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雪下得漸漸大了。rg
文華殿殿頂?shù)牧鹆呱弦咽歉擦艘粚友?br />
暖閣之中。
天子解開單裳的衣扣,額上已有了幾分汗。
聽了張誠完后,天子氣道:“榮華富貴天不由我,匹夫之志我不由天。林延潮是告訴朕,榮華富貴,朕可以不給他,但他這志氣也不可為朕所奪。”
“林延潮真當(dāng)咱大明的官,就這么缺人了嗎?大明兩萬多官員,少了你一個(gè),就沒人給朕干事了嗎?大明江山就垮了?告訴林延潮少他一個(gè)不少,多他一個(gè)不多。”
天子一拂袖。
張誠道:“陛下,這些文官就是如此,就是假清高,好矯情,就是沽名賣直,陛下實(shí)不必動(dòng)氣了。”
天子道:“朕還要你,朕看不明白嗎?這林三元就拋下這兩句話走了,沒有再其他的話了?”
張誠道:“確沒有什么話了。”
天子皺眉道:“什么?朕就不信他沒有一點(diǎn)后悔之意?他林延潮十幾年寒窗,大魁天下,雖不是白了少年頭,但三元及第國朝百年來才有一出。”
“如此千辛萬苦考來的功名,他不要就不要了?你們給朕,他只是作作樣子?還是真的要走呢?”
張誠與高淮對視一眼。
張誠道:“內(nèi)臣聽,林中允出了詔獄后,即去了張居正府上。”
完張誠遞了一條子道:“陛下,這都是東廠番子從張家奴仆中暗中打探,林延潮與張家兄弟二人對話一字不漏,都在其中。”
天子對張誠贊許地道:“還是你心思細(xì)密。”
天子將張誠字條看后不由動(dòng)容。
“國之積弊在宗室,在吏治,在兵備,在國用……”
“幸天子天授智勇,仁智通明之德……”
天子邊看邊對張誠,高淮道:“太岳先生,竟贊過林延潮為王佐之才,為諸翰之首,這份期許真是不同。”
天子一目十行,張嗣修為林延潮罷官不平,林延潮與張居正相交甚平平,這一次冒死上諫,卻落個(gè)革職削籍的下場。
林延潮卻道回鄉(xiāng)著書講學(xué),未必也不是報(bào)效天子,興盛一方文教,還自己終生不出閩一步。
天子看完后心想,這林延潮被革職削籍,不僅沒有一句怨懟之詞,反而在外人面前維護(hù)天子的尊嚴(yán),自己的好話。此不像有的大臣得天子信任器重時(shí),滿口歌功頌德,大唱贊歌。
到了貶官或革職,怨天尤人,滿肚子騷氣,朝別人大吐苦水,往日君恩都不知丟哪里去了。
自古以來,上者用人,都是要觀其進(jìn)退的。如何察看?達(dá)觀其志,窮視其退。
一旦顯達(dá),就是驕橫的,是為器。
一旦窮困,就怨天尤人,這卻是人之常情。
孔子都了,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孔子的雖是窮富,但放在進(jìn)退來講,道理也是一樣的。
所以林延潮被革職削籍后如此表現(xiàn),實(shí)是難能可貴,也不辜負(fù)天子當(dāng)初對林延潮的信任與器重。
林延潮如此,令天子覺得十分受用。
天子面上仍是作出生氣狀道:“林延潮是真打算撂挑子不干了?”
張誠巧妙地道:“雷霆雨露皆君恩,陛下嚴(yán)懲林三元,對他未必不是維護(hù)之意啊。”
天子贊道:“還是張誠你深悉朕心,朕不過給與告誡,若大臣們?nèi)巳溯p率瀆奏,那么天家威嚴(yán)何在?太后那邊朕也沒辦法交代啊。”
這時(shí)候外頭太監(jiān)道:“陛下慈寧宮的高公公來了。”
天子目光一冷道:“必是有人給慈寧宮通風(fēng)報(bào)信,故而高公公來給武清侯求情了。”
高淮,張誠皆是嚇道:“臣不敢。”
天子擺了擺手道:“這幾十名言官彈劾武清侯,滿朝皆知,也不一定是你們從這泄露出去的,宣!”
片刻后高公公入殿,向天子行禮道:“奴才參見陛下。”
天子向高公公道:“聽聞母后鳳體有恙,高公公剛從慈寧宮來,可知母后好一些了嗎?”
