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如何過這一生?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這兩個問題,似乎從古至今就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就算答案再多,就算再權威人士給出的答案,永遠都會有人繼續問這兩個問題。
在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我知道這些答案就是扯淡。
這兩個問題并沒有什么獨立存在的可能性,依附于一個未經驗證的假設,“我必須要過好這一生。”
人生是一件大事,不能草率了之。
首先,不管這句話正確與否,我們先不討論究竟能不能草率生活。按照這個說法,人生是一件大事,必須慎重認真的思考,千萬不能走錯一步,否則一生就被毀掉了。
但是呢,卻不允許別人真正開始思考人生。因為一旦開始思考,就必然會發現自己的想法跟整個社會矛盾,跟父母沖突。
所以,所謂的人生大事,就是指“孩子,你不要沖動,父母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所謂的慎重,就是指“孩子,不要逃離這個熟悉的環境。你選擇聽從父母,就是慎重。聽從內心,就是冒險不慎重,就是當人生是一場游戲。”
其次,“人生是一件大事”,這個未經驗證的肯定句,就是這樣輕易進入我的腦子,然后開始在腦子里不停吵吵。
還有多少未經驗證的肯定句,充斥著我的腦子?
我在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各種不同的借口,似乎這件事情很重要,那件事情也很重要,然后就被角色操控去做這些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永遠不知道事物本來的樣子,我只知道“我認為”的事物樣子。我永遠不知道我的身體是什么模樣,我只知道“我感覺”我的身體是什么樣子。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我看到、我摸到、我聽到”等等的基礎上。如果**真實存在,那么我對世界的理解,就被**所局限。我所認知的世界,僅僅是**可控范圍之內的認知。
而我又是如何確定**的真實存在呢?因為我看到了?因為我感覺到了?但是,我的“看”和“感覺”本身就來自**。
也就是說,我用**來證明**的真實?扯淡吧!
這種證明完全無效。
既然連**都無法確定,更何況看到的外部世界。
關鍵是我的態度,為什么總是一副肯定的模樣。特別是一些基礎物理理論,一些簡單的什么萬有引力,什么摩擦力,什么慣性速度計算等等。
我總是信心十足,似乎成千上萬次的成功,就會說明下一次也必定成功。對于小概率事件,我直接選擇了忽視。
哈!
方便理解,方便生活,于是就選擇了忽略。仔細想想,如果我每件事都這樣認為,豈不是會造成非常麻煩的生活方式。
就像標簽化一樣,有了標簽,有了指代,就可以不用關心事物本身。整個宇宙被分割成無數個標簽化,方便我的理解,以及人們之間的交流。
并且,角色將越多的標簽擁有,認為是學識的豐富。角色之間的攀比,“你連這個都不懂?!”
但事實上,我們知道的也只是標簽化的名字,根本不是事物本身。我們什么都不知道,卻假裝知道一切。
“這個是什么?”
“桌子。”
桌子不過是這個玩意的名字,是人類為了方便理解所取的名字,用來指代這個玩意。但是拋開桌子這個名詞,這個玩意是什么?
“用來吃飯的,可以承載一定的負荷,用來寫作也可以。”
但是,這些不過是這個玩意的用途,而且只是對于人類而言的用途。如果是只貓,這個玩意的用途就會完全不一樣。
所以,這個玩意究竟是什么?
而我,又是個什么玩意?
所以,我一直在被欺騙,被我自己欺騙,主動被欺騙,主動不愿意看見真實。因為角色不愿意看見真實,真實容不下虛假,而角色近乎是虛假的集合。
角色為了理解,所以標簽化所以切割,而為什么要讓角色理解?
靠!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要方便角色理解而欺騙自己?
甚至,一旦談到這類問題,答案往往是“這有什么意義嗎?”
呵呵,事實上,確實沒有任何意義。斬殺角色本身就是一種愚蠢,失去了所有的自我定義,更沒法跟朋友一起歡笑之類的。
孤零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角色為了得到認可,不愿意自己的無知受到眾人的指責。“你連這個都不知道?這么簡單的原理,你都不懂?你沒上過學?”
無數的標簽,無數的看法,對與錯的力量無比強大。
嘴上說,“根本沒有什么對錯”很簡單。既然如此,如果有個機會做壞事并且不會被發現,為什么不做?因為我是文明人?因為我是善良陣營?
從小到來,似乎都在被教授成為一個好人,不管有人看見還是沒人看見。但“我是一個好人”,不管有沒有做到,就算每時每刻都做到,這也僅僅是一個角色而已。
并且,當我以此為驕傲的時候,就是將虛假認同于真實的此刻,就是被角色玩弄的時候。我竟然無法憎恨角色的存在,明明不甘心被玩弄,卻又無法憎恨這種玩弄。
事實上,那些爽點真的很讓人開心。幻想自己這個角色,大殺四方,所有人都拜倒在我的腳下。角色說話讓人崇拜,角色行動讓人震撼,總之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袁長文這個角色上。
什么時候我可以對爽點感到惡心,也許那時才是剛剛開始斬殺吧!
袁長文坐在地面上,有些沮喪。
緊接著,竟然下起來小雨。之前自己在草地的時候,就下著小雨,也許太小了吧,竟然下著下著就沒有了。
現在,雨水希瀝瀝落在地面,漸漸密集起來。小雨變成了大雨,滴答聲變成了嘩啦聲。
雨水墜落地面,濺起無數水花,似乎一場交響樂,此起彼伏應接不暇。
當雨水落入綠色光環范圍內后,同樣變成粉末。身在綠色光環內部的人類,依舊保持著恭迎的姿勢,面帶笑容一點影響也沒有。
科學家不明白原理,但似乎發現規律:“綠色光環之內的,不會有任何變化。而光環之外的任何物質,進入綠色光環就會變成粉末,除了人體。”
當然,這只是一個很粗糙的規律。。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