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荊楚帝國 正文 第十五章 馬車

作者/貳零肆柒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項燕的提議聽得人熱血沸騰,只是在場之人不是憤青。地圖上一指一劃確實簡單,但這是一場比越海兩千五百里拔下臨淄更為艱難的出擊,事情絕不會那么簡單。

    “即便是騎兵,亦將糧秣不足。”鄂焯第一個反對,執掌輸運司五年的他完全清楚后勤的重要性。雖然,這個時代的補給除了水運和海運,剩余的幾乎只能就地解決雖然項燕必然會選擇秋天出擊,馬匹可以一路吃著牧草前往秦國,但在他看來依然難以達成。

    “秋時草原牧草肥美,馬料勿憂。”項燕道。“士卒初帶糗糧,而后可殺馬為食。”

    “亦不可。”鄂焯仍否決。“敢問上將軍可知,一馬食草需幾時?足一馬所食草場寬幾何?”

    鄂焯的問題讓項燕一愣,馬只吃草,花的時間當然要很久,四、五時辰總要。可這都不算什么,三萬騎兵,一人三馬,打到咸陽時能剩一半馬匹就謝天謝地了。大軍作戰,馬匹本就是消耗性的,何況是這樣的三千里躍進?只要擊殺了秦王,不說九萬匹馬,就是包括項燕自己在內全部戰死,也是有益的,秦國因為王儲之爭,又要亂個幾年、十幾年。

    只是草場大小項燕從不知道,因為楚國居于南方,都是喂馬,沒有放馬于草原吃草的習慣。他怎知道一匹馬要吃多大面積的草地。

    “一馬所食之草場寬逾小畝之半。以上將軍之意,有馬九萬匹,即一日所食之草場逾五萬小畝。”鄂焯道。“若以城喻,此方圓三十里之城也。大河以北或有草場,河南地有乎?”

    塞外什么情況,在收到逯杲、陸蟜的具體報告之前,或在李牧派人來之前,誰也無從判斷。黃河以北有大片的草場這是無疑的,黃河以南的河南地呢?河南地再往南,就是朐衍今寧夏鹽池縣、白于山了,這里的水草又如何?現在誰也不知道。

    “若無,便從上郡擊之,因糧于敵!”項燕不是輕易妥協的人,亦從未指揮過騎兵。

    迂回塞外以擊咸陽的計劃是熊荊最先提出的。最開始的計劃與戰爭無關,只與女人有關他要把羋玹接回來。后來再想想,何不順手給秦國一家伙?然后就派逯杲、陸蟜兩人出關了。項燕身為大司馬府府尹,以楚人慣有的剽輕,自然對這個計劃很感興趣。

    咸陽所居的關中乃四塞之地,然而秦長城只在朝那今寧夏彭陽到膚施今榆林南魚河堡一線。這是什么概念?

    整個關中的地勢應該是一個日字。最上面一橫是黃河以北的陰山山脈,這是后世駐防匈奴、游牧民族的最前線,故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之說。陰山之后是黃河,春夏時節黃河或許是天險,但到了秋冬黃河封凍,大河變通途,毫無險要可言。

    日字的第二橫就是白于山。白于山就是后來的橫山。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戰爭,大多數發生在橫山地區。關中山勢如日,第一橫是陰山、第二橫是橫山,第三橫則是咸陽南面的秦嶺,這是中國南北天然分界線了而豎,左邊這豎是賀蘭山、六盤山右邊這豎則是呂梁山。日字之內,黃河幾字形蜿蜒流淌,這便是世人常說的河套。

    白于山以北為鄂爾多斯高原,白于山以南則是陜北高原。前者即是高原又是大草原,而后者雖是高原,但坑坑洼洼,滿是褶皺。誰占據了整個陜北高原,那誰就掌握了關中北部的戰略主動。出橫山就是平坦的鄂爾多斯草原,河套盡收眼底入橫山穿過幾條固有的河谷,就可以馳入渭河平原。

    先秦之時夷狄不是什么大的威脅,最大那次威脅也在齊桓公的率領下并不費力的化解。四百年前秦穆公滅戎國二十,擴地千里,稱霸西戎。西北方并非秦國主要的戒備方向,白于山以北、鄂爾多斯草原也沒有多少丁口,長城也就修得不遠。

    以日字為例,大半長城在第二橫以下,這是秦國北地郡故義渠之地右邊一小部分大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左右在第二橫以上,一直修到日字的右上角,其上方從西到東,依次是趙國的九原郡、云中郡、雁門郡,這是秦國上郡。

    九原、云中兩郡主要在陰山以南、河套以北亦有一些轄地在黃河以南,雁門郡則在河套以東、晉陽以北,和關中沒有瓜葛。這三郡都是趙武靈王為南下襲秦而開拓的邊地,他最初的計劃是從秦國上郡南下,而非從鄂爾多斯草原越白于山南下。

