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明鐵骨 正文 第11章 不遺后世憂(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無語的命運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山海關奪城之戰,非常短,甚至可以說不值一提,一方是有心算無心,而另一方甚至壓根就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如此大搖大擺這么奪城,當然,也沒有想到,與此同時,明軍還會出現在海上。

    幾乎是在城中的八旗兵們知道大隊明軍從海上襲來的時候,甚至都沒有動起抵抗的念頭,便立即拋下刀槍,脫掉盔甲,然后領著家人匆匆逃往關外,只要出了關門,自然也就是關外了,關外是滿洲,這漢人,總不會去滿洲吧。

    駐守在山海關的清軍逃得倒是利索,不過半個多時辰,便完全把這城讓了出來。

    一切都很順利,順利的超出人們的想象,至少超過黃田云的想象,也就是在大軍開始登陸的時候,他接到了委任狀——他成了山海關知縣。

    “誰曾想,七城連環的山海,居然就這么陷了……”

    在進入山海關的時候,黃田云瞧著那雄偉的關城,目光中盡是不信,難怪他不信,山海關長城歷經洪武、成化、嘉慶、萬歷、天啟、崇禎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時間,最終建成了這個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險峻城防。在吳三桂沒有引清兵入關之前,這清軍做夢都想克復山海關,然后打進關內,盡管他們曾數次砸開長城,進入關內,但是只要山海關在明軍的手中,他們每一次縱兵劫掠北方之后,就會匆匆撤回。

    可誰曾想到,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雄關不過只用了一個時辰,甚至還不到一個時辰,便被明軍收復了。

    別說的是黃田玉覺得詫異,就連朱明忠自己,也是驚詫非常,甚至反復確認之后,方才確信這是真的。

    “守城的清軍呢?”

    盡管制定的計劃是以奇襲奪取主城,然后再克其它副城,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守城的清軍,甚至不等與忠義軍打個照面,就棄城而逃了。

    “逃了,全都逃了!”

    已經換成軍裝的李存業——去年,他以商人的身份來到山海關,在這里作起了買賣,只是這里的人們并不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軍正司軍正。

    “大王,其實,大軍沒打過來的時候,這里的清軍就已經人心惶惶了,大多數清兵甚至都備好了馬車,收拾好了家當,隨時準備離開這,他們雖說沒想到我大明王師會出現在這,但一看到王師抵達山海關,那里還敢以卵擊石……”

    這確實是事實,畢竟,不過一千多清軍,分散駐守在山海關各城,別說是守城了,就是守城門也守不住,面對從海上襲來的大隊明軍,自然是無從抵抗。

    甚至也正是因為山海關的清軍兵力極少,所以朱明忠才會制定這個奪城的計劃,當然,與過去奇襲奪城不同,這次奪城是軍正司配合行動的——軍正司潛伏于北方的軍正負責搜集馬匹、大車,以便官兵冒充京城滿清顯貴的包衣。

    只是清軍會如此利索的逃跑,確實出乎人們的意料。

    “哎,看來多爾哈是不知道,在福臨的計劃里頭,清軍還要據山海關阻擋我大明官軍哪!”

    嘲笑著滿清的癡心妄想,朱明忠的神情顯得有些得意,雖說奪山海關有些勝之不武,但是奪下了山海關,意味著滿清的命門就被他牢牢掌握了。

    “存義,你看……”

    置身于船頭的朱明忠,手指著山海關,對張金生說道。

    “你看這山海關,就是滿清的命門,只要山海關在我軍之手,那滿清就不足為懼,自此之后,這世間將再無滿清!”

    朱明忠的語氣中盡顯出一陣從未曾有過的得意,奪占山海關,斷滿清后路,然后將其盡殲于關內,這就是他的計劃。這個計劃實施起來并不困難,唯一的困難恐怕就是,接下來,如何殲滅清軍主力,畢竟,只有殲滅清軍的主力,才能徹底解決滿清的問題。

    “大王,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大王出兵山海關之苦心!”

    張金生直截了當的道出了另一個問題——別說是在外界,即便是在江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大王的用意與苦心。

    “存義,你可知道為何隋唐兩朝,不異花費百年時間,也要解決高句麗?”

