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散去,忽必烈獨留宗正一人,似若有事相問,宗正心中有數,早有準備。
忽必烈從主位席案上起身,來至宗正身前,“梅少俠,可否隨王一同到外面賞月?”
宗正起身答道:“有何不可,我也許久未賞過月了!”
兩人便悠然信步來至帳外露天開闊之處,忽必烈并無王爺的架子,倒是隨地席坐,并無講究。
宗正覺著忽必烈并不像其容貌那般令人敬畏,倒是有著和藹親切的一面。
子時的月色最為清冷,卻也最為透亮,忽必烈望著天上那輪明月,心中想起了蒙哥,想起了阿里不哥,心中一陣凄惻寒冷。
“梅少俠可思念你的親人?”忽必烈問道,
宗正望著天上一彎冷月,被忽必烈問到了傷心處,
“我出生那會便沒了父親,十歲那年,母親也離世了,從此便孤零于世,對于親人的思念,自然是有的,不過,漸漸地也就淡了。”宗正語氣深沉,面色凝重,眼睛有些濕潤。
“你可有兄弟?”忽必烈復又問道,
“聽母親,我倒是有一個兄弟,不過,在出生后不久便和我父親一同死了。”宗正答道,心里泛起一陣悲涼。
這些事情,若是忽必烈不問起,宗正倒也覺著淡淡無痕,無所感念,如今被忽必烈提起,宗正不由得開始深思當年自己的父親和兄弟究竟是怎么死的。內心一顆追尋當年真相的火苗便從此微微燃。
忽必烈問起宗正親人之事,自然是知道了截殺自己那幫人乃是阿里不哥所派,想起昔日兄弟一心的場景,再對比今朝,大哥離世,旭烈兀遠在西方,阿里不哥更是和自己兄弟相殘,忽必烈的心不免黯淡陰沉,頗有感慨。
宗正問道:“王爺叫我出來,恐怕不僅是為了賞月吧?”
忽必烈見宗正直問,便也開門見山,“實不相瞞,找你確實有些事。”
“王爺定然是心中有疑問,為何我知道你會在西焦山附近遭遇刺殺?”宗正沒等忽必烈開口,便先行將忽必烈疑惑道出,這讓忽必烈覺著宗正有些識人的智謀。
“沒錯,聽張柔將軍,是你寫了封匿名信,讓其在入山半個時辰后派兵跟進,那么,你定然是事先知道有人預先埋伏在那附近,不是么?”忽必烈反問道。
“沒錯!”宗正毫不避諱隱瞞,轉而繼續道:“王爺也看出了有埋伏,不是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爺倒是夠有氣魄!”
忽必烈聽到此話,黯然一驚,“你怎么知道我看出了埋伏?”
宗正回想了那日張將軍父子救下忽必烈的場景,回復忽必烈道:“以大王的睿智,豈有看不出身邊暗藏禍患,無非就是想讓他現出原形,那日,兩位將軍趕來救援比我預想的足足提前了一刻多,若非您早有安排,援軍又怎會如此之快抵達。”
忽必烈聽后并未有何反應,倒是對宗正的身份感到好奇,“梅少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你是怎么知道我會遭遇刺殺的?“
宗正覺著忽必烈的心思遠比自己想象得更為深沉,若是編些謊話,倒反而更加引起揣測,莫不如坦言相告。便回復道,
“實不相瞞,我的任務便是暗中保護你,所以,我自然知道有人要置你于死地。”
忽必烈一臉疑竇,“任務?是誰派你來的?”
“這個王爺不必知道,還請王爺不要勉強,總之,殺手武功非常高強,王爺還是心為上,至于是何人欲對你不利,想必王爺心中定然有數。”宗正下意識地將話題繞開。
忽必烈輕嘆了一口氣,眼睛閃過一絲憂傷,情緒有些激動,“想不到我對他仁慈,可他卻絲毫不顧兄弟之情,竟然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欲置我于死地,不過,那天刺殺我的人,我在和林的時候根就沒有見過,也不知道他從哪里找來那么厲害的人,這倒讓王一時失算了,幸好梅少俠及時出現,不然,后果難料。”
宗正倒不在意這些,他所關心的是如何保證忽必烈近日的安,想到他們一定不肯就此罷休,宗正便仍覺著心下不安,好在,任憑他們武功再厲害,他們也不敢闖進千軍萬馬之中,所以,只要忽必烈留在軍營之中相對還是安的,不過這并非長久之計。
宗正雖救下忽必烈,卻并非真心相救,在他眼里,美人谷無非就是蒙古人的污穢之所,而身邊這位蒙古王爺,將來若是登得汗位,便也就是這個污穢之所的主人,故而,宗正對忽必烈并無好感。
然而,忽必烈卻并不知道美人谷的存在,依著先輩對美人谷的規制,美人谷擁有相對獨立的權利,只有蒙古的大汗才有資格知道并指揮美人谷,在現今情勢不明的情況下,美人谷不主動告知,則蒙古國內沒有一人知道美人谷的實際存在,又談何讓美人谷聽令呢。
忽必烈見宗正沉默不語,似有沉思,便詢問道:“梅少俠在想什么?”
