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王府的府邸中鄭成功,這時正靜靜的站在窗前看著外面尚帶有積雪的樹枝。雖說的天氣已經像冬天時那般酷寒,而且已經是一天天的熱了起來,可這雪還沒化,而與此同時,這南京城的空氣卻是一天天的變得焦躁起來。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又一次鄭成功,于唇邊輕喃著這首詩的時候,他的神情顯得有些凝重,那眉宇中總帶著些不悅。 自從那日在秦淮河上,甘輝等人為朱明忠洗塵,其寫下這首詩后。這南京城中,便盡是一片北伐聲,甚至就連那些對其沒有多少好感的士子,同樣也紛紛聯名上書,希望盡快北伐。 “北伐……” 眉頭微鎖,鄭成功于心底自言自語道。 “現在就北伐,會不會太倉促了?”.. 即便是站在鄭成功的身后,已經年過八十的錢謙益,仍然注意他這個學生的異樣,幾乎是下意識的聯系到了朱明忠,聯系到了南京城中的言論。只見他不露聲色的問道: “王爺,是否還在為這些日子以來各地士子們的爭論煩惱?” 錢謙益的提問讓鄭成功略有些心惱的點點頭。自從決定開鄉試以爭取民心之后,那些有鄉試資格的士子們就紛紛涌向南京,其實說是鄉試,倒不如說是會試,因為江西、浙江兩地的士子,也要來南京赴考,而不是在本省考試。這是為了擇選人才。 目前南京的客棧酒樓之中,已經住滿了前來參加考試的士子。他們之中固然有被革除功名的人,同樣也有入清不仕的遺老遺少。雖說其中難免也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生,可也有手拿長劍呼喊著“驅除韃虜”的士子,原本這一切,都沒有什么,年青人嘛,總要有些朝氣,就像當年他來南京時一樣,不也是與那些年青人一樣嗎? 但是這兩天,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哦,本王聽說,這士子皆在傳著成仁的那首詩。”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好詩,好詩,悲壯如此,實是世所罕見,成仁做詩,確實是詩如其人!” 看似贊嘆不已的錢謙益,突然又把話鋒一轉,贊嘆道。 “此詩一出,這南京城內更是有如雷動,各地的士子無不是傳唱此詩。“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悲壯如此,焉能不為士子所感動,這士子們爭論的自然也就越來越厲害了。現在這城中士子,無非就是兩類,一類主張鞏固江南,一派主張立即北伐,現在兩派的士子,每每爭論時,就全是一副將要打起來的模樣。他們更是各說各的道理,鞏固江南的有鞏固江南的道理,主張北伐的也有他們的道理。” 看似一副憂心模樣的錢謙益并沒有刻意的是貶低那一派,非但沒有貶低,甚至還站在公允的立場上對兩派的觀點加以分析。 “這主張鞏固江南者,無疑是老成持重之見,畢竟江南是我大明當下的根本,或是能鞏固江南,將清虜盡數驅出長江以南諸省,屆時非但可以江南財賦、人丁助我大明他日北伐,亦可與朝廷取得聯系,迎朝廷還都南京……” 在錢謙益言道著主張鞏固江南觀點時,他特意看了用余光觀察著鄭成功,觀察到其在聽到“迎朝廷還都南京”時,其不由自主的眉頭微挑,心底頓時明白了許多。盡管鄭成功現在人稱“延平王”,但是在北伐時,他卻所樹旗號卻是“招討大將軍”,而這一封號卻又是由隆武帝所賜,而且其麾下大抵也都是以“國姓爺”稱其,換句話來說,他的忠誠只屬隆武帝。 至于永歷……不過只是永歷。 心底明白鄭成功所思的錢謙益隨后又說道。 “至于北伐嘛,確實有主張北伐的道理,目下清虜酋首領兵近三十萬,集結于河南山東兩地,如果我大軍集結江北,力挫清虜主力,屆時,非但江北可轉危為安,到時候亦可乘勢北伐,克復京師,若是京師克復到時候天下必可大定,如此,我大明既可中興,還復我大明江山……” 在提及北伐的時候,錢謙益的話語間顯得極有意思,他甚至特意提到了“江北可轉危為安”,盡管他并未特意強調,但鄭成功還是從這句話中,聽出了其它的意思來,幾乎是下意識的,他又聯系到了,這次南京各地士子為何突然討論北伐,主張北伐。 