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的梁朝幾乎可以是四面楚歌,八面受敵,日子不好過,要同時對付這么多敵視的鄰居,自然不能單打獨斗。割據浙東的吳王錢镠、占據楚地的馬殷、控制嶺南的劉巖,偏安閩地的王審知,南方的這些看似弱的藩鎮勢力都成了朱溫所熱衷尋找的盟友,主要目的便是牽制淮南的楊氏集團。
盡管楊行密在天佑二年便過早地因病去世,但他的長子楊渥繼承了楊行密的豐厚遺產,在淮南那幫猛將的支持下,繼續和朱溫對抗,完不承認朱溫的梁朝,甚至繼續使用唐朝的天佑年號。淮南楊氏集團自然成為朱溫在江南的頭號眼中釘,朱溫為了對付楊氏集團,自然會利用淮南楊氏集團的南方鄰居,其中就包括閩地王審知。
開平三年八月,淮南楊氏集團為了破壞朱溫的合圍陰謀,居然也向王審知派遣了使者,試圖和王審知搞好外交關系。
此時淮南楊氏集團的領導者已換成楊行密的另一個兒子楊隆演,至于楊渥,由于自己的不爭氣,被權臣徐溫和張顥干掉,最終徐溫成了淮南吳國的實際掌權者。
但徐溫似乎并不打算仿效朱溫,他寧愿當個曹操型人物,因此楊隆演幸運地保住了性命,只不過成了徐溫手中的絕對傀儡和木偶。
盡管吳國的政壇動蕩不已,但它的國家實力卻并未因此遭受太大損失,還是繼續榮登江南地區的頭號軍事力量,繼續和朱溫對抗叫板,為了緩和同鄰居間的關系,徐溫決定向王審知派遣外交使者。
原這是徐溫分化瓦解朱溫聯盟的一步外交妙棋,但由于使者人選的問題,導致弄巧成拙。
徐溫派往閩地的使者名叫張知遠,他天生囂張高調,視閩地為一個弱藩鎮勢力,在閩王面前,張知遠舉止傲慢、態度囂張,王審知一再忍讓,對方反而更加跋扈了。
原使者來往,即使敵對兩國,也不至于涉及性命,可是這個張使者狐假虎威,狗仗人勢,態度太惡劣了,吳閩兩地的關系不僅沒有得到緩和,反而矛盾升級了。
老虎不發威被當是病貓。閩王王審知不再忍讓,直接下令把張使者斬首,然后向中原梁朝的皇帝朱溫匯報了此事。
朱溫表示十分贊賞王審知的這種做法,在精神上支持了閩吳兩地的矛盾升級。于是,閩地和淮南徹底惡化,完沒有好轉的可能性了。
當然,王審知并不懼怕淮南吳國,盡管吳國的軍事實力遠遠強于閩地,但王審知從一開始就把賭注壓在中原朱溫梁朝身上,只要朱氏梁朝不完蛋,王審知就要和梁朝拴在一根繩上。
為了向朱溫梁朝進貢,王審知何謂下足血,路上交通不便,王審知便派遣進貢使者團從福州海港出發,路經吳的溫州、臺州、明州,到山東登、萊兩州登陸,然后到梁朝的都城開封。
海路風險極高,波濤洶涌、海風巨浪是司空見慣的事,進貢使者團溺斃者十有四五,但王審知毫不動搖,堅持不斷!
和淮南的關系鬧僵了,那么必須和另外幾位鄰居搞好外交關系!
閩地的北方鄰居是吳的錢镠。
錢镠原是浙東觀察使董昌手下的頭號軍事強人,董昌的一時頭腦發狂、狂妄稱帝給了錢镠擴張勢力的絕佳良機。
經過兩年多的討伐,錢镠終于成功的消滅了董皇帝,并占據了收納了原董昌的所有地盤,成為唐朝政府正式冊封的浙東、浙西節度使,其勢力范圍包括整個浙東,以及浙西的杭州、湖州、蘇州。
朱溫的梁朝建立后,錢镠也采取了臣服中原王朝的政策,對朱溫稱臣進貢,成為朱溫的弟馬仔。
和朱溫結盟,自然會得罪淮南吳國,錢镠和淮南吳國之間基上是戰火連天、戰事不斷,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王審知自然要和錢镠搞好外交關系。
閩地南方的鄰居是割據嶺南的劉巖。
嶺南不毛之地,其實并非割據稱霸者的理想場所,所以嶺南節度使走馬觀光式的換了好幾撥,最終在劉隱手中生根落地。
劉隱的祖先是河南人,因經商而遷移至嶺南一帶,其父親劉謙因攻打黃巢軍隊有功,而被封為封州刺史。劉謙死后,長子劉隱繼任封州刺史。
乾寧年間,嶺南節度使劉崇龜病逝,朝廷任命唐朝宗室李知柔為嶺南節度使,但李知柔還沒走到嶺南治所廣州,廣州城的守將盧琚和譚宏玘便率兵叛亂,嚇得李知柔躲在湖南,不敢再往南行進。
關鍵時刻,劉隱挺身而出,率封州兵成功鎮壓了盧、譚叛亂,迎李知柔入廣州,被李知柔任命為行軍司馬。
