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重返1977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兆慶

作者/鑲黃旗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趙慶的身上有表,那是父親給他的。rg可他很少用來看時間。

    這一因為農村人向來是看天兒過日子的,不大有精確時間的概念。二是他那表掏出來也不太“方便”。

    確實的,是塊老舊懷表不,外觀也過于驚世駭俗。

    金質表殼布滿了機刻雕花,正中間還鑲嵌一顆晶瑩剔透的鉆石,表殼里面是銅胎琺瑯表盤和金質指針。還別打開看了,真要拿出來一亮,在這日頭底下能晃了人眼。

    像他這樣補丁套補丁的人,又怎能不惹人懷疑?多半會招惹來沒必要的麻煩。

    因此趙慶出了觀音院西院,還是習慣性地憑天光估量時間。

    而望著前方觀音院的過街樓,他心里更不由欣喜地盤算著,今兒既然多掙了好幾塊錢,不如給家里買些東西帶回去。

    真的,收雞蛋確實是個好營生。

    村里的雞蛋價錢賤,供銷社收購價才五分錢。而他按七分錢一個的價錢收,村里人既不用出門,又多了收入,家家兒的雞蛋都樂意賣給他。

    反過來城里人吃不著,這些新鮮的雞蛋弄到京城就能賣一毛二一個。每次帶上四百個雞蛋,跑一次,就能掙二十。

    這對于苦哈哈干上一年,靠工分才能掙七十塊錢的農民來,無異于陡然而富。

    他跑了這多半年,不但把家里的債都還清了,還讓父母的生活提高了一大截。現在就是大隊書記家,恐怕也沒他家吃用的好。

    當然,并不是沒有村兒里人想著效仿他,自己弄雞蛋出村兒去賣,想多掙幾個錢的。

    可山路崎嶇顛簸又遙遠,這些人,都無一例外地吃夠了雞蛋破損的苦頭。

    他們都沒有他的這份口才和這份頭腦,懂得用山貨和鮮菜疏通水泥廠的司機,借助公家的汽車來運送雞蛋做買賣。

    再他們也舍不得下兒投入,更不敢獨身來京城。即使賣,也去只會去縣城里賣自家積攢的幾個雞蛋。價錢上不去不,跑一趟也不劃算。

    人和人,有時候就差這么一線。

    夏日午后的陽光是最熱的,把趙慶的臉曬得汗津津、紅噴噴的。不堪炎熱的他,很快作出了決定,不去西單,不去王府井,而是就近直奔前門大柵欄。

    他背著已經空了的大藤筐,輕車熟路地出了胡同口,自去自新路的副食店對面的站牌下等候公共汽車。

    那里的“5路”一趟車直達,票價七分錢。等坐到了前門站,下車就是廊坊頭條的路口。

    趙慶如今可對京城算是熟悉極了。自打他從年底開始收村里的雞蛋進城賣。很快,他就幾乎把整個京城都轉悠遍了。

    這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尤其是對他這樣的一個農民。

    其實龍口村里的地人,像他這么大的伙子,還沒進過房山縣城的有很多呢。少一部分人算有見識的,也只是去過良鄉和長陽。

    他可算是除了知青以外,龍口村里年輕人中唯一的一個京城通。

    而他之所以這么與眾不同,敢獨身闖京城,這就得感謝他的父親了。

    他的父親不但教給了他一口地道的京片子,為他在語言交流上掃清了方言的障礙。而且更是打就給他講述京城的地理和風貌。

    像什么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前門樓子大柵欄,北新橋兒的大海眼……

    對他來,很的時候就耳熟能詳。

    還有什么“酒滿敬人,茶滿送人”、“渴不死東城、餓不死西城”和“吃面吃面不就蒜,不如來碗飯。吃面吃面不擱醋,炮打西什庫”,這一類描述生活和禮儀方面的京城民謠。

    聽得多了,他更是如數家珍。

    甚至他的父親在家里還經常這樣地開口話。

    “這事要是到了京城呀……”

    “這東西要擱到京城去呀……”

    “這個理兒要拿到京城去論呀……”

    這便使得趙慶在潛意識里不僅覺得京城的人和物非同一般,似乎就是道理也另有一個,顯得更神圣,更偉大。自然而然地就對京城萌生了許多向往。

    當然了,京城是國人民的首都,可能大多數人認為該就是這樣的。那些京城來的知青一提到京城,不就把鼻子仰得老高嗎?