高公公道:“勞陛下掛念,太后鳳體有恙,乃積憂所至,今日又聽聞武清侯被大臣彈劾,更是憂思不解。”
天子佯怒道:“你們怎么回事,明知太后這幾日一直鳳體欠安。太醫(yī)叮囑要母后好生靜養(yǎng),而你們這些饒舌之人,竟整日拿這等事驚動(dòng)她老人家。若是母后身子不豫,朕必拿你們這些身邊之人重責(zé)。”
高公公是代太后來質(zhì)問天子的,但被天子這么一喝嚇得跪下道:“陛下,奴才就是有一百個(gè)膽子也是不敢驚動(dòng)太后,是今早侯爺親自入宮向太后鳴冤啊!太后念在父女之情,這才記掛。”
天子冷笑道:“才想的,原來是武清侯入宮。”
高公公緩了緩,就在十幾日前,天子對太后還是猶如老鼠見了貓一般,待自己這位跟隨太后幾十年的老人,也是十分恭敬客氣。
但百官叩闕之后,天子竟不將自己放在眼底了。
高公公斟酌著語氣道:“言官奏事,向來皆捕風(fēng)捉影,多系子虛烏有,言辭間夸大其詞,好惹人注目。陛下不可輕信這些大臣們的話啊。”
高公公還未完,就見天子將案頭這一堆奏章捧起,然后摔在高公公的身下撒得滿地都是。天子怒道:“這是科道言官們彈劾武清侯的奏章,他們都是捕風(fēng)捉影?子虛烏有的嗎?”
天子走至高公公面前隨意拿起一封奏章,對著高公公念至:“你既不信,朕就隨意挑幾條來給你,你給朕聽好了轉(zhuǎn)稟太后。萬歷五年武清侯私吞軍用,以至兵卒凍死數(shù)十人,引京中軍士嘩變。”
“武清侯私下結(jié)交大臣權(quán)宦,如前吏部尚書王國光,以及馮保之流,并收受大臣賄賂,為其奔走,賣官鬻爵。”
“武清侯府邸李園之奢侈,乃無數(shù)民脂民膏所砌。李園中之所藏。百姓們稱,但凡宮里所有的,李園必有,宮里沒有的,李園未必沒有。”
“武清侯晉爵后,為了擴(kuò)建李園強(qiáng)圈民田,強(qiáng)拆民屋,百姓反抗,武清侯竟讓家丁,京營軍丁冒充市井流氓毆打,打死五人,打傷幾十人。”
“百姓家宅被拆,流離失所。民間控武清侯之訟狀于順天府堆積如山。順天府府尹徐敏行,明知武清侯枉法,卻不為民主持公道,反而包庇其事,言百姓欺蔑嚇詐皇戚,竟著處以大刑,并以大枷枷示為首者十余人一個(gè)月。”
“還有其他大罪,一條條都是駭人聽聞。武清侯父子,乃是朕之家人,眼下朕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約束,又如何治理天下?高公公你替母后教教朕?”
眼見天子震怒,下方張誠,高淮都是垂首。
高公公聽了,抬起頭強(qiáng)硬地道:“奴才如何敢教陛下,只是陛下,太后因潞王之事不僅作了讓步,眼下還已是病倒了。陛下雖為天下之主,但也是人子,自古以來圣朝圣君皆以孝治天下。”
“武清侯縱是有錯(cuò),但陛下應(yīng)以家法懲之,豈有讓外人言事,若是放任言官們抨擊,如此朝廷顏面何在?”
天子竟被高公公這幾句堵了回去。
天子以為可以壓下高公公,卻不想自己在太后面前,以往都只是俯首聽命的份。一個(gè)月前,天子就算明知武清侯貪贓枉法,但在太后面前也是半個(gè)字都不敢提。眼下剛扭過大勢,但乍然下想要完強(qiáng)壓高公公這些宮里老人,卻是辦不到。
高公公又叩頭道:“奴才言盡于此,請陛下明鑒,奴才還要回宮服侍太后。”
完高公公起身走了。
高公公離去,天子氣得不出話來。
高淮,張誠道:“陛下息怒,保重龍?bào)w才是。”
天子向高淮,張誠道:“朕這皇帝竟當(dāng)真是窩囊。”
張誠與張鯨都是眼下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宏的干兒子。
張鯨聰明干練,但性貪婪。
張誠則不同,在司禮監(jiān)時(shí),張宏曾與他了五代時(shí)優(yōu)伶敬新磨之事。
當(dāng)時(shí)唐莊宗于中牟田獵,縱馬踐踏百姓的禾稼。中牟縣令于唐莊宗馬前力諫,唐莊宗叱去,要?dú)⑦@官員。時(shí)敬新磨追禽至馬前,為皇帝罵之道:汝為縣令,卻不知吾天子好獵,怎么放縱老百姓開耕種稼,以妨天子馳騁?汝罪當(dāng)死,請行刑。
唐莊宗聽了笑而釋之。
張宏與他,我等太監(jiān),實(shí)與優(yōu)伶一般粗鄙,被人看不起,但也是與百官一般侍奉君王,若是不濫權(quán),不擾官,不害民,也算是為天下老百姓做好事了。
張誠道:“陛下,內(nèi)臣也以為如高公公所言,不可令武清侯難堪,否則就是傷了太后與陛下的母子之情。”
“但下面眾議如沸,武清侯與其子犯了這么大過錯(cuò),就算抄家充軍都是輕饒的。眼下若連奪爵都不辦,天下臣民會以為朕不公,朕如何向天下交代?”天子氣道。
張誠道:“陛下,武清侯父子之驕縱不是一日兩日,但內(nèi)臣以為陛下還是應(yīng)以太后為念。若是太后因潞王之事已是悶悶不樂,再聞武清侯被奪爵,那是何等傷心。除非陛下決定與太后,從此母子不相認(rèn),否則奪爵之事切不可為。”
天子心想,武清侯父子犯了這么大錯(cuò)事,放在官員身上,哪怕你是官居一品都要被抄家奪職。但天子連將武清侯?yuàn)Z爵也辦不到。但張誠得對,潞王大婚削去三百九十萬兩已是令太后傷心,再將武清侯?yuàn)Z爵,以后母子二人就形同陌路了。
天子向張誠道:“因潞王大婚之用被削三百九十萬兩,太后已是氣得病了。若再聽聞武清侯被多爵之事,而有損圣體,那么朕也是實(shí)在太不孝了。那你若無奪爵,有何辦法替朕平息,天下臣民之議論怒呢?”
