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光速自行車的零售價,蘇睿是考慮周全后才決定。
對于他來說,是準備用光速自行車來賺錢,為光速機械制造公司提供發(fā)展的資金,好開發(fā)出更多更齊全的產品,又怎么可能定出一個不賺錢的售價來。
至于光速自行車的零售價,以后會不會提升,那更是沒有可能的。
只要物價沒有太大的變化,各種成本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光速自行車的零售價都不會改變,會一直維持在1000元的零售價,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光速自行車,到底是不是賠本賺吆喝,那肯定不會是這種情況的。
這些自行車企業(yè),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不了解光速自行車,不知道光速自行車的實際生產成本,它們把光速自行車的成本想到太高了,才會讓光速自行車現(xiàn)在是在賠本賺吆喝,或是以本傷人。
從一開始定價的時候,蘇睿就以一個標準來考慮的,那就是售價不能太高,要在大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之內,同時又要保證一定的利潤。
這意味著,光速自行車的零售價在1000元,那是絕對有的賺,更不可能會出現(xiàn)賣一輛虧一輛,甚至是銷量越高,虧損越嚴重,這種事情是不可能會在光速自行車的身上出現(xiàn)的。
當然,光速自行車的零售價為1000元一輛的情況下,必須做到一定的銷量以上,才可以保證利潤。
如果光速自行車的銷量太低,一年只賣出幾千輛,幾萬輛的話,那的確是會出現(xiàn)賣一輛虧一輛的,而且虧損額度還非常嚴重,甚至是幾十萬輛的年銷量,也是不可能賺錢的。
畢竟,光速自行車作為一種新型自行車,從材料到模具和生產工藝都是需要全新設計的,如果是低產量的話,那成本肯定是極高的。
別的不說,就單單是光速自行車所用到的新型材料,哪怕是用新型生產技術,但如果產量不高的話,那材料的生產成本就會極高的,只有高產量,才可以把生產成本降下來,加上其他方面的話,成本就更加驚人了。
所以,如果光速自行車的產量不理想,那生產成本的確是非常高的,也會如這些自行車企業(yè)所想的一樣,賣一輛虧一輛。
但這是建立在光速自行車的產量不理想的前提下,而實際上,產量高到一定程度的話,成本是會逐步降低的,產量越高,成本就會越低,而利潤就逐漸出來了。
光速自行車在首日預售,就賣出了10萬輛,而且在五秒之內就售罄,那就意味著光速自行車的銷量是不可能太低的,基本上就排除了幾千輛、幾萬輛的可能性,實際銷量一定遠遠高于這個數(shù)字。
對于光速自行車來說,一旦產量達到幾十萬輛以上的話,那就可以控制住成本,至少是不會虧損了,而年產量在數(shù)百萬輛的話,那利潤就會很不錯了。
實際上,對于光速自行車的年銷量,蘇睿和沈晴是定位一千萬輛的。
一千萬輛的年銷量,這在自行車行業(yè)里,并不是一個容易做到的銷量,很多自行車企業(yè)一年的銷量都沒有一千萬輛,更別說是單獨一種車款了,那更是極難賣到一千萬輛。
所以,如果是其他自行車企業(yè),推出一輛千元級別的自行車,并且說要一年賣出一千萬輛的話,只會被人當作笑話來看待,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只不過,光速自行車不同,在首日預售就有十萬輛的成績,那在未來一年里,賣出一千萬輛也有很大的希望可以做到的,蘇睿和沈晴對其都非常看好,認為光速自行車是有這個潛力做到的。
如果光速自行車的年銷量可以達到一千萬輛的話,那單車平均利潤,就會非常可觀。
在年銷量達到一千萬輛后,光速自行車的生產成本會降到極低的程度,比起一些售價幾百元的普通自行車,可能生產成本都不會相差太大,甚至可以說是生產成本是差不多的,比起一些售價千元的自行車,可能生產成本還要略低一點。
當然,這生產成本不高,不代表光速自行車會用上劣質材料。
事實上,光速自行車所用的材料,不但比這些千元級別的自行車好,就連萬元自行車的材料都是比不上光速自行車的,主要是因為光速自行車的材料,都是采用新型工藝和先進設備,只要產量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品質更好,而且生產成本是會低于同類材料的。
所以,只要光速自行車的產量高于一定數(shù)量的話,那生產成本才可以做到比千元級別的自行車要低很多。
在年銷量為一千萬輛,零售價為1000元的情況下,光速自行車包括稅收在內的生產成本,是低于400元的,就算按照最高估計,也不過才400元。
并且,這400元的生產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只要產量繼續(xù)上升就可以做到繼續(xù)降低成本。
最重要的是,400元的生產成本,已經(jīng)算上各自稅收的,包括增值稅在內,而且都是按照國家的稅收來算,但實際上,在很多稅種中,是可以做到減稅免稅的,而且還有機會可以爭取到政策優(yōu)惠,實際稅收成本是要低于這個數(shù)字的。
所以,光速自行車的生產成本,比400元只低不高,這已經(jīng)是按照最高標準來算的生產成本。
從這點來看的話,光速自行車的生產成本,的確是不高,比起同價位的自行車,成本可能都要低很多了,加上其他品牌的自行車,可能運營成本還要高出許多,這更是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了。
因此,光速自行車的生產成本,的確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一個足以嚇到人的成本。
正因如此,蘇睿才會非常自信光速自行車,是不可能賠本賺吆喝,也不會以本傷人的,實際是有不錯的利潤才對,只是同行不知道光速自行車的生產成本,才會判斷錯誤。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光速自行車的年銷量,可以達到一千萬輛,如果達不到這個銷量的話,那當然是不可能做到這種生產成本。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