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月6日,除夕終于來臨。23US.更新最快
這一天,京城的人們一早醒來,普遍發(fā)現(xiàn)天花板被大雪的反光照亮。原來老天爺應(yīng)景兒,竟從昨天夜里開始下起了雪。
盡管職工們今天還要上班。可畢竟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這是長假前的最后一天了。
重要的倒是這么一來,年味兒可更足了。再配著零碎的鞭炮聲兒,熟人們街上打招呼,無不要喜氣洋洋地上一聲兒“下雪好,瑞雪兆豐年!”
與洪家人一起吃過了一頓白面饅頭、米粥,就上醬蘿卜和暴腌脆白菜的早飯后,“百子”就急著回去了。
這個日子口,可沒人在外多耽擱,否則老人是要有怨言的。就是再不是東西的人,這一天也知道要當回好兒子。
洪衍武明白這個道理,沒有挽留。之后,他便和家人坐在洪家堂屋里,賞著窗外的雪景,對著桌上盛開的水仙,喝茶消食兒。
屋里很暖,火爐子燒得很旺,在水壺散發(fā)出的裊裊霧氣中,吃飽喝足人們很是懶得話,雖然都知道該什么,可就是沒人開口。
實話,要不是望著窗外繽紛不絕,洪祿承忽有所感,突然間念出一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來,恐怕在座的各位沒準都能睡著了。
但好在有了這么一句,也就招得洪家的“文曲星”詩性大發(fā),跟著朗誦起“偉大領(lǐng)袖”的詩詞,算是徹底破除了屋里昏昏欲睡的氣氛。
“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可盡管如此,但洪衍武卻實在有受不了這股子酸勁兒。他馬上提出抗議。
“爸,二哥,你們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啊?也太文了!大過年的,咱們來兩句熱鬧的、有意思的行不行?”
罷,他清了清嗓子,便開始“獻寶”。
“你們聽我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飄落洪家大院里。天白地白樹也白,今兒個我想吃燉雞……”
此詩一出,無論洪家人還是陳力泉,舉座皆笑。誰都明白過來,洪衍武這是故意逗大家找樂子。
洪衍文馬上湊趣地夸了洪衍武幾句,他這的詩,與“天地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幾句類似,同有形神兼?zhèn)渲睢?br />
不過笑過之后,洪祿承卻是慧眼如炬,掀開了洪衍武的老底兒。
“得了吧,老二你就甭抬舉他了。這也叫詩嗎?頭一句照搬的是李白,第三句剽竊的張打油(中唐時代人,打油詩創(chuàng)始人。因張打油平時愛作一些以俚語俗話為主,不講平仄對仗,難登大雅之堂的幽默詩,后人便把這種詩冠以“打油詩”之名),就末了一句是他自己的,倒是很有真性情,終歸也沒離開吃。他這一首,跟過去張宗昌的詩集如出自一個師傅般地相似,可見也就是個狗肉將軍的水平。”
哪知洪衍武卻仍振振有詞。
“爸,您這么未免有失偏頗。其實張宗昌至少比那些“子曰”坦誠多了。就他的那首《詠雪》吧,什么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這詩作得多么樸實易懂,還挺有畫面感的,您能不形象嗎?所以狗肉將軍也有才氣,我愛他的詩……”
這話一,洪祿承是哭笑不得地搖著頭,大家也又都笑了。
除夕也有除夕要干的事兒,在舊社會,這一天應(yīng)該是過年最忙的一天。
因為那時的人們講究迷信,祭祖、迎神是這一天的重中之重,各項繁文縟節(jié)多不勝數(shù),不把一大家子人都折騰個精疲力竭絕不算完。
當然,解放以后就不同了,進入了新社會,講究破除迷信,人們的精力已經(jīng)無需浪費在祈求鬼神庇佑上面,可以更多地放在快活地過年和家人歡聚一堂上。
但畢竟我國的舊有歷史占據(jù)了足足五千年,而且蓋自有史以來,國人過年比任何外族都更復雜。熱鬧、美好,自是民族之光,亦理所當然。因此,有一些傳統(tǒng)習慣還是無法完割舍。
像緬懷先人、放鞭炮、紅燈、貼春聯(lián)、貼門神、貼福字、剪窗花、包餃子,在饅頭上印紅梅花,這諸多事宜就已漸由完的迷信轉(zhuǎn)化成了祈福求吉利的意義,仍當作為一種民俗藝術(shù)長存于百姓生活之間。
比如早上嘮完了閑磕,像洪衍武和陳力泉就從洪家取了盒心、幾個水果回到了陳家。
他們正兒八經(jīng)地在堂屋西墻陳德元父母的遺像下擺了張供桌。并遵從傳統(tǒng),在五個碗內(nèi)盛滿與碗口齊平的米,并覆蓋紅紙,在上面擺上了“薩其馬”、“桃酥”、“棗泥酥”、蘋果和橘子,用這實打?qū)嵉奈迳┢肺拷逍闹械膽涯钆c遺憾。
鄭重其事地磕過了頭,再念及兒時倆人在泉子媽擺著的所有供桃后面都咬了一口的“壯舉”,和陳德元對倆人護雞子似的鼓勵和呵護,往昔的情景一時讓倆人的眼角都潮濕了……
而等辦完了這件事他們回到洪家,此時洪祿承已經(jīng)書寫了好幾張“福”字。不過因為老爺子還不能久站,春聯(lián)和合體字的重任便交給了洪衍文代為承擔。
大學生的毛筆字在父親的指下練過,寫得并不給洪家丟人。于是,在收音機反復播放《春節(jié)序曲》中,大家也開始動手張貼起來。
洪家堂屋的門戶上門神正式上崗,門框兩邊貼上了“平安即是福,和樂便為春”,橫額則是“家和萬事興”。此外,米缸、面缸上貼了“年年有余”,柜門上也貼了“日進斗金”、“招財進寶”。
接下來,那就該在其余各屋的門上張貼“福”字了。不過這時洪衍武自作主張,改變洪家傳統(tǒng),按現(xiàn)今的做法把“福”字倒貼過來的舉動,可是在家人面前露了個大怯。
洪祿承得知后不但對他好一通教訓,還馬上勒令更改回來。老爺子了,“倒貼福字,取其‘倒’和‘到’的諧音,意為‘福到’,確有此例,但這種做法只用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在水缸和土箱子上,由于這兩處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才會用這種諧音討吉利。另一個地方是在用屋內(nèi)的柜子上。柜子也是存放物品的地方。這種情況下倒貼‘福’字,意為讓財氣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跟著洪祿承就強調(diào),“但是門戶上的‘福’字可就完不同了,從來都是正貼。因為這種‘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門戶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如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你去翻翻各地的民俗年畫,又有哪張畫大門上‘福’字是倒著貼的?你子純屬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的假行家,出的這個主意太過滑稽。這事兒上可不能由著你狗肉將軍似的胡鬧……”
得,洪衍武這機靈兒還真是沒抖好,碰了一鼻子灰,一句辯駁不出。在父親的數(shù)落下,也只能乖乖地改回來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