高淮聞言也心想,潞王大婚雖被削了三百九十萬兩,但仍用去國家兩百萬兩銀子。
這兩百萬兩,放在明朝歷代藩王中,也算是前無古人的。但就是這樣,仍是把太后給氣得病倒了。
天子對太后也實(shí)在是太寬容忍讓了。
張誠卻道:“臣以為當(dāng)釋之以寬,懷之以柔,如此天下百姓自會對陛下感恩戴德。”
“怎么?”天子問道。
張誠道:“應(yīng)先予武清侯懲戒,命他以錢補(bǔ)償這一次擴(kuò)建李園,而侵占百姓之田土,若有將百姓打死的,雙倍償之。然后追究順天府府尹徐敏行之罪責(zé),勒令徐敏行罷免致仕,先平息民怨。”
徐敏行,堂堂三品順天府尹,就如此成了武清侯的替罪羊。
天子點(diǎn)點(diǎn)頭,但又道:“但如此不足以給百官士子以交待。”
張誠道:“士子好辦,上一次不少士子因砸了順天府衙,現(xiàn)在還被囚在刑部天牢,將來輕則革除功名,重則充軍。若是陛下能一并寬宥,那么足以令天下的讀書人都感念皇恩之浩蕩。”
天子稱許道:“這幾日刑部尚書潘季馴,講官沈一貫皆有向朕,替這些士子求情。朕雖有意賣個(gè)人情給他們,但卻擔(dān)心無法向太后交代。既朕免了武清侯的罪責(zé),那么太后也不會就此什么。”
張誠道:“另外若陛下能將林延潮免于奪職削籍,而予以貶官外調(diào),那么與百官也是有了交代。當(dāng)然若不赦免林延潮,也是無折于日月之光。”
天子聞言卻是躊躇:“朕怎么不愿赦林延潮。但林延潮這等強(qiáng)項(xiàng),既不愿認(rèn)錯(cuò),太后那邊朕沒辦法交代。”
張誠道:“那無妨,陛下若仍器重林延潮,過個(gè)幾年,再復(fù)官就好。”
天子道:“朕也是這么想,但林延潮此生不出閩一步,朕擔(dān)心……”
正待話間,一名太監(jiān)入內(nèi)稟告道:“陛下,河南巡撫楊一魁求見。”
“不見!”
這太監(jiān)聞言猶豫,張誠問道:“河南巡撫來作什么?”
太監(jiān)道:“河南巡撫是來上呈萬民書。”
“什么萬民書?河南又有何冤情嗎?宣他進(jìn)來?”天子不由皺眉問道。
不久河南巡撫楊一魁入內(nèi)向天子叩拜。
天子問道:“汝身為河南巡撫不坐鎮(zhèn)河南,來京作什么?”
楊一魁道:“回稟陛下,臣此次來京,是代河南布政司官員,士紳,及五百二十萬老百姓,叩謝皇恩。”
“這?”天子一愣。
楊一魁道:“我河南二個(gè)月前即遭大水,百萬百姓衣食無著,流離失所,是陛下,恩準(zhǔn)撥一百二十萬兩白銀,用以賑濟(jì)災(zāi)民,活我百萬百姓。我河南省黃河兩岸之百姓聞?dòng)崳瑹o不焚香叩拜,感激皇上之圣德啊。”
“故而臣受我河南五百二十萬官員百姓所托,入京呈萬民書,面謝皇恩。”
楊一魁呈表。
天子讀畢,不由哽咽地道:“朕今日方知,為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都是林延潮之功。”8)
</br>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dòng)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