不正是因為朱明忠的那首詩嗎?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當真是好計策啊! 突然,鄭成功的心底涌起一陣不愉,盡管他很是欣賞這首詩,同樣也欣賞那曲《精忠報國》,而現在,細細品味一下,他才發現這一切不過都只是朱明忠的計策罷了。 無論是這首堪稱悲狀的詩亦或是那曲歌,所謀所圖的,無非就是為了逼他鄭成功北伐!逼他鄭成功領兵北上! 朱明忠是不是主張北伐,鄭成功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明忠需要鄭家軍北上,需要鄭家軍替他擋住清虜的三十萬大軍! 這才是朱明忠的本意! 好一個朱明忠,好一個朱成仁啊! 幾乎是瞬間,鄭成功的臉色就變得難看起來,說實話,他并不是不贊同北伐,但是他之所以反感,甚至惱火的是,別人把他當成傻子一般的愚弄,這才是他惱火的原因所在。 至少有那么一瞬間,鄭成功甚至動起了殺人的念頭。如果換成其它的將領也許,他恐怕已經命人將其抓住然后一刀砍掉了事,但是旋即他還是克制了內心的想要殺人的念頭。 畢竟,鄭成功非常清楚,忠義軍早已不是忠義營,即使是忠義營,那忠義營也是游離于鄭家軍外的,這并不是他的顧忌,他真正的顧忌是朱明忠的名望,畢竟天下人皆知其赤膽忠心。當然,還有一點,張煌言! 如果殺了朱明忠,非但江北極有可能有會于傾刻間反戈一擊,與南京勢同水火,就是張煌言,恐怕也是如此! 在這一瞬間,鄭成功似乎明白了,明白為何當初面前的老師曾不止一次的欲為大明毀掉朱明忠,有朱明忠在、有張煌言在,他們就是掣肘他鄭成功的根本,或許其中一人,他可以不加顧忌,但是他們兩人聯手的話,即便是他也要顧忌七分。 一直立于一旁的錢謙益,一直觀察著鄭成功的臉色,查顏觀色從來都是為官者的必須,而鄭成功那變幻不定的臉色,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成功的左右了他的決斷, 朱明忠! 心底冷笑著,錢謙益不露聲色的想到那個最近風頭正勁,大有“天下第四人”之勢的朱明忠,或許他可以執掌江北四府,或許他可以執掌近十萬強軍,或許天下士子功名他可以想廢便廢。 但是在老夫手中,你不過就是一黃口小兒罷了,殺爾,又豈需用刀! 文人殺人本就無須用刀! 心底冷笑之余,錢謙益略有感嘆的吟道。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好詞、好詞,成仁之詩可柔可剛,可謂多變矣……” 聽著老師的贊嘆,鄭成功的心底卻涌現出四個字來“沽名釣譽”,盡管錢謙益并沒有說那怕朱明忠一個不好,但現在,當這個念頭在鄭成功的心底浮現出來的時候,就像是一根嫩芽似的,開始生出了那根嫩芽。 尤其是“多變”那兩個字更是讓他整個人的心底,盡是一種難以言喻的不滿于惱火,可鄭成功仍然忍著,甚至深吸一口氣說道。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詩……” 聲音拉長,鄭成功看著遠處說道。 “詩是好詩!” 至于人嘛! 那就只能再議了! 鄭成功暗自在心底這般尋思著的時候,他并沒有注意到,這是第一次,他從本性上否認了一個人,而當一個人從本性上否認一個人之后,其它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也正是在這一瞬間,一個無形的裂縫,便在鄭成功的心底生出了,而在那裂縫之中,同樣也長出了一根不信任的嫩芽。 心知火候已經差不多的錢謙益,并沒有繼續添油加醋,文人殺人不用刀,是因為這刀是慢慢用上的,必須要掌握好火候,才能在必須時給對方致命一擊,萬萬不能操之過急。 就在這時,那邊有人通傳。 “兵部侍郎張煌言求見王爺!” 一聽是張煌言求見,鄭成功的心底略微一動,然后他便朝錢謙益看去。 “老師不如與本王一同去見見少司馬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