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龍引闕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時下計長久局

作者/笨石頭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馬上就要入冬,一股寒流自北境南下,涼風呼呼地在鄂州城吹涌著。

    忽必烈坐于帳中,憂心忡忡,時下距離北上分兵已經過去近一個月,現實的進展并未如預料那般順利。

    忽必烈依著宗正的計策成功分兵北上,躲過阿里不哥的視線,張柔和董文炳成功襲擊了在開平和燕京立兵未穩的阿里不哥守軍,在開平和燕京立下陣腳。

    然而,正當張柔和董文炳即將領兵南下之際,阿里不哥卻在北境突然屯集了重兵,時時虎視開平和燕京,張柔和董文炳將軍情稟報給忽必烈后,忽必烈召集劉秉忠和張禧及解誠等人軍帳議事。

    忽必烈首先詢問劉秉忠的意見,劉秉忠提出讓張柔和董文炳繼續留守開平和燕京,不然,他們一旦領兵南下,開平和燕京很容易又會落入阿里不哥之手,屆時之前分兵來之不易的成果又會撲空,忽必烈心有不甘,一時猶豫之中,恰在此時,內侍監突然拿著一封信函進入軍帳,有急信傳到。

    忽必烈從內侍監手中取下信函,內侍監便急忙退出帳外,忽必烈打開信函,臉色大變,口中怒罵道:“豈有此理!”

    張禧關切地詢問道:“何事讓大王如此生氣?”

    忽必烈向眾人道:“漠北王有意在和林稱汗,已經暗中召集拉攏了許多部族首領的支持。”

    劉秉忠唯恐忽必烈不同意自己提出領兵北還之策,見此情形便馬上又附話道:“大王,時下,內亂未平,不足以奪天下,若是讓漠北王稱汗,在漠北立穩腳跟,再想平內亂,只怕就更難了,為今之計,只有以開平和燕京為據,力打垮阿里不哥的勢力,重新收復人心,穩固勢力,方能再南下滅宋了。”

    張禧和解誠深覺有理,亦表示贊同,苦勸忽必烈領兵北還,誓與漠北王爭汗。

    忽必烈想到在鄂州已經陷于僵局,若無張柔和董文炳南下之援兵,根無法打開新的局面,加上即將入冬,糧草必定成為困擾,故而,雖有不甘,卻還是當機立斷,趁著未入冬之前,決意攜兵北歸。

    劉秉忠等三人見忽必烈終于下定決心攜王師北歸,心下終于松了一口氣。

    但是,忽必烈卻依舊神色凝重,他知道賈似道與自己乃是私下議和,是見不得光的行為,故而,此番領兵北撤還是顧忌宋軍的追殺。

    劉秉忠早就知悉領兵北歸定有此患,這位老謀深算,眼光長遠,行一步看三步的老謀士早就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

    忽必烈在出北還憂患之后,劉秉忠當即道:“大王無需煩憂,老臣早就想好了聲動擊西,暗度陳倉的計策,必保王師安然返回開平和燕京駐地。”

    忽必烈問道:“不知,將軍有何妙計,愿聞其詳!”

    劉秉忠解釋道:“北歸之前,我們揚言要孤注一擲東進臨安,并派出前鋒部隊一路東進,宋皇天生膽,若由賈似道在一旁煽風火,宋皇必定會下旨將宋軍主力調到到東邊,到時,我們在走到東邊一半之際,突然領兵折路北還,再留下一部分人馬在東路橋負責斷后,便可成功躲過宋軍追殺。”

    張禧和解誠覺得此計甚妙,忽必烈亦覺得可行,便將此事交由劉秉忠權謀劃負責。

    劉秉忠將計謀完后,他還特意向忽必烈提起一人的重要性,那便是賈似道,忽必烈不明白劉秉忠何意。

    劉秉忠是個眼光長遠之人,此次與賈似道交涉,他意識到,南宋若繼續由賈似道做大,必定禍延國,所以,在他心中,早已經為蒙古謀劃了一盤大棋。他向忽必烈問道,

    “不知大王對賈似道作何看法?”

    忽必烈不屑地道:“他雖貴為南宋丞相,但是,在王眼里不過是個玩弄權術的奸佞人。”

    劉秉忠搖頭道:“大王不該如此看待賈似道,畢竟,此番,若無這種奸佞人,只怕我們也不可能諸事進展順利,能夠使敵人變弱的人從另一面來卻是我們的朋友。”

    張禧和解誠不太明白劉秉忠的意思,而忽必烈卻似乎明白了劉秉忠的意思,兩人對視一眼,君臣的默契便已經達成。

    劉秉忠繼續道:“賈似道是個極度貪財戀權之人,聽,他此次統管鄂州戰局,便在暗中拉幫結派,俗話,‘欲固取之,必固予之。’若是我們為賈似道鋪就成功之路,好讓他立下大功得以晉升,依著賈似道的德行,三年五載便可把持南宋朝政,大王細想,若是由此等權臣把持著南宋朝政,他日,大王結束內亂,再領兵南下,豈不如虎驅羊。”

