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荊楚帝國 正文 第八十二章 難處2

作者/貳零肆柒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王翦大聲說話的時候,護軍趙亥的目光正好看向這對站在一起低語的父子。王翦是昌平君熊啟舉薦為將的,趙亥對他的一舉一動都盯得很緊。好在秦軍不是護軍負責制,是將軍負責制,今年年初的大撤退趙亥雖然強烈反對,甚至以解除王翦兵權相協,最后也還是妥協。

    王翦沒看到趙亥的目光,他說完話又看向那些仍在激烈爭論的謀士。四十萬人前出近千里作戰,后勤如何支應肯定不是幾個時辰能確定的。他打了個哈欠,走向幕府后方的寢帳,第二天早膳過后,腹心劉池等人才紅著眼睛前來稟報。

    “若無挽馬,此”劉池看了身旁的王敖一眼,王敖也是一雙紅眼睛,他沒說話,板著臉任由劉池開口。“此戰不”

    還沒有聽清那個不字,王翦就咳嗽一聲,問道:“以四十萬人計,每日需粟米幾何,需干柴幾何,需芻藁幾何?”

    “冬日,每人每月需粟三石,為便輸運,可先舂之”劉池是腹心,回答士卒所食粟米他是按照軍律來。軍律上寫的是每月,忽然換算上成每日,他一時算不過來。

    劉池結巴,他身后的法算已經算好,快寫在木槧上遞給他。劉池看了一眼木槧才道:“士卒每日食米醬三斤半有余。”

    “每日三斤半有余?”王翦半瞇著眼睛,重復了一句,“如此全軍”

    “如此全軍”又一片木槧遞了上來,劉池再答:“四十萬人每日米醬需一百四十二萬斤有余。”答話再看下一片木槧,又道:“四**車可載四千斤,此需、需三百六十輛四**車。冬日不由官道而行,故每車需四服馬或四仆牛,如此需馬牛一千四百四十。”

    劉池不待王翦問便把問題全說清楚了,王翦點點頭再問道:“干柴若何?”

    “每卒每日需干柴六斤”劉池還是看著木槧作答。

    “六斤?!”王翦聞言睜大了眼睛,大撤退以前,他從未關注過軍中的干柴。干柴都是沿途打的,這也是輔助人員的常職工作之一。深入敵國,打柴最方便的是拆屋,岳家軍凍死不拆屋來源于此。每日干柴的消耗本就比粟米多,幾十萬大軍冬日行軍,需要的干柴就越多。

    “稟大將軍:然也,冬日奇寒,非有三斤干柴不可。”剛才是劉池念法算給的木槧,現在是通糧官出來作解釋。“即便三斤干柴亦憂不足,若再有一斤炭”

    “三斤亦過多,焉能再加一斤炭?”王翦大搖其頭,他轉而問道:“荊人逐我,似有熱食,卻不見荊人生火,此何故?”

    追得近的時候,聯軍與秦軍只有二十里,二十里在6離鏡的視界之內。與冷颼颼的秦軍士卒相比,王翦曾多次看到楚軍士卒捧著熱騰騰的飯羹,直到今日他都還不知道原因。

    “此荊人用蜃灰之故。”王敖對此倒很清楚。“荊人將飯醬肉羹置于小鐵匣之中,小鐵匣又置于大鐵匣中。大鐵匣中再置蜃灰,食時灌水,小匣須臾滾燙”

    “確如此?!”不說王翦,便是劉池這些謀士聞言也驚訝不已。

    蜃灰不是什么神奇的東西,周禮秋官司寇中就說:赤氏掌除墻屋,以蜃灰攻之,以灰灑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蟲。除了驅蟲,湅帛的時候也加入蜃灰。

    但用來熱飯羹,還是次。蜃灰加水生熱的現象古人還是知道的,漢代陶弘景就曾在神農本草經里記載: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未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飲之,則腹痛下痢。

    “齊軍士卒曾食荊人飯羹,故而知也。”王敖的消息是國尉府看來的,國尉府的消息則是從齊國打聽來的。一年都沒吃不到幾次肉的齊人至今仍對楚軍的大鐵匣念念不忘,不少人保留了鐵匣用作食具,但凡說起便眉飛色舞。

    “我軍亦可如此啊!”王賁聽著聽著留出了口水。寒冷徹骨的冬天不生火也能吃到熱食,想想便是件幸福的事情。

    “我軍”王敖眼睛微微一眨,道:“大王頗為關切此事,料想明年可也。”

    “明年?今年為何不可?”王賁一急便要拽住王敖。“冬日米醬生冷,無柴不能烹煮,唯有含在口中暖化才得以下咽,你可知、你可知有多少士卒”

    急撤退中死了許多士卒,也死了不少王氏的親衛。他們都不是戰死的,而是凍死的。

    “無禮!”兒子激動,王翦立即呵斥。待兒子低頭,他才道:“此事本將早已稟明大王,大王甚是關切。然則今年攻齊又在冬日,不知蜃灰之食為何要待明年?”