    凝視著正在登陸準備進入山海關的部隊,朱明忠反問道,他當然不指往張金生回答出來。

    “自隋之后,中國中央政權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連續進攻這個王國,歷經四代,終于將這個王國最后消滅。征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罵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翻開隋唐史,征高句麗之戰占據著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開始,中國就將征討高句麗做為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執行,盡管多次面臨失敗,盡管可能導致國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戰略目標:征服高句麗。……”

    在言道著的歷史的時候,朱明忠的語氣顯得有些低沉。

    “隋唐君主們在百年之間,前仆后繼不惜一切代價對高句麗予以征討,這不值得后人深思嗎?固然隋煬帝或許是任性好斗,為征高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史書上的唐太宗充滿理智與自信,深知“君舟民水”,卻也不惜冒“水覆”之險親征高句麗。唐高宗呢,一直是文弱書生,卻在征高句麗一事上,象個斗勁十足的斗士似的,發誓一定要完成“父志”。”

    或許,其它人無法理解朱明忠為何一定要占據山海關,一定會滅滿清于關內,但是他自己卻知道,為何要占據這里,之所以非要滅滿清不可,其原因正是當年隋唐用百年之功解決高句麗的原因。

    “之所以遠征高句麗,不僅僅是因為遼東是中國故地,當時的高句麗是一個半農耕半游牧的國家,一直都在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及集權制度,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集權的國度。這也讓高句麗不像普通的游牧政權那樣具有很強的局限性,使得高句麗對中原政權的潛在威脅非常致命。貞觀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謂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后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后世憂也。””

    提及史書上記載的這句話時,朱明忠更是忍不住贊嘆道。

    “好一個“不遺后世憂也”!世間史書對于征伐的原因往往皆是一筆而過的,無非就是“不順天命”、“不臣之禮”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詞,沒有涉及征伐的深層次原因。時人愚昧不知“不遺后世憂也”,才是其根本原因。”

    “臣明白了,今日之滿清,就是隋唐之高句麗,若是我等不滅滿清,那么必定遺患后世!”

    張金生的回答,讓朱明忠略點下頭,即便是將滿清趕出關去,也無法改變他們對中國構成了最直接最危險的威脅的現實。此時滿清對于中國,就相當于高句麗對于隋唐,猶如前三世紀迦太基對于羅馬,十三世紀蒙古對于宋朝,二虎不可兼存,中國要想興盛,必除滿清不可。

    但是朱明忠并不想把這個問題留給后人解決,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山海關,選擇在他的手中徹底解決滿清的問題,非如此,中國不能安穩。

    “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后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后世憂也。”

    默默的念著這句話,朱明忠現在似乎理解了為何從隋文帝開始,隋唐歷經五代帝王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消滅高句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句麗與只能靠掠奪生存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同,他是一個半牧半種的政權,完全可以形成一個如中原王朝一般的集權、生產力發展、文化先進、不受中原王朝制約的國家。中原強大時,高句麗或許威脅不到中原,可一但中原衰弱時,那么他們勢必就會打進中原,奴役漢家百姓。正因如此,正是基于為民族負責的角度,五代隋唐帝王才會不惜一切代價滅高句麗,最終高句麗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高句麗一滅,大唐北方百年無患,至于契丹,直到百年后方才崛起,可若是高麗句沒有滅亡,只恐怕……”

    不愿再去假設那個歷史的朱明忠,因為歷史已經非常悲慘,那種假設只是把蒙元滅宋提前數百年罷了,他最后又長嘆一口氣,指著山海關說道。

    “所以,為不遺患后世,孤非得為中國去此大敵不可!”

    無關報復!

    無關復仇!

    所有的一切都是立足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國欲強盛,滿清非滅不可!“不遺后世憂也。”這才是身為上位者的責任,而不是把問題留給后世去解決!

    “大王,此次山海關已經為我軍奪占,右翼軍已經入遼東,取沈陽。若是清虜兵敗之后,酋首請降,到時,是納降,還是……”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临猗县| 绍兴县| 新野县| 仁布县| 宜君县| 麻江县| 红河县| 萨迦县| 景洪市| 阳西县| 济南市| 久治县| 荆门市| 容城县| 兴山县| 泽州县| 咸阳市| 友谊县| 平陆县| 怀远县| 读书| 仪陇县| 乌海市| 泾川县| 宜丰县| 攀枝花市| 东乌珠穆沁旗| 鄂州市| 深圳市| 吴旗县| 翁牛特旗| 霍林郭勒市| 海门市| 安阳县| 沅江市| 鄯善县| 卢龙县| 徐水县| 汝南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