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煤價大約4-5錢一噸,鐵礦價少于此數,算上石灰石——蜃灰此前購于齊國,多由貝殼燒制,價格高昂。現在開始燒水泥,蜃灰已不值一錢,一噸生鐵所需的物料成加起來也不超過5錢。來燃料成就占生鐵總成的7%,部物料成加起來占總成85-9%左右,生產一噸生鐵成控制在3錢以內。 只是,運輸成不包含在內。一家冶鐵廠所需的煤炭(木炭)、鐵礦石數量極為驚人,如果沒有水運,那么3錢很有可能會變成1錢甚至更多。 民國時期,國經濟委員會對幾種主要運輸方式曾有過估價(分/噸公里):帆船,-1分;輪船和汽艇,-15分;鐵路3-17分;大車5-165分;獨輪車1-14分;駱駝1-分;卡車1-56分;驢騾馬,133-5分;人力,14-5分;黃包車,-35分。 數據雖然不能適應兩千多年前,但各種運輸方式的數值比較還是可以參考的。鐵路比水運貴,但貴不到一倍,若換成大車,那就要翻一兩倍了。楚國水系縱橫,大宗貨物基依靠船運,可河流流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馬拉鐵路的實際成未必比船運高。 冶鐵是楚國手里的一張大牌,水泥是第二張,馬拉鐵路則是第三張。念及此,熊荊笑道:“你不必擔心,鐵價已非常非常低廉。” 熊荊話語夾雜著后世語,封人不解其詞但覺其意。他還是有些疑惑,這時候工尹刀在耳邊聲的了一句,他眼睛子當即瞪了出來,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以為工尹刀錯了。 “臣弗信、臣弗信也!”封人緊接著搖頭,連連搖頭。 他的反應沒什么奇怪,熊荊當時也不相信一噸焦炭生鐵不到3錢,一噸木炭生鐵不到1錢,但物料成明擺在這里。冶鐵行業身就是物料成占大頭,以量獲利的行業,里面沒什么花頭存在。震驚是正常的,只能之前生產規模太,未進行熱鼓風的情況下燃料利用率太低太低,再便是鐵稅因為學習齊國,收得太狠。 “沒有什么不信,你不知市井鐵器賣多少錢嗎?”熊荊笑問道。11錢一斤和75錢一斤相差實在太過于懸殊,使得物價極為昂貴:一把七斤五兩銅鋗售價7錢,一個家用的鐵釜售價9錢,一把鐵耜售價8錢,一個三晉鐵犁售價45錢,一個鐵帶勾5錢…… 這是去年的物價,今年造府焦炭生鐵開始量產后,這些都將成為過去,楚國生鐵出來的器具或將橫掃下,把下其他鐵商擠得部破產。 “臣弗知。”堂堂官員,怎知大市器用價格。 “你回家問問家宰就知道了。”熊荊又看向工尹刀:“你還是沒有拉出鐵絲。” “臣……”工尹刀身子一緊,躬身道。“臣已在設法拉出鐵絲,此也需水力,牛力不及也。” 鐵絲難也難,不難也不難。不難到公元前的凱爾特人都搞得定,難到明代工開物才有拔鐵絲方法記載。拔鐵絲或許需要水力機械,但最關鍵的還是含碳量不能高于6%,同時每兩三次拔細都需要再次退火。 鐵絲是生產鎖子甲的關鍵,當年竊明很火的時候,sb整版整版談論,拔鐵絲造鎖子甲自然也在其中。如此久遠的事情熊荊大多忘記了,可‘邊拔邊退火’這一句他還是記得的。 “版筑之法筑城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時日?”熊荊只是提了一下鐵絲就不再理工尹刀,而是問封人和司徒有關筑城的細節,他需要知道夯土和混凝土的效率差別。 “版筑之法,城旬月可成,大城用工數萬,非數年而不可成也。”封人答道。“筑城之始,又需量工命日、分財用、平板于、稱畚筑、程土物、議遠邇、略基址、其鍭糧、度有司,后方筑城。” “和版筑類似,我以鉅鐵為骨,四周夾板,再以混凝之土為肉,灌入夾板之中。”熊荊指著眼前的混凝土柱,起他理想中的筑城。“數日后,再以混凝柱為支撐,我再結鉅鐵成,變柱為板,灌入混凝之土,可成一樓;其后再澆柱,柱成再澆板,如此反復而上……” “敢問大王,何以為墻?”封人雖老,也沒有見過后世造樓,但也能領會熊荊的意思。 “以磚為墻。”熊荊答道,這時候陶述也拿出一塊仿造后世的紅磚。