    張禧和解誠聽完劉秉忠進一步的解釋方才恍然大悟,亦對劉秉忠長遠的眼光感到佩服,忽必烈深表贊同,也暗自佩服劉秉忠的謀略。

    “那將軍準備如何幫助賈似道立功啊?”忽必烈繼而問道,

    劉秉忠猶豫了片刻,似有顧慮,卻最終還是道:“東路橋易守難攻,但是一定需要有人斷后,拖住宋軍,若是大王留下一百多殘弱老兵斷后,并裝作是大部隊的樣子,并事先告知賈似道,讓賈似道領兵奪取東路橋,我們再裝作潰敗而逃的樣子,那么賈似道便可將奪得東路橋,擊潰我蒙古大軍作為幌子邀功請賞。這既賣給賈似道一個面子,為后續合作打下基礎,又可以助他上位,一舉兩得。”

    張禧和解誠覺著此計精妙,忽必烈也并不否認,但是,他卻聽出了當中不對勁的地方,這也是劉秉忠猶豫的原因。

    “為何留下一百多老弱殘兵?”忽必烈厲聲問道,

    賈似道回復道:“這一百多人必然要付出血的代價,不然,賈似道空口無憑,無法取得宋皇信任,再,斷后一事,無論怎樣都會有人犧牲,何不”

    未及完,忽必烈便怒道:“將軍又不是不知道王帶兵之道,王決不允許你這么做。”

    劉秉忠并未對忽必烈的責罵感到怨憤,他反而覺著欣喜,因為,只有這樣的君王才配自己傾力輔佐。

    “既然,大王不忍,可是,無論如何,斷后一事,必定要有軍隊負責,死傷在所難免!”劉秉忠據實道,

    “既是如此,又何須特意安排老弱病殘之兵,安排一隊正規兵馬即可。”忽必烈嚴肅道,

    劉秉忠知悉那斷后之兵必是不能存活,此番必須迅速撤并北還,那些老弱病殘之兵無疑會拖累軍行進速度,故而,劉秉忠才想到此策,他也早已經做好到軍隊安撫勸的準備,可是,經忽必烈嚴肅指正后,劉秉忠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轉而對忽必烈由衷佩服。

    隨后,忽必烈與劉秉忠及張禧、解誠商量了北還路線,并就所有北還事務交由劉秉忠打理。

    之后幾天,蒙古軍的先鋒部隊便趁夜往東行進,東攻臨安的謠言四起,宋皇起初搖擺不定,后賈似道上了一道奏疏,力**古軍攻打臨安的可能,這便引起了宋皇的注意,遂下令由賈似道負責阻擊蒙古軍東犯,將主力東調。

    忽必烈見宋皇中計,便領兵半路折回北邊,賈似道知道中計,卻追悔莫及,恰在醒悟,欲進兵追擊之時,收到了劉秉忠私信,劉秉忠的信讓賈似道很是開心,隨即帶著幾萬兵馬往東路橋追趕。

    誠如劉秉忠所料,東路橋在支撐了一天后,由宋軍趁夜摸過橋對岸,守衛東路橋的一百七十二名勇士部被賈似道所殺,由于是天黑作戰,賈似道刻意命人虛張聲勢,巧做現場。

    拉著一百多名蒙古軍尸體返回后,便以“諸路大捷,鄂州之圍已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福疆之福。”上表匯報,而對蒙哥軍真正撤退的原因隱而不報。

    可憐宋皇對賈似道私下議和,夸大戰功一無所知,竟然以擊潰蒙古軍,斬殺敵軍無數為封賞之由,賜賈似道衛國公與少師,還令朝中文武百官恭迎賈似道‘凱旋’。

    忽必烈一行順利抵達開平與燕京重地,與張柔和董文炳的大軍匯合,從此開始了與漠北王阿里不哥爭汗之斗。

    劉秉忠知悉賈似道加封衛國公和少師的消息后,暗自欣喜,時下,他只愿一心助忽必烈奪得汗位,無暇南宋之事,但是,他很清楚,有了賈似道這枚楔子打入南宋,他日再次兵臨南宋,結局自然不會像如今這般困頓了。

    美人谷谷主知悉忽必烈終于攜兵北返之事后,格外欣喜,另又聞悉原已故國師那摩耶的得意弟子發思巴自西域趕回支援忽必烈,便對忽必烈安危無所憂慮了,反倒是老二等四人失蹤之事,以及仙婕沒了蹤跡之事讓她格外頭疼,只可惜,為了保護忽必烈,老大等人不敢抽身,現今好了,只等發思巴一到,她便可撤回老大四人,力推行自己的計策了。

    忽必烈返還開平的消息被阿里不哥知道后,猶為生氣,他斥責阿速臺手下辦事不力,被人騙了也不知道,阿速臺便把怒氣轉移到了鬼臉老怪等人身上。

    鬼臉老怪等人原只效力蒙古大汗,因為他們的母國受到大汗的限制,可是如今蒙哥汗去世,新汗未立,他們便也失去了效力的目標,猶為混沌,如今被阿速臺責罵,眾人心中亦是頗為不爽,嫌隙始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石屏县| 永嘉县| 汤阴县| 甘孜县| 咸阳市| 乌苏市| 嘉义市| 离岛区| 花莲县| 象州县| 资溪县| 库尔勒市| 兴文县| 丰台区| 搜索| 彭阳县| 黄平县| 大港区| 常宁市| 靖江市| 罗平县| 木兰县| 贺州市| 涪陵区| 香港| 平罗县| 会东县| 和硕县| 资溪县| 谷城县| 鹤山市| 邻水| 黄石市| 黔东| 宁河县| 修文县| 余庆县| 同仁县| 公主岭市|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