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星港,對于全球防衛體系的修補和調整改造仍舊在持續進行中。 拉近距離就可以看到,紅棍級輕巡艦居然都加入了施工行列,正在使用臨時加裝的外掛式機械艙進行操作。 太空載具匱乏,兵器也不得不披掛上陣,把自己打扮成丑八怪,利用這點難得的空窗時間大干一場。 大干一場的具體內容之一,就是進行具有氣象功能的衛星的區域覆蓋。 原本聯邦也有該類設備,用于人工調節地球氣候,恢復被人類嚴重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 但這一技術對付不了目前惡劣的氣候災害。 外域城邦的目標是,至少控制超大型難民營所在地域的天候,減輕災害對該區域的侵蝕效果。 亞洲、歐洲、北美,三個區域的氣象武器先后完成,數以萬計的氣象彈發射下去,厚積的云被驅散,暴雪終于停歇。 當然,這并不能阻止太久,烏云很快會再度聚集。 所以它主要考驗的是生產能力,外域城邦也是積攢了一批氣象彈存活,才開啟行動。 按照計劃,幾個主要難民營區域,每日的降雪時間將減少至14個小時,而氣象彈主要由月球方面供貨,這樣持續半個月后,全球大暴雪就會跌落至第三檔次,危害就沒那么致命了。 如今亞洲空間站,達成了軌道同步,就駐停在重慶上空,天梯軌道已經架設完第一條,2好至6號也會在2個小時內相繼竣工。 這是來自極界第四紀元的技術,那里的人類在可控核聚變的基礎上又返回頭搞天梯,自然是因為當時的綜合技術條件更成熟、能在成本上相當程度的把費用降下來。 這種天梯又稱作電磁拋射索道,在地面有著十幾公里長的加速軌道,也只有擁有內部抗載荷力場技術,才能用于人員運輸,否則運上去的只會是一幫腦血管爆裂的尸體。 天梯的出現,令物資流通進一步加速,也結束了以前外星域、月球、地球這樣一種漫長的流通模式。 實際上原本的模式,從整體成本來算是更合適的。但這種循環需要一個持續穩定的操作環境。并且就像剛建校時,第一屆畢業生只能等五年后,之后就年年都有一樣,一旦停滯,就有個漫長的恢復期。 外域城邦等不了這個,異生物的下一波動作什么時候啟動不清楚,但估計不會長到半年,而這一運轉體系重啟至少需要五個月。 況且現在人類在太空的次序已經大亂,運轉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那么就肯老本。 目前的確是有強化星港基建的需要。 兩千萬未成年在星港相關區域生活,光是照顧他們就需要一百五十萬人,再加上之前滯留在星港的人員,盡管合并后的星港是個立體的超大型城市,仍舊顯得擁擠和運轉費力。 施瓦辛格號已經再次上路,五百萬民眾,七百萬未成年人,這樣多的人口,宛如21世紀初的廣州城區在移動,那看過去、視野所及、一層層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的場面,非常的震撼,光是每日生理代謝的消耗,都讓人看的蛋疼,可以說,兩條天梯日夜不停的運一天,也就勉強夠這些人一日消耗。 可想而知,從大量的人口上了星港之后,最苦重的就是穿梭機之類的設備,可以說是一刻都不能停,必須有貨物不斷的運上去。 所以聯邦難民營也是很難,撒開人馬收集的物資,有相當一部分都運上去了,這個是硬指標,穿梭機下來了,就進入一整套的程序流程,檢修、裝貨、離場,川流不息。 天梯的建成,極大的緩解了這方面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些余力將空運力量用于地面的人員調配,包括建設中轉站線路。 聯邦亞洲難民營也是樂于見到三角洲分攤人口壓力的。 雖然連日來人口死亡居高不下,但他們的難民管理壓力仍舊很大,完全用不到這么多人,三角洲那邊,如果能把這些人力都用起來,哪怕就是讓他們撿垃圾,都是件皆大歡喜的事。 徐長卿確實需要人力進行各種勞作,然后把機械力量空出來,用于重點工程的建設。 類似紅山鎮中轉站的建設,在三角洲也反生著,只不過四川的相關建設最顯宏大,一個將整個四川盆地都罩起來的超級生態區正在一點點的形成。 這個級別,自然就不能只有殼了,現在的材料還做不到這般扛拉伸、載重的。所以實際上它更像蜂巢,在內部的廣褒大地上有一處又一處支點,并且完全可以理解成建造超級大廈,因為它成型后,確實把空間大量的利用起來了。 不夸張的說,這個項目如果不考慮自給自足,那么往里邊塞0億人不成問題,并且不會像21世紀的北上廣那么擁堵。 但要自給自足,那么立刻砍三分之二,這里能塞10億人,并且向下還得延伸。 這也是必然的,大地也有承載限度,這么個巨物壓上去,陸地勢必沉陷,這可不是一般地基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強化大地巖盤。 