的代表,他現在代表華夏來到了咱們東洋朝拜,還要為咱們東洋的芝櫻祭致辭!到底誰吃虧誰占便宜,你們真的不明白?”
“哦,我懂了!這不就是‘趙王為秦王鼓瑟’的現代版嗎?”有個東洋人恍然大悟道。
經過他這么一,剛剛還抱怨的東洋民眾都眼睛一亮,哈哈大笑起來。
華夏春秋戰國時代,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面。因為秦王勢大,秦王在宴會上提出讓趙王鼓瑟一曲。趙王不敢不從,只能被迫為秦王鼓瑟,地位登時矮了一截。
要不是藺相如以命威脅,迫使秦王也擊缶數下,趙王的面子就丟盡了。
而千葉真昔讓王庸致辭,也是這個用意。
千葉真昔就是秦王,王庸則是趙王。
關鍵是,成了趙王的王庸似乎渾然不覺,根沒意識到這是一件屈辱的事情!
這一幕通過攝像機轉播出去,放映在千家萬戶的電視機里。
華夏民眾又氣又怒:“東洋人太不是東西了!這么做分明是侮辱王老師!王老師是不是傻?為什么要答應?”
南韓民眾則情緒有點復雜:“王庸似乎被千葉真昔陰到了。可是比起王庸來,我更討厭千葉真昔,更討厭東洋人。祈禱王庸快點發覺吧,不然東洋矮子一定又要囂張起來了。”
美國收看的觀眾也不少,他們對于東亞文明圈的這種打機鋒式的行為明顯反應慢半拍。如果不是CNN主持人艾登解釋,美國觀眾根就沒意識到這簡單的致辭里面,存在著怎么樣的明爭暗斗。
“唔,亞洲人果然都很會耍心機。要是換成咱們美國人,估計中了招還得感謝別人給這么一個機會。想想就可怕。”
“是啊,幸虧出丑的人是這個王庸。我想這個時候華夏人的臉色一定很好看,他們可是最受不了被人羞辱的!哈哈……”
現場也來了一群華夏游客。
他們焦急的提醒王庸:“王老師別接受啊!他們這是在羞辱咱們啊!”
可王庸充耳未聞,依舊穩穩站在祭臺的正前方,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臺下,東洋觀眾已經笑開了花。
不少人拿出手機對著王庸拍攝,準備把這精彩的一段錄制下來。
幾個東洋官員也是隱含笑意,滿懷期待的看著王庸。
“王老師,可以開始了。”千葉真昔提醒王庸道。
王庸點點頭,清清嗓子,聲音驀然提高一個八度,在空曠的山腳下傳出去很遠。
“感謝千葉老師給予的這次機會,不勝榮幸。”
“好!”東洋觀眾大聲叫道,仿佛真的在喝彩。只是每個人眼里都笑得又陰險又得意。
華夏游客則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卻沒有任何辦法。
王庸表情一收,變得鄭重而嚴肅,一篇致辭朗朗而出。
“末學后輩王庸,謹以至誠照告山川神靈:
我今橫渡重洋,踏臨異鄉,只為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文化。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
真偽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辯,春秋存義。
身為文人,死不足惜。后人視今,亦猶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
今番論學,正清源,力盡,以身殉之而不悔!
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于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轟!
王庸最后一個字落下,現場華夏游客頓時炸了。
“好!”
“牛批!”
“蕩氣回腸!”
剛才還擔憂王庸丟臉的華夏游客,部滿面紅光,目光閃動,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而旁邊的東洋觀眾則一臉懵逼。
這篇致辭哪里好了?好在哪里了?不就是一篇普通的致辭嗎?
即便王庸沒有契合芝櫻祭來致辭,算是反抗了一下千葉真昔的陰謀。可也不至于讓這些華夏人這么興奮吧?
東洋觀眾不懂。
祭臺上。
站在后首的千葉真昔聽完王庸致辭,再看到臺下華夏游客的反應,登時心里咯噔一下,想到了什么。
王庸這篇致辭似乎有些耳熟,好像是……好像是……
千葉真昔眼睛一瞇,想到了王庸致辭的由來,臉色變得異常難堪。
他快步上前,怒氣沖沖道:“王老師,我邀請你致辭是好意,你卻用一篇戰爭祭文來搪塞侮辱我國的重要節日,未免過分了!”
