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唐朝好地主 正文 第873章 叩宮門

作者/木子藍色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襄陽。?

    百官已經有好多天沒有見到皇帝陛下了。

    自李出京前往河北,出任燕云節度使,當了使相之后,皇帝陛下在那天早朝甩袖離開后,就再沒有早朝過了。

    皇帝也不來皇城的中書門下了。

    反正,從此君王不早朝。

    宮門緊閉,沒有皇帝旨意官員根見不到皇帝。

    御史臺。

    一群御史圍在一起,都是長吁短嘆。誰也料不到,皇帝會玩這么一手,來了個避而這見。

    “劉中丞,這樣下去可不行啊。陛下這是故意跟我們拖呢!”

    言官御史向來膽子大,一般官員哪怕看出皇帝的用意,也不好明。可這些御史卻無顧忌,他們天生就是用嘴殺人的。

    要是連指出皇帝不是都不敢,還當什么御史言官啊。

    “陛下身體不適,不上朝理政,那咱們就去中書門下,找中書門下的諸位宰相。”有御史大聲道。

    李出外了,可沒倒下,最讓他們火大的是,皇帝來了個君王不早朝,躲在深宮不出,他們上奏、求見也都沒用。

    奏章如石入大海,求見也從沒得到許可。

    而李的那些亂政,還在推行著。

    理論上來,李的那些新政,其實是中書門下推行的。那是李提出,然后經過了中書門下同意,皇帝準許,最后形成公文政令推行天下。

    因此,哪怕現在李外出了,可只要中書門下沒有旨意廢除這些新法,那么尚書省和六部,就會繼續按這些新政執行,各地道州縣也不能改。

    國家制度,自有一套規則。

    不少御史以為,李一走,可以拍手稱快,這亂政就要廢除,重回舊軌。可實際上呢,一切還是照舊。

    這怎么能不火大。

    “中書門下這些宰相究竟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還不廢除新法?”

    按大唐的制度,這天下是由中書門下的宰相們輔佐天子治國理政,中書門下拿出決策之后,再交由尚書省和六部去執行。

    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但皇帝也不能事無巨細的自己部打理,因此皇帝是授權給宰相們幫他理政的。

    這好比后世的公司,皇帝是董事長,但一般情況下,董事長并不親自管理公司,而是選出總經理和各部門經理這個管理團隊,來幫他管理公司的日常維護。

    董事長負責的是董事會,掌握的是大方向。

    李原來是公司的副總,推出了一系列的新計劃,現在李副總外放到分公司去了,可董事會沒有文件停止李副總原來的計劃,這公司自然還只能按著原來的計劃運行。

    當然,正常情況下,公司的總經理這個時候應當向董事長提出新的計劃,或者恢復原來的舊計劃。

    可不論是房玄齡還是杜如晦,或者是其它宰相,都沒有人提出這個。

    件。

    “現在尚書省究竟是誰在主持?”有人問。

    沒有人回答的出來,李外出,但依然還是尚書令。因此李依然是尚書省長官,可他外出河北,不能實際主持省務,那么照制度,應當是由左右仆射來負責主持。

    左仆射蕭瑀,右仆射陳叔達。

    這兩人據也是反對新法的啊,可為什么尚書省還在執行著李的那一套?

    御史臺內,不遠的一處公房,這是御史大夫魏征的辦公房。

    剛從中書門下回來的魏征,正聽著手下幕僚的稟報,的正是關于御史臺內御史們的那些談話。

    魏征黑著臉,也不話。

    身為御史臺的長官,下面的御史跟著御史中丞劉洎一起,這對魏征來,不是什么好事。

    往輕了,是沒控制住御史臺,往重了,是他沒事,管不住自己的衙門。可他也有他的想法,他的長子跟李的妹妹是訂過婚的,兩家是姻親。

    在李這個案子上,他得避嫌。

    正因如此,魏征一直沒去插手此事。

    “相國,御史們打算找中書門下宰相要個法,甚至還準備彈劾馬周、孫伏伽、岑文等李黨。”

    魏征哼了一聲,“他們怎么不先把我這個御史大夫彈劾了,他們是不是也把我稱為李黨啊?簡直就是愚蠢!”

    中書門下這段時間并不安穩。

    因為李外出,皇帝不朝,中書門下的宰相們最終也分歧,形成了兩派。

    一派,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為主,馬周和他支持,他們領會了皇帝的意思,堅決要繼續推行李的新法,對于那些反對者,就是晾一邊不管的意思,反正皇帝那邊不站出來表態要廢新法,那他們就繼續執行新法。