盡管劉隱立下赫赫戰功,但要想登上嶺南節度使的高位,似乎還不夠火候,但隨即機會再次光臨劉隱。
光化元年十二月,嶺南地區再度發生叛亂,韶州刺史曾兗和廣州守將王懷勾結,攻打廣州,又是劉隱挺身而出,擊退叛軍,確保了廣州的安。
但曾兗的部屬劉潼又占據湞陽、浛匡兩地繼續作亂,劉隱著除惡務盡的原則,再次出兵,徹底解決了這場叛亂。李知柔很快被唐朝政府召回,門下侍郎徐彥若為新的嶺南節度使。
作為文官的徐彥若自知沒有能力掌控嶺南的局面,主動向唐朝政府推薦劉隱,于是劉隱被任命為嶺南節度副使,實則操控了整個嶺南的軍政大權。天復元年,徐彥若病逝,臨終前推舉劉隱為嶺南節度使留后。最終,在朱溫的提拔下,劉隱修成正果,成為嶺南清源軍節度使。
劉隱成為嶺南的土皇帝,對朱溫自然是感恩戴德,平時沒事就攛掇朱溫登基稱帝,等朱溫稱帝之后,又積極主動進貢梁朝,博得了朱溫的歡心,被朱溫冊封為南海王。
不過劉隱南海王的美好生活沒有持續多久,便在乾化元年因病去世了,繼位的是他的弟弟劉巖。
即使周邊鄰居和平共處,想要完避免戰爭似乎是不可能的。
天佑三年,吳國率兵攻克江西洪州,正式把勢力擴張到江西中部。開平三年,吳國擊敗撫州危諷組織的四州聯軍,取江西東南部的撫、信、袁、吉四州,幾乎占據整個江西,僅剩江西最南端的虔州。
虔州是當地土豪盧光稠的地盤,盧光稠起兵于黃巢亂世之間,和表兄譚播占據虔州數十年,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但虔州彈丸之地顯然并不能遠離戰火,盧光稠在擊退了嶺南劉隱的進攻之后,自身實力大損,無力面對周邊強敵的進攻,最終選擇臣服于中原朱溫梁朝,盧光稠被朱溫冊封為百勝軍防御使、兼五嶺開通使。
開平五年,盧光稠病逝,虔州的主人更換為盧光稠之子盧延昌,虔州的政局開始變得極其動蕩不安。
先是盧延昌同志被部將黎求干掉,黎求成為新的百勝軍防御使。不久之后,黎求莫名其妙地暴病而亡,部將李彥圖自立。但李彥圖沒當幾天領導,也深中魔咒般死亡,最后虔州的領導位置交到了譚播手中。
譚播原就是虔州的二號人物,只是年事已高,并不愿意再踏上混亂復雜的歷史舞臺,但迫于虔州軍民的一致請求,譚播同意出山,穩定了虔州混亂的局面。
但虔州的和平生活僅僅持續了七年,楊氏吳國便迫不及待地大兵壓境,準備把這塊江西最后的地盤收入囊中。
虔州其實并非所謂經濟繁華的好地方,但其戰略位置卻非常重要。
南方各地向中原梁朝進貢稱臣,自然要派遣使者團到梁朝。閩地使者團的路線是從閩地的建、汀兩州出發,繞道江西最南端的虔州,再經過湖南、荊南,到達中原河南。
為了向梁朝進貢,需要反復繞道,兜個大圈子。并不是讓使者團無事生非,來回折騰,實在是道路漫漫,前途多阻礙。
淮南吳國是梁朝的死敵,自然不會允許使者團從吳國途經。吳國似乎也查覺到了虔州的重要性,為了掐斷進貢梁朝的陸上通道,當然也是為了順便吞掉虔州這塊地盤,吳國決定派遣右都押牙王祺為虔州行營都指揮使,率洪、袁、吉三州之兵攻擊虔州。
吳國為這次軍事行動進行了充足的準備,貞明四年正月,王祺率兵突然兵臨城下,給譚播弄了個措手不及。
盡管虔州城瞬間被團團包圍,但譚播在虔州的七年治理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虔州城的軍民百姓在譚播的指揮下,頑強防守,居然打退了王祺的數度進攻。
久攻不下的吳軍終于遭遇了厄運,軍中突然爆發瘟疫,就連主帥王祺也死于瘟疫之手。
但譚播并未就此放松警惕,以虔州的實力,無論如何不是吳國的對手,必須尋求外部的援助。譚播同時向吳的錢镠、楚地的馬殷及閩地的王審知等發出緊急求援。
為了制衡來強大的吳國,吳、楚和閩三方面都欣然同意出兵援助虔州。就在大家信誓旦旦地以為,吳軍會忌憚聯軍的進攻,不戰而退時,吳軍卻在這場虔州之戰中,卻狠狠地打了聯軍的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