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秦魏三路伐楚,楚國只能拒堅城而守。魏國糧秣不能支撐,還有占下之半的秦國提供粟米。秦國三百多萬戶,一年可結存近億石粟,供養七十萬大軍毫不費力。滅國都不是問題,何況只是擊破王城,真正的問題在于齊趙兩國作何決策。 戰國史基本就是一部群毆史,分化敵盟、團結友邦才是勝敗的關鍵。楚國正是因為楚懷王時期外交上的猶豫不決,在聯齊拒秦和連秦伐齊之間搖擺不定,才落得東遷蔽地的下場。 齊國雖然已經衰敗,但復國后幾十年休養生息,力量不可覷;趙國士卒不輸秦國,可他體量太,甲士不足,難以和秦國抗衡,但如果他與齊國一起救楚,就很讓人忌諱了,或者他不救楚而伐燕,真成事了那又將是秦國的勁敵。 戰爭,非決勝于沙場,實決勝于諸國之廟堂,更決勝于縱橫家之口舌。衛繚提及齊王時,齊王的心臟正噗噗噗地亂跳,他難以置信的問:“下邳以北真盡歸我齊國?” “然也!”屈光言辭鄭重。“下邳將贈予可嘉公主為封地,以示我楚國交好之意。” “下邳、下邳也交予我齊國……可嘉公主?哈哈哈……”田健大笑,他真是太高興了,這可是六百里地啊。六百里雖只是沂沐水道以東,不包括魯地,可也只有齊湣王之前,齊國疆域才到達過下邳。齊國正是因為滅宋被各國仇視,方有五國伐齊。以前為得到差一點滅國,現在居然送給了自己,怯弱如田健也真的動心了。 “大王萬不可!”后勝使了一個眼色,立即有一個大臣出列。 “卿何言?”田健看著他,有些不解。“下邳以北盡歸我齊國,有何不可?” “當年楚國大子橫為歸國即位而許我齊國淮上之地五百里,先君湣王信之,準大子橫歸國即位,不料大子橫悔而不踐諾,大子橫如此……” 跳出來的大臣是個老頭,話慢條斯理,屈光見此忙道:“大王若不信,可今日派兵至下邳接收城防庫府民策,先得我地,再派兵至陳郢不遲。寡君以勇信治國,豈有不踐諾之舉?” “哈哈……,今日便可派兵至下邳?”田健又是一陣大笑,他眼淚都笑出來了。那個老臣翻出陳谷子舊事,的就是楚國言而無信,但屈光承諾可先收地后派兵,那就沒這個問題了。 “大王,”后勝兜不住了,只能自己上。“若我齊國出兵救楚王,秦國日后必記恨于我。他日與魏國、趙國、燕國,四國一共伐我,奈何?” 一提秦國田健就像霜打過了的茄子,頓是無精打采。大將軍田洛也幫腔道:“稟大王,若秦魏趙燕四國伐我,齊軍不敵也。” “敬告大王,趙國與秦國世仇,又素恨燕國,若秦魏伐齊,他自當伐燕。大王可許趙王,若秦魏燕三國伐趙,齊國可救之,而我楚國亦諾之,若他國伐齊,楚國必救之。以齊楚趙三國而抗秦魏燕三國,何懼之有?”屈光勾畫出齊楚趙三國對秦魏燕三國的戰略圖景不,又道: “齊國有五國之伐,幾近亡國,秦國有五次合縱,卻強霸至今,何也?非秦國之變法,非秦國之士卒、非秦國之甲兵,乃秦國之地利。 鴻溝一開,榮陽為下中樞,此重兵之地,而榮陽之西又有成皋,成皋之西又有鞏洛,鞏洛之西又有新安,新安之西又有澠池,澠池之西又有函谷,函谷之西又有桃林。非舉關東六國之力,不費數年之功,難破秦國。 齊不然,齊南僅有穆陵,東或有高唐,北幾無防也。若不結盟南北,再受攻伐又退至即墨乎?魏國已助秦為虐,秦若伐趙,趙必請我楚國救之,憑此,我楚國當使齊趙盟好,互相不再攻伐。尚若齊、楚、趙三國一共伐秦……” 大司馬府作戰司那份報告描繪的戰略構想由飛訊告知了屈光,屈光自然以此服齊王。他到關鍵處故意賣了一個關子,好吊齊人的胃口。他轉問齊國眾臣道:“君等以為如何?” “還能如何?”后勝不悅,“屈大夫已言秦國據有地利,難以破秦。三國伐秦無用,事后秦國將擇其一國而伐之,你楚國有魏國為屏,自然無憂,我齊國與秦國接壤……” “國相繆矣!”屈光大聲打斷。“秦國難破,只在榮陽以西,若我楚國、齊國、趙國三國伐秦而分秦之東郡,齊國當不再與秦國接壤,試問秦國如何伐齊?若齊國海路助趙國滅燕,陸路助我楚國滅魏,何憂之有?” “尚若楚國與趙國一共伐我?”