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寧修還沒來得及補妝,咳咳是整理儀容便跟著張三公子來到張家祖宅。rg
這座張氏祖宅足足五進深,端是氣派非常。
寧修進了大門,跟著張懋修一路穿堂過院來到一處遍植翠竹的雅致院落前。
張懋修淡淡道:“寧賢弟,家父便在堂中,請隨我來!
寧修點了點頭,緊步相隨。
進了內堂,繞過屏風,寧修見一五十來歲的男子端坐在黃花梨南官帽椅上看書,便上前拱手道:“子江陵縣學諸生寧修拜見張閣老。”
“你便是寧修?”
張居正放下書,淡淡問道。
“子便是寧修,閣老有何吩咐?”
“那寧記手抓餅就是你做的吧!
啊?
張居正不愧是人精啊,只一眼就看出了?
寧修那個瀑布汗啊。
“閣老明鑒,這手抓餅確實是子所作。那日熟睡之中,伊尹他老人家托夢給我,告訴了子這手抓餅的做法。子不過是借他老人家的光罷了!
寧修編的有模有樣,張居正卻是不為所動。
他盯著寧修良久,哈哈笑道:“是不是伊尹他老人家托夢老夫不關心。老夫只知道江陵城又出了一份美食。來老夫還是沾了你的光呢。”
“閣老折煞子了!
寧修總算松了一口氣,他看的出來張居正根就不相信什么伊尹托夢。至于張居正為何不點破,寧修也不知道,大概是給他留個面子吧。
張居正可是出了名的美食達人,這手抓餅能夠對他的胃口,明確實很有發展前景。
“不過如今你有秀才功名在身,如果醉心于這些奇淫技巧,怕是會對舉業有影響!
寧修連忙道:“閣老有所不知,子家境貧寒,雙親起早貪黑就是為了供子讀書。子推出這手抓餅也是為了讓家境有所好轉,雙親不至于那么操勞!
“你做的對啊。百善孝為先,千萬不要像老夫一樣!
張居正忽然變得悵然,搖了搖頭苦笑一聲。
寧修聽得心中一緊,知道張居正是想起亡父和奪情風波了。去年張居正的父親病逝,那時他正處于推行新政改革的最關鍵時刻,不得已選擇了由皇帝出面奪情。但這樣一來,張居正的脊梁骨被人戳的生疼,他的政敵可以用不孝為借口對他進行抨擊。
雖然這件事情最終因為一場廷杖而壓了下來,但張居正卻有了心結。
此番寧修大提孝道,豈不是戳到張居正的痛處了?
他連忙補救道:“閣老無需自責。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閣老棄孝,盡中孝,為大孝,值得天下人學習啊。”
張居正微微一怔,顯然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夠出這么一番大道理來。最重要的是,他的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你的好啊,老夫這一年來積下的心結算是解開了。老夫欠你一個人情啊。”
“閣老言重了!
“哈哈,你莫要推辭。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孔圣人尚可以拜項囊為師,你消除老夫的困惑,解開老夫的心結,老夫欠你一個人情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寧修發現他竟然無言以對。
他以為此來張府最多圍繞手抓餅聊一聊,誰曾想卻歪打正著替張閣老解了孝道一事的困惑。寧修知道這對他來是個絕佳的機會,如果能夠給張居正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他的舉業之路將通暢許多。
寧修不想放棄這個絕好的機會,深吸了一口氣主動道:“閣老,子斗膽問一句,閣老推行萬歷新政后可有困惑之處?”
張居正微微頜首,面色肅然道:“老夫入閣之后,立志于推行稅制改革,下令國范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核查征稅田額?勺枇Ψ浅H丝上搿D憧芍@是為什么?”
張居正雖然不明白寧修為何會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但也來了興致,隨即和寧修聊了起來。往日和他探討新政的都是朝中顯貴,這些人雖然位高權重,但思維都很固化,提出的建議千篇一律。換成一個未涉官場的年輕人,或許會有不同的見解吧。
“回稟閣老,以子淺見朝中阻力頗大,因一個‘利’字。”
稍頓了頓,寧修繼續道:“大明立國之初,土地分配較為均勻,百姓大多有地可種。但到了成化、弘治年間,土地兼并已經日趨嚴重。究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富商豪賈增多,更是因為科舉制度。”
“此話怎講?”
“大明有徭役賦稅種種,但有功名在身者可以免除徭役稅賦。故而若是誰家中了秀才,乃至舉人。同鄉族人必定爭相把土地投獻。長此以往,土地都集中到了這些縉紳手中,這些縉紳或是家中有人在朝做官,或是身就是諸部院寺的主官。他們怎么可能允準重新丈量土地呢?”
寧修前世讀晚明史時,對晚明土地兼并直是深惡痛絕,并嘗試做出過許多推演分析。故而他此刻能夠出口成章,鞭辟入里。
張居正雖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因為其身就是大地主,加之歷史的局限性,不可能擁有寧修這么深刻的認識。
寧修這番辭也是考量良久的。如果對面的人換成了徐階徐華亭,他是斷然不會這么的。
徐閣老生性圓滑,縱容家人侵吞田畝。及至徐階隱退,朝廷清查徐家田畝,發現徐家名下田畝竟然有十萬畝之多。天子下令收繳徐家侵吞的田畝,徐階竟然還忝著老臉請求能不能只歸還一部分。
但是張居正不同。雖然張家在江陵也是超級大地主,但張居正對于子女的約束還是很嚴的。
至于張居正病逝后遭到清算,從江陵老家搜到的銀兩也有諸多疑問。史學界對此態度不一,認為是萬歷皇帝授意給張居正潑臟水的居多。
反正那時張居正已經死了,還能從棺材里跳出來和萬歷皇帝對峙不成?
故而用一句話概括,徐階是不要臉皮的,連座師夏言都能出賣的人,連嚴嵩都能結為親家的人能有什么臉皮?
但張居正不同,雖然自己的老師徐階有污點,但張居正還是保了徐家,并沒有落井下石。
面對張居正寧修敢于直言,因為他知道張居正不會就此事遷怒于他!
張居正聽了寧修一番話,直是沉默了良久。
“原來癥結出在了這里!
張居正搖了搖頭,喟然嘆息道。
“那么,依你之見,該如何推行改革呢?”
張居正的聲音中聽不出喜怒。
不知為何,他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對朝局洞若觀火,對人心看的透徹。
“子斗膽一言,請閣老徐徐圖之。”
寧修沉聲道。
張居正皺眉道:“你也土地兼并是大明朝的一大痼疾,既然如此,更是應該下猛藥,豈能因噎廢食!
寧修嘆聲道:“閣老以為范希文公和王半山公誰的改革更成功?”
張居正愣了一愣,不知寧修為何會突然問起宋代的兩位名臣。
“自然是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更成功了。”
仁宗朝的慶歷新政和神宗朝的熙寧變法一前一后,但卻有不同的結果。
慶歷新政的推行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不但有官家仁宗支持,在朝中也有富弼、韓琦、歐陽修等人助力。
范仲淹提出了十條新政。
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重命令、推恩信。
這十條幾乎覆蓋了所有死角,乍一看來很美好。
但也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失敗原因大概是兩條,一是范仲淹準備不足,限于嘴炮。他老人家認為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做到登高一呼,無數人響應。事實證明他太高看自己的影響力了。
二是動了大地主的奶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這些大地主和官僚自然聯合起來與范仲淹一派死磕到底。
ps:科舉名次的資料真的很不好找,老坤廢了很大氣力才找到,力求還原真實歷史。求票票支持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