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文魁 第一卷 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

作者/幸福來敲門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就在廳里爭論時,河南巡撫臧惟一正從正堂走來。

    開封糧價居高不下,商人囤積居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他新任巡撫后,遇到的第一件難事。

    若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步前任楊一魁的后轍。

    但是他新官上任,最忌諱的也是貿然行事。所以他先謹慎地聽取了解各處官員的意見,然后再做一個決定。

    只要熬過了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待夏糧豐收或是賈魯河疏通,那么就能解決這燃眉之急。

    但是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如何渡過,或者不引起各方面的民亂,成為了擺在臧惟一眼前的當務之急。

    現在他去廳里,正是借著這一次官員來參的機會,要聽一聽下面官員的意見。

    這新任開封府知府,聽在山東還挺有政績,自己來河南赴任前,河道總督李子華還在自己面前稱贊過他的才能。

    但是到底如何,今日臧惟一還是要眼見為實的好。

    眼下來他至廳外,就聽得里面話聲很大。

    他走到門口停下腳步,卻聽里面單知府與一位'林府臺'話。

    臧惟一不由對身旁的下人問道:“這林府臺是何人?”

    一旁下人連忙給他奉上名帖。他看了手中的大紅貼子,心道,原來是他。

    林延潮的名字,他當然是聽過。

    他任順天府尹時,林延潮雖已被貶離京,但之前他擔任光祿寺正卿時,卻與林延潮有過數面之緣。

    當年林延潮在經筵上,大殺四方,舌戰群儒,將曾省吾等一干人駁得如何顏面掃地,臧惟一是親眼見過的。

    眼下他聽單知府要與林延潮坐而論道,爭議政事。臧惟一頓時來了興趣。

    他抬了抬手示意手下不要稟報,自己就在站外門外先聽一聽。

    而廳內。

    單知府將本是畫著美人圖的折扇一合,方才面上那份和氣盡數不見,一瞬間可謂鋒芒畢露。

    他是吳中人士,為官之前,師承大儒羅欽順。

    明朝時,三學鼎力,分別是理學,心學以及氣學。

    羅欽順當年是可以與王陽明比肩的大儒,仕途上官至吏部尚書,也是位極人臣,他所傳承的氣學來自北宋名儒張載。

    氣學與事功學都有相近的地方,都主張不可'離氣言理,要在氣中求理',氣是天下之本原,理不過是一'氣'而已。

    在單知府看來,林延潮的什么事功學,不過是氣學之皮毛。

    至于林學里所講的,義利合一,理氣一體,遠遠不如氣學的'理一分殊'來的精妙。

    至于認識(知)上,氣學講格物致知,事功學講學以致用。在單知府看來也是氣學的皮毛,甚至還不如心學的'致良知'。

    受羅欽順之教,單知府做官時很重視格物致知,與理學的安靜了事不同,他盡力在任上'折騰',哦不,是事功,干了很多政績。

    現在林延潮敢公然出自己不贊成將倉糧賣掉出之事,那么我豈會與你干休?定要好好將你駁倒。

    于是單知府將折起的折扇,啪地一聲打在左手掌心,但見他言道:“聽聞林府臺的歸德府治下有一個農商錢莊,在夏糧秋糧征收之際,低價向老百姓買糧,待到青黃不接時,再高價時出糧。”

    “當然糧商米商都是如此,無可厚非,并非秋糧夏糧征收之際賣糧,在青黃不接時買糧才是合理。”

    “只是平糴之事,連民間都可以為之,那么為什么朝廷不能為之。這錢為何林府臺只許農商錢莊賺之,而不許官府賺之?”

    單知府這話,言下之意,你林延潮禁止官府買賣倉糧,不讓朝廷來賺這筆錢,而是讓農商錢莊來賺這筆錢,是不是有什么私心?

    白了,你林延潮是在官商勾結嗎?

    這句話下,眾官員都是肅然,不敢再作之前談笑之狀。林延潮這話要是答不好,自己可就麻煩了。

    而且這單知府不是無備而來,他初到河南任官,就將林延潮的底細查得如此清楚,方才那一句倉糧并非是無的放矢,而是事先設局,眼下林延潮既表明了態度,那么自己就危險了。

    林延潮臉上笑著,心底知道單知府之所以知道如此清楚,必是李子華給他透的底。

    看來當初李子華授意曾乾亨,用這件事想要將自己罷官不成,于是就故意宣揚出去,敗壞自己的名聲。

    林延潮不急不緩地道:“首府,買賣倉糧的事,朝廷雖不是沒有這個先例,但是地方官員實施時都很謹慎,朝堂諸公也有擔心的地方。”

    “昔日,魯國國相公儀休言,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我不讓官府介入,就是官不與民爭利的道理,此例不可輕開。”

    “當然首府林某為何支持農商錢莊?那就是誅心之言了,本府對于下面所有錢莊,商賈都是支持。一言概之,昔日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也是一句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出于私心嗎?”