    可后來等到他徹底長大成人的時候才知道,他對京城的好感,原來并不完如他人那樣,只是對**、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對人民大會堂產生的敬仰。

    因為他還從父親嘴里逐漸知道了家族延綿千年歷史,知道祖祖輩輩出過無數的帝王將相。知道了家族的沒落衰敗江山更迭,知道了京城亮果廠“半畝園”的老宅。知道了九龍山上那十八座荒草橫生的皇陵里躺著他的祖先們。知道了龍口村的安、孟、宮三姓是依附他的家族仰仗旗地莊園生活的墳戶包衣。還知道了一直把持著村首之位的安姓大族,居然是原來清室皇帝指派的護衛章京后裔。(章京是滿語音譯,武官職位,意為將軍)

    他這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是最早定都京城的皇族血脈。而他的整個家族,數十代人,一直就與數十里外的那座城市密不可分、割舍不斷。

    一度來了,又一度走了,一度走了,又一度來了……八百年來始終與京城糾葛、牽絆在一起。

    這也就難免讓他深深地感受到,哪怕如今自己身在這個山村,也仍與京城,存在著一種血脈相連的奇妙緣分了。

    是的,他并非姓趙,而是姓完顏。他的名字發音倒沒有錯,但還要加上兩個字的姓氏才得以完。他叫完顏兆慶。

    沒錯,他的父親才是個最地道的老京城人。但也是被時代大潮徹底淹沒的封建皇族后裔,是前清的旗族貴胄。

    也正因了這個身份,從民國到解放,無論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他的父親始終難以獲得信任。空有一身的領和報效國家之心,卻難以找到正確的精忠報國之途徑,無論從政從軍,皆郁郁不得志。

    日人來了之后,他的父親在外逃反整整八年。等到光復之后,再歸京城之時,已經連棲身之所都沒有了。所以最終才會來到了龍口村,心灰意冷地落戶于此看守祖墳。

    也幸而當時龍口村的村首是個極念情分的人,感念完顏家族一向厚待墳戶,從未從龍口村手中拿過出息不,反倒經常予以三家人錢糧賞賜。

    所以村首不但對他父親的生活多加援手和照應,最后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父親。

    這才有了他,有了這個從到大,為他遮風擋雨的溫暖家。

    如今他長大了,懂事了,來感激他的外公,感到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兒。

    盡管他家在龍口村算是半個外人,也是唯一的封建地主。可幸好這個村里都是過去的旗丁,又有安氏大族的護佑,他們一家人才能得以在“運動”中安然保。

    他也沒有像那些混居在漢族村落的旗族后裔那樣,打就要聽到“別人騎驢騎馬,你偏騎人”之類的譏諷嘲弄……

    想到這里,已經站在公共汽車上的兆慶不由嘆了口氣。

    人生還真就是這么回事。

    父親有句話還真沒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大多數時候,一件事永遠存在著正反兩面性。

    所以人得意時既不要張揚,落魄時也不要喪失希望……

    可就在他心生感觸的時候,身后猛然間有人推了他一把,一個男的大聲喝著,“你哪,多少遍了,裝聽不見,快把你這破筐挪開!別人都過不去了!”

    有個女的也搭茬,“就是,我們怎么下車啊?什么素質?”

    兆慶扭頭一看,才發現身邊站著個工人和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大概都是想從他身邊經過,擠到車門去。

    他惶恐不安地趕緊挪開身體和東西,連連解釋自己疏忽了,沒注意,對不起。

    可男的依舊不依不饒,“疏忽了,理由還挺充足。村兒里來的是吧?告訴你,來京城得懂規矩,這不是你們鄉下的高粱地,得有眼力見兒,知道么?”

    那女的也一樣刻薄。“切,一個種地的,進城都看傻了。你再跟他也沒用,不懂就是不懂,永遠長不了記性。”

    誰想這話還一下激起了售票員的共鳴。

    那娘們兒不但也對兆慶加以鄙夷的眼神,還附和著那女人的話繼續,“可不是。他們農村人就是這樣。沒把腦袋伸車窗外頭去就不錯了。我告訴你們,還就這趟車農村人多,都是去看**的……”

    放屁!這話可絕對是污蔑。兆慶堅決不能認可。

    因為農村實在太窮了。農民即使進城,到那兒去也都是走著去,沒幾個人舍得花錢坐公共汽車的。這售票員的,只可能是回來探親的知青。

    可聽他們的話分明已經結成某種同盟了,兆慶卻又不得不強自咽下這口氣。

    因為這種情況實在是太普通了。這樣貧氣的京城人還少么?他要是置氣那早就氣死了。

    (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松滋市| 盐源县| 台南市| 拉萨市| 南皮县| 金沙县| 六安市| 富平县| 朝阳市| 屏南县| 寻甸| 鄄城县| 平乐县| 那曲县| 民和| 济阳县| 镇雄县| 富宁县| 墨竹工卡县| 万全县| 五原县| 岚皋县| 巴塘县| 八宿县| 临西县| 搜索| 水富县| 临泽县| 普定县| 许昌市| 东阳市| 奉化市| 阿尔山市| 霍林郭勒市| 白银市| 隆德县| 吉首市| 泰来县| 邯郸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