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王子王延鈞受封為泉州刺史,代替被廢為庶民的王延彬,成為了泉州一方的掌權者。
泉州之地的文官武將們大部分由王審邽一手提拔,對他們的大公子王延彬是忠心耿耿,這一次王延彬可以死里逃生,大家也都認為,是王延鈞在閩王前面為王延彬求情。
然而,在權力中心的一撮人是心知肚明的,王延鈞不過是在九王子王延政的服下,為了更好地在泉州之地當好這個刺史之職,所以才免了王延彬的死罪,借此收服了文官武將的忠心。
在這一撮人當中,就有王延彬的同胞親兄弟王延美。王延美此時正帶兵駐扎在閩西一帶,之前早已接到了王延彬的密報,聲稱只要可以逃脫死罪,就讓他的駐軍不要輕舉妄動。
王延美從王延彬的密信中聽了他們的堂弟九王子王延政極力為他求情之事,便對這個九王子產生了感激之情。
王延彬的官職身份被廢之后,王延美仍然手握重兵,王延政生怕閩西有變,便帶著徐寅從泉州城徑直來到王延美駐扎在閩西的軍營,見機試探王延美是否有異心。
見過王延美之后,王延政這才放心了。他從言談舉止中都可以看出,王延美和他的同胞兄長王延彬不同。王延彬崇文、好于弄權,王延美尚武、樂于爭霸。
此時正值梁龍德二年四月,王延美在閩西的軍營中得到了前方探子的回報,是漢國國主劉巖在聽信了巫師的建議,來到了閩漢邊境的梅口鎮避災。
從梅口鎮傳來的消息稱,劉巖此次前往梅口鎮避災,可謂是興師動眾,隨行人員主要是伺候劉巖生活的侍從,除此之外僅帶了漢國都城興王府的少數軍力。
隨行的人員如此龐大,行動自然是非常緩慢而惹人注意的,因此才會被閩地的探子輕而易舉地獲知。
興王府距離梅口鎮甚遠,此次漢國國主劉巖如此興師動眾,就僅僅只是像探子回報所稱的那樣,以國主的身份到梅口鎮避災,而沒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動機嗎?
王延美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機會,試圖先斬后奏,帶兵突襲漢國的梅口鎮,一舉抓獲漢國國主劉巖,乘此時機,就算不能吞并整個漢國,也能占得部分城池。
然而,王延美的這個計劃被徐寅知道后,立即遭到了阻止。
徐寅認為,兵襲漢國梅口鎮是否成功先且不論,此事所帶來的影響,必是兩國關系的惡化,閩地為南方諸國中最弱,一直采取四鄰交好的政策,而閩地既與吳國交惡,實不大可能再樹漢國此一強敵,且漢國與閩地兩方關系,長久以來非常友好,若貿然交惡的話,將使閩地面臨兩面樹敵的困境,稍一不慎就可能使閩地走向亡國。
王延美和徐寅之間的想法出現了分歧,此事若是上報給閩王,只怕會泄露給了漢國方面,而且來回時日幾天,恐怕也錯過最好的偷襲時機。王延政身為九王子,只好出面做一回主,從中調解王延美和徐寅之間的分歧,為是否采取突襲行動做出最后的決斷。
王延政深知,自從伯父和父王兄弟三人入閩以來,雖已據有閩,但終究為來自北方的閩地外部力量,因此要想掌控閩地仍是多有不穩。他的父王繼大伯父王潮之位后,也是力的鞏固王氏在閩地的話語權,經歷他們兩人不懈的努力奮斗下,才終使王氏在閩地站穩了腳步。
他們雖然在閩地站穩了腳步,但事實上整個外部情勢并不樂觀,當時在閩地四周有吳、吳國、漢國等國,而這些國家的實力,皆強于閩地,閩地也為南方諸國中最弱的。
王延政覺得,他的父王一直也了解自身弱點,為此不敢表現出向外擴張的意圖,采取保境安民、交好四鄰政策,以使其權力能夠延續。
在南方諸國中,大多采取相同的政策,但實行守境自保政策最為明顯的仍屬閩地。閩地在諸國中最弱,四鄰皆比閩地強大,因此終閩地之世,皆采守境自保政策。
然而,王延政也知道,他的父王雖采取睦鄰政策,但在面對吳國強大的壓力,也促使王審知與吳、楚國同盟,以對抗吳國的威脅。吳國為對抗此一同盟,便與漢國結盟以對抗。
梁貞明四年,閩地與吳、楚共同出兵援助譚播一事,可視為三國共同出兵以抗擊吳國。
令王延政不解的是,閩地與漢國分屬不同的聯盟,但兩國卻無直接的利害關系,相反的,閩地與漢國的關系,卻是長久以來就極為友好,并為姻親之國。
王延政聽徐寅,漢國創建人為劉隱,父劉謙為封州刺史、賀江鎮遏使,擁兵萬人,戰艦百余艘。劉謙去世后,劉隱繼其父。劉隱因平亂有功,升為清海軍節度副使,唐天佑二年命隱為廣州節度使,梁建國,加檢校太尉、兼侍中。
梁太祖開平三年封南平王,干化元年進封為南海王,同年劉隱去世,其弟劉巖即位。
劉巖即位,在梁貞明元年求封為南國王,不被梁所接受。而與梁斷絕往來,梁貞明三年,劉巖稱帝,建國大,后改國號為漢。
徐寅之所以極力勸阻也是有理有據的。閩地與漢國相鄰而居,因此應該會有官方或私下的往來,依漢國的創建來看,劉氏歷代仕宦,可反觀王氏,出身為地方豪強又是流民集團首領。
雖兩方出身及地位有所差異,但由于兩國并沒有共同的利害關系,彼此之間并沒有太多的領土野心,使兩國得以相安無事,順利的建立官方或私人的關系。
原來,自劉隱割據嶺表后,便不斷的招募士人,以擴大其統治基礎,在劉隱所招募士人中,也有不少的閩地士人,如倪曙,為福州侯官人,唐中和年間及第,官至太常博士,黃巢之亂時,回閩避難。
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時,倪曙與其友好,并與徐寅、陳郯交好。后至嶺南游歷,為劉隱所招募,劉巖稱帝,授倪曙為工部侍郎,后進為尚書左丞及同平章事。
倪曙任職漢國甚久,極受劉隱及劉巖的重視,倪曙在漢國的仕途的順利,也有助于閩地與漢國關系的發展,也正象征著閩地與漢國兩國關系的友好。
兩地更于梁貞明三年正式締結姻親,即漢國劉隱之女清遠公主,嫁予閩地王審知之子王延鈞,兩國的關系,則又因婚姻的締結而更形穩固。
徐寅一再向王延政強調,閩、漢兩地的關系得以維持,主要也是因為兩國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以閩地而言,由于閩地為南方諸國中最為弱,因此難與鄰國相抗,故閩地一面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外,更采取交好四鄰之策。
然而,王延政又不得不思考未來的大局,閩地雖實行交好四鄰之策,但隨著吳國不斷的強大,并向南方擴張領土,常有吞東南之志氣。
吳國的強大及統一南方的想法,常使閩地備感威脅。王延政覺得,眼下有如此的大好時機,若是再不主動出擊,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