    而另一派。

    則是蕭瑀、陳叔達、宇文士及、高士廉、楊恭仁五位宰相站一起,他們意思是中書門下應當廢除新法,恢復舊規。

    中書門下一共是十一個宰相。

    李外出,剩下十個。

    現在兩派,一邊剛好五個,這就十分微妙。

    過去,中書門下宰相議事,因為是十一個宰相,一般都是表決決定,總能分出個多少。

    雖然一般情況下,并不是哪邊支持者多就選哪個,實際得是多數宰相都同意一個決策,并得到皇帝的支持,才會通過。

    可現在,皇帝不臨朝,也不來中書門下議事,十個在朝宰相,每次中書門下會議,一談到新法的廢續,結果最終總是五比五的結果。

    別哪方取得大多數,就算是多一票都不能,這樣子,自然不可能廢除新法。

    蕭瑀他們想見皇帝,讓皇帝話廢新法,可皇帝不但不見百官,也不見宰相。他們的奏章送上去,也一樣沒反應,皇帝都留中不。

    中書門下拿不了結果,朝中官員們雖然大多想廢新法,可也沒辦法。

    畢竟,皇帝沒不廢,中書門下也只是還存有爭議,并沒否決。百官也不敢逼的太緊,他們也還希望著皇帝和中書門下最終會表態,廢除新法。

    只是御史臺的這些人卻等不及了。

    他們向來都是急先鋒。

    “我們今天就去中書門下要個法,要是諸位相國不給法,那我們就占了中書門下不走了!”劉洎也有些惱怒,他到現在還記得,那天早朝,皇帝冷冷的打斷他彈劾李,問他完了沒有。

    身為御史臺的次官,皇帝這話簡直是對他的侮辱。

    皇帝是如此,劉洎就是要把李彈劾下去,要把新法廢除。

    廢棄新法,那他們就去找宰相們要法。他甚至想好了,若是中書門下宰相再不給法,他們就要去宮門前跪下叩宮門,把皇帝請出來。

    “同去!”

    “同去,這事必須馬上給出結果,不能拖著。”

    這時有御史問,“魏相剛回來,我們要請他同去嗎?”

    魏征不僅是御史臺的長官,還是中書門下的宰相之一。

    劉洎扭頭看了魏征公房那邊一眼。

    “一會我去請魏相,若魏相不肯同行,那我們自去!”

    面對前來相請的劉洎,魏征沒有拒絕同行。

    “我是御史大夫,也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今日之事,某無論如何也不能缺席,走吧,同去中書門下。”

    衙城,中書省。

    御史臺的一大群御史不請自來,站在中書省大門外,求見諸位宰相。

    “老杜啊,你這事,怎么辦?”

    房玄齡問杜如晦。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杜如晦一邊咳嗽一邊回道。

    一旁的長孫無忌臉色難看,“這個魏征,怎么回事,陛下把御史臺交給他,他就是這樣做事的?一個御史臺都管不好,被那些御史們拉著走,這算什么事,還不如以前杜淹和孫伏伽管著御史臺。”

    “別怪魏征湊熱鬧,今天這場面,他能不來嗎?”

    了幾句牢騷,最后幾個宰相還是有些無奈,“這事怎么辦?”

    杜如晦臉色不太好,喘平了氣,“也沒什么難辦的,如今陛下在宮里不出,李外出河北,中書門下十個宰相,只要我們五個人立場不變,那么就算御史們鬧的再厲害,那我們也不怕。”

    杜如晦的對策很簡單,讓這些御史們列席一次中書門下會議,十個宰相一起商議新法廢續問題。

    一切都是按制度來的。

    但只有他們五個人不改變立場,那結果不會有任何變化,五比五,他們這邊還有中書令和侍中這一相和次相,他們自然就翻不了天。

    “御史們能接受這個結果嗎?”

    “一切按朝廷制度典章辦事,若他們對中書門下的決策不滿,可以向陛下奏言,請陛下裁決。”

    長孫無忌呵呵,皇帝都天天躲宮里不出來呢,請皇帝裁決,那肯定還是如泥牛入海啊。

    這是要一拖到底了。

    “去請蕭相、陳相、高相、宇文相、楊相前來議事,再通知門外那些御史們,讓他們列席旁聽。”房玄齡吩咐吏員。

    蕭瑀和陳叔達聽到吏員傳話,嘆息一聲。

    “這不是故意欺負人嗎,明知道結果的事情,還要走這過場干嘛?”

    “當然是給天下人看的。”

    “這事不能就這樣。”

    “當然不能這樣,一會我跟劉洎談談,議事結束后,我們跟他們一起,到宮門外長跪不起,我就不相信,陛下還能一輩子躲在宮里不出來了!”蕭瑀跺腳狠道。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博客| 鄯善县| 五原县| 库尔勒市| 北海市| 泰来县| 同德县| 宜宾市| 卓资县| 苍山县| 连江县| 宾阳县| 唐山市| 兖州市| 米脂县| 尤溪县| 安徽省| 宁津县| 孝感市| 乐昌市| 富顺县| 台东县| 时尚| 延吉市| 修水县| 稷山县| 宁海县| 昆山市| 长兴县| 克什克腾旗| 宁南县| 六盘水市| 嘉黎县| 江永县| 颍上县| 图们市| 海淀区| 潮安县| 甘南县|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