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處,一艘蜈蚣船緩緩的靠上了碼頭,船剛一靠穩,便有乘客走出艙外,踏過跳板上岸,隨員在后面緊跟著。這人的步伐穩重,但卻顯得有些焦急,沿著碼頭石磴拾級而上時,神色顯得有些焦切。
“都事。”
后面的隨從輕輕地喊一聲。
“又忘記了!”趙國成沉聲地打斷他的話。
“現在你我并不是江北的官員,而是來武昌做買賣的百姓,知道嗎?”
于樹杰當然不是什么尋常百姓,他是江淮經略使衙署——現在應該說是淮王參軍府兵務衙門都事,而說話的趙國成則是衙中的經歷,兩人是奉命來到武昌,當然是作為淮王的秘使來到武昌,自然不能再稱官職。
“是!”
趙國成連忙改口說道。
“于先生,這天色已經暗了,若不然,咱們明日再去談生意,也好能整理一下思緒。”
于樹杰并沒有作聲,他只是朝著前方看了一眼,然后說道。
“沒有時間了,咱們直接過去!”
作為大王的秘使,于樹杰知道,他根本就耽誤不起,萬一要是延平王的說客先到了,并且說服了李子淵,到時候又該怎么辦?
想到眼下日趨緊張的局勢,于樹杰腳步變得更快了,他知道自己此行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忠義軍十數萬弟兄是否要向自家揮刀相向。
“于樹杰?”
正在衙門里與姚啟圣等人商量著事情的李子淵,一聽訪客的名字,那臉上便流露出些異色來,像趙繼權、李安等出身于老營的諸將自然知道于樹杰是誰。
“這于書生怎么來了?”
“當初就是這姓于的壞了軍門的好事,照我說,直接把他給哄出去。”
對于李安的建議,李子淵自然只是一笑,而是朝著門外看了眼,然后便親自出府迎接。畢竟,他們也是老熟人了。
“少行,你我弟兄可有兩年沒見了。”
“樹杰見過軍門。”
于樹杰以下屬之禮參見,畢竟作為淮王府的兵務衙門都事,他不過是四品,而李子淵卻是正二品的總兵官。受了其一禮后,李子淵才問道。
“少行,近來可好?”
“勞軍門牽桂,近來尚可。”
李子淵聽后只是微微一笑。兩人又寒暄了幾句,李子淵才請其進入房中,趙繼權等人自然也是跟著走了進去,而于少杰則熱情的與他們招呼著,并恭維道。
“當年南京一別之后,誰能想到諸位能與軍門麾下非但為我大明屢建奇功,更為我大明克復武昌,諸位仁兄之功,遠在小弟之上……”
伸手不打笑臉人,被于樹杰如此恭維著,眾人皆是一陣大笑。而李子淵卻是神情嚴肅地說道。
“當初我等離開南京時,除了幾百弟兄又有什么?如果不是弟兄們賣命,又豈有我等的今天,當年的老弟兄,現在活著的又有幾人?”
李子淵的一句話,說得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接著李子淵又看著于樹杰說道。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我們畢竟爭了這口氣,先把江西給少司馬打了下來,去年又把湖廣給奪了回來,也算是對得起死去的兄弟。”
心知李子淵這么說,是在告訴他,他李子淵與朱明忠之間,雖說沒有什么舊恨,可卻也是有舊怨,于樹杰笑點下頭,然后說道:
“軍門所言極是,行軍打仗自然難免死傷,只要能恢復我大明河山,自然也就對得起死去的弟兄。”
在說出這番話后,于樹杰又把話鋒一轉。
“畢竟,當年軍門以及弟兄們,之所以從軍,皆是為恢復我大明江山,讓我漢人不為韃子所欺不是。可是,軍門可知,以目下的局勢,若是我忠義軍揮師過江的話,只恐非但我大明會因此實力大損,亦會令滿清漁翁得利,所以……”
不待于樹杰把話說完,李子淵便搖頭說道。
“少行,雖說你我有舊,可我等與淮王之間的舊怨,你亦是當事之人,你說,有此舊怨,李某又怎么可能起兵助淮王?”
根本就不需要于樹杰說下去,李子淵也知道他的來意,他之所以來這,肯定是為游說自己助他一臂之力,與其一同討伐鄭成功,對于這種事情,李子淵沒有絲毫興趣,在他看來,這根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請軍門放心,非不得已,淮王絕不愿行親者痛而仇者快之事,樹杰此行亦非是游說軍門出兵江南,而是為了給軍門送禮!”
于樹杰的回答,讓李子淵以及眾人無不是一愣,別說是趙繼權他們,就是像姚啟圣以信其它人幕僚,也都是詫異的看著他,完全摸不清他的來意。
不是來游說軍門出兵江南?
