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唐朝好地主 正文 第302章 插秧忙(第六更!求訂閱啊!)

作者/木子藍色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身體稍好一些,張超便去了鄉下。

    正是暮春時節,春粟已經種下,不過張家的秧田里卻有許多人。秧苗已經長成,開始拔秧栽禾。

    撥秧是個辛苦的活,扎個馬步蹲在田里,一點一點的把秧苗從地里撥出來,還得心,不用能蠻力,要不然嫩嫩的秧苗就斷了。這就需要秧田管理的好,曬田和水得控制的精準,這樣拔秧的時候,秧才容易撥,也不會沾太多的泥。

    右手撥秧,左手整理,湊成一把之后,還要在水里慢慢的把根上的泥洗凈,要不然把秧挑到田里去會相當的麻煩。

    “好一派熱鬧的生機景象。”

    孫伏伽站在張超的身邊,看著秧田里那一派忙碌景象。

    這位大業三年的進士,武德五年的秀才,通過禮部試又通過了吏部試,結果授官的時候只給了他一個八品校書郎之職。

    孫伏伽免官之前可是御史中丞,這已經是御史臺的次官,通常再往上就有機會進入三省,不出十年,往往都有機會做到宰相的。可是現在,卻只授了個校書郎。這還不如當年他在隋朝考取的進士,好歹當時他還做了尚書令史。

    當年與他同科的進士五人中,就有一個是房玄齡,可如今房玄齡也是秦王府要員。也不知道最后吏部是怎么想的,給了他一個校書郎不,還把他調到了東宮,分到了崇文館。

    孫伏伽于是成了張超的屬下,既是張超的門生又是張超的屬下。

    不過做張超的手下也有個好處,比如現在,張超跑到鄉下來,于是孫伏伽也跟著馬周、岑文來到了張家溝,孫伏伽也成了光榮的張超秘書了。

    這次打仗,張家的長工也有上百個去當兵了,這讓張家也有點措手不及,不得不臨時招短工,可關中好多青壯男子都去當兵了。

    現在張家秧田里拔秧的就基上都是群婦人和姑娘,七八歲的也有。

    秧被撥出來,整理洗凈后扎成一只只的秧把,有專門送秧的少年們,他們背著柳筐或挑著柳筐,把秧送往稻田。

    一塊塊的梯田里,不少張家的長工短工男人們,趕著牛推著耖,正進行插秧前的最后一次碎地平整,田里放滿了水,地耖平后,還有男子挑著一擔擔的沼肥,進行施肥。一畝地,二十擔的沼肥,這相當于基肥。加上之前施的肥,一畝地已經相當于有兩千斤肥,以后還要追加幾次肥,起碼還得千斤左右。

    張家溝已經建了許多個發酵池,另外長安城外也有許多干肥場。

    “一畝地施如此多的肥,真是驚人。”

    “沒有肥,如何長的出好莊稼。”

    張超看著那片忙碌的梯田景象,心里十分自豪,他將帶來的是新的耕種方式,在有限的田地里,提高產量。不再只是粗放式耕種,田地有限,也沒有那么多的地可墾種,但新的耕種方式,讓田地提高產量,卻是有很大的空間。

    一畝地一年施加三千斤左右的有機肥,將能充份的保證張家梯田水稻一年起碼五百斤的產量。

    四十擔沼肥,這是個很大的數字。一畝四十擔,這里一千畝,那就是四萬擔。

    光是插秧前,給每畝地澆二十擔肥,就是個很大的勞動量。一個壯男子,一天從張家溝運肥過來,動用騾車,也頂多澆個兩三畝地。

    更別,這么多的沼肥,還得需要很多發酵池。

    “如果畝產真能達到五百斤,我覺得就算漚這么多肥和運肥澆地比較辛苦,但也非常值得。”孫伏伽心里算了個賬,來如洗澡溝這樣的荒坡,還是頭一年,就算一季產一石都算不錯了,現在張超弄成梯田水田,施那么多肥,結果有望一季產四石,這等于翻了四倍。

    一畝荒地變成了四畝坡地,相當于三畝左右不錯的田。

    僅這片梯田,張家就等于讓張家溝一下子多出來三四千畝地的收成,若把張家其它的兩千來畝地算上,那些地也施足肥,產量翻上一倍,等于又多了兩千畝地。

    張家溝一個村子,突然多出了五六千畝地的收成,這有多驚人。

    若是整個白鹿鄉都用上這肥,都施足了肥,豈不等于產量翻倍,田地增了一倍?

    關中如今每年糧食有缺口一百多萬石,如果部用了張文遠的這種種田法,施足肥,豈不是關中產量能翻倍,那關中一下子就能糧食自足了。

    孫伏伽也知道想一下子把這種方法推廣到整個關中有些困難,土地施足肥也不容易,成也有不少。

    但是,一千道一萬,能夠讓土地產出翻倍,這都是驚世駭俗的。這個肥的成,也完是可以忽略的。肥的成高,豈會比朝廷每年從關外辛苦無比的運糧進京更高?