    司馬光從私德上而言,乃是正人,無從指責的。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是就存了私心?

    同理可證,我支持農商錢莊,反對官府不販賣倉糧,也是主張官不與民爭利,難道也是存了私心?

    單知府沒有證據,當然不好亂正色道:“官不與民爭利,確實是先賢之言,但我等為官者豈可墨守陳規?”

    “我記得林府臺昔日會試,所問王安石變法時,曾有云,天下之患莫甚于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難道林府臺這么快就忘了。”

    這句話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可謂十分厲害。

    但見單知府繼續道:“昔日宰相劉晏行平糴法,官府既能獲利,還避免了谷賤傷農,谷貴傷民。”

    “劉晏乃一時名相為何不見有'官不與民爭利之',而今河南糧價奇高,我們為何不能允許官員在糧賤時買糧,糧高時賣糧。””

    “林府臺抱殘守缺,死守先人只字片語,不僅負了圣賢之書,還忘了仕官之前的初心,是否越為官越不如當初呢?”

    單知府這一番話,的相當精彩,有理有據,還舉出了劉晏的干貨。

    連身在門后偷聽的河南巡撫臧惟一都是稱贊心道,這單知府果真有本事,不枉了李子華如此抬舉他。

    林延潮一時似沒有什么。

    單知府笑了笑,心道你林三元不過如此,就這水平有白瞎了狀元身份。

    單知府趁勝追擊:“林府臺,任地方官不比任京官,不尚那些虛文,而在于務實。”

    “汝以月印萬川為天下萬物具是一理,吾以為然,但月為實,萬川印月不過為虛,實誤也。理不過是氣之一道,恰如理在一,人人皆可圣賢,理在氣,百姓有上下賢愚之分,不可皆成圣人。”

    “不明理在一,分在殊之理,豈敢言實學,所謂月印萬川,只是井中撈月,徒然用力,白費功夫。”

    實學就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古往今來,包括儒家的理學,心學,氣學都自己是實學,是可以經世致用的,他派學都是不能經世致用的。

    單知府所言氣學,也認為理是一,但理在萬物上,則分為殊。

    比方,龍生九子。就是龍的九個兒子都可以稱得上龍,這是理,但是在外形上各不相同,這是殊。

    月印萬川將天下萬理歸為一理,林延潮用以解釋,將天理人欲,義利,王霸合為一,這一就是孔子吾道一以貫之的一,中庸的中,萬理歸于一的一。

    但氣學的理一分殊,則是反過來。萬理歸于一理,我們贊同,但反過來不是一理化萬理,而是一理化萬氣。

    所以氣學講理在氣中,理不過氣之一道。

    單知府用理一分殊,否定了林延潮的月印萬川,以指責他抱守一理,不知運用。

    單知府見徹底壓倒了林延潮,得意地將扇子噗地一聲重新打開,笑著道:“林府臺言必稱'官不與民爭利'為一理也,民利方才是理。”

    “恰如百姓肚饑,食麥可飽腹,食水稻亦可飽腹。只要百姓能吃飽肚子,何必在于用何種手段,官不與民爭利,氣也。售倉糧利民,亦氣也,只要殊途同歸,先解去當前燃眉之急,百姓的倒懸之苦就好。”

    “林知府只守死理,卻不見百姓之饑。言比稱圣賢,墨守陳規,是經世致用,卻不知如何解決民生。此舉就是講理而不講氣,非實學!”

    到這里,眾官員紛紛頭,露出了大有收獲神色。

    氣學與事功之學都是最近大興的學問,皆有挑戰理學,心學的趨勢。并且二者都起于浙江,都是注重于外用,而且都強調自己是經世之學。

    兩派觀如此相近,但二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他們也誰沒料到,二人竟從政事上,牽扯出兩家學派之爭。

    到底誰才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現在看來單知府略勝一籌,單知府的言下之意,無論理學,事功學都專注于理一,但沒有用功在分殊上,沒有在優先解決實際問題上。

    對于氣學而言,分殊才是實學,才是格物致知。而理不過是氣之一,只要手段可以達至'理',就可以用。

    單知府搖扇環視四座,然后笑著道:“兄還是改不了這直言不諱的毛病,話有什么得罪的地方,還請林府臺不要見怪。”

    單知府最后一句話,言似恭謙,其實卻是狂妄至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墨玉县| 哈密市| 闽清县| 山西省| 纳雍县| 洛宁县| 土默特左旗| 海兴县| 响水县| 绿春县| 阿合奇县| 青浦区| 景宁| 龙游县| 增城市| 封开县| 东光县| 凌源市| 淳安县| 界首市| 社旗县| 龙门县| 镇平县| 中牟县| 邵阳县| 甘洛县| 甘泉县| 疏勒县| 华坪县| 宾阳县| 乌拉特后旗| 漳浦县| 兴宁市| 诸暨市| 巴青县| 星子县| 延庆县| 荔波县| 天台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