既然都這么干了,那么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也就順勢而為了。 ai評估,未來三年內,地球都會處于核冬時期,三年后也未見得好,因為情勢就維持現在這種趨勢的話,三年后異生物不敢說戴森球完成,戴森環至少是有模有樣了。 異生物可是從赤道開始修建戴森環的,而不是先給太陽的南北極加底加蓋。這意味著隨著戴森環的完成,八大行星所能獲得的光熱都大幅度的減少。 所以建設這個大生態圈,就沒奔著地表還能轉暖去,而是當是在荒涼星球建殖民地。 這樣說并不夸張,因為再冷下去,海洋也會冰結,然后是大氣結構改變,再然后是地球磁場 至于說干掉正在修建戴森環的那些異生物,那就是個笑話,以對方現在的能量吞吐效率,已然在人類一方的總和之上,去攻打對方,就好比伊拉克遠天遠地的來討伐天朝,除了能表現一下花樣作死,想不出要怎么取勝。 這也是為什么火星共和國明明沒挨打,卻一心想著后路要逃的主要原因。一張令人絕望的大桌,尚未可知的也無非是杯具究竟是擺的多還是少。 聯邦出逃其實也有這方面的考量,智庫算的清楚,即便外域城邦肯全力幫忙,聯邦也仍舊是個爛攤子。 哪怕徐長卿手里仍舊與殺手锏,可以令戰爭在十日之內結束,聯邦想要把這個爛攤子拾掇好,至少需要20個月。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收拾好只是說在沒有更壞情況發生的前提下,勉強恢復到災禍發生前60%的狀態。 但實際上不可能,且不說聯邦內部的問題,就是那個不斷戴森環,都會不斷的為地球帶來各種影響和變數。 地球的生態從某個角度講是非常脆弱的,連太陽黑子活動異常、太陽耀斑之類的天文現象,都會給地球帶來影響,更別說戴森環了。 這種情況下,家大業大反而成為負擔,光是處理層出不窮的破爛事,就會耗盡聯邦的精力,還不出成績。 所以官方一旦被拴在地月事務上,那就只會泥足深陷,坑死在這里。 這也就意味著,流亡、才是聯邦的主題和未來。 盡快轉型,最好能從外域聯邦拿到關鍵性技術,火星共和國所掌握的那種就行,可以在太空建造長期健康運轉的殖民地,有能量力場防護及抗載荷技術,以及更高效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如此一來,聯邦就有了當星際流浪種族的起碼資本。 一切都需要及早著手,因為從坐地虎轉變為候鳥是需要時間的,技術、產業、還有人們的思想,都需要時間才能完成轉變。 那么就先從太陽系的大篷車隊開始。篳路藍縷,是很難看,但保證了存在性,未來也有那么點亮光。 除此之外,智庫找不出更靠譜的出路。 所以從一開始,幸運船票抽取就是個騙局,說是精華人口提取更合適一些。 這些人未必就一定是外表光鮮的精英,但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創造出較高價值的。哪怕是收破爛的,也比其他同行會撿,撿的更多。 就目前而言,至少在聯邦官方的高層眼里,他們大方向上基本沒有失手。只不過是沒想到異生物艦隊突入后,會成為中場契機,早知道是這樣,完全可以再高舉幾天公仆的牌匾。 那樣的話,會更具公信力,也能劃拉走更多的物資和人口。 當然未來無從可知,這只是馬后炮式的意淫,聊以**而已,現在他們也還是能玩的,有物資、有大軍,還怕驅策不了民眾? 而將地球甩鍋給外域城邦,也基本做到了,徐長卿的表現并沒有超出他們的預料。 如果執政團隊比作一臺發動機,那么聯邦、共和國、外域,無疑是越往后越強勁有力。 外域城邦執政體系的結構及其掌握的先進技術,使之成為那種能把磚頭形狀的飛機都推的滿天跳舞的超級發動機。 所以如果說關鍵時刻‘換發’怎么換最合適,那就是現在這種。 原本一身輕松、負擔最小,滿世界裝逼炫能力的外域城邦,塞進聯邦這臺老爺車。 而聯邦則打造艘精簡干練的快艇。 這樣一來,聯邦的速度能飚起來,老爺車也能完成魔改,繼續運轉那么幾年。 現在的情況也證明了確實是這么個兆頭,地球、月球,都已經進入止損階段,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掉了,可那也還有100億左右。 聯邦智庫推演,照著現在的趨勢,外域城邦差不多能將車剎在0億人口這個大關上。 第二個火星共和國,毫無疑問,一旦運轉恢復,它仍舊是面不錯的盾牌。 有它和共和國頂在前邊,于情于理,聯邦都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借機完成體制轉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