那他來什么來武昌?
來送禮?
“送禮?”
李子淵詫異的看著于樹杰,目中盡是不解。
“正是,淮王深知軍門是國之干誠,若無軍門屏蔽湖北,又怎能斷清虜于南北,而軍門自去歲于湖廣練兵數十萬,想來兵器方面自有不足,所以特命在下給軍門送來一份大禮!”
說話之時,于樹杰取出一份“禮單”,口中同時一一報出了禮單上的禮品。
“淮王所贈兵器有江北盔甲四萬套、六錢燧發銃35000支、紙包彈子700萬發,六斤炮175門,炮子……”
隨著于樹杰話語,所有人無不是倒吸一口涼氣,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送上這么一份大禮過來。
聽說朱明忠送給這多兵器與自己,李子淵在激動之余,卻又暗自警惕起來,這人為何會送來這份厚禮?
但另一方面,他卻渴望得到這些兵器,自從強征了十六萬兵卒以來,他就一直為兵器之事頗傷腦筋,雖說勉強以長槍頂著,可是他卻知道,這長槍不過只頂一時之用,若是想要擊敗洪承疇,就非得有江北所產的大炮以及六錢火銃。可是想要得到這些兵器都需要錢,張煌言可以從朱明忠那里買到兵器,他李子淵同樣也能,但是他卻需要付現銀。
雖然在打下湖廣之兵,他抄了一些漢奸的家,但是所得卻并不算充足。正是因為銀錢不足,所以買來的兵器才少之又少,現在他麾下的“李家軍”,不過也就是與當初初建時的忠義軍差不多,大都只的一桿長槍,頂多再就是有些自產的手榴彈罷了。
對此他自然是極不滿意,畢竟,他從各個渠道知道,江北的忠義軍現在是什么模樣,其裝備著大量的火銃、大炮,他們早已經淘汰了長槍,長槍雖好,但還是不及火銃啊!
通濟門一戰時,長槍面對弓箭、鳥銃以及盔甲的無力,李子淵自然是記憶猶新,所以自然的心里渴望得到盡可能多自發銃,但自造的火銃非但質量不及江北銃,而且價格也高于江北。而在火炮更是如此,自鑄一炮的成本,都夠買兩門江北鑄造的大炮。
江北的兵器雖好,可那也需要真金白銀去買啊!
這十幾萬人的兵器需要多少錢?
原本正在為兵器不足且又無力購買而發愁的李子淵,面對這樣的大禮,自然是連想要拒絕的心思都生不出來,別說是他,就是趙繼權、李安等人,也是雙眼放著光,這天下,誰不知道江北兵器優良。
過去,他們沒有足夠的銀子買,所以即便是買來了江北的兵器,也只是僅裝備少數精銳,可現在朱明忠卻一下送來這么一份大禮,他們又怎么可能不激動。
“這,這禮可,可真夠大的!”
三萬五千支六錢火銃、一百七十五門大炮,再加上數萬套盔甲,面對這樣的大禮,誰又能生出拒絕之心?
就是姚啟圣面對這樣的大禮,他也是呼吸為之一頓,緊張而又不解的看著于樹杰,無數個疑問在他的心里翻滾著。
他為什么要送這份禮?
為何送禮予我?
雖然為這份大禮而心動不已,但是李子淵卻很清楚,這份大禮恐怕不是簡簡單單的送過來,既然他朱明忠送出了這份禮,就肯定是有所圖謀,他又是在圖謀什么?
不需要助其出兵江南?
想到于樹杰之前話,李子淵反倒是更好奇了,既然不需要他出兵江南,那這份禮的目的又是什么?
這天下可沒有白吃的晚餐啊!
心里這么感嘆著,李子淵慢慢的讓自己冷靜下來,最終他還是搖頭說道。
“無功不受祿!”
搖頭拒絕的同時,李子淵的心里卻在那里滴著血——三萬五千支火銃,四萬套盔甲、近兩百門大炮。
如果他得到這些兵器的話,那么他的李家軍戰斗力恐怕就會上一個新臺階,到時候,他就能有五萬火銃兵,還有五萬具甲步兵,再加上十萬長槍兵,到那時,這天下又有誰能擋得了他李子淵的二十余萬大軍!
可……這禮太重,重到讓他不敢吃,因為他不知道,吃下這禮之后,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軍門的回答讓姚啟圣松了口氣,還好,軍門還沒有為重禮所迷。就在他松下口氣時,耳中又傳來了于樹杰的聲音。
“軍門,既然淮王送出這份大禮,自然是有求于軍門!”
————————————————————————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