王庸所的致辭,卻是華夏抗擊東洋侵略時期,胡璉將軍的一篇抗戰祭天文!
只不過被王庸改動了幾個微細節,使之契合王庸的處境。
原胡璉是為了保衛祖宗領土,身死無悔,請求上蒼護佑。
王庸則改成了為了正清源,找回華夏文化的正統,他不惜一死,求山川神靈保佑。
現場的華夏觀眾在王庸張嘴念出第一句的時候,就已經聽出了來源。
在東洋人的地盤上念抗擊東洋的祭天文,華夏觀眾怎么不興奮?
更關鍵是當年那場戰爭華夏還打贏了!
這就更加具備諷刺意義了。
“呸,鬼子存心不良,這下傻眼了吧?偷雞不成蝕把米,跟王老師做對,這不是找死?”有個華夏留學生揮舞著拳頭叫道。
“咦,剛才好像你不是這么的啊。你王老師要給華夏丟人了。”
“是嗎?我怎么不記得了?你一定聽錯了!”那名華夏留學生一正經否認道。
而東洋觀眾經過半天的茫然,終于知曉王庸這篇祭文由來之后,立馬變得憤怒起來。
“道歉!這個混蛋分明是在故意搞事!”
“跪下!跪下給所有東洋人道歉!連對一個民族的最起碼尊重都做不到,還想當什么文化大師?”
“支那人果然劣根性!只會抓著仇恨不放,意圖挑起第三次大戰!建議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共同封殺此人入境!”
千葉真昔面色陰沉,指了指臺下憤怒的東洋民眾,對王庸道:“王老師,這次論學是和平交流,不是挑起仇恨。臺下觀眾的情緒已經沸騰,如果你不做點什么,我想這件事情很難善了。”
王庸眼睛一眨,問:“抱歉,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那我重新作一篇?”
千葉真昔臉色稍微緩和:“可以,但是不要再出現任何觸怒東洋民眾情緒的字眼了!”
王庸微微一笑:“保證不會了。”
完,王庸面向臺下,用帶有歉意的聲音道:“很抱歉剛才的祭詞給現場愛好和平的人士帶來了傷害,我經過自我反省之后,決定重新作一篇。”
臺下東洋民眾聽到王庸服軟,不由冷哼道:“還以為是個硬漢呢,原來也是一個慫比!跟我們大東洋的武士道精神差遠了!”
“這種人也能成為華夏國民偶像?看來華夏快要完了,沒救了。”
一眾媒體記者對于王庸的服軟,也是大為意外。
尤其CNN記者,這個王庸可是連美國都不怕,硬生生懟了美國整個國家的刺頭啊!他竟然會服軟?
這不科學!
CNN記者帶著心中疑惑,罕見的沒有發表嘲諷王庸的言論,而是決定靜觀其變。
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行為幸運的讓他豁免了一次打臉戲碼。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
王庸開口,新致辭卻是一篇四字文言,標準的古祭詞格式。
別是東洋民眾了,就連華夏民眾都聽得有點懵。
“咳咳,王老師這幾句話什么意思?哪位大神給解釋一下?”
“別整句了,我連單個字都沒聽懂,這要是有個字幕就好了。”
“得,慢慢聽吧,總有聽懂的不是?”
可接下來王庸又念的幾句,卻是比前幾句更晦澀,程下來,華夏民族只聽懂了兩個字——漢奸!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
王庸念得并不快,咬字緩慢而清晰,整段下來,耗時數分鐘。
直到最后兩個字“尚饗”落下,一干人才大夢初醒一般,意識到祭詞結束了。
只是,王庸到底念了些什么?
沒人知道。
幸好這個年代科技足夠發達,一個留學生拿出手機將記住的幾個字輸入進搜索引擎,下一秒,祭文的原文就整篇跳了出來。
留學生僅僅看了一眼這篇祭文的題目,就驚叫一聲,手腕一抖,差點把手機摔落在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