“匠人一日或可砌磚千塊,只是暫時還不知墻需要多厚。” “以磚為墻?”封人吃了一驚。磚即瓴甓,瓴甓是很貴的東西,一枚需8、9錢。 “也可以石為墻。”熊荊知市面上的瓴甓很貴,可混凝府的磚只是紅土磚。 “亦要運石。”封人想到運輸就搖頭,夯土最大的優勢就是就地取材。 “那就就地燒磚。”熊荊武斷道,“以混凝之柱為架,磚石為墻。三層當有四丈。亦可建六層八丈、九層十二丈。” “十二丈?!”不單封人,陶述、工尹刀也驚嘆不已,此完出乎他們的想象。 “如能深挖地基,加大支柱,十二丈輕而易舉。”熊荊斷然道。“以混凝法筑城,快、牢、更是高不可攀,讓人望之莫及。他日再戰,敵數倍于我,我若有堅城,敵不可破,只能分兵包圍,舍城而進。如此是深入我境,是分兵不止,后顧有優。待敵兵疲糧盡,只能退兵。” “臣聞所未聞也。”熊荊的東西已經超出了封人的想象。版筑之法,一版六尺,郢都城墻有幾處高達到八版,即945米,但代價卻是地基寬逾二、三十米。地基沒有這么寬的地方,只能修六版,高不過71米。下各國,八版四丈八尺的城已經是頂的高度了,建八丈之城、十二丈之城,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今日你們已經聽見了,他日你們還會親見。”熊荊環視群臣,如此道。“筑城之重,事關社稷。今日之難,不在鉅鐵,而在鐵絲、磨粉和動力。鐵絲和動力終會解決,這磨粉……” 用磨盤磨粉在熊荊看來是極為落后的。他不知道的是:磨盤、或者輪碾機,正是水泥工業初時所廣泛使用的磨粉設備。187年棒磨機獲得專利,管磨機緊隨其后,原始的球磨機起源雖然很早,但用于水泥磨制是在1893年第一臺以礫石為介質的球磨機出現以后,此時距離水泥發明已近七十年。 眼下誰也沒有發現粗磨水泥的質量問題——陶述等人沒有見過現代水泥,自然發現不了;熊荊不懂建筑,只有大概的印象,可水泥生產成大部分磨粉上,想要筑城,就必須解決磨粉。 “臣自當竭心盡力,以成磨粉之器。”工尹刀和玉尹對視一樣,如此道。 “有些事,不是竭心盡力就能做成的。”熊荊讓兩人免禮。“這是思路問題。 譬如:一物比水重則沉于水,一物比水輕則浮于水,這是表像。兩士力斗,力衡則相持,力不衡則分勝負。物與水相斗,物排開水之重等于己重,則剛剛浸沒;重于己重,則浮出水面;于己重,則沉至水底。 既然物之沉浮與排開水之重有關,那鐵釜也可浮于水,以鐵造舟也可浮于水。同理,江海之間有水,地之間有氣。鳥飛于是因兩翅扇氣,一物若能比氣輕,自然能浮于空中。” 舉例好幾個例子,轉了一圈,熊荊再道:“萬事萬物都有其理,只是凡人不見。若能窺知地之理,自然能借而為用。排水之重決定沉浮乃地之理,窺知之后可造鐵舟,此為借而為用;溫度乃萬物成化之理,借而為用,可冶鐵化銅。 磨粉之法就在我等身邊,不覺不究,自然無法窺知其理,也就無以成磨粉之器。所以,竭心盡力無用,善于發現、歸納、總結、演繹方才有用。” 熊荊很少如此長篇大論,可他得卻是至理,臣吏工師個個細聽,他身后的史官則揮筆疾書,生怕漏掉一個字。 “好了。我完了。”熊荊如此結束道。“事在人為,我相信磨粉終能解決。下面是看……” “請大王至陶瓷府。”工尹刀道。他知道大王善百工,一如造府就沒日沒夜,恨不得住在這里不走。有一次議事議到半夜,弄得太后親來造府,所有以后每次安排都以懸車時分為限。 “恩。”陶瓷是牟利之器,更是華夏至寶,只是熊荊什么也不懂,只能任由工匠施為。 殷商時期便有了青瓷,這點出乎熊荊之外,他從未想到瓷器歷史如此悠久。當然,這是原始瓷,有人覺得這不是瓷,而認為最早的瓷出現在東漢浙江慈溪上林湖窯。 可不管怎么,瓷土在這個時代已有應用,只是礙于火溫,燒出來的東西會透水。火溫猛然提升到16度后,瓷器當然能燒出來,但火窯承受不了火溫,改建火窯又花了許多時間;再就是瓷土挑選——熊荊要求燒出白瓷,以及上釉等工藝的改進。時至今日,瓷器在陶述、工尹刀等人看來,已經是大成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