宗正回過神來,回道:“我在想一個計策,讓那些想刺殺大王的人徹底死心。”
忽必烈聽到宗正所言,不禁暗自好奇,滿眼期待地想要聽聽宗正的妙計。
宗正對忽必烈道:“只有死人才會讓殺手死心,要想讓殺手徹底死心,只有讓他們親眼看見王爺已經死去,不然,他們決不會罷手!”宗正道出此語,生怕忽必烈心存芥蒂。
忽必烈自然聽懂了宗正的意思,時下局勢有些變化,若是阿里不哥確實夠狠辣,那么他將不顧一切地先要置自己于死地,若是讓他事先站穩腳跟,到時從北邊派兵施壓,南邊又有宋軍對峙,屆時自己的處境就真的很危險了。
宗正的這個計策,明顯是讓自己詐死,如此不僅可以躲過追殺,反能讓阿里不哥掉以輕心,自己也能殺他個措手不及,可是此計若是推行,怕是有利有弊,何況,理是這個理,也確實是個好計策,關鍵是如何巧妙施計騙過一眾殺手呢?
宗正看出了忽必烈心中所慮,直言道:“王爺大可不必擔憂,此計我已經籌劃好,定能騙過那幫殺手。”
忽必烈還是愁云不展,似乎另有所慮,宗正細細思索,初始以為忽必烈對自己心生疑竇,不敢相信自己,故而有所顧慮,仔細一想,自己兩次救他性命又怎會真的害他呢,將心比心,他應該是相信自己的,那么他究竟在擔心什么呢,宗正見忽必烈望著宋軍駐扎的鄂州城方向,目光深邃,不禁感到不解。
忽必烈自聽到末哥所言之后,尤其是遭遇刺殺后,便決定分一部分兵力北還,趁著阿里不哥立兵未穩,先行奪得站腳之地,以待日后爭雄,可是,眼下又和宋軍對峙,戰事膠著,若是撤去部分兵力,自己又在這個當口詐死,猶恐宋軍趁勢偷襲,屆時將沒有足夠的兵力布防。
另外,還有一件事一直讓忽必烈憂心忡忡,顧慮頗多,今早,探子來報,最近,中原武林各大派的大部人馬齊聚鄂州,意圖不明,忽必烈很清楚,中原武林雖然和朝廷并無聯盟,然,那些武林人士的家國之情非常深重,尤其是面對外族入侵時,二者雖不會協定共擊,然卻在側面起著御敵的作用,當年天翼衛隊的覆沒便是最深刻的教訓。
為此,忽必烈欲意分兵,卻又礙于諸多顧慮,不敢輕易做出這個決定。如今,宗正又提出詐死之計,雖能騙過聚賢閣的殺手,然,卻帶來諸多麻煩,故而,忽必烈猶豫不決,似有顧慮。
“王爺可是有何顧慮?”宗正望著忽必烈,詢問道,
宗正雖救過忽必烈兩次性命,但是,作為一軍統帥,未來的一國之主,忽必烈還是異常慎重,對于這種戰略大計,忽必烈還是不肯輕易對宗正透露,聽到宗正的詢問,只是猶做深思之狀,未有回復。
宗正見忽必烈一直望著宋軍駐守的鄂州城方向,聯想起那張柔、董文炳兩位老將出入忽必烈營帳的情景,便覺著,忽必烈近日定是有重大軍事舉動,若是攻城,則不必病臥榻中還如此關切,想來定是有非常緊急之事,更何況,只是召集張柔和董文炳兩位老將而已,其他重要將領并未涉及,如此,便可排除攻城的軍事行動。
宗正暗自揣摩著,想起那日夜探蒙古營,忽必烈的另一個兄弟到阿里不哥暗中在開平和燕京一帶布兵,末哥勸忽必烈趁著阿里不哥立兵未穩,搶先殺過去,忽必烈好似并不擔憂,似若成竹在胸,宗正有一種預感,忽必烈的重大軍事行動必是和此事有關,看他今日的神色和談話,那日的刺殺應該對他刺激很大。
宗正分析了一番后,大膽猜測,忽必烈定是要分兵北上,張柔顧大局,身經百戰,最擅速戰速決,董文炳執管騎兵精銳,忽必烈定是想抽調兵力讓張柔和董文炳速返蒙古突襲開平,打亂阿里不哥陣腳,之后又立刻返回鄂州,以應付對宋戰局,而時下的局勢,分兵北上已經冒著很大風險,若是在張柔和董文炳分兵之際又詐死,被宋軍趁勢偷襲,忽必烈恐難招架,故而心有所慮。
“王爺可是要分兵北上?”宗正試探性地詢問道,心中并無確切把握。
“你怎么知道?”忽必烈很自然地反問道,好奇地望著宗正,神色頗為驚訝。
宗正聽到忽必烈的反問,便心知自己猜中了忽必烈的心思,想著若是能夠在此重重難關之下,幫助忽必烈度過難關,必能獲得忽必烈進一步的賞識和信任,便決心幫助忽必烈。
“我如何知道并沒有多大的意義,重要的是,我所設的這個局能夠一舉三得,解除大王心中所有顧慮和難題。”宗正此語答得甚是精妙,直接以忽必烈最為關切之事轉移開話題,忽必烈果然沒有追問,只是好奇地問道,
“如何一舉三得?”
<e<e公告:文聯賽賽季海選階段最后三周!未參加的伙伴抓緊了!重磅獎金、成神機會等你來拿!此參與</e</e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