    士卒成批成批的凍死很傷士氣,所以王翦即便知道干柴倍于米醬,也不敢削減分毫。真削減事情如果傳出去,將率士卒必然要怨恨自己。正因不想將率士卒怨恨,王翦追問蜃灰熱食。他看見過楚軍士卒手上的鐵匣子,那東西不大,由此可知里面的蜃灰并不多。

    “此難也。”王敖有些后悔回答了這問題,因為這還是國尉府的秘密。

    “何難?”低頭的王賁又抬了頭,不顧老子的瞪目追問。

    “蜃灰者,以蜃貝燒之。”王敖道。“今我軍雖已滅趙,然趙國沿岸并無良港,故我不得蜃貝。不得蜃貝,便無蜃灰。飯羹可以蜃灰灌水熱之,無蜃灰奈何?”

    知道未必能做到。雖然黃河上游的齊家文化今甘肅廣河齊家坪一千年前就有燒石灰巖以得石灰的考古現,但那是黃河上游。中原地區要到漢代才開始煅燒石灰巖,先秦是煅燒貝殼,主要是在齊國。即便沒有戰舟的威脅,秦國想要大量的蜃灰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原來如此。”王翦暗嘆一聲,他失望間看向劉池,問道:“干柴幾車?”

    “干柴”劉池看著手上的木槧,找到最后一個數字,道:“蜃灰,非、非也!干柴、干柴每日需六百車。”

    “六百車?”王翦琢磨著這個數字,“馬牛需兩千四百?”

    “稟大將軍,然也。”劉池連連點頭。剛才他腦子里想的是蜃灰,說錯了。

    “芻藁幾車?”王翦繼續問。

    “軍中有戎馬四萬五千匹,有仆牛兩萬五千頭。馬一日食三十二斤,牛一日食八十斤,故而、故而,馬料每日需三百六十車,牛料每日需五百車。”劉池按照木槧上的數字作答。“此需牛馬三千四百四十。”

    “共計幾何?”王翦仰著頭噓了口氣。這一次人數比上一次要少,但因為要自備干柴,所需的后勤物資反而要比上次更多。

    “共計一千八百二十車,”這次劉池沒看木槧,心算出一個數字。一車即一噸,這是一千八百二十噸。“需馬牛七千兩百八十匹。”

    “如此十日便需七萬兩千八十匹馬?”王翦苦笑。他手上就只有七萬多匹挽馬,這些馬也就支撐十日行程。而這十日還包括返回,也就是說,七萬多匹挽馬只能讓四十萬人前進五日,第六日便支應不上了,因為那已在補給極限之外。

    五日,即便馬車一日行九十里正常是六十里,也只有四百五十里,臨淄還在幾十里外。他沒注意到的是,五日沒有包括挽馬自身的消耗,如果是四匹挽馬兩名御手,哪怕按照減量的每馬每日三十二斤八公斤計算,日損耗率也有34,十日則是34,

    這就是說,輸運過程中有三分之一的物資要消耗在往返的路上,只有三分之二的物資能運到目的地。反過來,要想每日收到一千八百二十噸物資,起點每日則要出兩千七百五十七噸,即兩千七百五十七輛馬車。只有這樣,終點每日才能收到一千八百二十噸物資。

    兩千七百五十七輛馬車,需要一萬一千零二十八匹挽馬,十日則是十一萬零二百八十匹挽馬。再加上十分之一的備馬,大約是十二萬匹挽馬。必須有十二萬匹挽馬才能支持秦軍攻占臨淄,軍中現在有七萬多匹,國尉府或許能再調來四、五萬匹。等于單靠馬匹,秦軍如果沒有大量繳獲,只能止步于臨淄。

    換作以前,不要說十二萬匹挽馬,便是翻一倍二十四萬匹挽馬,三十六萬匹挽馬也不成問題,有問題的是路馬車太多,如果道路不夠寬大,馬車將把整條道路擠滿,造成整個后勤癱瘓。大秦對道路的執著是他國所不能理解的,正如他們不理解總動員和總體戰。

    “仆牛若何?”十二萬匹挽馬是不夠的,王翦只能轉而問起了牛。

    “仆牛每日只可行六十里,每日需食八十斤。”提起仆牛劉池就搖頭。牛走的慢,吃的多,雖然牛只要吃藁不要吃芻,也不像馬那樣嬌貴,但長途輸運牛處于完全的劣勢。

    不用舟楫、不用馬車、不因糧于敵,僅僅靠仆牛支應戰爭后勤,后勤只能在五百里之內,并且,因為牛車的低效,路面還要很寬大,好在北方冬季平原地區不存在這個問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德钦县| 凌云县| 朝阳县| 梅河口市| 邓州市| 遵义市| 昭觉县| 天峨县| 红安县| 金湖县| 陵川县| 临西县| 新竹县| 三江| 蒲城县| 宁安市| 延寿县| 罗甸县| 沂源县| 武定县| 望城县| 朔州市| 遂溪县| 秦皇岛市| 龙陵县| 高淳县| 得荣县| 麻阳| 太保市| 海安县| 余干县| 株洲县| 新兴县| 宁陕县| 湘潭市| 烟台市| 界首市| 郓城县| 来凤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