    “三郎,把這方法整理出來,向國推廣,能讓多少人不再餓肚子啊。”

    張超笑笑。

    “嗯,我在長安建立了肥廠,今年又已經開始在洛陽等多地建立肥廠,我將源源不斷的向百姓提供這種優質高效的肥料。”

    馬周在一邊笑笑。

    孫三郎的想法永遠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如孫伏伽之樣的官員,發現了增產的好辦法,首先想到的是獻給朝廷,或者是為名。但張三郎,永遠會是馬上去開作坊建廠子,讓自己賺錢。

    張超還讓人去各地準備跟當地豪族一起合伙開肥廠。

    他的干肥廠的產品干肥,還準備銷往各地呢。雖然干肥不如發酵池弄來的沼液肥效更好,但卻能夠長期保存和遠距離運輸銷售。

    沼液肥只能是在田莊里,現取現用。

    但制成干肥,肥效雖減了一些,可依然比傳統的漚肥堆肥效果好很多,而且還利于保存與運輸,能成為一項真正的商品。

    其實農夫雖然見識少,可也不少智慧。

    對于一樣新鮮的事務,他們也許會猶豫。可只要親眼看到了效果,那么他們就不會再有疑惑。

    起碼,張家溝的村民,已經部都在使用這種新的肥料,他們也按照張超教導他們的方法施肥。基肥、追肥,什么時候施肥,每次施多少,這些也都是學問。

    張超對于這些村民們,倒也很大方,幫他們修了一個發酵池,教他們如何把各種垃圾、肥料等發酵成沼肥。

    現在張超已經準備著手讓張家的工程隊開展一項新業務,就是在各地鄉村,幫鄉民們修建這種發酵池,讓鄉民們自己漚沼肥。

    “水稻的產量比起粟麥要高,但伺弄起來卻要精細的多,要求太高了,不但要求肥足,更要求水足。關中大多數地方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張超也有些感嘆,水稻若是選的種好,再精心耕種,確實產量不低。但種稻比種麥粟,要多出許多人工來。

    關中這塊地方,從秦漢到如今,其實開發的已經很厲害了,能墾的地方都墾了。地方不大,人口卻太多。加之此時朝廷對于河套以及河湟等不錯的農耕地的失控,發的讓關中的耕地顯得稀少。

    只一個河套平原,那可是極富裕的一塊土地啊,前套后套加起來,風水寶地,但現在西套的朔方在梁師都手里,東套的前套和后套,都在突厥人手里。

    至于河湟谷地,卻是被吐谷渾人占著。

    另外,關外的江漢地區,開發則很不足,只有江漢平原開發了,但更多的地方還相當落后,甚至原始,那邊地廣人稀,耕種水平更是落后。

    基上還是一季,若是在這些地方推廣肥料,搞精耕細作,實行二季耕種,湖廣熟,天下足啊。

    不過開發湖廣,還得到宋朝呢。

    現在,那邊也就長江邊上和漢江邊上的部份地區算是開化的,其余的地方還有許多蠻族,被視為蠻荒之地。

    “三郎在想什么?”孫伏伽現在來佩服張超了。

    “我在想,這片溝坡幾年能夠開發完成。”

    “我也很期待見到那一天,到時這里水波粼粼,果樹蔥蔥,雞鴨成群,牛羊遍地,稻花香里,劃一只船,在荷葉中穿行,采點蓮蓬菱角,釣幾尾鮮魚,就在船上生火煮食,這樣的生活,想想就無比愜意啊。”孫伏伽想象著那景象,都不由的有幾分沉醉了。

    “我打算過些日子就在下面建些房子,部是臨水而建,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后面帶個院子,前面帶個碼頭,有幾間客房,剛好能住上一家人。”

    “建這樣的房子?”

    “出租,長安城里住膩了,可以到我這里來休閑度個假,就如你所的,到山上去抓放養的雞,到水庫里釣魚,去摘蓮蓬采菱角,享受鄉下的寧靜與自然。”

    “而且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里為大家準備好房屋,我們還提供仆傭幫你打掃房間,提供飯菜等。不需要花錢置業,也不需要時常派人照顧打量,你隨時可以來,來了就能享受,隨時也可以走,沒有半點牽掛。”

    孫伏伽聽了之后,很是心動。

    “這樣的屋很不錯,到時建好了我一定要租一棟。”

    “當然沒有問題。”(未完待續。)u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张家口市| 垦利县| 开远市| 特克斯县| 沾益县| 绥宁县| 湖南省| 揭东县| 大新县| 洞口县| 徐闻县| 顺昌县| 南开区| 烟台市| 股票| 海口市| 永吉县| 城固县| 塔河县| 易门县| 靖江市| 礼泉县| 冀州市| 尉氏县| 松潘县| 香河县| 南汇区| 平顶山市| 弋阳县| 黄冈市| 达州市| 青铜峡市| 泰和县| 泗水县| 竹溪县| 临邑县| 辉县市| 泰宁县| 建湖县|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