包括后勝,一干齊人都在思考屈光提出的三國共分秦東郡之議,越來越多人點頭,唯有大將軍田洛一直忌諱楚趙聯合伐齊。 “然也。楚趙或可伐齊,那齊國今日為何不笑納楚國下邳以北之地?”屈光反駁道,“下邳以北歸于齊國,楚國如何伐齊?齊國公主又為楚國王后,楚國怎會伐齊?楚趙伐齊,秦國豈非大悅,楚趙兩國為何要自亂陣腳、株伐同盟?”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田洛啞口無言。三國真結盟,對齊國確實最有利,因為齊國不再與秦國接壤,且黃河以南,浮陽、饒安兩城自然也會還給齊國,齊趙兩國將以黃河為界。若是助趙滅燕,又可以分得更多的城邑。 這些都是好處,壞處就是一旦伐秦不成功,那秦國很有可能伐齊。伐齊時若楚國不救齊國,反趁機索要下邳以北之地,那齊國又將回到原地,甚至還有亡國之危。 孰盟孰不盟,這是真個問題,尤其是在合縱連橫時代,外交素來重于內政。朝會很快就在齊王田健的托詞中散去——歷來縱橫家都需言于外朝,與舉國朝臣相辯,外朝之后,國策才議于正寢燕朝,至于最終君王會作何決定,那就很難了。或緣自近侍佞臣之一語,或僅因床榻嬪妃之一哭。 “嗚嗚嗚……”華燈初上,田健來到麗妃寢時,聽到麗妃在哭。 “愛妃何事悲傷?”田健不是個好大王,卻是個好丈夫,他不但勸慰愛妾,還將其抱起,摟在自己懷里。 “大王,可嘉已和楚王納征請期,然妾聞楚王將薨……嗚嗚……”麗妃眼淚更甚,“便想,若楚王真的薨了,他日可嘉將嫁于何人?” 先秦之俗,告廟才算真正結婚,未告廟大可跑回娘家繼續嫁人。無貞操的時代,性是自由的,上巳節、或者不需上巳,只要和哪個姑娘看對了眼,大可帶著她到樹林里一番野戰,孔子不就是這樣生出來的嗎?正因如此,婚禮之后不能同房,而要困居,三月后告廟方行合床之禮,這樣才能避免喜當爹。 可嘉公主與楚王不婚禮,親迎都沒到日子,所以田健很詫異:“愛妃何出此言?可嘉乃齊國公主,楚王若薨,何人不可嫁?” “大王,大王不知……”麗妃眼淚不止,“可嘉生時便有人言其害夫,她與楚王剛剛請期,楚王便薨,世人必以為可嘉真害夫也,他日何人敢娶可嘉為妻?” “哼!”麗妃的理由很牽強,田健聞言依然不悅,“此必是那幫術士所為。” 麗妃再道:“妾聞楚使就在臨淄,大王何不廢了可嘉與楚王之婚約……” “廢了婚約?”田健一愣,他很自然的搖頭:“此不義也,若行,下必笑我齊國。” “那大王不救楚王,下便不笑我齊國了?”麗妃再讓田健一愣,她再道:“楚王乃大王之婿,大王不救,下人不但笑我齊國,還將輕視大王。且妾聞之,楚王以未齔之齡三敗秦國,此下之真英雄也。大王若救之,楚國今后世世親齊,齊國必有后福。” “愛妃是要寡人發兵救援楚王?”田健疑惑,臉上看不出喜怒。 “妾只愿大王或廢了婚姻、逐了楚使,或應楚使之請,出兵相救。”麗妃淚汪汪看著田健,人見人憐。“若跋胡疐尾,不但害了可嘉,還害了齊國,更使下人輕視大王,不可也。” 這么體己的話真到了田健心里,可田健的苦惱也在此處:救女婿可得六百里地,何樂而不為?但秦國是一座大山,壓得人直喘不過氣來。他苦惱道:“寡人也不想跋胡疐尾,然秦國、秦國可畏啊!” “妾聞楚軍鉅兵鉅甲,僅萬余人便一戰而破二十萬秦軍,殺秦軍大將軍辛梧,若我齊國士卒亦有鉅兵鉅甲,秦國何懼?”麗妃適時再勸。 * “成與不成,全在麗妃了。”稷下學社,淳于越舉爵遙請屈光和韓終,然后仰頭痛飲。 “成與不成,我楚國都牢記淳子、韓君之今日之助。若無君之提醒,又怎會有此策。”可嘉返齊博得了麗妃的感激,丈母娘再為好女婿話,那是自然而然。 “若是大王仍是不允,無我齊國之兵救之……”飲完一爵的淳于越不由問道,他當然希望楚王不死,有一個不服秦的楚國擋著,齊國安全的很。 “我羋姓公族已聚,若齊國不發兵,那便十數萬打四十萬,不死不休!”屈光決然,罷一爵干盡,不作他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