    從上郡南下,一千八百多里全是秦地,騎兵雖然可以快速行軍,但咸陽預警時間充足。估計大軍還未到膚施,咸陽已經全城戒備了。

    和后世傳說的不同,咸陽是有城池的。咸陽城池在渭水之北,幾經擴建,城周已有八十里。后世因為渭水河道不斷北移,沖毀了大段城基,但仍留下不少城基。八十里的咸陽因為初建于一百多年前,規制再怎么擴大也趕不上秦國一統天下的威勢。

    故而昭襄王時,秦國又在渭水之南大建宮室,正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接待諸國使臣的章臺宮壯麗至極,秦滅東周,九鼎就遷于章臺宮。只是章臺宮再壯麗,也在咸陽城外。且不說趙政渭南、渭北居所不定,即便趙政日日在渭南處理政務,一旦有警也會退至渭北咸陽城。

    酈且制定的計劃是從鄂爾多斯草原,順著河套西面的黃河南下,從北地郡進入秦國。這里到咸陽不過七百余里,如果順利,按馬程三日即可抵達咸陽。不顧坐騎死活,兩日也能到。秦軍即便有飛訊,訊文也不甚詳細。先以小股部隊越境開路襲擾,給咸陽一個不過是戎人越境的錯覺,待其松懈,大軍突至渭水北岸,說不定能將趙政截殺在渭南。

    七百多里的奔襲沒有太大難度,真正的難處是三萬騎士、九萬馬匹如何平安抵達北地郡外。真的就是這么一路吃草吃過去?三萬士卒半靠糗糧半靠馬肉充饑?

    “鄂卿以為如何方至北地郡以北,焉氏塞之外?”此前場面一時冷場,熊荊開口問道。

    “臣以為此行三千里,又多是荒蕪之處,擊秦甚難。”鄂焯說話不看項燕,他覺得項燕想殺秦人已經想瘋了。哪怕項燕已經貴為侯,說話也勿需看他的臉。

    “不佞知道甚難,不佞只問鄂卿可有良計?”熊荊追問道。

    “唉。”鄂焯見熊荊也魔怔了,嘆了口氣終于道:“臣以為馬匹每日當有十二斤菽麥,余者可食草。不然只食草料,非但延誤行程,馬亦多死,且馬無力。”

    “每日十二斤菽麥?”一干人咂舌。十二斤是楚斤,即三公斤。馬吃三公斤精料,還要吃大約六、七公斤的草料,不這樣根本吃不飽。

    “然也。”鄂焯道。“非有精糧,無有馬力只食草料,役馬多死。”

    “每日一百里,每馬需馱九十公斤菽麥?”熊荊追問道。

    “非也。臣以為當用四輪馬車。”鄂焯再道:“六馬套車,路壞每車亦可載一點五噸。六萬匹馬可有車一萬輛,即載一萬五千噸。”

    “啊?!”熊荊倒抽口涼氣,一萬輛四輪馬車!

    所有人都發愣,可鄂焯還沒有說完。“九萬匹馬一日需兩百七十噸菽麥,三萬士卒一日需三十噸粟醬,即三百噸。一萬五千噸即可行五十日。每日行六十里,即三千里。然大軍出秦則需因糧于敵,若秦人清野,臣亦無可奈何。”

    “既入秦國,四輪馬車若何?”項燕皺緊的眉頭終于松開。

    “為不使其落入秦人之手,當焚之。”鄂焯道。一萬輛四輪馬車僅僅四個車轂價值就超過一金,一萬輛馬車皆焚,等于兩萬金打了水漂。

    “馬匹少死,至焉氏塞三萬匹馬可返也。”魯陽君插言道,他是贊同此策的。“馬車青銅軸承可叫人隨馬帶回。然則塞外無路,可行馬車否”

    “可。”勿畀我很自然的點頭。“塞外皆草原,草原平坦,六馬套車,路壞亦可行。昔年戎人襲我,亦有戎車。”

    “塞外道路如何?草原是否平坦?六馬套車所載幾何?皆要試之。”鄂焯只是說出了自己的設想。這是長城之內的計劃,移到長城之外而已。

    “此事不急。”酈且道。“此伐之后秦若再伐趙,四年后當出塞擊秦。此前三年可試路途,可造馬車,可練士卒、可探秦地設備、咸陽虛實。”

    計劃是長遠的,長遠到秦軍第二伐趙時才出塞擊秦,那已是四年之后。項燕對此并不滿意,他道:“若明年秦人不退兵,楚齊再不救趙,兩年后便要出塞。”

    “齊人愿出騎兵擊秦?”魯陽君有些不懂。

    熊荊對此笑道:“出塞擊秦,齊國騎兵、魏國騎兵,乃至我楚國騎兵,皆是趙國騎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扶余县| 灵丘县| 平南县| 八宿县| 贵南县| 安国市| 澎湖县| 三江| 买车| 琼海市| 正阳县| 扎鲁特旗| 土默特左旗| 肇源县| 南皮县| 铜山县| 木里| 湘潭市| 阿勒泰市| 万宁市| 卓尼县| 湘乡市| 渭源县| 旌德县| 大竹县| 凌海市| 潢川县| 曲麻莱县| 珲春市| 武穴市| 淮南市| 平度市| 靖远县| 阿拉善盟| 肥东县| 平舆县| 临邑县| 淅川县| 蒲城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